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3年 53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综述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3 Vol. 53 (12): 0-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5128 KB)  ( 647 )
       论著
947 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郑周,徐琦煜,周星星,王明山,谢耀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1
目的:对两个由F5 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 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辅助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使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前后FV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化。通过凝血酶生成实验评估突变蛋白的功能变化。结果:表型检测显示两个先证者FV:C和FV:Ag均同步下降,表现为I型FV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A第3外显子存在c.332G>T杂合错义突变(p.Ser111Ile)及第25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多态性(p.Arg2222Gly);先证者B第3外显子存在c.286G>C杂合错义突变(p.Asp96His)及第13外显子存在c.2393-2393del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Ser111Ile和p.Pro798Leufs*13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Ser111Ile突变导致氨基酸间的氢键发生改变;p.Pro798Leufs*13突变产生了截断蛋白。凝血酶生成实验表明,先证者A和B的凝血功能已受到影响。结论:这四种突变可能是造成该两个家系FV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p.Ser111Ile突变鲜见报道。
2023 Vol. 53 (12): 947-953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2056 KB)  ( 802 )
954 MiR-152-3p靶向调控KLF4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赵建国,朱晓灵,金学英,江黎明,李振军,陈遐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2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3p(miR-152-3p)在结肠癌(CC)中的表达情况及靶向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starBase及TCGA数据库分析预测miR-152-3p与KLF4 之间的靶向关系,以及各自在正常组织和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差异;双荧光素酶和RIP实验验证miR-152-3p与KLF4之间的靶向关系;RT-qPCR检测miR-152-3p与KLF4在CC细胞系中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KLF4 在CC细胞系中的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实验和凋亡实验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和凋亡百分率。结果:miR-152-3p在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P <0.001),而KLF4低表达(P <0.01),且miR-152-3p能够靶向下调KLF4的表达(P <0.01)。miR-152-3p过表达能增高CC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周期在G0/G1 期的分布,并抑制其凋亡(P <0.05);KLF4 过表达可以抑制miR-152-3p对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 <0.05),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 <0.05),并促进细胞凋亡(P <0.05)。结论:miR-152-3p通过靶向下调KLF4的表达促进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3 Vol. 53 (12): 954-962,968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2645 KB)  ( 585 )
96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杨纯,周挺业,林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3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 例,占65%),混合状弱AF(4 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 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2023 Vol. 53 (12): 963-968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3328 KB)  ( 703 )
969 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与弱精症的相关性
陈孟权,单婷婷,黄蕊,孔万仲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4
目的:探讨精子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突变和弱精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温州市中医院诊治的134例弱精症患者(弱精症组)和129例同期健康男性(对照组)的精液,提取精子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与剑桥标准序列(rCRS)进行比对,分析弱精症患者精子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两组中发生率>5%的突变有62种,大部分位于HV-1区和HV-2区(87.78%),突变类型以替换突变为主(87.03%)。分析显示, 有11种突变在弱精症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些突变可能增加或降低弱精症风险。结论:精子线粒体DNA D-Loop区具有较高突变率,可能在弱精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 Vol. 53 (12): 969-973,979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1516 KB)  ( 664 )
974 肺部亚实性结节三维体积及体质量测量一致性分析
郭小皖,贾旭东,张丹青,贾德召,陈英敏,张淑倩,刘阳,时高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5
目的:探讨商业可用半自动肺结节分割软件评估亚实性结节(SSNs)体积及体质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并比较其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并发现SSNs的患者117 例,共163 个SSNs的影像资料。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入组SSNs进行二维(2D)体积、三维(3D)体积及体质量重复测量。使用Bland-Altman法评估SSNs体积及体质量测量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化度,Wilcoxon法比较以上两者变异度的差异。结果:共163个SSNs入组,3D体积和体质量测量观察者内变异度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9,3D体积和体质量测量观察者间变异度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9。对于体积测量,2D体积测量方法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变异性分别为-25.1%~24.6%、-32.0%~30.3%,3D体积测量方法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变异性分别为-16.7%~13.7%、-15.0%~13.5%。对于3D体质量测量,观察者内变异性分别为-7.8%~8.2%,观察者间变异性分别为-11.0%~9.7%。3D体积和体质量测量方法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商业可用半自动肺结节分割软件在SSNs的体质量测量中具有较好重复性,可用作SSNs随访生长定量评估方法。
2023 Vol. 53 (12): 974-979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1684 KB)  ( 639 )
980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单发结直肠癌鉴别因素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程晋坤,李琪,崔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6
目的:探讨鉴别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MCRC)和单发结直肠癌(单发CRC)发生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2例SMCRC及120例单发CRC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SMCRC和单发CRC发生的相关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与校准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合并腺瘤性息肉、高血压、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3.108,95%CI =1.113~8.682)、合并腺瘤性息肉(OR =2.941,95%CI =1.036~8.346)、高血压(OR =3.202,95%CI =1.128~9.088)、血红蛋白≤120 g/L(OR =3.868,95%CI =1.095~13.671)是SMCRC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5)。将男性、合并腺瘤性息肉、高血压、血红蛋白≤120 g/L作为预测因子,绘制列线图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 =0.630~0.856),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68%。校准曲线显示3条曲线拟合度良好,提示本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论:男性、合并腺瘤性息肉、高血压、血红蛋白≤120 g/L是鉴别SMCRC和单发CRC发生的相关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准确评估SMCRC的存在风险,为临床早期识别SMCRC提供依据。
2023 Vol. 53 (12): 980-984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1408 KB)  ( 798 )
985 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照顾者的影响
许晓彬,夏文萍,陈国利,孙伟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7
目的:探索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12月至2023 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119 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学科协作照护组(n =62)和对照组(n =57),其中多学科协作照护组采用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协作照护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患者的照顾者,收集出院后3 个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量表数据,分析护理模式对照顾者照顾负担、抑郁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出院后3 个月,两组照顾者的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下降(P <0.001),多学科协作照护组照顾者的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中度及以上照顾负担的照顾者比例较低(χ2=16.384,P <0.001);多学科协作照护组照顾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划定为抑郁的照顾者比例较低(χ2=4.449,P =0.035)。两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多学科协作照护组照顾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01)。结论: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协作照护组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照顾者有助于减轻照顾负担,改善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2023 Vol. 53 (12): 985-991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1360 KB)  ( 637 )
       护理研究
99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姜豪,谢紫玲,董超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8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系统检索各临床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IBS患者自我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间从2013 年1月至2022 年12月,文献类型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由2名经过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员独立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8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6篇和系统评价3篇。最终总结出27条最佳证据,包括管理支持、知识学习、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调节6个方面。结论:该研究总结了IBS患者自我管理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以便更科学、有效地指导IBS患者进行综合自我管理。
2023 Vol. 53 (12): 992-999,1006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1479 KB)  ( 713 )
1000 基于标准化病人构建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的培训方案
金莉雅,朱雅,胡苗叶,张春梅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09
目的:构建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事件的培训方案,用于指导实习护生如何应对医院暴力,提高其应对医院暴力的能力。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得相关主题的研究全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论文的证据等级以及质量,评估并筛选最佳的干预证据,构建初步的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培训方案,再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进一步完善并确定最终的培训方案。结果:17 篇文献纳入研究,研究小组构建了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的培训方案,包括医院暴力一般知识、医院暴力防护技能知识、标准化病人模拟共44 个各级指标。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22、0.835,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47和0.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的培训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为临床护理教育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 Vol. 53 (12): 1000-1006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388 KB)  ( 665 )
       病例分析
1007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2例
李婕,章瑜,严志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10
2023 Vol. 53 (12): 1007-1011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1555 KB)  ( 583 )
1012 利用CASIA2 OCT观察不同类型植入性虹膜囊肿2例
杨小玲,赵振全,魏文龙,颜文韬,秦晓怡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11
2023 Vol. 53 (12): 1012-1014,1022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1560 KB)  ( 470 )
       综述
101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常洪楷,赵冬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分泌到血液后结合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受体辅助蛋白(KLB)激活下游FGFR1信号通路,从而作用于大脑、肝脏、脂肪、骨骼肌和胰岛等靶组织。FGF21具有降糖、降脂和减重的作用,以FGF21为靶点,针对代谢相关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行了相关药物研发,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效果显著,靶向激活FGF21/FGFR/KLB信号通路有望用于临床治疗代谢性疾病。FGF21类似物治疗NASH药物开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就FGF21在代谢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以及相关临床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3 Vol. 53 (12): 1015-1022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1406 KB)  ( 1002 )
       高教研究
1023 非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基础医学师资医学知识的系统性重塑
楼彦齐,杨新东,崔怀瑞,楼新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13
针对医学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基础医学师资持续增加的问题,在分析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师资专业背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师资培养方案,明确师资培养目标;实施导师培养制,以“传帮带”形式提高职业素养;定制医学核心课程,促进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确定课程核心知识点,快速融合基础临床等有效路径,实现非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基础医学师资医学知识系统性重塑,以改善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联系脱节的现象,提升岗位胜任力。
2023 Vol. 53 (12): 1023-1027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1284 KB)  ( 760 )
1028 生物医药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索——基于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经验视角
程勇伟,冯小初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12.014
我国已进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时期,截至2023年4月,我国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企业近490家,总市值达到约7.29万亿,生物医药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未来有望成为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撑。目前,浙江省在国内具备较强的医药创新能力,但协同发展和模式创新方面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本研究将结合实践与实证研究范式,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尝试对建设能够自我造血、良性循环发展的现代医药协同创新体系给出针对性建议,以达到推动和优化生物医药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目的。
2023 Vol. 53 (12): 1028-1032,封三 [摘要] ( 283 ) HTML (1 KB)  PDF (1352 KB)  ( 617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