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4年 54卷 2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封面和目录
经验交流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4 Vol. 54 (2): 0- [
摘要
] (
95
)
HTML
(1 KB)
PDF
(1810 KB) (
587
)
论著
87
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机制
王晓武,朱仙懂,王永强,吴志炫,温知楷,吴大洲,陈吉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建立 Wistar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组)和实验组(DM+NGF组)两组,设计9 cm×3 cm 的改良McFarlane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观察两组皮瓣的存活情况并统计存活面积。采集大鼠皮瓣组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皮瓣存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两组CD31、VEGF血管指标蛋白表达差异以及AGE-RAGE/MAPK-ERK1/2 信号通路的变化。②利用建立的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模型,将细胞实验分为细胞模型组(DM组)和细胞实验组(DM+NGF)组两组,通过CCK-8 增殖实验、MCM2+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血管成管实验,分析在高糖环境下NGF对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利用STRING数据库探讨NGF对VEGF、SDF1α、HIF-1α、PDGFA、TGF-β1等常见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互作情况以及功能富极化分析;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NGF对其表达的影响。通过RNA-seq测序和Western blot分析NGF对HUVEC的影响机制。结果:动物实验方面:DM+NGF组比DM组皮瓣存活面积多(P <0.01);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DM+NGF组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比DM组高(P <0.01),且DM+NGF组CD31和VEGF表达均较DM组高(P <0.05);而皮瓣组织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RAGE下降(P <0.05),而p-ERK1/2上调(P <0.05)。细胞实验方面:成功建立了25 mmol/L高糖模型,100ng/mL NGF能促进HUVEC的增殖(P <0.01);与DM组比,DM+NGF组的细胞迁移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加强(P <0.01),且DM+NGF组的VEGF、PDGFA、HIF-1α、Arg-1和bFGF相对表达量更高(P <0.05),而KEGG和GO功能富集化富集结果主要与血管形成和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途径等相关。结论:NGF可能通过影响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从而改善随意皮瓣的缺血坏死。
2024 Vol. 54 (2): 87-98 [
摘要
] (
228
)
HTML
(1 KB)
PDF
(2851 KB) (
674
)
99
蛋白质琥珀酰化参与丁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
黄颖鹏,张珂,吴芳全,施迪邦,韩千年,王方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2
目的:研究丁酸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5 mmol/L丁酸钠处理胃癌细胞48 h后,通过EdU染色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情况;收集丁酸处理后的胃癌细胞,提取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其中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以及上调的代谢物;采用Westernblot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丁酸钠处理后胃癌细胞蛋白质琥珀酰化程度,同时采用RT-qPCR检测SIRT5、SUCLG1、SUCLG2和SUCLA2的mRNA水平。结果:丁酸钠处理48 h后胃癌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细胞中检测到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三羧酸循环代谢物L-苹果酸、琥珀酰辅酶A及延胡索酸显著上调(均P <0.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显示丁酸处理后胃癌细胞蛋白琥珀酰化水平上调(P <0.05)。同时RT-qPCR证实了丁酸处理上调了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编码基因SUCLG1、SUCLG2和SUCLA2的mRNA表达水平(均P <0.05),但并未影响SIRT5表达(P >0.05)。结论:丁酸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其可能通过促进SUCLs表达以及上调琥珀酰辅酶A水平并进一步促进胃癌细胞蛋白质琥珀酰化实现。
2024 Vol. 54 (2): 99-105 [
摘要
] (
251
)
HTML
(1 KB)
PDF
(2476 KB) (
555
)
106
(Pyr1) Apelin-13对布比卡因诱导停搏乳鼠心肌细胞PI3K/Akt通路的干预
林婷婷,陈超星,鲍娜娜,施克俭,董娇娇,刘乐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3
目的:探讨Apelin/APJ系统在逆转布比卡因心肌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4组:空白培养基组(DMSO组)、布比卡因1 mmol/L(Bup组)、( Pyr1)Apelin-132 μmol/L组(Apl组)和布比卡因1 mmol/L+(Pyr1 Apelin-13 2 μmol/L组(BAp组)。记录各组细胞基础自主搏动次数后,按照相应分组给药处理6 h。处理完毕后时间记为T0,记录T0至T12不同时间的细胞搏动次数;电镜下观察T12时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比色法检测T12时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含量;ELISA检测T12时心肌细胞中Apelin-13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12时心肌细胞中APJ、PI3K、Akt、p-PI3K、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T0时Bup组全部心肌细胞停止搏动。与DMSO组比较,Bup组细胞搏动次数显著减少(P <0.05),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培养液LDH含量明显上升(P <0.05),心肌细胞中Apelin-13、APJ、p-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下调(P <0.05)。与Bup组比较,BAp组细胞搏动次数显著增加(P <0.05),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善,培养液LDH含量明显下降(P <0.05),心肌细胞中Apelin-13,APJ、p-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上调(P <0.05)。结论:( Pyr1)Apelin-13可逆转布比卡因诱导的心肌细胞停搏,机制也许与激活PI3K/Akt蛋白磷酸化有关。
2024 Vol. 54 (2): 106-111 [
摘要
] (
159
)
HTML
(1 KB)
PDF
(2305 KB) (
534
)
112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诊断中的应用
徐晨阳,项延包,周丽丽,李焕铮,林小玲,唐少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4
目的:评估232 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畸形胎儿的染色体变异,并探讨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2014年至2022年温州市中心医院产前影像学诊断为CNS畸形的232例胎儿携带的染色体变异,对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并分析各类CNS畸形的检出率。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9.1%(19/209),CMA整体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2.8%(53/232),包括多倍体1例(1/232,0.4%),非整倍体19例(19/232,8.2%),其他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拷贝数变异(CNVs)33例(33/232,14.2%)。CNVs涉及12 种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4 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及剂量敏感基因DLL1 、FOXC1 、SHH 、ZIC2 、CHAMP1 等。非孤立性CNS畸形的致病性变异检出率明显高于孤立性CNS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 vs. 14.9%,P <0.01)。结论:CMA是一种快速可靠检出CNS畸形相关CNVs的分子技术,CNS表型和基因型相关性的研究有助于出生缺陷防治和致病机制探索。
2024 Vol. 54 (2): 112-119 [
摘要
] (
154
)
HTML
(1 KB)
PDF
(1688 KB) (
621
)
120
Hsa_circ_0016600通过调控miR-149/PTK7轴促进甲状腺癌细胞迁移的机制
张毅,李飞蕾,董剑达,朱少俊,孙艺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5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16600对甲状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颈部外科收治的15 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法检测hsa_circ_0016600、miR-149 和PTK7 在甲状腺癌组织及甲状腺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甲状腺癌细胞系,分别敲低hsa_circ_0016600和过表达miR-149,采用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甲状腺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建立小鼠异种移植皮下瘤模型,观察敲低hsa_circ_0016600的甲状腺癌细胞在 体内的成瘤作用,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hsa_circ_0016600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水平。采用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hsa_circ_0016600和miR-149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sa_circ_0016600与miR-149 及miR-149与PTK7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在人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hsa_circ_0016600(P <0.05)和PTK7表达上调(P <0.01),miR-149表达下调(P <0.05)。敲低hsa_circ_0016600表达后,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P <0.01)、侵袭(P <0.01)和迁移能力(P <0.01)受到抑制。hsa_circ_0016600可通过靶向miR-149 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P <0.01)、迁移(P <0.01)和血管形成,并上调PTK7的表达(P <0.01)。此外,PTK7是miR-149的一个靶基因。结论:Hsa_circ_0016600在甲状腺癌 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miR-149/PTK7轴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
2024 Vol. 54 (2): 120-127,134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2832 KB) (
510
)
128
靶向FOLR1的脱氧核酶提高鼻咽癌移植瘤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张杰,苏雪萍,杨子飞,吴贤敏,李和清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6
目的:探讨裸鼠鼻咽癌移植瘤能否通过靶向FOLR1 的脱氧核酶(DrzE)提高其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方法:取CNE-1鼻咽癌亲本细胞及CNE-1/taxol紫杉醇耐药细胞进行裸鼠成瘤实验,分别予靶向FOLR1的“10-23”型DrzE单用和紫杉醇单用及紫杉醇-DrzE联用后比较各组鼻咽癌移植瘤体的抑制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用药前后各组瘤体FOL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CNE-1瘤体较CNE-1/taxol瘤体生长速度快,瘤体体积更大(P <0.05);CNE-1瘤体生长能被紫杉醇单药抑制,但紫杉醇对CNE-1/taxol瘤体无效;两种瘤体生长均能被DrzE单药抑制,其中耐药瘤体更显著(P <0.05);紫杉醇与DrzE联用较分别单用两药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 <0.05);给药前CNE-1/taxol移植瘤中FOLR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NE-1(P <0.01),用药后DrzE单药组及紫杉醇与DrzE联用组中两种移植瘤体FOLR1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靶向FOLR1的脱氧核酶DrzE转染裸鼠移植瘤体后可减慢鼻咽癌瘤体的生长,提高鼻咽癌耐药移植瘤体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2024 Vol. 54 (2): 128-134 [
摘要
] (
155
)
HTML
(1 KB)
PDF
(2002 KB) (
459
)
135
温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温丹丹,高四海,陈晴晴,蔡圆圆,刘倩倩,陈民和,夏子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7
目的:了解温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2022年温州市中小学生27 449人,收集体格检查数据,判断营养状况,并进行营养不良影响因素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对营养不良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温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59%,以消瘦为主(96.31%)。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8.49%)高于女生(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初中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最低(5.82%),职高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 =0.657,95%CI =0.581~0.742)、不贫血(OR =0.734,95%CI =0.626~0.860)、新鲜水果摄入频率为1次/d(OR =0.783,95%CI =0.624~0.983)是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温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表现以消瘦为主,性别、学段、贫血、新鲜水果摄入等是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应重视男生、职高生营养不良的防治,开展均衡饮食、培养合理膳食习惯等干预。
2024 Vol. 54 (2): 135-14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1449 KB) (
667
)
141
洁净手术室条件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气质量动态检测分析
李纯纯,张佩华,章菁菁,姜雅,潘东东,陈燕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8
目的:通过对洁净手术室条件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气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了解不同时间点术中空气质量情况,为白内障连台手术空气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洁净手术室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空气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与评价。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从患者入室到切口关闭整个过程空气洁净度呈“N”字型,以 麻醉开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为最高,周边区颗粒物浓度略高于手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采样时间点细菌数均符合洁净级别标准;12台连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第1至第7台手术区气溶胶浓度呈平稳波动态势,第8台开始PM2.5(0.17 μg/m3)、PM10(0.27 μg/m3)有上浮趋势,在第12台有较明显高值(PM2.50.3 μg/m3、PM10 0.4 μg/m3、粒子数21.67 个/L),且浮游菌检测在第12台检测为2 cfu/m3;周边区PM2.5(0.1~0.2 μg/m3)、PM10(0.17~0.23 μg/m3)、粒子数(9.67~16.67个/L)均呈平稳波动态势,浮游菌检测浮动范围为0~1 cfu/m3,符合动态标准。结论:洁净手术室能够持续有效维持手术间的空气清洁,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连台方式可取,考虑到临床人力安排与实际工作,建议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在连台11~12台(手术开展4~4.5 h)后进行术间自净,使手术室管理更加高效。
2024 Vol. 54 (2): 141-145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1712 KB) (
552
)
146
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栓塞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
黄盛晶,周昌盛,张霖,卢璐,张小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09
目的:分析以反晕征(RHS)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这一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的以RHS为主要CT表现的PE住院患者15 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例以RHS为主要CT表现的PE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但仍有半数以上患者合并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且出现白细胞、CRP升高,故有11例患者被误诊为肺炎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影像分析结果显示,15例患者共有16个RHS病灶,其中14例患者为单发病灶,1例患者可见2个RHS病灶。所有RHS病灶均位于下肺胸膜下,右下肺10个,左下肺6个;RHS病灶形态多为椭圆形(12/16),还可见楔形(2/16)及驼峰样改变(2/16),病灶长轴平行于胸膜;RHS中心为低密度的磨玻璃阴影,周围绕以边界尚光整的实性环,同时11例患者合并少量胸腔积液。经规范化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肺部RHS病灶均有吸收好转,部分残留少许纤维条索影,胸腔积液减少消失。结论:PE患者的RHS病灶多位于胸膜下,下肺多见,单发为主,病灶形态多为椭圆形,长轴平行于胸膜,同时常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以RHS为主要CT表现的PE患者易被误诊为肺炎,对于具有上述影像特征的患者需警惕PE的可能。
2024 Vol. 54 (2): 146-150,155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1683 KB) (
555
)
经验交流
151
儿童鼻部疾病引起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施晨洁,陈波蓓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10
目的:探讨儿童鼻部疾病引起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3 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收住的7例鼻源性眶内并发症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相关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等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患儿中6例因急性鼻窦炎引起眶并发症,1例则因鼻前庭炎、鼻疖引发眶内及眶周病变。本组患儿临床表现均有眼周红肿、疼痛、眼球及眼睑活动受限等表现,其中患有急性鼻窦炎的5例患儿均有发热,最高体温38~40 ℃,部分伴咳嗽、头痛、鼻塞流涕。CT示:眼睑和眶周软组织肿胀,眶内结构清晰(3例);眶内结构边缘模糊、正常结构消失,眶间隙密度局限或弥漫性增高,眼球突出程度不等,内直肌影增粗(4例)。入院后本组所有病例均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质子泵抑制剂护胃及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其中1例鼻前庭炎、鼻疖患儿行鼻疖切排术后予上述药物,1例鼻窦炎并眶蜂窝织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鼻内镜术。在住院3~13 d后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人体鼻腔鼻窦与眼眶结构相邻,且儿童机体结构仍处在发育阶段,故鼻病在儿童更易侵犯眶组织,若不及时诊治将走向严重后果。该病治疗原则上早期应积极行抗感染、抗炎治疗及通畅引流,必要时需行鼻窦开放术、眶减压术,请眼科医师协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其诊治重心在于预防疾病的进展,防止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和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2024 Vol. 54 (2): 151-155 [
摘要
] (
251
)
HTML
(1 KB)
PDF
(1903 KB) (
667
)
病例分析
156
肝癌脊髓转移1例
鲍艳红,徐小平,安素红,苏芳,姜贻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11
2024 Vol. 54 (2): 156-157,164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1460 KB) (
676
)
综述
158
FAPI PET/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金景国,王志强,孙卫军,徐慧,章万乐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12
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作为特定生物或器官成像和治疗的工具。同位素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API)是一种新型的放射性药物,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准确检测和定位肿瘤,评估其生长和转移况,以及检测治疗效果;并且能提供关于肿瘤组织的详细信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多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笔者将介绍FAPI的特点及FAPI PET/CT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并比较其和18F-FDG PET/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优劣情况,以进一步说明FAPI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2024 Vol. 54 (2): 158-164 [
摘要
] (
239
)
HTML
(1 KB)
PDF
(1473 KB) (
576
)
高教研究
165
高校巡察整改及成果运用:公共价值、多维成效与深化对策
谷笑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13
加强高校巡察整改及成果运用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贯彻巡视巡察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巡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整改机制不健全、问题线索处理不规范以及成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加强基础保障、借力数智赋能、改进机制流程、压实各方责任上狠下功夫,合力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2024 Vol. 54 (2): 165-168,封三 [
摘要
] (
205
)
HTML
(1 KB)
PDF
(1444 KB) (
605
)
169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联合PBL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
贾睿微,赵浙妤,朱晓丹,曹金芳,王惠宁,孙晓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4.02.014
目的:将分析疾病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牙周病学》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牙周病与全身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研究此模式在牙周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牙周病学》教材为主,教授学生MR分析手段为辅,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究,提升科研思维和文献查阅能力。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19级两个班级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随机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MR分析联合PBL教学模式)与对照组(课堂授课联合PBL教学模式),实验组53 人、对照组54 人。课程结束后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评分、考试成绩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考核评价。结果:经过MR分析联合PBL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试题平均分为84.9±4.6,而对照组的试题平均分为79.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学生课堂表现评分为96.7±5.7,而对照组评分为9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此外,实验组学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参与更多科研项目及论文撰写发表。结论:采用MR分析联合PBL的教学模式进行《牙周病学》教学,可加深学生对于牙周疾病与全身疾病关联性的理解与掌握。学生通过查阅科研文献,深入探究补充牙周病与全身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可有效提升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及文献查阅能力。
2024 Vol. 54 (2): 169-172,封三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1493 KB) (
651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