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3年 53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技术与方法
封面和目录
编辑学研究
医学人文
 
 
       封面和目录
0 目录封面封底
2023 Vol. 53 (6): 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11522 KB)  ( 482 )
       论著
431 基于NLRP3炎性小体探讨清心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王柳莺,赖晓晓,刘硕,徐露婷,沈燕,胡海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1
目的:研究清心开窍方对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小鼠神经性炎症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通路的关联。方法:将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治疗组[1.67 mg/(kg·d)]、清心开窍方治疗组[低剂量组:4.75 mg/(kg·d);中剂量组:9.5 mg/(kg·d);高剂量组:19 mg/(kg·d)],每组10只。SPF级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定向导航和空间感知能力;HE和Nissl染色测定海马区的细胞和尼氏体数目的变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定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NLRP3、Caspase-1、Aβ、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平均逃逸潜伏期明显增加(P <0.01),通过平台次数和在平台所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 <0.01),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减少,不规则,尼氏体数量减少,染色颜色浅,NLRP3、Caspase-1、Aβ、IL-1β、IL-6表达明显增加(P <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治疗组和清心开窍方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多(P <0.05或P <0.01),治疗组小鼠神经细胞排列更为紧密有序,形态更为完整,尼氏体数目明显增加,颜色加深,NLRP3、Caspase-1、Aβ、IL-1β和IL-6的表达明显减少(P <0.05或P <0.01)。结论:清心开窍方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通路减轻神经炎症改善APP/PS1小鼠的Aβ病理变化以及学习和记忆障碍。
2023 Vol. 53 (6): 431-439 [摘要] ( 322 ) HTML (1 KB)  PDF (2243 KB)  ( 560 )
440 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二甲双胍对脑胶质瘤细胞代谢的影响
梅蕾,汤旗,厉柳岑,段荣清,沈耀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2
目的:探索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二甲双胍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在常氧(21%O2)和低氧(1% O2)条件下,使用25 mmol/L的二甲双胍在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U251细胞的细胞活力,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EdU法检测细胞的DNA增殖变化,细胞周期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非靶向代谢检测法检测细胞的代谢变化,ATP和乳酸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内的ATP含量和胞外乳酸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原癌基因(c-My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2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活力、细胞形成克隆率、细胞增殖率以及细胞代谢物含量均出现降低(P <0.05)。常氧条件下,二甲双胍增加了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ATP含量和胞外乳酸含量(P <0.05);而低氧条件下,经二甲双胍处理后脑胶质瘤U251细胞内的GLUT1和c-My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下调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代谢来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和形成克隆的能力。
2023 Vol. 53 (6): 440-449 [摘要] ( 307 ) HTML (1 KB)  PDF (3027 KB)  ( 615 )
450 水中跑台训练通过促进水通道蛋白4的极性表达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组织水肿
谢庆凤,谢媛媛,胡权,陈晓龙,林坚炜,应新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3
目的:探讨水中跑台训练(TT)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不处理组(Sham-Con)、假手术运动组(Sham-TT)、脊髓损伤组(SCI-Con)和脊髓损伤运动组(SCI-TT)。运动组大鼠进行TT干预,各组大鼠在术后1、3、7、14 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用干湿重法检测脊髓含水量,HE染色法观察脊髓前角的组织形态,Evans bule(EB)染色评估血脊髓屏障(BSCB)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打击周围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免疫荧光三标染色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AQP4/GFAP/DAPI的共标记情况,免疫电镜检测各组AQP4在星型胶质细胞足上的沉着。结果:与Sham-Con相比,Sham-TT组脊髓含水量、组织EB含量、AQP4的极性表达和蛋白总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SCI后,与Sham-Con组比,SCI-Con组大鼠的脊髓含水量显著上升(P <0.05),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组织EB含量增加(P <0.05),GFAP蛋白的表达量上调(P <0.05),AQP4的极性表达增加(P <0.05),但是总AQP4 蛋白的表达量与Sham-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TT可以减轻SCI后的组织水肿(P <0.05),降低BSCB的渗透性(P <0.05),进一步增加AQP4的极性表达(P <0.05),但对AQP4的总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P >0.05)。结论:TT可以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水肿,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AQP4的极性表达有关。
2023 Vol. 53 (6): 450-457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3432 KB)  ( 420 )
458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的作用
于雯飘,舒琦,魏婷婷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4
目的: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肝损伤中的代谢调控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设为wt组,db/db小鼠分为糖尿病肝损伤组(db/db组)和bFGF给药组(bFGF组)。给药10周后处死,收集肝脏组织,一部分做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另一部分采集1H NMR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比较3组小鼠肝脏的代谢模式变化以及差异代谢物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wt组小鼠肝小叶和肝窦结构清晰,db/db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bFGF干预后,bFGF组脂滴和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坏死损伤减轻。PLS-DA结果表明,3组小鼠肝脏的代谢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代谢物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b/db组小鼠肝脏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琥珀酸、肌酐、甘氨酸、三磷酸鸟苷和苯丙氨酸的代谢水平较wt组显著降低,但给予bFGF治疗后其代谢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FGF可以改善糖尿病肝损伤肝脏组织的代谢紊乱,主要涉及到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
2023 Vol. 53 (6): 458-464 [摘要] ( 251 ) HTML (1 KB)  PDF (2206 KB)  ( 430 )
465 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夏轶姿,张静,刘琛,翁杰,宋佳泽,田伟华,徐慧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30 d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老年脓毒症短期院内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美国大型多中心重症监护数据库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数据,如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30 d内死亡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入院首日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平均动脉压最低值降低、心率最大值升高、最低体温降低、呼吸频率最高值升高、血浆白蛋白最低值降低、血胆红素最大值升高、血乳酸最大值升高、血尿素氮最大值升高、机械通气、年龄升高、肝功能不全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病史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30 d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 =0.743~0.810),外部验证预测死亡风险的AUC为0.747(95%CI =0.733~0.762),内部与外部校准曲线均贴近标准曲线。结论:本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较准确预测老年脓毒症死亡预后,为临床医师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2023 Vol. 53 (6): 465-472 [摘要] ( 312 ) HTML (1 KB)  PDF (1705 KB)  ( 705 )
473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影响因素
杜文文,李鹏,张玉,李强,张安琪,刘雪娇,齐良,莫云长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6
目的:建立可预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发生低氧血症的决策树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5 5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PACU低氧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非低氧血症组和低氧血症组。基于决策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图。结果:5 560例患者中,1 653例(29.73%)患者出现PACU低氧血症。基于训练集建立的决策树模型结果决策树生长5层,共有8个终末节点,筛选出与术后PACU低氧血症相关的6个变量:年龄、性别、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地佐辛、手术时间、麻醉医师被接班。其中患者年龄≥64岁,女性,麻醉医师被接班,术中辅助使用地佐辛、右美托咪定,非上午手术为术后PACU低氧血症的促进因素,而男性、术中辅助使用氟比洛芬酯、上午手术是术后PACU低氧血症的保护因素(P <0.05)。采用验证集数据,对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UC值为0.916,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具有良好的净获益。结论:基于决策树建立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PACU低氧血症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净获益,结构直观明了,有助于PACU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和预防低氧血症。
2023 Vol. 53 (6): 473-481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1617 KB)  ( 474 )
48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部分凝血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李姗姗,柯将琼,舒旷怡,陈俏,周莲莲,周雅静,江明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7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部分凝血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寻在AD诊治中有应用价值的血液指标。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AD患者148例为AD组,同时纳入100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STAGO和西门子等检测系统分析血液中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脂蛋白A(LPA)、碱性磷酸酶(ALP)和C反应蛋白(CRP)等15个指标水平,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法评估认知能力,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评估生活能力,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痴呆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AD组FXII:C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TT、CHOL、HDL、LDL和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年龄、文化程度、ALP、CRP、FIB、DD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 =0.357、0.289、0.308、0.409、0.416、0.290,P <0.01)。回归分析显示FXII:C是患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02,P <0.01),TT和CHOL是患AD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296、0.011,P <0.05)。MoCA评分+FXII:C+CHOL+TT联合筛查A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95%CI =0.956~1.000),MoCA评分+FXII:C+CHOL联合筛查AD的灵敏度最高为96.2%(曲线下面积=0.963,95%CI =0.918~1.000)。结论:认知评估联合FXII:C、CHOL和TT将提高对AD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FXII活性、避免低胆固醇水平可降低AD的患病率;CRP、FIB是监测AD疾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023 Vol. 53 (6): 482-487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1470 KB)  ( 823 )
488 温州苍南地区122例畲族MNS血型抗原和基因频率调查
林飞飞,蒋贤国,刘秋菊,江明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8
目的:探讨温州苍南地区畲族人群MNS血型系统抗原和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 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苍南地区122 例畲族人群基本信息及外周血样,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MNS表现型,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对MNS基因分型进行检测。结果:温州苍南地区畲族人群的MNS血型血清学定型与基因型结果一致。MN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分别为:M=0.566、N=0.434、S=0.037、s=0.963。基因型MM、MN、NN的频率分别为0.254、0.123、0.623,基因型ss、Ss的频率分别为0.926、0.074,未检测到SS基因型。结论:温州苍南地区畲族人群MNS血型基因频率分布与报道的藏族、汉族其他人群分布相似又有差异,具有自身分布频率特点。
2023 Vol. 53 (6): 488-492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1701 KB)  ( 341 )
       技术与方法
493 计算机图像导航技术在肾输尿管重复畸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钱为特,周伟中,夏立广,陈聪德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09
目的:探索自助式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肾输尿管重复畸形临床治疗中的辅助应用。方法:检索2015 年7月至2022 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进行手术的先天性肾输尿管重复畸形病例,进一步筛选曾进行CT检查的病例23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资料。通过自助使用Amira软件,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将目标组织进行整合提取,完成三维重建及后续3D模型打印,其中15例在术前进行,8例在术后进行。选择15例术前重建中8例半肾切除为重建组,随机选取同期未进行三维重建的8例半肾切除病例为非重建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运用Amira软件获得23例病例相关三维重建图像,并成功进行3D模型打印。术前或术后进行的三维重建均与实际解剖相符,对结果不构成影响。对照三维重建图像与3D模型,两者均能完整展示肾输尿管以及周围血管等的解剖细节,与术前传统的二维影像学表现相比更为直观地展示输尿管重复畸形部分。针对常见的半肾切除手术方式,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0(114.0,144.0)min,与未重建组的200.0(162.0,22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重建组术中出血量为6.0(5.0,9.3)mL,与未重建组的15.0(12.5,16.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运用自助式Amira软件获取的三维图像结合3D打印模型,外科医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整合,更好地进行肾输尿管重复畸形的精准评估,是方便可行的临床辅助手段。
2023 Vol. 53 (6): 493-497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1751 KB)  ( 302 )
       病例分析
498 德朗热综合征的口腔异常表现1例
杨冰倩,姜姗姗,倪初蕾,郭书真,邓振南,孙晓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10
2023 Vol. 53 (6): 498-501,504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1884 KB)  ( 459 )
502 腹股沟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超声表现1例
卢伟业,颜建飞,张敏,宋晶晶,陈方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11
2023 Vol. 53 (6): 502-504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1684 KB)  ( 533 )
505 癌胚抗原增高的巨大尾肠囊肿恶变1例
成向廷,魏宁,宋晓慧,肖海洋,巩发才,巩玮,金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12
2023 Vol. 53 (6): 505-507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1449 KB)  ( 398 )
       编辑学研究
508 医学期刊编委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张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13
编委会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质量的把关人,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高效、履职尽责的编委会队伍。医学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肝胆胰外科方面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例,分析国内医学期刊编委会现状,提出优化编委会结构设置、明确职能分工、动态管理编委会以及编辑部与编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等四大策略,充分发挥编委办刊的作用,推动期刊繁荣发展。
2023 Vol. 53 (6): 508-512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377 KB)  ( 323 )
       医学人文
513 健康中国视域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协同治理——以温州市为例
金晓冬,陈洁,徐良德,徐小涛,曹雨露,叶小静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6.014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高发态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不能任其发展。近视防控不只是医学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多元化、多主体协同治理中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温州模式”,从单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构建以政府、学校、家庭、医疗科研机构、儿童青少年等多元主体的治理逻辑,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形成了多元主体各司其责、良性互动的系统闭环治理格局,富有成效,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多地不断复制推广,具有显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意义。
2023 Vol. 53 (6): 513-516,封三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156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