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4年 54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4-10-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综述
封面和目录
经验交流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封底
2024 Vol. 54 (10): 0- [摘要] ( 81 ) HTML (1 KB)  PDF (5502 KB)  ( 155 )
       论著
775 眼动追踪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筛查中的应用
陈绍鹤,张宇,丁玲,陈峰,金维挺,徐晓敏,李妍君,陈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1
目的:探讨眼动追踪技术辅助识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在视觉空间注意、反应抑制能力及眼动控制方面的差异,为ADHD的筛查提供更实时、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140名儿童,其中ADHD组儿童40例,同期健康体检(对照组)儿童100例。使用眼动追踪设备检测参与者在执行注视任务、眼跳试验和反眼跳试验时的眼动数据,包括平均注视时长、注视次数、首次注视前时长等。比较2组儿童眼动数据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眼动数据与ADHD诊断之间的关联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不同眼动参数的筛查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视任务中,ADHD组儿童的平均眼跳时长与ADHD诊断显著相关(OR =0.18,95%CI =0.05~0.68,P <0.05);正确反眼跳试验中,首次注视前时长与ADHD诊断存在显著相关(OR =0.96,95%CI =0.93~1.00,P <0.05);错误反眼跳试验中,ADHD组儿童的平均注视时长(OR =0.01,95%CI =0~0.31,P <0.05)、总注视时长(OR =0.56,95%CI =0.37~0.85,P <0.05)、最大注视时长(OR =0.06,95%CI =0.01~0.43,P <0.05)及注视次数(OR =0.83,95%CI =0.71~0.98,P <0.05)与ADHD诊断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筛查ADHD儿童方面,注视任务中的平均眼跳时长AUC为0.697,正确反眼跳试验中的首次注视前时长AUC为0.756,错误反眼跳试验中的平均注视时长、总注视时长、最大注视时长和注视次数的AUC分别为0.716、0.748、0.733和0.722,均显示出良好的筛查效能。结论:眼动追踪技术可以有效揭示ADHD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在视觉注意力和眼动控制方面的差异,为ADHD的筛查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时、客观评估工具。
2024 Vol. 54 (10): 775-782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1375 KB)  ( 237 )
78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波动及影响因素
周倩,王黎红,何华,户小红,别丹,刘苍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2
目的:前瞻性纵向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状况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0例新发MM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1~第4疗程5个时间点使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PG-SGA)量表、BMI和血清白蛋白(ALB)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M患者诱导化疗期营养状况的波动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营养不良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完成5次调查的患者有136例,诱导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0%~56.62%。患者的PG-SGA得分呈先降后升趋势(P <0.001)、BMI及ALB呈先升后降趋势(P <0.001),但亚组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后期疗效≥部分缓解(PR)的患者群体ALB呈上升趋势(P <0.001)。整个诱导化疗期MM患者PG-SGA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受年龄、有无初始营养不良、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化疗后感染及疗效的影响(P <0.05);BMI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则受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HADS评分、疾病分期、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及有无初始营养不良的影响(P <0.05);ALB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受年龄、疾病分期、是否给予营养支持、疗效及化后感染的影响(P <0.05)。结论:诱导化疗期MM患者营养状况呈先好转后恶化趋势。疾病分期为III期、有睡眠障碍、有焦虑抑郁、有初始营养不良、化疗后有感染、疗效未达到PR及没有给予营养支持的老年MM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诱导化疗期应更加关注。
2024 Vol. 54 (10): 783-79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1412 KB)  ( 242 )
791 毛钩藤碱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减轻高脂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盛孙朋,陈诗佳,董希诚,丁露,马建设,金培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3
目的:探讨毛钩藤碱对高脂诱导H9C2细胞线粒体自噬及凋亡的作用及影响。方法:未经任何处理的H9C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榈酸刺激H9C2细胞作为高脂(PA)组,毛钩藤碱处理细胞作为治疗(PA+HS)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处理细胞为抑制剂(PA+HS+Y-27632)组。CCK8法评估细胞生长状态;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MRE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PTP)的变化;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自噬蛋白LC3 I/II以及Pink 1、Parkin信号通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caspase 3、Bax、Bcl-2 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200、400、800 μmol/L PA处理细胞的活力均有所下降(P <0.05);与Control组比较,PA组细胞TMRE染色荧光强度显著变弱,LC3-I/II、Pink 以及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TUNEL染色显示PA组阳性细胞显著增加,Cleaved-caspase 3/caspase 3、Bax/Bcl-2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与PA组比,PA+HS组细胞TMRE染色荧光强度显著变强,LC3-I/II、Pink以及Parki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TUNEL染色显示PA+HS组阳性细胞显著降低,Cleaved-caspase 3/caspase 3、Bax/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PA+HS组比,PA+HS+Y-27632组的TMRE染色荧光强度减弱,LC3-I/II、Pink 以及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TUNEL染色显示PA+HS+Y-27632组阳性细胞显著升高,Cleaved-caspase 3/caspase 3、Bax/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毛钩藤碱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减轻高脂诱导H9C2细胞凋亡。
2024 Vol. 54 (10): 791-797,805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3324 KB)  ( 202 )
798 心肌做功联合运动负荷评估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储备功能
叶腾,李慧,贾志军,廖书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4
目的:应用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PSL)定量评估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HCM)患者蹲起负荷试验前后左室心肌做功变化,为临床左室收缩储备功能的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37例NHCM患者。测量并比较蹲起负荷试验前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LVGLS)及心肌做功参数,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LVGLS的相关性。结果:负荷组较静息组收缩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组较静息组整体LVGLS绝对值、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减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静息状态下,GWI、GCW、GWE与LVGLS呈正相关,GWW与LVGLS呈负相关;负荷状态下,GWI、GCW、GWE与LVGLS呈正相关。心肌做功参数观察者内、观察者间重复性较好。结论:运动负荷后,LVGLS仅轻微升高,GCW显著升高,LVPSL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可作为NHCM患者评估心功能储备更敏感的指标。
2024 Vol. 54 (10): 798-805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1826 KB)  ( 192 )
806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马益,何秋香,马骏,胡乐寅,陈晨,李剑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5
目的:利用临床数据验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医疗领域深入发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 500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其中包括843例膜式制片和657例沉降式制片。分析病理医师单独阅片、人工智能单独阅片及人工智能辅助医师阅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比较阅片时间。结果:人工智能辅助医师阅片预测灵敏度为92.83%,特异度为98.56%,准确度为97.33%,高于人工智能单独阅片(灵敏度81.93%、特异度92.71%、准确度90.40%)和病理医师单独阅片(灵敏度82.24%、特异度97.63%、准确度9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智能辅助医师阅片相较于人工智能单独阅片和病理医师单独阅片在膜式制片和沉降制片方式上,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同样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人工智能辅助医师阅片的平均时间为58 s/张,显著低于病理医师单独阅片时间70 s/张。结论:病理医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阅片具有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的优势。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阅片能提高筛查效率,减轻病理医师的工作压力。
2024 Vol. 54 (10): 806-810,816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1522 KB)  ( 215 )
811 两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变异分析
陈荟琳,王胜,杨婷,洪姣,陈芳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6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情况,探讨两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C缺陷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2个先证者及各自家系成员(均3代共11人)外周静脉血,检测P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凝血指标。采用PCR法扩增先证者的PROC 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通过软件分析,评估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和致病性;构建蛋白模型,分析变异前后的空间结构。结果:先证者1临床表现为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先证者2为DVT。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1存在c.541T>G杂合错义变异和c.577-579delAAG杂合缺失变异;先证者2存在c.659G>A杂合错义变异。保守性和致病性分析证实,这些变异位点在同源物种氨基酸序列间大部分保守,并均为致病性变异;这些变异导致氨基酸间氢键及侧链基团的改变或产生截短蛋白。结论:c.541T>G杂合错义变异和c.577-579delAAG杂合缺失变异以及c.659G>A杂合错义变异分别与2 个先证者PC水平下降有关,可能也是先证者出现VTE的原因之一。
2024 Vol. 54 (10): 811-816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1895 KB)  ( 241 )
817 单孔免充气腹腔镜在巨大卵巢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汪慧慧,陈佳佳,张慧萍,朱丹阳,朱雪琼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7
目的:探讨单孔免充气腹腔镜行巨大卵巢囊肿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因巨大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的51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单孔免充气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研究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围术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卵巢囊肿内液外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对于巨大卵巢囊肿,单孔免充气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囊内液外溢率低、快速康复、经济、美容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2024 Vol. 54 (10): 817-822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753 KB)  ( 193 )
823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脑损伤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朱梅桢,庄桂泉,翁越,林丽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8
目的:探讨推荐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范围内维持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脑损伤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BIS40组和BIS55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相应麻醉深度,其中BIS40组患者术中维持BIS值于40~45,BIS55组患者BIS维持于55~60。分别于诱导前(T0)、诱导完成后(T1)、气腹后即刻(T2)、取标本(T3)、冲洗(T4)、术毕(T5)、拔管(T6)和回病房(T7)即刻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2、6和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脑红蛋白(NGB)、低氧诱导因子(HI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IL-6和TNF-α。结果:与BIS55 组比较,BIS40组患者七氟烷用量更大,BIS值更低,且拔管所需时间延长(P <0.05)。BIS40组患者术后2 h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BIS55 组(P <0.05),其余时间点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时点血清NGB、NSE、S100-β和HIF-α水平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荐BIS范围内不同麻醉深度不影响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脑损伤指标,但BIS值于40~45的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因子水平更低。
2024 Vol. 54 (10): 823-827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1398 KB)  ( 240 )
828 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徐贤根,汪海丹,林向阳,李臣臣,黄炳武,李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0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PENG)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SCAQLB)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G联合SCAQLB组(PS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组(F组),每组40例。记录通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和首次按压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 (T0)和神经阻滞后30 min(T1)以及术后6 h(T2)、12 h(T3)、24 h(T4)的VA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定位难易度(EOSP)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股四头肌无力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PS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低于F组(P <0.001)。P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较F组明显推迟(P <0.001)。PS组T1-T4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F组(P <0.05)。PS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F组(P <0.05)。PS组摆放侧卧位时补救镇痛率低于F组(P <0.05),PS组麻醉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率高于F组(P <0.05)。PS组无一例发生股四头肌无力,而F组有9例发生。结论:PENG联合SCAQLB优于传统的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及术后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削弱股四头肌肌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4 Vol. 54 (10): 828-832,838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541 KB)  ( 215 )
       经验交流
833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护系统构建及临床应用
钱雪华,徐红蕾,王晓蓉,夏梦轩,周青,吴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10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云平台研发的适用于重症和麻醉监护等多应用场景的远程监护系统,可实现在任一监护单元内同时定向监护邻近多个监护单元患者状况。方法:借助现代音视频传输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结合息化手段,针对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及其要求研制了远程监护系统。回顾性分析2020年至2023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选002、013、040、044、045床位号住院的64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37例,女211例。2020年的患者相关数据作为非远程监护的对照组,2021年至2023年的患者相关数据按年份分为应用远程监护系统的3个观察组。统计患者3种导管相关性感染指标,收集整理护理记录中生命体征数据的计划时间和实际采集时间,机器实时监测的响应速度。用R(4.2.1版本)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率显著下降(P <0.001),导尿管相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记录采集数据的及时性显著提高(P <0.001)。系统关键接口的平均响应时间快,在0.2 s以内。结论: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护系统运行可靠,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效率,并降低了医疗成本,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024 Vol. 54 (10): 833-838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563 KB)  ( 209 )
839 凝血功能和狼疮抗凝物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潘晓浩,陈理垟,周剑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1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狼疮抗凝物(LAC)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确诊为AS的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期60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常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LAC指标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AS患者PT、APTT、FIB、D-D和LA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C、FIB、D-D辅助诊断A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3、0.84;约登指数分别为0.90、0.78、0.58;灵敏度分别为96.70%、85.00%、71.70%。结论:AS患者存在血栓形成风险,凝血功能和LAC检测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2024 Vol. 54 (10): 839-842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1530 KB)  ( 172 )
       护理研究
843 一体式防渗护理装置在恶性肿瘤患者腹水穿刺术后渗液管理中的应用
吴旭静,郑建晓,黄旭程,叶晓明,蔡福满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12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防渗漏装置在肿瘤患者腹水穿刺术后渗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治的80例患有腹水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穿刺导管固定和腹水引流,实验组则应用一体式穿刺点防渗护理装置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漏程度、感染情况、穿刺处疼痛数字评分以及换药次数等方面的综合指标。结果:穿刺后当天,两组患者穿刺点周围的渗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后第3天、第7天实验组渗液量均少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变化,对照组渗漏量逐渐增加(P <0.05),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后第7天,实验组感染发生率、穿刺点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10 d 内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从穿刺后当天、第3天到第7天,对照组穿刺处疼痛分值逐渐增加(P <0.05),实验组穿刺后第7天的穿刺处疼痛数字评分高于第3天和当天(P <0.05)。结论:运用此项新型防渗漏装置能有效改善腹水穿刺术后引流的不良反应情况,如渗液、感染、皮炎以及穿刺点疼痛等。
2024 Vol. 54 (10): 843-848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1488 KB)  ( 199 )
       病例分析
849 肝内脾种植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周擎云,姚昱君,陈家骏,张坤,涂朝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13
2024 Vol. 54 (10): 849-851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525 KB)  ( 192 )
852 原发性颌下腺小细胞癌1例
孙旺,汪鹏,周梦雅,金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14
2024 Vol. 54 (10): 852-854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553 KB)  ( 201 )
       综述
855 胰腺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饶佳玲,杨虹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10.015
近年来,肥胖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先前的研究表明胰腺脂肪沉积这一现象在肥胖患者中较多见。目前研究发现胰腺脂肪堆积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关,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但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这种病理状态的临床后果、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并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笔者总结了胰腺脂 肪堆积的临床关联、相关机制、诊断方法以及解决胰腺脂肪堆积的潜在治疗方法。
2024 Vol. 54 (10): 855-860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1437 KB)  ( 205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