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永斌, 傅江南, 刘忠华, 等.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定位和创新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7): 228-230, 238.
[2] 张永斌, 郭学军. 高校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 37(2): 91-93.
[3] 李秀, 黎宁, 杨寿清, 等. 屏障系统内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中的生物安全、动物福利与伦理[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5): 46-47.
[4] 李宝龙, 李松滨, 于敏, 等.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控体系[J]. 实验动物科学, 2015, 32(4): 44-45,48.
[5] 李治伟, 洪俐, 倪慧, 等.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学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现状与对策[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6, 37(6): 451-452.
[6] 李伟革, 李应超, 卢光菊, 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人员必备素质[J]. 当代畜牧, 2012(3): 27-29.
[7] 钱军, 孙玉成.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 21(10, 11): 15-19.
[8] 魏强. 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5, 25(6): 75-78.
[9] 周永运, 王荣, 翟培军, 等.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12): 4-6.
[10] 郭中敏, 包慧敏, 邓新燕, 等. 浅谈高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与防范[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 16(3): 401-403.
[11] 顾杰. 科研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浅谈[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9): 1213-1215.
[12] 陈雅莉, 姜凡桂. 浅谈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4(3): 58-60.
[13] 吕岫华, 刘伟, 刘巧丽, 等.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10): 189-192.
[14] 潘越, 吴林根. 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 实验室科学, 2016, 19(3): 218-220.
[15] 周黎, 谷大丰, 李五一.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9): 175-178.
[16] 陈怡, 宗卫峰, 肖杭. 江苏省与浙江省实验动物许可证发放及管理现状对比[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 27(8): 98-102.
[17] 胡慧颖, 柯贤福, 施张奎, 等. 浙江省实验动物行政许可单位管理现状及分析[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3, 23(5): 67-69.
[18] 韩志刚, 张倩, 韩文莉, 等. 医药院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危害及防控[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 27(10): 120-122.
[19] 陈柏安, 王舒波, 姚紫彤, 等.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对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保障作用[J]. 实验动物科学, 2016, 33(6): 52-54.
[20] 靳溪, 刘进, 刘恺, 等.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国内外进展[J]. 生物学通报, 2017, 52(10): 1-4.
[21] 宋志刚, 刘芳, 任晓楠, 等.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生物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 28(8): 7-10.
[22] 彭华松, 谢亚萍, 刘闯, 等. 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 35(9): 258-260, 264.
[23] 戴银燕, 柯贤福. 面向科研安全的实验动物许可管理制度研究[J]. 今日科技, 2016(11): 46-49.
[24] 陈通克, 陶哲影, 袁拯忠, 等. 医学院校“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探讨[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4): 304-306, 309.
[25] 徐庆华, 童琳. 层次分析法在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 38(4): 299-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