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4年 54卷 8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封底
2024 Vol. 54 (8): 0- [
摘要
] (
51
)
HTML
(1 KB)
PDF
(5575 KB) (
257
)
论著
603
NSUN2通过m5C修饰介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D4+T细胞的活化
陈稳稳,张敏,方苏,郭刚强,薛向阳,毛孙忠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1
目的:探究mRNA的m5C甲基转移酶NSUN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 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和有限稀释法构建NSUN2稳定敲除的Jurkat细胞单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Jurkat细胞中NSUN2的敲除效果,Dot blot检测NSUN2敲除后m5C的修饰水平变化。使用抗人CD3/CD28抗体刺激Jurkat细胞活化,分别在24 h和48 h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活化标志物CD69和CD25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Jurkat细胞活化后IL-2和TNF-α的转录水平;建立NSUN2+/-小鼠模型,使用磁珠分离CD4+ T细胞,通过体外诱导细胞活化,进一步评价NSUN2的敲低对CD4+ T细胞活化的影响。使用Arraystar mRNA表观转录组芯片检测NSUN2敲除后Jurkat细胞中基因m5C修饰水平和表达水平,获得受NSUN2调控的m5C修饰的靶基因,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获得NSUN2调控的重要信号通路,结合SLE患者CD4+ T细胞中差异的m5C修饰基因集,筛选获得受NSUN2调控的且与SLE疾病相关的靶基因,并进一步利用GO和KEGG等分析NSUN2调控系统性红斑狼疮CD4+ T细胞功能的潜在通路。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NSUN2敲除的Jurkat细胞单克隆株,与NSUN2-NC组相比,NSUN2-KO组m5C修饰水平下调,Jurkat细胞的活化标志物CD69和CD25表达水平上调,活化相关细胞因子IL-2和TNF-α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野生型小鼠相比,NSUN2+/-小鼠Naive CD4+ T细胞的活化标志物CD69的表达水平上调。机制上发现,Jurkat细胞中存在受NSUN2调控的基因集,GO和KEGG富集显示这些基因与T细胞活化过程相关。结合SLE患者CD4+ T细胞中差异的m5C修饰基因集,筛选获得受NSUN2调控且与SLE疾病相关的靶基因集,GO和KEGG富集分析证实这些基因集与CD4+ T细胞功能相关。结论:NSUN2的敲除/敲低促进了Jurkat细胞和小鼠Naive CD4+ T细胞的活化,初步筛选出NSUN2调控SLE患者CD4+ T细胞活化的靶基因集及其潜在信号通路。
2024 Vol. 54 (8): 603-613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2331 KB) (
399
)
614
基于FGFR非对称二聚化模型的FGF19改构体的设计及活性评估
赵静,操宇,周传仁,吴佳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2
目的:探究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非对称二聚化模型为结构基础设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的非促肿瘤型改构体,并对其增殖活性和代谢活性进行评估,使其成为治疗胆汁淤积症的候选药物之一。方法:利用pymol软件分析蛋白晶体结构并设计FGF19改构体,将构建好的FGF19改构体(FGF19F159A)与FGF19 野生型(FGF19WT)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经过诱导表达、变性、复性获得正确构象的蛋白,经过镍柱亲和层析与分子排阻色谱方法纯化得到目的蛋白;通过蛋白邻位连接技术(PLA)对比FGF19WT和FGF19F159A诱导受体二聚化的程度;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磷酸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底物2(P-FRS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动物肝脏中促增殖指标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动物肝脏中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对mRNA水平;质谱法测定肝脏中胆酸(CA)、脱氧胆酸(DCA)、熊去氧胆酸(UDCA)、鹅去氧胆酸(CDCA)的含量;以db/db小鼠为模型,连续给药1个月,监测药物的慢性降糖效果,糖耐量实验检测其对糖耐量的改善能力。结果:以蛋白结构为基础成功构建了FGF19F159A,经过表达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PLA结果显示,与FGF19WT组相比,FGF19F159A诱导受体二聚化的能力明显减弱(P <0.01);MTT实验显示,与FGF19WT组相比,FGF19F159A的促增殖活性明显减弱(P <0.05);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FGF19WT组相比,FGF19F159A明显下调P-FRS2 和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FGF19WT组相比,FGF19F159A组Ki67 和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1);与FGF19WT组相比,FGF19F159A组AFP、CCNA2、EGFR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 <0.01);与FGF19WT组相比, FGF19F159A组肝脏中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胆汁酸CA、DCA、UDCA、CDCA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FGF19WT组相比,FGF19F159A组的降糖能力和改善糖耐量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FGFR非对称二聚化模型设计的FGF19改构体FGF19F159A能够在极大减弱细胞增殖活性的同时保留其代谢活性,有望成为治疗胆汁淤积症的候选药物。
2024 Vol. 54 (8): 614-622 [
摘要
] (
76
)
HTML
(1 KB)
PDF
(2079 KB) (
209
)
623
克班宁通过DUSP5/ERK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
林铖吟,项士轩,陈乐陶陶,邓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3
目的:研究克班宁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检测克班宁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tu-8988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克班宁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克班宁对DUSP5 蛋白,增殖相关蛋白Ki67,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以及p-ERK1/2蛋白的影响。结果:克班宁处理24 h后的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 <0.05),而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5);同时,DUSP5 的表达上调(P <0.05),p-ERK1/2的表达下降(P <0.05)。敲低DUSP5能够有效逆转克班宁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均P <0.05),还能部分恢复克班宁降低的p-ERK1/2的蛋白水平(P <0.05)。结论:克班宁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是促进DUSP5的表达进而抑制ERK1/2的激活。
2024 Vol. 54 (8): 623-630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2201 KB) (
201
)
631
用于精确图像分割的特征细化金字塔视觉转换器
聂应旺,王雷,梅晨阳,陈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4
目的:准确提取用于形态评估和临床疾病监测的医学图像中的目标区域,改进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转换器(Transformer)结合的混合网络用以学习图像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方法:①通过引入基于CNN的解码器并将其与金字塔视觉转换器(PVT)整合,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特征细化分割网络称为特征细化金字塔视觉转换器(FR-PVT)。解码器用于细化PVT捕获的多尺度全局特征,由特征细化模块(FRM)和上下文注意模块(CAM)以及相似性聚合模块(SAM)共同构成。②为了验证FR-PVT,将其用于五个公共结肠镜图像数据集(ClinicDB、ColonDB、EndoScene、ETIS和KvasirSEG)的息肉分割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提供的眼部视频数据集的睑裂分割。③使用四种不同的指标评估FR-PVT的性能,包括Dice系数、IOU、Matthew系数(MCC)和Hausdorff距离(Hdf)。FR-PVT与现有网络[即息肉PVT(Polyp-PVT)、U-Net及其变体]在相同的分割任务上进行比较。结果:①FR-PVT能够处理各种成像条件下获取的结肠镜图像,并在分割ClinicDB、ColonDB、EndoScene、ETIS和KvasirSEG数据集时获得平均Dice分别为0.937、0.819、0.892、0.800 和0.909。②在眼部视频数据集中的图像上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FR-PVT获得的平均Dice、IOU、MCC和Hdf分别为0.966、0.943、0.957和4.706。③在五个息肉数据集上的分割性能对比显示,FR-PVT分别获得了平均Dice系数和IOU分别为0.840和0.764,优于Polyp-PVT(0.834 和0.760)、U-Net(0.561和0.493)、UNet++(0.546和0.476)、SFA(0.476和0.367)、PraNet(0.741和0.675)。在眼部视频图像上的分割性能显示,FR-PVT分别获得了0.840的平均Dice系数和0.764的平均IOU。结论:FR-PVT实现了比Polyp-PVT和现有的几种基于CNN的网络(如U-Net及其变体)更好的分割性能。
2024 Vol. 54 (8): 631-640 [
摘要
] (
80
)
HTML
(1 KB)
PDF
(2333 KB) (
283
)
6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高糖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功能障碍
陶恩东,夏伟杰,王福林,王贤裕,蔡乐益,冯永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MSCs-EXOs)对高糖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从BMSCs中提取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TA)、Western blot等方法来评估其特征。用高糖培养基模拟高糖微环境,通过DCFH-DA荧光探针、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技术(IF)、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ARS)等技术来研究BMSCs-EXOs对高糖诱导的BMSCs氧化应激水平、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另外,通过PI3K通路阻断剂(LY294002)抑制PI3K磷酸化表达,研究BMSCs-EXOs是否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BMSCs的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结果:通过TEM、NTA和Western blot可评估从BMSCs中成功提取到的外泌体。与Control组比,HG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P <0.05),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ALP、ARS活性明显降低(P <0.05),COL1A1、RUNX2、BMP2、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HG组比,HG+EXOs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P <0.05),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0.05),ALP、ARS活性增加(P <0.05),COL1A1、RUNX2、BMP2、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0.05)。当加入LY294002后,PI3K/AKT信号通路的的磷酸化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并且BMSCs-EXOs的促成骨作用也随之受到了明显的减弱(P <0.05)。结论:BMSCs-EXOs通过降低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部分恢复了BMSCs的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这种促成骨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2024 Vol. 54 (8): 641-649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2329 KB) (
294
)
650
人参皂苷Rg1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网络药理学预测与验证
林丽,陆滢,李空飞,王甜甜,于朱若涵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6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g1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TD、DisGeNet、GeneCards、PharmGKB、PubChem、Super-PRED、PharmMapper预测MM靶标,利用CTD和SymMap数据库预测人参皂苷Rg1靶标,取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于基因本体(GO)和KEGG-pathway数据库,富集Rg1治疗MM的主要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与Rg1之间的结合能力。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g1(5、10、20 μmol/L)对RPMI 8226细胞的细胞活性、凋亡率、ROS水平及核心作用靶点Caspase3、Bax、Bcl-2、和NF-κB p65的相对表达。结果:筛选得到215个Rg1-MM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Rg1改善MM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提示Rg1 可能通过调控NFKB1、STAT3、AKT1、MAPK3、CASP3、BCL2等靶点发挥效用。体外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Rg1组(5、10、20 μmol/L)可显著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P <0.01)、促进细胞凋亡(P <0.01)和ROS产生(P <0.01),同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P <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对MM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能够调节RPMI 8226细胞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增殖,其作用机制涉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
2024 Vol. 54 (8): 650-656,663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2417 KB) (
243
)
657
神经酰胺与急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分析
管凡路,姜文兵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AF)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神经酰胺与AMI患者新发AF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2024 年3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815 例,其中85 例患者于入院24 h内出现新发AF。采集并比较房颤组(AF组)和非房颤组(non-AF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合并症、入院时采集的实验室检查和神经酰胺水平(C16、C24、C24: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对不同变量进行调整,进而分析神经酰胺与AMI患者新发AF风险之间的关联及潜在机制。结果:与non-AF组比,AF组AMI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及合并症占比较高(P <0.05)。对基线特征调整后,神经酰胺水平与AMI患者AF风险间存在关联(C16:OR =1.99,95%CI =1.15~3.46,P =0.014;C24:OR =0.87,95%CI =0.78~0.97,P =0.013;C24:1:OR =1.33,95%CI =1.05~1.69,P =0.016),对CRP、NT-proBNP进行调整后关联性减弱。结论:神经酰胺与AMI患者新发AF存在关联,其中C16、C24:1 升高与AF风险增加有关,而C24 升高则与AF风险降低有关。
2024 Vol. 54 (8): 657-663 [
摘要
] (
89
)
HTML
(1 KB)
PDF
(1281 KB) (
195
)
66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认知功能损害与25(OH)D3水平的关系
蔡伟妮,俞晨艺,钟佩佩,蔡晓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8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认知功能与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的关系,探讨OSAHS儿童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睡眠医学科因“鼾症”收治住院的儿童100 例,根据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诊断为OSAHS组50例、单纯鼾症组50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单纯鼾症组、OSAHS组儿童的睡眠监测数据、认知功能、血清25(OH)D3水平。结果:与健康组、单纯鼾症组儿童比较,OSAHS患儿睡眠效率(SE)下降、深睡眠时间(SWM期睡眠)减少,浅睡眠(I期+II期睡眠)时间增多(P <0.05),最低氧饱和度(L-SpO2)、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OSAHS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下降(P <0.05)。OSAHS组患儿计划水平、注意力水平下降(P <0.05),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水平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ASHA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L-SpO2 呈正相关(r =0.793,P <0.001),与OAHI呈负相关(r =-0.559,P<0.001),25(OH)D3水平与计划水平呈正相关(r =0.615,P <0.001),与注意力水平亦呈正相关(r =0.558,P <0.001)。OSAHS儿童OAHI与计划水平呈负相关(r =-0.630,P <0.001),与注意力水平亦呈负相关(r =-0.538,P <0.001);OSAHS儿童L-SpO2与计划水平呈正相关(r =0.841,P <0.001),与注意力水平亦呈正相关(r =0.477,P <0.001)。结论: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与OSAHS患病存在一定关联,OSAHS的严重程度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OSAHS儿童认知功能损害与25(OH)D3水平呈正相关,OSAHS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血清25(OH)D3水平下降可能加剧OSAHS儿童认知功能损害。
2024 Vol. 54 (8): 664-669 [
摘要
] (
77
)
HTML
(1 KB)
PDF
(1453 KB) (
256
)
病例分析
670
宫颈蓝痣1例
曾文杉,王丽媛,汪银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09
2024 Vol. 54 (8): 670-671 [
摘要
] (
70
)
HTML
(1 KB)
PDF
(1291 KB) (
207
)
综述
672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遗传学病因和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陈杨萍,黄海龙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10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围产期管理最艰巨的挑战之一,不仅会导致孕晚期胎死宫内,而且可以造成出生后的成人代谢综合征,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宫内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病因复杂,其中胎儿遗传学病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产前明确其遗传学病因对判断FGR的预后至关重要。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可额外检测出大约10%的拷贝数变异,但仍有一部分原因不明,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能发现额外的单基因病。随着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有望成为FGR的一线产前检测手段。
2024 Vol. 54 (8): 672-677 [
摘要
] (
108
)
HTML
(1 KB)
PDF
(1245 KB) (
185
)
高教研究
678
师资构成模式对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俞秋嫣,徐以淅,毛广运,杨新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11
目的:分析师资构成模式对《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师资分配、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信息,从教务系统调取学生总评成绩和任课教师,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将学生学科专业和所属授课班级设定为随机效应后分析不同师资构成模式对学生总评成绩和知识技能掌握自评得分的影响。结果:共获得1 964名学生的有效问卷。理论课由“教授-讲师”、“教授-副教授”、“副教授-讲师”、“讲师-讲师”教授的学生人数和学生总评成绩中位数分别为1 186人(60.4%)和81分、251人(12.78%)和86分、286人(14.56%)和80分、241人(12.27%)和80分。实验课由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本教研室教师)带教的占30%。通过学习同意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有785 人(40.0%)。不同理论课师资模式下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满意度存在差异。学生对实验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在本教研室教师和非本教研室教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拟合的混合效应模型显示,理论课由“教授-副教授”讲授的学生总评成绩显著高于“教授-讲师”师资构成模式(β=5.036,95%CI =0.065~9.524,P <0.001),理论课和实验课师资构成模式存在交互作用。“副教授-讲师”(β=0.165,95%CI =0.002~0.322,P =0.049)、“讲师-讲师”(β=0.231,95%CI =0.065~0.410,P =0.014)理论课师资模式下的学生知识技能自评得分显著高于“教授-讲师”模式。结论:在今后的教学安排中,可适当提高“教授-副教授”理论授课比例,鼓励讲师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课教学大纲和课堂作业题库统一的情况下,无需注重实验课带教教师是否为《医学统计学》的专任教师。
2024 Vol. 54 (8): 678-683,封三 [
摘要
] (
119
)
HTML
(1 KB)
PDF
(1333 KB) (
192
)
684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金素凡,王朝杰,朱雪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8.012
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评教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生评教存在评价对象偏移、心态偏差、方式失当和结果反馈缺位四点困境,并从学生、教师、管理者三者关系分析阐述困境的具体成因。通过对温州医科大学在提升学生评教质量方面实践的详细介绍与剖析,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生评教工作应从培育积极的教学质量文化、提升师生评教主体意识、健全贯穿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评教结果运 用方式、形成教学评价和教师发展双向联动等5个方面加以改进。
2024 Vol. 54 (8): 684-688,封三 [
摘要
] (
98
)
HTML
(1 KB)
PDF
(1418 KB) (
22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