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4年 54卷 3期
刊出日期:2024-03-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4 Vol. 54 (3): 0- [
摘要
] (
67
)
HTML
(1 KB)
PDF
(2329 KB) (
476
)
论著
173
汉黄芩素通过调控miR-451/PI3K/AKT/RXRA/Bcl-2信号通路改善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吴佩亮,王良兴,黄晓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1
目的:评价汉黄芩素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HPH)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内采用成年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建立HPH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低氧(H+Saline)组、低氧+汉黄芩素(H+w)组。造模3周后,使用压力传感器系统采集小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小动脉管壁直径/管总直径(WT/T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来评估肺动脉结构重塑;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汉黄芩素作用于HPH潜在靶点及分子信号通路。在体外采用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MPASMCs),将细胞分为5组:常氧(N)组、低氧(H+PBS)组、低氧+低剂量汉黄芩素(H+40 μmol/L w)组、低氧+高剂量汉黄芩素(H+80 μmol/L w)组、低氧+高剂量汉黄芩素+740Y-P(H+80 μmol/L w+740Y-P)组。N组在常氧(5% CO2,21% O2,74% N2,37 ℃)环境中培养48 h,H+PBS、H+40 μmol/L w、H+80 μmol/L w、H+80 μmol/L w+740YP组在低氧(5% CO2,3% O2,92% N2,37 ℃)环境中培养48 h。通过CCK-8、EdU法检测评估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伤口愈合/划痕实验用于检测评估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RXRA/Bcl-2 信号通路的主要蛋白(P-PI3K、PI3K、P-AKT、AKT、RXRA、Bcl-2)的表达,并利用PI3K通路激活剂740Y-P进行功能回补实验;RT-qPCR检测汉黄芩素对miR-451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汉黄芩素对PI3K/AKT/RXRA/Bcl-2通路上游调控因子CAB39 和MI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MPA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小鼠右心室压力(RVSP)显著增加(P <0.05),肺动脉结构发生显著重构,经汉黄芩素干预后MPA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小鼠RVSP显著下(p<0.05),肺动脉结构重塑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中PI3K/AKT/RXRA/Bc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RXRA、Bcl-2表达显著升高;与低氧组相比,汉黄芩素干预组中PI3K/AKT/RXRA/Bcl-2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05);功能回补实验证实在缺氧条件下,激活PI3K通路能够显著削弱汉黄芩素对MPASMCs增殖抑制效应。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中CAB39和MIF表达水平显著上升,miR-451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与低氧组相比,汉黄芩素干预组中CAB39和MI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miR-45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0.05);miR-451 inhibitor干预能够部分逆转汉黄芩素对MPASM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效应(P <0.05)。结论:汉黄芩素可能通过上调miR-451的表达靶向调控CAB39和MIF进而抑制PI3K/AKT/RXRA/Bcl-2信号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MPASMCs的增殖和迁移、改善HPH小鼠右心室压力和肺动脉结构重塑,最终缓解肺动脉高压。
2024 Vol. 54 (3): 173-183 [
摘要
] (
247
)
HTML
(1 KB)
PDF
(3033 KB) (
543
)
184
沙眼衣原体Pgp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周璐琪,杨佳,李洋,朱珊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2
目的:制备沙眼衣原体(Ct)Pgp3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Pgp3蛋白,通过镍柱亲和纯化Pgp3蛋白并进行复性。将复性的Pgp3蛋白经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家兔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随后建立Ct感染HeLa细胞模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非变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兔多克隆抗体对天然Pgp3蛋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Pgp3重组蛋白成功诱导表达,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LISA显示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512 000,Western blo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Pgp3兔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重组及天然Pgp3蛋白。结论:制备的Pgp3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能特异性识别重组Pgp3蛋白及天然Pgp3蛋白,为Pgp3蛋白功能的研究及Ct免疫制剂的研发等奠定基础。
2024 Vol. 54 (3): 184-189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1759 KB) (
614
)
190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通过抑制Th1/Th17和促进Tregs改善脓毒症小鼠器官损伤
叶玉妹,陈隆望,张万里,王雪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3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 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分化及器官损伤的影响。法:将18 只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MCC950治疗组(MCC950组),每组6只。其CLP组和MCC950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MCC950 组腹腔注射溶于0.5 mL 0.9%氯化钠溶液的MCC950(50 mg/kg),sham组和CLP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CLP术后24 h收集小鼠血清及器官标本。HE染色法观察脓毒症小鼠肺脏、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并计算生存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NLRP3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肺组织的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18、IL-1α、IL-6、TNF-α);分离脾脏获得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17、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和肺泡壁增厚,肾小管刷状缘和上皮细胞减少,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成弥漫性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NLRP3的蛋白表达上调(P <0.05),血清IL-1β、IL-18、IL-1α、IL-6、TNF-α水平均升高(P <0.05),肺组织中IL-1α、IL-6、TNF-α水平均升高(P <0.05),脾脏CD4+IFN-γ+ Th1、CD4+IL-17+ Th17、CD4+CD25+Foxp3+ Tregs比例均升高(P <0.05),小鼠7 d生存率为30%(P <0.05)。与CLP组相比,MCC950 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水肿减退,肾小管扩张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亦有所减轻,脾脏NLRP3的蛋白表达下(P <0.05),血清IL-1β、IL-18、IL-1α、IL-6、TNF-α水平均降低(P <0.05),肺组织中IL-1α、IL-6、TNF-α水平均降低(P <0.05),脾脏CD4+IFN-γ+ Th1、CD4+IL-17+ Th17比例减少,CD4+CD25+Foxp3+ Tregs比例明显增加(P <0.05),小鼠7 d生存率显著提升(P <0.05)。结论:MCC950阻断NLRP3可改善脓毒症小鼠的器官损伤,其作用可能依赖于抑制Th1/Th17反应和促进Tregs反应。
2024 Vol. 54 (3): 190-198 [
摘要
] (
297
)
HTML
(1 KB)
PDF
(2443 KB) (
560
)
199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病毒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熊雪芳,钟莹,孙德彬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病毒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及重症组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至2023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0例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非重症和重症两组,比较两组之间SAA、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在识别重症患者中的价值。根据生存结局将重症患者分为生存组与非生存组,比较两组之间五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估有差异的指标在重症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重症组患者SAA、CRP、PCT水平,以及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SAA的AUC为0.869,截断值为226.05 m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63.7%,对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识别效能最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8.5岁、SAA≥226.05 mg/L、中心粒细胞比例≥88.75%是重症病毒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非生存组患者SAA、PCT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SAA的AUC为0.576,截断值为639.35 m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43.7%。结论:SAA水平在鉴别病毒性肺炎非重症与重症的效能较CRP、PCT、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更优,可作为一种辅助评估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在评估重症患者的预后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4 Vol. 54 (3): 199-204 [
摘要
] (
187
)
HTML
(1 KB)
PDF
(1519 KB) (
527
)
205
颊针疗法对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
黄超群,章钰,林佳屿,涂雅慧,庄进飞,张旭彤,李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5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对肩袖修复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因肩袖损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III级。患者均在统一的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根据术后镇痛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单纯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的对照组(A组)、颊针联合PCIA组(CA组),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48 h静息与运动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用量、患恢复质量评分(QoR-40项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3个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与A组相比,CA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PCIA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21.0% vs. 40.3%,P <0.05),且术后48 h Barthel指数、QoR-40项评分及满意度明显提高(P <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用量、ADL评分、Barthel指数及术后3 个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颊针疗法可增强肩袖修复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减少镇痛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术后48 h恢复质量及满意度。
2024 Vol. 54 (3): 205-210,216 [
摘要
] (
212
)
HTML
(1 KB)
PDF
(770 KB) (
647
)
211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铁代谢水平与IR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吴昊,吴博,林煊,徐云芝,胡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IRS-2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清铁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8 年1月至2023 年3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0 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50 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2 组均在孕期12 周进行首次产前检查,GDM组在孕期24~28 周被确诊。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清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各项指标及IRS-2基因序列。结果:GDM组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转铁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 <0.05)。在IRS-2基因1057位点,两组共检出3种遗传型,包括纯合野生(GG)、杂合子(GD)和纯合突变体(DD)。相比于GG遗传型个体,GD遗传型(OR =4.19,95%CI =1.63~10.76,P =0.003)与DD遗传型(OR =10.67,95%CI =2.96~38.40,P <0.001)个体的GDM患病风险均显著增高。同时,GD和DD个体的铁代谢水平明显高于GG个体(P <0.05)。结论:妊娠期人群中,IRS-2基因1057 位点的SNP与GDM的发生及血清铁代谢异常蓄积具有显著相关性。
2024 Vol. 54 (3): 211-216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1569 KB) (
595
)
217
领悟社会支持对网络亚隆人际关系动力团体治疗社交焦虑的疗效影响
郭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7
目的:探索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在网络亚隆人际关系动力团体治疗进程中的关系,以讨论领悟社会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对社交焦虑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9个网络亚隆人际关系动力团体共173人,进行为期10次亚隆人际关系动力团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采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岭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疗效差值和PSSS差值以及家庭外支持差值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治疗前家庭支持(P <0.05),治疗前家庭外支持(P <0.05),PSSS差值(P <0.01)显著正向预测疗效差值。家庭支持差值会显著负向预测疗效差值(P <0.05)。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正相关关系在亚隆人际关系动力团体治疗进程中仍具有稳定性;高治疗前家庭支持、高治疗前家庭外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改善幅度大、家庭支持下降幅度大的团体成员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团体疗效。
2024 Vol. 54 (3): 217-221 [
摘要
] (
171
)
HTML
(1 KB)
PDF
(1456 KB) (
405
)
222
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林海清,肖艳玲,谢少华,王状双,林一吟,陈燕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8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 年4月至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干预,进行个性化赋能。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有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疲倦、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腹泻、食欲丧失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运用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增强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 Vol. 54 (3): 222-227,232 [
摘要
] (
174
)
HTML
(1 KB)
PDF
(1495 KB) (
415
)
228
肺结核患者合并感染非发酵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孙海琼,彭利君,蔡龙,方婷婷,戴玲珊,魏慧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09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合并感染非发酵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感染非发酵菌的39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对分离的非发酵菌的检出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4例肺结核合并感染非发酵菌的患者共分离出401株非发酵菌,2018至2022年结核科非发酵菌检出率为30%左右,结核科非发酵菌/全院非发酵菌比例逐年增长。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6%和12.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1.3%和6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1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范围为0~15.4%。结论:结核科非发酵菌/全院非发酵菌比例逐年增长,临床应重视肺结核患者合并非发酵菌的感染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 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2024 Vol. 54 (3): 228-232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1448 KB) (
490
)
233
ABO基因第7外显子c.539G>C突变致A2B亚型结果分析
黄颖,胡思群,温郑静,林甲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0
目的:探讨ABO 基因第7 外显子c.539G>C突变致A2B亚型结果分析。方法:采用试管凝集法检测ABO血型,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4例先证者红细胞为A弱B表型,根据血清学特征定义为A2B血型,先证者1、3、4血清中无抗-A1抗体;先证者2血清中存在抗-A1抗体;4例血型基因型为ABO*A2.08 /ABO*B.01,测序结果与A102 基因序列比对,A208 在c.467C>T和c.539G>C位发生突变,导致多肽链P156L和R180P替换。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c.539G>C突变产生A208表型。
2024 Vol. 54 (3): 233-235 [
摘要
] (
147
)
HTML
(1 KB)
PDF
(1500 KB) (
520
)
病例分析
236
术前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沈菲菲,钟屹,高杨,张敏,毛卫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1
2024 Vol. 54 (3): 236-238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1740 KB) (
466
)
239
儿童腰骶部脂肪母细胞瘤病1例
陈延玲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2
2024 Vol. 54 (3): 239-240,243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1433 KB) (
643
)
241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1例
陈鑫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3
2024 Vol. 54 (3): 241-243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1402 KB) (
505
)
综述
244
普雷沃氏菌在细菌性阴道病和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张琦,李修身,吴雪清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4
细菌性阴道病中相关微生物可能导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甚至持续感染,同时HPV感染能促进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最近研究发现细菌性阴道病相关微生物普雷沃氏菌(普氏菌)与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普氏菌是阴道常见的共生菌,它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培养困难,也很少受到关注,随着基因测序工程技术越来越成熟,普氏菌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已有研究表明普氏菌可能是生殖 道炎症发生时的早期定植菌群,为其他细菌、病毒入侵生殖道奠定基础。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普氏菌在细菌性阴道病和HPV持续感染中的研究进展,增强对普氏菌的了解,为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2024 Vol. 54 (3): 244-248,254 [
摘要
] (
235
)
HTML
(1 KB)
PDF
(1483 KB) (
719
)
高教研究
249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陶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5
目的: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究该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6 所高校英语本科专业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生287 人为实验组,272 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效果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教改模式反馈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且实验组对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P <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应用、实务知识及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反馈良好(平均值>6)。结论:基于OBE理念的新教学模式能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够促成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
2024 Vol. 54 (3): 249-254 [
摘要
] (
172
)
HTML
(1 KB)
PDF
(1435 KB) (
551
)
255
新文科视域下同伴反馈在医学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潘妤,戴建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3.016
目的:基于建构主义,探讨新文科视域下同伴反馈在医学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2020级口腔1、2 班(n =60)和精神麻醉班(n =56),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分别实施同伴反馈和传统策略,采用实验对照法,运用前后测量法评估学生写作主题“内容”、“组织结构”和“语言”三个维度的表现。对学生反思报告进行文本主题分析,对教师问卷进行数据和文本分析。结果:在实施同伴反馈后,实验组学生的后测写作成绩高于前测(t =4.882,P <0.001),也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t =3.432,P =0.001)。反思报告的主题分析表明学生逐步认可同伴反馈对其写作能力、语言技能以及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问卷结果表明同伴反馈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写作水平、人文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问卷子维度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伴反馈有效实施影响因素之间具有相关性,即教师与环境(r =0.528,P =0.006)和评估策略(r =0.596,P =0.004)呈正相关,环境与评估策略呈正相关(r =0.712,P <0.001)。结论:同伴反馈对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医学人文素养有积极的中介作用,能促进医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环境与评估策略三因素对同伴反馈存在正向影响。
2024 Vol. 54 (3): 255-258,封三 [
摘要
] (
184
)
HTML
(1 KB)
PDF
(1431 KB) (
447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