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4年 54卷 4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封面和目录
医学人文
经验交流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4 Vol. 54 (4): 0-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1850 KB)  ( 389 )
       论著
259 α-突触核蛋白在红核中异常沉积对运动和痛觉的影响
宋越,苏颖,何艳,陈江帆,郭卫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1
目的:在红核(RN)中利用病毒表达α-突触核蛋白(α-Syn)探讨RN中α-Syn异常沉积对运动和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RN注射表达α-Syn的病毒)和对照组(在RN注射对照病毒)。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能力,转棒测试评估小鼠的平衡协调能力,爬杆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控制功能,铁丝悬挂实验评估小鼠的前肢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握力测量评估小鼠的神经肌肉力量,机械刺激和热刺激测试评估小鼠的痛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α-Syn异常沉积在RN,并显著损毁该区域神经元;实验组小鼠在旷场中的运动距离(P <0.001)和运动时间(P <0.001)显著增加,不动时间明显降低(P <0.001),转棒测试中掉落潜伏期明显减少(P <0.05),爬杆实验中转身到达底部的时间增加(P <0.05),肌力实验中四肢肌力和体质量归一化的四肢肌力增加(P <0.05),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降低(P <0.05)。结论:α-Syn在RN异常沉积促进小鼠的自主运动,降低小鼠的平衡协调能力和运动控制功能,增强小鼠的四肢肌肉力量,对热痛刺激较为敏感。
2024 Vol. 54 (4): 259-265 [摘要] ( 233 ) HTML (1 KB)  PDF (1930 KB)  ( 598 )
266 基质血管片段通过ANG-1/Tie-2信号通路促进移植脂肪血管再生和存活
倪彬婷,何玉仓,李磊,徐金钰,柳朝阳,李力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2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片段(SVF)促进脂肪移植后的新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设计裸鼠的脂肪移植模型,设置对照组、SVFs组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3组脂肪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组,采用大体称重、HE染色、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各实验组体质量、病理学表现、胶原沉积情况及各组ANG-1、p-Tie-2、CD31、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研究SVFs对脂肪成活的影响。结果:SVFs组的移植物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在给予TKI后,SVFs对移植物脂肪体质 量的改善被逆转,TKI组移植物体质量明显小于SVFs组(P <0.001);SVFs组脂肪细胞周围胶原沉积明显减少,TKI组脂肪组织变得碎片化和不完整。SVFs组较对照组ANG-1 和p-Tie-2的表达水平上调,CD3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TKI给药后,TKI组较SVFs组p-Tie-2和CD3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05)。SVFs组较对照组BAX表达降低,BCL-2 表达升高(P <0.05);TKI给药后,TKI组较SVFs组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5)。结论:SVFs可以通过ANG-1/Tie-2 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提高移植脂肪的存活。
2024 Vol. 54 (4): 266-273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2582 KB)  ( 643 )
274 MiR-29a/b/c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潘虹婷,王超,朱鲜,侯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3
目的:探索miR-29a/b/c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hsa-miR-29a/b/c或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特异性siRNA转染进UM细胞。使用MTS实验和Matrigel 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UM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使用半定量PCR实验检测UM细胞中MMP2 mRNA水平表达量的变化。使用ELISA实验检测UM细胞上清中MMP2蛋白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转染miR-29a/b/c 抑制了UM细胞的增殖(P <0.05)和侵袭能力(P <0.05)。MiR-29a/b/c不影响MMP2 mRNA转录,但均能抑制UM细胞分泌MMP2(P <0.05)。在UM细胞中干扰MMP2抑制UM细胞的侵袭能力(P <0.05)。结论:MiR-29a/b/c抑制UM细胞的增殖和侵袭。MiR-29a/b/c减少其下游靶蛋白MMP2的分泌,在UM细胞中干扰MMP2抑制细胞侵袭。
2024 Vol. 54 (4): 274-278,286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2442 KB)  ( 607 )
279 2021—2022年温州市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变化分析:一项单中心研究
黄伊凡,祁心怡,刘秀静,谢振迪,余坚,陈占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4
目的:对比分析2021年和2022 年温州市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病原谱变化特点,为温州市儿童ARIs的精准诊治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1月至2022 年12月收治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的ARIs住院患儿的13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对比分析2021年和2022 年ARIs住院患儿的病原谱特征,以及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和病原体感染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2021年和2022年病原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0.74%(3 477/4 915)和70.74%(6 099/8 622)。2022年检出率排名前五位的主要病原体,从2021年依次为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副流感病毒(HPIV)、腺病毒(HADV)和偏肺病毒(HMPV),转变为HRV、肺炎支原体(Mp)、HRSV、HADV和HMPV。2022年Mp、HADV和HMPV检出率较2021年明显升高(均P <0.01),HRV、HRSV、HPIV检出率较2021年明显下降(均P <0.01)。2022年呼吸道病原体总体检出率男童略高于女童,以2~<4岁组最高,夏季检出率最高(均P <0.01)。与2021年相比,2022年Mp感染有暴发趋势,以夏季最为明显,尤其是7~14岁年龄组。不同的主要病原体好发年龄段有低龄化或高龄化趋势,感染高发季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延长或季节互换。2022年单一感染明显升高,多重感染明显下降,多重感染以HRV+Mp为主。结论:2022年温州市住院儿童ARIs病原谱与2021年相比有较大变化。低段幼儿仍是重点防治对象,Mp、HADV和HMPV感染率上升以及H3N2大暴发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持续加强ARIs的病原学监测。
2024 Vol. 54 (4): 279-286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1711 KB)  ( 676 )
287 miR-152-3p通过AKT/GSK-3β/Nrf2信号通路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元铁死亡
汪赟辉,张笑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5
目的:探讨miR-152-3p通过Akt /GSK-3β/Nrf2信号通路促进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机制。方法:使用大鼠神经元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合血红蛋白(oxyHb)刺激神经元细胞构建ICH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将miR-152-3p inhibitor和(或)PIK3CA抑制剂分别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Nrf2蛋白的入核率;用双荧光素酶靶标实验验证miR-152-3p与PIK3CA的关系。结果:将miR-152-3p inhibitor转染的细胞构建ICH细胞模型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0.01);SLC7A11、GPx4、PIK3CA、Nrf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AKT/AKT比率显著升高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1);同时,Nrf2蛋白入核量也显著升高(P <0.01);而此作用在使用PIK3CA抑制剂干预后,miR-152-3p inhibitor的改善效果消失;荧光素酶靶标实验证实,miR-152-3p可靶向调控PIK3CA。结论:miR-152-3p通过AKT/GSK-3β/Nrf2信号通路促进ICH大鼠神经元铁死亡。
2024 Vol. 54 (4): 287-295,301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6865 KB)  ( 517 )
29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张孝琴,骆志显,郭文君,周晓军,夏能志,洪伟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 年8月至2022 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组(n =89)和非MCE组(n =31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中,男277例,女123例,年龄(68.09±12.17)岁。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组的舒张压高于非 M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MCE组的ASPECT评分低于非MCE组,更可能位于前循环位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舒张压(OR =1.022,95%CI =1.005~1.039,P =0.010)、术前ASPECT评分(OR =0.742,95%CI =0.655~0.840,P <0.001)、NIHSS评分(OR =1.043,95%CI =1.004~1.083,P =0.031)以及前循环血栓(OR =8.942,95%CI =2.595~30.816,P =0.001)是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低ASPECT评分、高NIHSS评分以及前循环血栓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舒张压升高会增加术后发生MCE风险。术后血压管理尤其是降低舒张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MCE的风险。
2024 Vol. 54 (4): 296-301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1475 KB)  ( 614 )
302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血清BDNF及VEGF水平的影响
陈伊宁,刘家洪,叶涵,连逸辰,施苏密,杨志颖,陈楚楚,孙孝笑,潘安乐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7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分析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和BDNF、VEGF变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真刺激组30例和伪刺激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检测血清BDNF和VEGF。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真刺激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低于伪刺激组,血清BDNF、VEGF水平高于伪刺激组(P <0.05);真刺激组阳性症状分差值、阴性症状分差值、血清BDNF差值和VEGF差值高于伪刺激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真刺激组血清BDNF差值与PANSS阴性症状分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 =0.478,P <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清BDNF差值对阴性症状分差值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β=0.457,t =2.536,P <0.05)。结论:高频rTMS可能通过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改善其阴性症状。
2024 Vol. 54 (4): 302-306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354 KB)  ( 572 )
307 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
郑蕾,王杰,王晓琼,李若淇,王亦佳,叶余丰,刘学军,倪丽艳,郑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8
目的:探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诊断ECRSwNP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别纳入实验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鼻内镜术)和对照组(单纯性鼻内镜术),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项表(SNOT-22)评分、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分法)和鼻窦CT评分(Lund-Mackay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SNOT-22评分、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ECRSwNP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2024 Vol. 54 (4): 307-311,317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1532 KB)  ( 626 )
312 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
朱美丽,徐华静,温丽娜,王娇健,蒋松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09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12月至2023 年1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运动训练,VR组在下肢运动训练时结合VR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0 min,每周5次,共3周。通过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3周后,两组患者FMA-LE、FAC、BBS及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VR组FMA-LE、FAC、BBS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 <0.05)。结论:结合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4 Vol. 54 (4): 312-317 [摘要] ( 294 ) HTML (1 KB)  PDF (1477 KB)  ( 494 )
       经验交流
318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IV期压疮的临床效果
夏卫东,屠卓隆,赵胜,缪爱梅,刘政军,林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6岁。入院后I期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4~7 d后行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压疮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因长期卧床致骶尾部受压出现IV期压疮,压疮病因:截瘫患者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卧床患者7例,其中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例,帕金森病患者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例。病程2周至8年,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5.0 cm~10.0 cm×12.0 cm。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坏死、静脉淤血、创缘开裂等发生。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外形较佳、骶尾部软组织饱满、压疮无复发。结论: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皮瓣可修复面积大,切取不需要离断臀上动脉浅支,供瓣区一般能直接缝合,修复骶尾部压疮效果较佳。
2024 Vol. 54 (4): 318-322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1737 KB)  ( 495 )
323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分析
应双伟,虞义建,张杰,沈健,杨艳,朱夏吟,邵燕萍,郭群依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1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累及胰腺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台州医院的4例MM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3~64岁,3例IgG/λ型,1 例IgG/κ型;DS分期IA期2例、IIIA期2 例;ISS分期II期2 例、III期2 例;累及胰腺距离MM确诊时间为16.3~92.2 个月,4 例初诊时均无髓外受累(EMD),但累及胰腺前或时均存在其他部位的EMD。累及胰腺时3例存在乏力、眼黄、腰酸;3例 血淀粉酶升高,2例胆红素升高,2例CA199升高。4 例均累及胰头、2例同时累及胰尾、1例还累及胰体;胰腺病灶在经腹B超下易漏诊,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多轻度强化,PET/CT中病灶标准摄取值(SUV)升高。2 例骨髓和EMD(胸腹水、胰腺)中的CD56 表达均明显下调。确诊后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或者蒽环类/铂类药物化疗,获得了短期的疗效,胰腺累及确诊后总生存仅1.7~7.8个月,其中3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MM继发胰腺累及极为罕见,可在MM的不同阶段出现,常伴随或者晚于其他部位的EMD出现,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疾病终末期,CD56 表达下调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新型药物的联合治疗或可改善疗效。
2024 Vol. 54 (4): 323-327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1462 KB)  ( 493 )
       病例分析
328 以肝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脑膜瘤1例
江春燕,纪建松,陈英,王竹萍,王超,余日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12
2024 Vol. 54 (4): 328-330,334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1772 KB)  ( 463 )
331 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的抗ACHR抗体IgG阳性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李后宾,黄贵莲,姜红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13
2024 Vol. 54 (4): 331-334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1296 KB)  ( 588 )
       高教研究
335 医科高校大型仪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王海雁,高红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14
大型仪器实验技术队伍是医科高校大型仪器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平台有效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支撑效应的关键力量。笔者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系统总结了该校大型仪器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促进大型仪器平台效益进一步提升,为同类医科高校大型仪器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2024 Vol. 54 (4): 335-339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1425 KB)  ( 533 )
       医学人文
340 医学生职业使命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职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学习动机的调节作用
许倩,田雯雯,丁宁宁,朱蓓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4.015
目的: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医学生职业使命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以及职业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在二者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温州地区2 780 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星在线调查,采用职业使命感问卷、职业效能感问卷、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分析结果。结果:职业使命感、专业承诺、职业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 =0.30~0.60,P <0.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使命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5,95%CI =0.035~0.059,效应量为9.34%;学习动机对职业使命感通过职业效能感影响专业承诺的中介模型起调节作用。结论:职业使命感是影响专业承诺的重要因素,提升职业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是增强医科院校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有效途径。
2024 Vol. 54 (4): 340-344,封三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1453 KB)  ( 656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