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6年 46卷 5期
刊出日期:2016-05-25
论著
临床经验
综述
论著
313
Maresin 1通过调控miR-340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谢海青,张俊丽,谢翔,金胜威
目的:研究促消退介质Maresin 1(MaR1)在脓毒症模型中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机制。方法:通过检测F4/80表达情况评估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纯度。体内外脓毒症模型验证脂多糖(LPS)和/或MaR1对miR-340表达的影响。骨髓巨噬细胞转染miR-340模拟物(mimic)或抑制剂(inhibitor)后,qRT-PCR检测miR-340的表达量,评估转染效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原代巨噬细胞转染miR-340 mimic后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能力的变化。最后收集临床样本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中miR-340的表达与健康志愿者的区别。结果:经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纯度达90%以上。体内外脓毒症模型均显示miR-340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血液中miR-340的表达也显著增强(P<0.05)。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原代巨噬细胞转染miR-340 mimic后,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降低(P<0.05)。在体内外脓毒症模型中,MaR1均明显降低miR-340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MaR1通过抑制miR-340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在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抗炎促消退作用。
2016 Vol. 46 (5): 313-320,325 [
摘要
] (
1778
)
HTML
(1 KB)
PDF
(3487 KB) (
1315
)
321
缺氧条件下RhoA/Rho激酶及eNOS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研究
金洪国,周敏,金美玉,寇雪莲,何松彬,唐维国
目的:建立稳定的体外细胞缺氧模型,探讨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缺氧条件下RhoA蛋白和Rho激酶对其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jetPEI-HUVEC、siRNA分别转染SH-SY5Y细胞、HEK293细胞和HUVEC后制备体外细胞缺氧模型,通过细胞裂解对相关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常氧条件下RhoA蛋白在HUVEC中表达水平较低,但在缺氧条件下培育5 h后表达增加,同时缺氧3 h后Rho激酶表达增加,5 h后达高峰,而eNOS的表达恰恰相反。缺氧条件下,活化型RhoA蛋白下调eNOS的表达,而siRNA使RhoA蛋白表达减少从而上调eNOS的表达;Rho结合域抑制Rho激酶活性而上调eNOS的表达。结论:RhoA蛋白和Rho激酶的表达及活化抑制内皮细胞中eNOS的表达,因此可以通过某些药物如他汀类或Rho激酶抑制剂,抑制RhoA蛋白和Rho激酶的活性,从而增加eNOS的表达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保护作用。
2016 Vol. 46 (5): 321-325 [
摘要
] (
1294
)
HTML
(1 KB)
PDF
(1475 KB) (
877
)
326
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陈鸿飞,刘付丽,吴一泉,徐旭仲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对较低浓度布比卡因所抑制的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酶解分离法获得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2组(n=5),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观察0.15 μg/mL肾上腺素对40 μmol/L布比卡因和50 μmol/L布比卡因所抑制的INa的影响。结果:40 μmol/L和50 μmol/L布比卡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抑制率分别为(50.2%±5.8%)和(6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加入0.15 μg/mL肾上腺素后,40 μmol/L布比卡因组抑制率变到(33.7%± 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μmol/L布比卡因组抑制率变为(62.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素对I-V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肾上腺素可以部分恢复较低浓度布比卡因所抑制的心室肌细胞INa,但其作用在较高浓度布比卡因中受到限制。
2016 Vol. 46 (5): 326-329 [
摘要
] (
830
)
HTML
(1 KB)
PDF
(1505 KB) (
895
)
330
伴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转归分析
付贵,何晓青,胡云霞,余灵芳,杨青,庄捷秋
目的:探讨伴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儿童紫癜性肾炎(EP-HSPN)的临床、病理和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为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选取同时段的非EP-HSPN患儿作为对照,将2组进行比较。进一步将EP-HSPN患儿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受累肾小球比例按≥50%、<50%分为DEP-HSPN组(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的HSPN)和非DEP-HSPN组,将2组进行比较。结果:①EP-HSPN组46例,非EP-HSPN组44例,与非EP-HSPN组患儿比较,EP-HSPN组患儿年龄小,起病较急,临床多见关节肿痛、胃肠道受累、肾病水平蛋白尿及低白蛋白血症,更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病理上,EP-HSPN组患儿较多呈III级病理表现,新月体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高,肾小管间质病变损伤程度轻。②46例EP-HSPN患儿中,DEP-HSPN组13例,非DEP-HSPN组33例,与非DEP-HSPN组患儿相比,DEP-HSPN组患儿有较高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更多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肾病综合征型,较少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型。③针对EP-HSPN患儿多采取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占50.0%),非EP-HSPN患儿则较多采用对症治疗(占47.7%)。随访结果中,2组患儿在随访时间和疾病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HSPN患儿临床表现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较重,早期积极予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2016 Vol. 46 (5): 330-334 [
摘要
] (
878
)
HTML
(1 KB)
PDF
(1250 KB) (
832
)
335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循环microRNAs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
彭武建,王红蕾,黄建溶,戴勇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方法:采用miRNA芯片检测、筛选RA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表达有显著变化的miRNAs,并采用RT-qPCR技术对芯片数据进行验证。数据处理采用GeneSpring GX软件,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与正常人间存在差异的循环miRNAs共有40个,其中18个上调,22个下调。根据循环miRNAs在芯片中表达差异的倍数和潜在的生物学价值,选取4个miRNAs进行RT-qPCR验证,候选的miRNAs与正常对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芯片结果可靠性。结论:RA患者体内具有差异表达的循环miRNAs,这些循环miRNA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RA候选生物标志物。
2016 Vol. 46 (5): 335-339 [
摘要
] (
861
)
HTML
(1 KB)
PDF
(1354 KB) (
1021
)
340
脑心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
邱伟文,郑丽云,邬至平,蔡学礼,彭潇,黄跃金,黄良通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脐动脉VSMC分为:对照组、ox-LDL组、脑心通组、ox-LDL+脑心通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与LC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ox-LDL显著促进VSMC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而脑心通对VSMC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无明显作用,但其抑制ox-LDL对VSMC增殖和克隆形成的促进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x-LDL显著增加VSMC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脑心通抑制ox-LDL增加的Beclin1和LC3的表达。MTT法检测发现自噬抑制剂3MA抑制ox-LDL对VSMC的增殖作用。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降低VSMC自噬抑制ox-LDL对VSMC的增殖作用。
2016 Vol. 46 (5): 340-343,347 [
摘要
] (
859
)
HTML
(1 KB)
PDF
(2526 KB) (
1033
)
344
H2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
卢根林,吴爱兵,王宏宾
目的:H2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和C(缺血-再灌注+NaHS)组。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前10 min 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100 μmol/kg NaHS并以1 mg/(kg·h)速度静脉维持到再灌注2 h。RT-PCR、流式细胞仪法分别检测单核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PAR-3 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组织因子(TF)、TNF-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H2S;检测凝血VIII因子活性(FVIII: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活性(PLG:A)、抗凝血酶活性(AT:A)、血小板计数。结果:C组PAR-1、PAR-1 mRNA、TF、TNF-α、FVIII:C、vWF、t-PA、PAI-1均低于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H2S、PLG:A、AT:A低于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2S与PAR-1、PAR-1 mRNA、TF、TNF-α、FVIII:C、vWF、t-PA、PAI-1呈负相关(r=-0.58、-0.68、-0.62、-0.64、-0.73、-0.55、-0.57、-0.64,均P<0.01),与PLG:A、AT:A呈正相关(r=0.57、0.61,均P<0.01)。结论:H2S通过降低PAR-1、TF、TNF-α含量,改善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凝血功能异常。
2016 Vol. 46 (5): 344-347 [
摘要
] (
977
)
HTML
(1 KB)
PDF
(1346 KB) (
1059
)
348
抑郁焦虑情绪与肠道炎症潜在交互作用探讨
许笑笑,吴飞燕,费宁,连乐竞,潘建春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情绪与肠道炎症疾病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应激组)、肠道炎症模型(肠道炎症组)、应激加肠道炎症模型(应激+肠道炎症组),并设正常组。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大理石掩埋实验评估动物抑郁焦虑样行为;采用排便颗粒数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估动物肠道动力情况与内脏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脑内及肠道内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应激+肠道炎症组游泳不动时间抑制率为108.4%,远大于应激组的50.2%;应激+肠道炎症组的大理石掩埋颗粒数抑制率为211.6%,远大于应激组的112.3%。应激+肠道炎症组排便颗粒数增加的抑制率为131.4%,远大于肠道炎症组的97.1%;在内脏敏感性实验中,无论在60 mmHg还是在80 mmHg时,应激+肠道炎症组的AWR抑制率均大于肠道炎症组。应激+肠道炎症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层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降低较应激组更为显著;应激+肠道炎症组回肠及结肠内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升高均较肠道炎症组更为显著。结论:抑郁焦虑等情绪可通过调节肠内IL-1β及IL-6表达加重肠道功能紊乱,而肠道功能的紊乱又可通过调节脑内BDNF水平及降低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绪,即抑郁焦虑情绪和肠道炎症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
2016 Vol. 46 (5): 348-353,358 [
摘要
] (
695
)
HTML
(1 KB)
PDF
(3638 KB) (
1111
)
354
镁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
孙文学,张明慧,刘毅,苏震
目的:研究镁对高钙高磷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钙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提取胎儿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钙高磷组(B组)、高钙高磷+硫酸镁组(C组)。B组、C组培养3 d后,部分(B1组、C1组)继续高钙高磷培养液培养,部分(B2组、C2组)换用普通培养液培养。于12h、24 h、72 h、第4、第7、第10天测定细胞层钙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核心结合因子1(cbfa1)、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2(Prps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组钙含量升高,C组较B组、C1组较B1组、C2组较B2组,钙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2 h、24 h、72 h B组Cbfa1表达升高,C组表达降低(P<0.05);第4、第7、第10天,C1组较B1组、C2组较B2组,Prps2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钙高磷促进hVSMC钙化,镁抑制了hVSMC钙化进展,激活了Prps2蛋白表达,促进了钙化消退。
2016 Vol. 46 (5): 354-358 [
摘要
] (
923
)
HTML
(1 KB)
PDF
(1339 KB) (
1146
)
359
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世豪,应莉,厉乔,林拓,胡元平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BLA)的2种置管引流方法(连续灌注和单纯引流)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连续灌注引流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70例DBL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连续灌注(连续灌注组,85例)和单纯引流(单纯引流组,85例)2种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探讨连续灌注组介入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及计算系数,并由此构建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拔管时间为(21.1±12.4)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9.1±14.9)d(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2±6.6)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7.8±8.0)d(P<0.05)。连续灌注组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合并胆道结石、血浆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BMI)(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唯一影响因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P<0.05)。LASSO回归构建预测模型:术后拔管时间=0.06×白细胞-0.72×血浆白蛋白+1.99×多房+6.86×胆道结石+ 0.94×BMI;术后住院时间=0.21×甘油三酯+1.79×感染性休克。结论:对于DBLA,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引流术;超声图像特征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患者合并胆道结石、低蛋白血症或高BMI均将延长术后拔管时间;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将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2016 Vol. 46 (5): 359-364 [
摘要
] (
734
)
HTML
(1 KB)
PDF
(1573 KB) (
909
)
临床经验
365
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预后随访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
胡晓光,俞红梅,吴秋萍,林立,张海邻,李昌崇
目的:调查0~3岁儿童反复喘息的预后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检验当前哮喘预测指数预测效力,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住院的0~3岁反复喘息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出院4年后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出院4年后仍有喘息者30例(占28.3%),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阳性者在调查时占44.2%(23/52)仍有喘息,而mAPI阴性者占13.0%(7/54)仍有喘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6,P<0.01),优势比(OR)为5.33,OR 95%可信区间为2.03~13.97。mAPI预测该组患儿持续喘息的敏感度为76.7%(23/30),特异性为61.8%(47/76)。医生诊断的湿疹史(x2=8.17,P<0.01)、食物过敏(x2=7.25,P<0.01)、非上感因素引起喘息(x2=22.95,P<0.01)及父母鼻炎史(x2=22.83,P<0.01)是持续喘息的相关因素。其中父母鼻炎史、食物过敏及医师诊断的湿疹史是持续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婴幼儿人群中mAPI阳性者可能仅有不到40.0%左右在学龄期仍持续喘息;父母鼻炎史、湿疹史及食物过敏可能是学龄期持续喘息的独立风险因素。
2016 Vol. 46 (5): 365-368 [
摘要
] (
659
)
HTML
(1 KB)
PDF
(1223 KB) (
926
)
369
温州市区791例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
毛传万,郑文龙,虞志康,吴爱琴
目的:分析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BMD正常参考值,为临床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791例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前后位(L1、L2、L3、L4、L1-4)和髋部BMD值,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20~29岁,男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30~39岁,达峰后随着年龄增大BMD值开始降低,年龄越大BMD值越低。但男性在60岁后腰椎各部位BMD值有反弹现象。结论: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BMD数据对本地区OP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 Vol. 46 (5): 369-371 [
摘要
] (
771
)
HTML
(1 KB)
PDF
(1172 KB) (
1031
)
372
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杨海萍,李江,陈晓领,李海珊,高群燕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160名,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抑郁、外向型激怒和内向型激怒;应对方式中选择积极应对的面对、回避,消极应对的屈服,得分分别为(10.32±2.76)、(18.39±3.24)和(15.08± 2.96)分;社会支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关分析显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即面对和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屈服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较明显,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加重其心理问题,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更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016 Vol. 46 (5): 372-375 [
摘要
] (
710
)
HTML
(1 KB)
PDF
(1231 KB) (
1008
)
376
微创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体会
包永武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救治的26例硬膜外血肿病例,术前经头颅CT定位,明确穿刺点,选择血肿最大直径方向穿刺(注意避开血管功能区),进行微创钻孔置管,术后行尿激酶灌注引流术。结果:穿刺后72 h血肿基本消失,因硬膜外血肿引起头痛、呕吐、偏瘫临床症状在术后立刻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无血肿复发,无穿刺点及颅内感染,因硬膜外血肿引起头痛、呕吐、偏瘫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微创钻孔联合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疗效好,恢复快,出血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Vol. 46 (5): 376-378 [
摘要
] (
713
)
HTML
(1 KB)
PDF
(1286 KB) (
965
)
379
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对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张孝琴,赵添,阮磊,王镇章,毛丹丹,杨运俊,孙厚长
目的:探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采用320排CT分析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A)的正常解剖和异位起源情况。方法:对于173例在我院行B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通过观察其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图来分析其分支类型、开口起源位置和异位起源。结果:本研究中,最常见的BA分支类型是II型(1R1L),占37.0%,在右侧BA中,有45.6%是以与肋间动脉共干形式存在;在左侧BA中,61.5%是单独起源的。本组占45.1%的患者含有至少1支异位BA。最常见的异位起源位置是降主动脉起始部,其次是主动脉弓。结论:尽管BA管径细小,解剖变异较大,但是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A能很好地显示BA的正常解剖及异位起源,可为咯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6 Vol. 46 (5): 379-382 [
摘要
] (
637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864
)
383
达比加群对非瓣膜性房颤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郑杨琴,殷为勇,周成业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28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并根据其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达比加群组和华法林组,随访至2015年5月31日。纳入统计的有达比加群组78例,服用达比加群胶囊每日2次,每次110 mg;华法林组86例,服用华法林,维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1例,达比加群组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消化道出血5例,颅内出血3例,华法林组消化道出血2例,颅内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s-bled评分是华法林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不是达比加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达比加群可以有效减少非瓣膜性房颤伴卒中患者再发血栓栓塞事件。同时,Has-bled评分不一定适用于评估服用达比加群进行二级预防抗凝的出血风险。
2016 Vol. 46 (5): 383-387 [
摘要
] (
662
)
HTML
(1 KB)
PDF
(1255 KB) (
1066
)
综述
388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颜春菊,郑直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发环节;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引起动脉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弹性受损密切相关。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一种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功能异常的无创检查方法,PWV增加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项非侵入的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的体外循环装置,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EECP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复习EECP治疗冠心病的潜在机制和相关证据,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功能角度对EECP进行综述。
2016 Vol. 46 (5): 388-391 [
摘要
] (
626
)
HTML
(1 KB)
PDF
(1174 KB) (
90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