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1年 51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经验交流
 
 
       封面和目录
0 目录,封面封底
2021 Vol. 51 (11): 0- [摘要] ( 819 ) HTML (1 KB)  PDF (5600 KB)  ( 481 )
       论著
861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外泌体ciRS-7经miR-7/IGF1R轴促进胰腺癌细胞糖酵解
谷甸娜,陈涵斌,钱方璟,陈扬,叶志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来源外泌体ciRS-7对胰腺癌细胞糖酵解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CAFs外泌体,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泌体中ciRS-7的表达及胰腺癌细胞糖酵解关键酶mRNA的表达;构建含ciRS-7 野生及突变序列的荧光素酶检测报告质粒,在胰腺癌细胞中验证ciRS-7与miR-7的关系;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GF1R/AKT蛋白表达。结果:ciRS-7在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外泌体中表达上调(P <0.05);CAFs释放的外泌体促进胰腺癌细胞糖酵解和增殖(P <0.05);敲降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iRS-7的表达,其外泌体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P <0.05);ciRS-7在胰腺癌细胞中经miR-7/IGF1R/AKT通路促进癌细胞糖酵解(P <0.05)。结论:ciRS-7在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外泌体中高表达,下调ciRS-7具有抑制胰腺癌细胞糖酵解的作用。
2021 Vol. 51 (11): 861-866 [摘要] ( 1134 ) HTML (1 KB)  PDF (1871 KB)  ( 665 )
867 超声压力-应变环技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肌做功的定量分析
王俭,杨梦慧,孙灵跃,沈学东,沈节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2
目的:探究压力-应变环(PSL)用于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左、右室心肌做功的可行性。方法:门诊随访入组40例PAH患者作为PAH组,同期招募入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完成血压测量及常规经胸心脏彩超检查,使用PSL评估受试者左、右室心肌做功参数,得到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和整体无用功(GWW),比较两组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进一步对PAH组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心功能下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对照组,PAH组的左室整体无用功(LVGWW)、右室整体做功指数(RVGWI)、右室整体有用功(RVGCW)和右室整体无用功(RVGWW)显著增加(P <0.001);PAH患者的左室整体做功效率(LVGWE)、左室整体做功指数(LVGWI)、左室整体有用功(LVGCW)和右室整体做功效率(RVGW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随着心功能的恶化,LVGWE和LVGWI明显下降,而LVGWW明显上升,RVGWW与心功能状态有明显的相关性,WHO-FC I/II级和III/IV级的患者间RVGWE明显不同。绝大多数心肌做功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结果相关性良好(P <0.05)。结论:PSL能定量评估PAH患者的左、右心功能,可为临床治疗PAH患者提供新的依据。
2021 Vol. 51 (11): 867-872, 880 [摘要] ( 753 ) HTML (1 KB)  PDF (1710 KB)  ( 702 )
873 GST-π、Ki-67的表达与体质量指数在直肠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黄崇杰,洪滉,刘长宝,曹伟兰,黄颖鹏,王中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3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GST-π、Ki-67的表达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3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及5年生存率。分析BMI及肿瘤指标(GST-π、Ki-6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BMI与GST-π、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分析Ki-67高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与BMI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Ki-67的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浸润深度及术后5年生存率低相关(P <0.05)。与正常BMI组相比,消瘦组且Ki-67的表达高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P <0.05)。GST-π的阳性表达与消瘦、肿瘤位置低、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TNM分期显著相关(P <0.05)。结论:结合分析BMI与GST-π、Ki-67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对评估肿瘤的恶性度、预后情况起到重要作用。
2021 Vol. 51 (11): 873-880 [摘要] ( 621 ) HTML (1 KB)  PDF (1584 KB)  ( 896 )
881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卢光涛,陈健,周智丽,钱家树,林学正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4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年龄5~13岁,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E组)和观察组(ED组),每组40例。E组和ED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艾司氯胺酮0.5 mg/kg+右美托咪定1.0 μg/kg,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mL。采用小儿麻醉苏醒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疼痛行为评分量表(FLACC)对患儿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后30 min内的躁动发生及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患儿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D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显著低于E组(P <0.05)。两组患儿T0 和T3时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ED组在T1 和T2时MAP和HR明显低于E组(P <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ED组患儿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 =0.034)。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临床效果显著。
2021 Vol. 51 (11): 881-884 [摘要] ( 539 ) HTML (1 KB)  PDF (1374 KB)  ( 739 )
885 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中的价值
蒋乐真,郭艺帆,苏洁惠,林文潇,吴爱琴,白光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5
目的:探讨基于腰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在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66例(骨质疏松症43例,未患骨质疏松症23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平扫。在纳入患者的腰1~4椎体中,共有237个腰椎符合研究标准,骨质疏松腰椎95个,非骨质疏松腰椎142个。根据腰椎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为标准,将所有腰椎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应用3D Slicer软件在腰椎CT平扫图像上逐层勾画腰椎椎体骨松质以获得三维感兴趣区(ROI),并以单个腰椎椎体为单位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对训练组的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并保留10个特征,然后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从保留的特征中选择最优特征子集用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腰椎骨质疏松的结果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诊断结果的拟合度。结果:在提取的1 316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最终获得7个与腰椎骨质疏松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腰椎骨质疏松的AUC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08(95%CI =0.863~0.952)和0.935(95%CI =0.873~0.996)。校准曲线评估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较好的拟合度。结论:基于腰椎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评估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的一种无创性辅助工具,有利于协助临床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2021 Vol. 51 (11): 885-890 [摘要] ( 642 ) HTML (1 KB)  PDF (1590 KB)  ( 815 )
891 CCLG-ALL2014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存分析
黄婷婷,王菊香,周海霞,李原,陈敏,胡玲珑,王瑶,黄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6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14(CCLG-ALL2014)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按照CCLG-ALL2014方案进行规范化疗的10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微小残留病(MRD)与患儿预后的关系,并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长期生存分析。结果:108例ALL患儿中女53例、男55例,年龄5.3(1.0~15.2)岁,随访时间3.3(1.0~5.9)年。107例(99%)患儿获完全缓解,3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2.9±2.6)%、( 73.4±4.3)%,复发10例,死亡7例。复发患儿生存率明显小于无复发患儿,3年OS率分别为(50.0±15.8)%和(98.4±1.6)%(χ2=44.884,P <0.001)。诱导第15天MRD>5%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RD≤5%者,3年OS率分别为(79.9±8.3)%和(98.7±1.3)%(χ2=10.547,P =0.001)。诱导第33天MRD>10%者3 年OS率明显降低,为(37.5±28.6)%。结论:CCLG-ALL2014方案治疗儿童ALL的效果尚可,MRD指导下进行精准的危险分层和个性化治疗来减少复发有望进一步提高儿童ALL的长期生存率。
2021 Vol. 51 (11): 891-895 [摘要] ( 605 ) HTML (1 KB)  PDF (1451 KB)  ( 1109 )
896 GLP1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风险及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的关系
郑文文,郑超,周心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GLP1R)基因rs3765467、rs2268657 和rs6923761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及对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GLP1R基因rs3765467、rs2268657 和rs6923761位点的基因型,并结合血糖、血脂和胰岛功能进行分析。结果:T2DM组GLP1R基因rs3765467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0% vs. 51.9%,P =0.040;77.3% vs. 72.3%,P =0.022)。在隐性模型中,T2DM组rs3765467位点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0% vs. 51.9%,P =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3765467位点CC基因型是T2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724,95%CI =1.217~2.443,P =0.002)。rs3765467位点CC基因型HbA1c水平显著高于CT+TT基因型(t =-2.517,P =0.012);rs2268657位点GG基因型HDL-C水平显著高于GA+AA基因型(t =-2.162,P =0.031)。在T2DM组中,rs3765467位点CC基因型FP-C、HOMA-β、HOMA-IR水平明显低于CT+TT基因型(均P <0.05)。结论:GLP1R基因rs3765467位点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T2DM的发病风险相关,GLP1R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
2021 Vol. 51 (11): 896-901 [摘要] ( 583 ) HTML (1 KB)  PDF (1433 KB)  ( 869 )
902 宫腔镜检查对有子宫内膜微小病变的移植失败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叶锦斌,苏玮珏,付养华,赵军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手术是否可改善子宫内膜微小病变的无症状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7月至2020 年9月收治IVF-ET失败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未行宫腔镜检查225例为对照组,行宫腔镜操作114例为宫腔镜组。在宫腔镜组中,宫腔镜下检查正常的49例患者为正常组,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TCRP)的65例患者为息肉组。统计分析患者术前超声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与临床结局。结果:移植失败的142 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仅为22.6%。宫腔镜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 vs. 20.2%,P =0.040;49.1% vs. 37.8%,P =0.045)。正常组与息肉组,对照组与正常组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正常却移植失败的患者可能存在子宫内膜微小病变,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并治疗,可改善临床结局。
2021 Vol. 51 (11): 902-906 [摘要] ( 579 ) HTML (1 KB)  PDF (1375 KB)  ( 543 )
907 联合肠系膜血管超声造影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林若阳,夏永升,黄智铭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09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分析IC患者各生化指标、肠系膜CT血管造影(CTA)、肠系膜动脉超声造影与结肠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临床诊断为IC患者,根据结肠镜下表现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生化检查、结肠镜病理结果、肠系膜CTA检查结果以及血管超声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结肠镜重症组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肌酐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系膜动脉CTA阳性率在结肠镜轻症组和重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肠系膜超声造影阳性率在结肠镜重症组与轻症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8)。所有入组患者肠系膜动脉CTA阳性率与肠系膜动脉超声造影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结论:IC患者中结肠镜下表现差异与患者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肌酐、CRP有关,肠系膜动脉CTA和肠系膜动脉超声造影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2021 Vol. 51 (11): 907-911,916 [摘要] ( 543 ) HTML (1 KB)  PDF (1504 KB)  ( 704 )
912 不同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锚钉在骨质疏松骨模块中的稳定性差异
董伊隆,钱约男,张侠,李一民,蔡春元,刘良乐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0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骨模块中不同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锚钉的稳定性,分析锚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并寻找最佳PMMA骨水泥注射剂量。方法:将36个骨质疏松骨模块随机分为A至F 6个实验组,A组为空白组,直接拧入锚钉;B组至F组注射器推杆精确分别向钉道内直接注入0.5、1.0、1.5、2.0、2.5 mL PMMA骨水泥,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力学实验,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并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结果:A组至F组的Fmax分别为(145.50±23.82)N(、188.67±34.90)N、( 234.00±21.14)N、( 296.80±18.55)N、( 445.00±33.72)N和(458.60±25.54)N,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43.020,P <0.001)。PMMA剂量为0~2 mL,Fmax与PMMA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948,P <0.05)。锚钉拔出后各组模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A组到E组,模块的破坏程度逐渐加重,E组和F组中模块的破坏相差无几。结论:PMMA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骨模块中锚钉的稳定性,在0~2.0 mL中,锚钉的稳定性随PMMA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临床上推荐PMMA的剂量为2.0 mL。
2021 Vol. 51 (11): 912-916 [摘要] ( 488 ) HTML (1 KB)  PDF (1727 KB)  ( 765 )
       短篇论著
917 两种血性胸腔积液的细胞蜡块制作方法对制片结果的影响
施丹飞,崔戈,李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1
目的:比较传统细胞蜡块制作法(简称传统法)与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法(简称改良法)在血性胸腔积液中对苏木精-伊红(HE)制片及免疫组化制片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送检的渗出性血性胸腔积液患者样本55例,分别运用传统细胞蜡块制作法与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法进行制片,比较HE制片及免疫组化制片的优良率。结果:运用传统法的HE制片优良率为74.5%,免疫组化制片优良率为76.4%;运用改良法的HE制片优良率为94.6%,免疫组化制片优良率为92.7%。改良法的HE制片及免疫组化制片不良率均显著小于传统法(χ2=8.419,P =0.004;χ2=5.636,P =0.018)。结论:运用改良法制作血性胸腔积液样本细胞蜡块具有较好的制片效果。
2021 Vol. 51 (11): 917-919 [摘要] ( 554 ) HTML (1 KB)  PDF (1493 KB)  ( 830 )
920 肩锁关节脱位钩钢板术后早期拆除的可行性
许方造,王艮存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2
目的:探讨早期取出肩锁关节钩钢板的可行性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 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32例患者均在我院完成初次内固定植入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及内固定拆除手术。半年内拆除组钢板拆除前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半年以上拆除组(4.58±1.08 vs. 2.20±1.36,P <0.001),半年内拆除组钢板拆除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2.92±7.13,显著低于半年以上拆除组的80.50±5.58(P =0.002);当钢板拆除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内固定拆除后,喙锁关节间隙的增宽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1.19)mm vs(. 2.20±2.02)mm,P =0.442]。结论:肩锁关节脱位行钩钢板固定后,早期拆除内固定能够改善部分合并疼痛不适及功能受限患者的症状,同时并未增加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的风险。
2021 Vol. 51 (11): 920-923 [摘要] ( 548 ) HTML (1 KB)  PDF (1441 KB)  ( 881 )
       经验交流
924 内镜下亚甲蓝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异位静脉曲张出血
王玲玲,葛青,黄勤,叶丽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3
目的:探讨内镜下亚甲蓝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异位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直肠异位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内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硬化剂的手术过程、手术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结果:直肠异位静脉曲张的诊断主要依靠腹部CT、选择性血管造影、电子肠镜等。亚甲蓝联合硬化剂可确保注射针精准注射、治疗视野更清楚、协助判断硬化剂使用剂量,减少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采用内镜下注射亚甲蓝联合硬化剂的治疗方法,成功地治疗2例直肠异位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结论:直肠异位静脉曲张出血较为罕见,出血量大,病情危重,首选内镜下治疗。内镜下亚甲蓝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异位静脉曲张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
2021 Vol. 51 (11): 924-927,930 [摘要] ( 572 ) HTML (1 KB)  PDF (1482 KB)  ( 730 )
       病例分析
928 乳腺黏液微乳头状癌1例
王园园,魏红权,刘珺,韩小于,沈增丽,潘庆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4
2021 Vol. 51 (11): 928-930 [摘要] ( 488 ) HTML (1 KB)  PDF (1450 KB)  ( 762 )
931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伴胃转移1例
方冠,毛瑞波,暨玲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5
2021 Vol. 51 (11): 931-932 [摘要] ( 496 ) HTML (1 KB)  PDF (1389 KB)  ( 797 )
       综述
933 高血压与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吕玲春,沈珈谊,韦铁民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6
高血压以体循环中的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以往的研究热点都围绕大动脉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靶器官展开,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关注到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学者认为微循环障碍是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及加重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且微循环的病理机制和生理特点已成为研究高血压防治药物的新靶点。笔者对高血压病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
2021 Vol. 51 (11): 933-937 [摘要] ( 547 ) HTML (1 KB)  PDF (1314 KB)  ( 1254 )
       高教研究
938 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影响
吴慧蕾,李章平,周少余,杨晨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7
目的:探究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毕业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18—2020 届1 090 名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整体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及其正负激励各维度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履约情况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结果:不同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的定向医学生在学业成绩、履约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向分配参考在校表现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P <0.05),提供编制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P <0.05),违约后计入诚信档案不准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规定对履约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P <0.05)。结论:农村生源的学生履约率更高,定向招生要进一步实现生源本地化、农村化;要强化地方就业安置政策中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将在校表现与定向分配相挂钩;发挥诚信档案对定向医学生履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与履约率。
2021 Vol. 51 (11): 938-942 [摘要] ( 500 ) HTML (1 KB)  PDF (1335 KB)  ( 712 )
943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供给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10所医学院校的调查分析
陈迎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11.018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院校职业精神第一课堂教育的供给现状,为优化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和改进策略。方法:收集10 所样本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研究,并辅以相关人员的访谈调研。结果:医学职业精神未明确列入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之中;在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公共基础类课程(含职业精神相关课程)的门数与学时比例相对偏低(13.5门,占26%;805.7学时,占24.9%),其中职业引导类课程的平均门数与学时严重偏低(1.7门,占3.3%;61.3学时,占1.9%),除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外,医学沟通类和行为医学类课程单独开设的比例严重不足(仅为30%与20%);讲授式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手段,仍是各校首选的教学方式(100%),其次为实践能力培养式教学(77%)、问题导向式教学(62%)、研讨式教学(45%)和社区式教学(9%)。课堂教学学时比例为46%,临床实践仅占23%;闭卷考试仍是职业相关类课程的首选评定方式(70%),其次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10%)、多项选择题(10%)和改良式问答题(10%)。结论:我国医学职业精神第一课堂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教育供给理念相对陈旧、教育供给内容偏向单薄、教育供给方式略显单一、教育供给评价太过传统等教育供给失准的问题,解决之策在于遵循“精准供给”的思维逻辑,通过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反思与改革,持续优化医学院校职业精神第一课堂的教育。
2021 Vol. 51 (11): 943-946, 封三 [摘要] ( 510 ) HTML (1 KB)  PDF (1289 KB)  ( 823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