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9年 49卷 1期
刊出日期:2019-01-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调查研究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19 Vol. 49 (1): 0- [
摘要
] (
449
)
HTML
(1 KB)
PDF
(949 KB) (
527
)
论著
1
儿茶酚雌激素介导慢性间歇低氧诱导OSAHS雌性大鼠遗尿模型的建立
徐莉,苏苗赏,蔡晓红,李昌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1
目的:利用慢性间歇低氧(CIH)诱导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遗尿雌性大鼠模型,并探讨儿茶酚雌激素(CE)在CIH诱导的OSAHS遗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周龄SD雌性大鼠16只,随机分成CIH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置于常压间歇低氧舱,对照组置于同等条件下的空气模拟对照舱,均放置4周。监测24 h进水及排尿量;测定血清中CE,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如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及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活性;测定排尿阈;留取膀胱行HE及Weigert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CIH组大鼠氧舱外进水量及排尿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IH组大鼠氧舱内排尿量明显增加,血清中CE、Adr、NA和DA含量明显增高,而COMT的活性明显降低,排尿阈明显降低,膀胱组织光镜下显示膀胱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疏松,部分肌束断裂。结论:CIH可诱导雌性大鼠发生遗尿,伴有排尿量增多,排尿阈降低,血清中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含量增高,而COMT的活性降低,与儿童OSAHS诱发遗尿的临床症状相似,提示通过CIH诱导建立OSAHS遗尿雌鼠模型基本可行。
2019 Vol. 49 (1): 1-5 [
摘要
] (
926
)
HTML
(1 KB)
PDF
(1395 KB) (
771
)
6
IVF-ET促排卵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危患者的干预策略
滕依丽,余蓉,徐芝慧,潘洁雪,杨海燕,黄学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中针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所采取的3种预防策略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促排卵5~7 d后呈现卵巢高反应的OHSS高危患者17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干预策略不同分为3组。A组(低剂量HCG扳机组,n=95):继续给予促排卵用药,密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直至卵泡成熟,给予较低剂量的HCG扳机;B组(小卵泡抽吸减灭组,n=23):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减灭直径≤12 mm 的卵泡,之后继续促排卵用药至HCG扳机;C组(未成熟卵体外培养IVM组,n=60):停止继续促排卵用药,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术抽吸所有可见小卵泡,将卵泡液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离后进行体外培养成熟。比较各组实验室结果、临床妊娠结局和OHSS发生率。结果:3组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以及活婴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重度OHSS发生。轻、中度OHSS的发生率A组为50.53%,B组为34.78%,均显著高于C组(0%)(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VF-ET促排卵中OHSS高危患者,采用低剂量HCG扳机、小卵泡抽吸减灭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均能完全避免发生重度OHSS,有效减少轻、中度OHSS的发生,同时3种干预策略都能带来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2019 Vol. 49 (1): 6-10 [
摘要
] (
836
)
HTML
(1 KB)
PDF
(1293 KB) (
971
)
11
干扰SIRT7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陈晓曦,陈旭旭,林佳浩,陈吉彩,黄国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3
目的:研究干扰SIRT7对甲状腺癌细胞BCPAP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构建干扰SIRT7的甲状腺癌BCPAP的稳定株,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干扰效果,然后通过CCK-8、细胞划痕、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实验来研究SIRT7对甲状腺癌细胞BCPAP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干扰SIRT7的甲状腺癌细胞BCPAP的稳定株;干扰SIRT7之后,甲状腺癌细胞BCPAP的体外增殖活力显著降低,划痕愈合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T7可能在甲状腺癌中扮演了癌基因的角色,并且SIRT7可能是甲状腺癌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2019 Vol. 49 (1): 11-14,23 [
摘要
] (
815
)
HTML
(1 KB)
PDF
(1418 KB) (
889
)
15
Th22细胞及IL-22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施振静,吴道义,吴丽丽,乔彬彬,郑冰汝,李成,施昌盛,虞希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4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2019 Vol. 49 (1): 15-19 [
摘要
] (
869
)
HTML
(1 KB)
PDF
(1418 KB) (
803
)
20
橙皮苷栓剂的研制及质量评价
金辉,林迦勒,王陈翔,周子晔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5
目的:制备一种主药为橙皮苷的栓剂,同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橙皮苷为原料药,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0和甘油为基质,热熔法制备栓剂,并对其外观、药物含量均匀度、融变时限、重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橙皮苷栓剂外观呈棕色,室温下硬度较好,含量均匀度、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均符合栓剂要求。结论:本法制备的橙皮苷栓质量符合栓剂质量要求,适合作为橙皮苷的新剂型开发。
2019 Vol. 49 (1): 20-23 [
摘要
] (
924
)
HTML
(1 KB)
PDF
(1308 KB) (
854
)
24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狭窄所致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
周琳,沈敏慧,孙茂军,王斌达,唐维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2019 Vol. 49 (1): 24-29 [
摘要
] (
771
)
HTML
(1 KB)
PDF
(1299 KB) (
909
)
30
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
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苏看看,王明山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7
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 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
2019 Vol. 49 (1): 30-33,37 [
摘要
] (
957
)
HTML
(1 KB)
PDF
(1450 KB) (
1242
)
34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超声特征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徐芳婷,孙杨,骆洁丽,黄品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8
目的:评估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大小、位置、数量、有无声影等超声特征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怀疑恶性结节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检查或者手术治疗的278个甲状腺钙化结节的超声图及临床病理资料。以手术结果或FNA的细胞学结合超声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结节内钙化的大小分为≤1 mm、1~2 mm、>2 mm 3组,分析各组的良恶性,从而确定粗大钙化的定义;分析粗大钙化的特征(数量、位置、有无声影)对结节的良恶性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怀疑恶性的甲状腺钙化结节,钙化≤1 mm与1~2 mm、>2 mm之间的良恶性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 mm与>2 mm这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钙化≤1 mm、≤2 mm作为标准预测甲状腺癌的敏感性(95%CI)为84.2%(78.1%~88.8%)、92.3%(87.4%~95.5%);特异性(95%CI)分别为46.3%(35.4%~57.6%)、13.4%(7.2%~23.2%);对于钙化>1 mm的甲状腺结节,中央型钙化、周围型钙化、混合型钙化3组间的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中央型钙化提示恶性,周围型钙化提示良性,而混合型钙化对良恶性的鉴别没有诊断价值;结节中钙化的数量、有无声影等特征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化≤1 mm或中央型钙化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指标。
2019 Vol. 49 (1): 34-37 [
摘要
] (
951
)
HTML
(1 KB)
PDF
(1305 KB) (
1040
)
38
汉黄芩素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葛金林,余雯文,曾余丰,金晨慈,戴元荣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09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WO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机
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采用LPS(1 μg/kg)气管内灌注的方式构建ALI模型。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LPS诱导的ALI组(LPS组)、WOG治疗组(WOG组)。随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含量变化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在此基础上,采集各实验组小鼠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最后,通过对LPS下游的常见通路,即NF-κB信号通路分析,探究WOG对ALI小鼠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WOG可以显著降低肺组织的湿重/干重比(P<0.05),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TNF-α、IL-1β、IL-6和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OG可以显著抑制NF-κB信号通路表达。结论:WOG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2019 Vol. 49 (1): 38-42 [
摘要
] (
909
)
HTML
(1 KB)
PDF
(1821 KB) (
942
)
43
透明质酸锌的合成及在小鼠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张海娟,章琪露,徐颖,徐莉菲,金柳君,许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0
目的:对合成的透明质酸锌的理化性质进行鉴定,并观察其对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0只小鼠,雌雄各半,在小鼠左右两侧采取八针法垫圈制备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左右两侧分别涂抹透明质酸锌溶液和透明质酸钠溶液,无菌纱布包裹伤口,每天换药1次,于手术后观察各组创面修复情况。利用钠离子检测仪检测透明质酸锌的生成;利用平板涂布法观察透明质酸锌的抑菌效果;使用元素分析法测定生成的透明质酸锌所含钠离子和锌离子含量。结果:透明质酸钠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透明质酸锌,其中锌离子与透明质酸为共价结合;透明质酸锌溶液具有抗菌功能(P<0.05);小鼠全皮切除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锌比透明质酸钠促创面修复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透明质酸与锌通过共价键结合,透析可得到纯度极高的透明质酸锌固体;透明质酸锌相比透明质酸钠促创面愈合效果更好。
2019 Vol. 49 (1): 43-46,51 [
摘要
] (
1115
)
HTML
(1 KB)
PDF
(1612 KB) (
1345
)
47
宫腔声学造影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定量分析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黄湖,余蓓蓓,赵雅萍,杨琰,金慧佩,周秀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1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SIS)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3D-PDI)定量分析对宫腔内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阴道超声(TVS)提示宫腔内病变的109例已婚妇女进行SIS及3D-PDI成像,运用VOCAL软件对获得的三维能量图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09例患者中,内膜息肉40例,黏膜下肌瘤48例,内膜增生16例,血凝块9例。TVS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内膜息肉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78%、80%、75%;SIS联合3D-PDI诊断内膜息肉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8%、97%、98%。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组的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的病灶,而3D-PDI可显示病灶的血流灌注类型并进行定量分析,两者结合明显提高了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
2019 Vol. 49 (1): 47-51 [
摘要
] (
708
)
HTML
(1 KB)
PDF
(1416 KB) (
877
)
52
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应用微型剪的效果评估
傅晓华,姬萌霞,舒静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2
目的:比较微型剪和电切环在有生育要求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至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因中重度宫腔粘连拟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女性患者82例,分为微型剪分离组(n=39)和电切环分离组(n=43)。在手术当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雌激素预处理,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度粘连形成。术后1~2个月行2次宫腔探查,宫腔粘连程度采用AF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术后随访1年内的妊娠情况(包括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结果:2次宫腔探查结果提示,2组患者宫腔形态的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剪分离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电切环分离组,微型剪分离组患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评分的降低程度高于电切环分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妊娠随访提示微型剪分离组患者术后妊娠率(43.6%)高于电切环分离组(37.2%)。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中,采用微型剪或者电切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宫腔形态和月经情况。在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中,采用微型剪分离宫腔粘连可能更具优势。
2019 Vol. 49 (1): 52-55 [
摘要
] (
792
)
HTML
(1 KB)
PDF
(1285 KB) (
1054
)
短篇论著
56
老年人残气肺总量比影响因素及判断标准的探讨
潘静,郑永克,戴新建,叶绍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气肺总量比影响因素及现行使用判断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587例老年人进行筛选,按标准入选190例,其中男105例,女85例,采用德国MasterScreen肺功能仪进行检测,记录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对残气与肺总量比(RV/TLC)均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增大对RV无影响(P>0.05),但对TLC变小有着显著影响(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V/TLC与年龄(r=0.297,P<0.001)呈正相关,与身高(r=-0.329,P<0.001)、体质量(r=-0.246,P=0.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身高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RV/TLC=41.704+0.253×年龄+2.240×性别(男=1,女=2)-0.152×身高(cm)(r=0.462,F=16.249,P<0.001);分别采用RV/TLC>35%、1988上海旧预计公式和新预计公式(实测值与预计值比>1.2)三种不同判断标准,阳性率分别为68.95%(131/190)、5.26%(10/190)和8.42%(16/190),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质量对RV/TLC均有影响;老年人群采用现行使用RV/TLC>35%为判断临界点很可能是不合理的,针对老年人群建立新的预计公式作为判断标准更具合理性。
2019 Vol. 49 (1): 56-58,62 [
摘要
] (
834
)
HTML
(1 KB)
PDF
(1325 KB) (
892
)
5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张蔚苓,赵珊琼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宁波市中医院妇科就诊的HR-HPV感染阳性者60例为感染组,HR-HPV感染阴性者6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与HR-HPV感染的关系。对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性阴道炎(A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混合性感染这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度、pH值、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8.389、3.736、4.222)。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失衡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清洁度III°~IV°、pH值>4.5、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9 Vol. 49 (1): 59-62 [
摘要
] (
935
)
HTML
(1 KB)
PDF
(1280 KB) (
969
)
病例分析
63
胎盘间叶发育不良伴出血1例
陈瑛瑛,陈亚宁,张检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5
胎盘间叶发育不良(placental mesenchymal dysplasia,PMD)是一种罕见的胎盘疾病,肉眼观察及镜下检查均可见明显的异常,临床认识较少,常被误诊为水泡状胎块或脐带血肿。现报道1例母婴结局良好的PMD并复习相关文献。
2019 Vol. 49 (1): 63-65 [
摘要
] (
793
)
HTML
(1 KB)
PDF
(1331 KB) (
1206
)
综述
66
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治疗进展
张旭红,张婷婷,梁远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6
Weill-Marchesani综合征(WMS)是一种罕见遗传病,提出该病80余年来,全世界都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多方面零星的探讨。其在眼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易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在对继发性青光眼的预防性治疗和控制性治疗中,药物、手术以及基因治疗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未形成规范和体系。笔者对国内外报道过的治疗WMS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综述,给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全面的诊治参考。
2019 Vol. 49 (1): 66-71 [
摘要
] (
671
)
HTML
(1 KB)
PDF
(1291 KB) (
1036
)
调查研究
72
医学生职业认同与人文关怀能力、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梅思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7
目的:探究医学生职业认同与人文关怀能力、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与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江浙地区6所高校的960名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在校医学类本科生开展研究。结果: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中等偏高,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高于无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P<0.05);未来期望、诚实、克服困难、耐心对职业认同有正向影响;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学校、医院、社会应形成合力,注重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生涯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
2019 Vol. 49 (1): 72-75,封三 [
摘要
] (
1063
)
HTML
(1 KB)
PDF
(1272 KB) (
1688
)
高教研究
76
医学院校SPF级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防范
朱加银,俞科廷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1.018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被称为“活的试剂”。SPF级动物实验室是生命与医学科学研究中公认的标准动物实验室。动物实验会涉及到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屏障系统生物安全相关的人员、实验室、实验动物三个方面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面三证,以证促管”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探讨高校SPF级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防范。
2019 Vol. 49 (1): 76-78,封三 [
摘要
] (
728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918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