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3年 53卷 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论著
病例分析
调查研究
封面和目录
经验交流
案例报道
 
 
       封面和目录
0 目录封面封底
2023 Vol. 53 (2): 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5389 KB)  ( 587 )
       论著
8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认知改变与脑白质网络的相关性
陈芳芳,付玉川,卢毅,俞晨艺,汪煜,陈涛,严志汉,吕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脑白质网络改变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 年2月至2020 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接受检查的7~13岁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OSA患儿29例、健康对照组21例进行头部高分辨率3D T1WI和DTI扫描。计算每个参与者白质网络的全局属性(同配性)和节点属性(聚类系数、度中心性、局部效率)以及DN:CAS量表分,进行组间比较,并使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白质网络属性与认知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未经过FDR校正时,OSA组右辅助运动区、右颞横回的度中心性和左中央后回、右颞横回的聚类系数以及左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颞横回的局部效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P <0.05);OSA组左眶部额中回、左舌回、左颞中回的度中心性和右颞中回的聚类系数以及右颞中回的局部效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 <0.05)。左颞中回的度中心性与DN:CAS中的单词系列(β=0.421,P =0.015)、右颞中回的聚类系数(β=0.507,P =0.023)和局部效率(β=0.504,P =0.010)与同时性加工量表分呈正相关。结论:OSA患儿白质网络具有发生改变的趋势,其中颞中回的节点属性与认知有关,提示脑白质网络异常,特别是颞中回结构的改变,可能是OSA患儿认知损害的神经基础。
2023 Vol. 53 (2): 87-92 [摘要] ( 324 ) HTML (1 KB)  PDF (1418 KB)  ( 586 )
93 基于磁共振肝脾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影响因素联合模型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果评价
李佳家,王兆洪,倪仲琳,陈辉,周斌,童洪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2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平扫腹部MRI提取肝脏-脾脏联合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影响因素联合模型在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 年5月至2022 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经肝脏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纤维化,并在病理检查6个月内接受过标准腹部MRI平扫检查的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按照METAVIR评分系统,将F2级及以上定义为显著性肝纤维化组(62例),F2级以下定义为无或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8例)。分别标注肝脏、脾脏特征,并从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后分别构建肝脏、肝脏-脾脏联合特征的支持向量机影像组学模型和影像组学标签,以此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肝纤维化的临床影响因素。最后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临床影响因素和Rad-score的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有22、36 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后分别用于构建肝脏、肝脏-脾脏影像组学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OR =0.126,95%CI =0.040~0.354,P <0.001)、年龄(OR =0.985,95%CI =0.066~0.999,P =0.011)、乙肝感染(OR =5.139,95%CI =1.898~15.137,P =0.002)、APRI指数≥1(OR =3.793,95%CI =1.231~14.5,P =0.033)是独立临床影响因素,被纳入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肝脏特征、肝脏-脾脏联合特征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和0.917,表明肝脏-脾脏联合特征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更优。将肝脏-脾脏联合特征影像组学模型作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与临床预测模型结合获得联合预测模型,其在训练集、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48和0.963。DCA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最佳。结论:基于多模态平扫腹部MRI提取肝脏-脾脏联合影像组学特征较单一肝脏特征在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中有更好的诊断效能,联合预测模型相比临床预测模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2023 Vol. 53 (2): 93-101 [摘要] ( 329 ) HTML (1 KB)  PDF (1814 KB)  ( 502 )
102 Cu-ATSM保护内皮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孟伟阳,吴芳芳,金灿,陈大庆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3
目的:探讨铜-二乙酰-2(N4-甲基氨基硫脲)(Cu -ATSM)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Control组、OGD/R组、OGD/R+Cu-ATSM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的凋亡情况;采用Mito-tracker染色检测线粒体形态;JC-1染色分析各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如ATG5、Beclin1、LC3I/II的激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LC3II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损伤后HUVECs凋亡数目显著上升,而当Cu-ATSM治疗后,凋亡的HUVECs显著减少(均P <0.05)。Mito-tracker及JC-1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线粒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损伤,线粒体功能受损,膜电位下降,而OGD/R+Cu-ATSM组治疗后能够改善损伤的线粒体功能,维持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膜电位(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如ATG5、Beclin1、LC3II蛋白的表达量增多,而OGD/R+Cu-ATSM组治疗后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较OGD/R组下降(均P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LC3II的表达显著增多,而OGD/R+Cu-ATSM治疗后的LC3II显著减少。结论:Cu-ATSM能够改善HUVECs OGD/R损伤后的线粒体功能,减少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实现的。
2023 Vol. 53 (2): 102-108 [摘要] ( 353 ) HTML (1 KB)  PDF (2306 KB)  ( 688 )
109 新型小分子化合物cyy-287联合CDK抑制剂roscovitine抑制SBC-2细胞生长的机制
郑淑文,黄慧静,陈国,麻浩群,钱建畅,张倩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4
目的:探讨新型小分子化合物cyy-287 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roscovitine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SBC-2生长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BC-2细胞,通过MTS检测cyy-287和顺铂(DDP)的IC50值,以及cyy-287和roscovitine联合使用的联合指数(CI)。cyy-287与roscovitine联用抗肿瘤活性实验分组:DMSO(对照)组、roscovitine(20 μmol/L)组、cyy-287(1.5 μmol/L)组、cyy-287+roscovitine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药物处理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比例的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L-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cyy-287对SBC-2的IC50值为(1.77±0.10)μmol/L,与roscovitine联合使用的CI<1,说明两药联合使用存在协同作用。与cyy-287组比,cyy-287+roscovitine组能够显著抑制SBC-2的生长和克隆形成(P <0.001),且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 <0.001);凋亡相关CL-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AKT表达水平下降(P <0.05)。结论:cyy-287与roscovitine联用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可有效抑制SBC-2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潜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AKT的磷酸化,抑制细胞存活。
2023 Vol. 53 (2): 109-114 [摘要] ( 362 ) HTML (1 KB)  PDF (1799 KB)  ( 596 )
115 阿加曲班或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早期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闵晶晶,陈琪,潘梦雄,刘坛,孙如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5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加曲班或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早期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符合标准的P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48例(AA组),LMWH联合阿司匹林组47例(LA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同时监测血红蛋白(Hb)浓度、血小板(PLT)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疗效,A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LA组(P <0.05)。治疗后AA组NIHSS评分低于LA组(P <0.05),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LA组(P <0.01)。AA组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明显低于LA组(P <0.01)。同时,治疗3 个月时的mRS0-1 评分占比相比,AA组优于LA组(P <0.05)。此外,AA组治疗后APTT长于LA组(P <0.01),LA组PLT较AA组降低(P <0.01)。两组治疗后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A组和LA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4.17%和8.51%,均为非致命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PIS,阿加曲班或LMWH联合阿司匹林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相比之下,阿加曲班可能可以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2023 Vol. 53 (2): 115-120 [摘要] ( 259 ) HTML (1 KB)  PDF (1343 KB)  ( 506 )
121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对门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
林小静,周晓聪,黄伟红,叶慧,简静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对门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2019 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温州市中心医院符合条件的CRC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评估,社会支持水平采用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术后常规随访时间依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在规定随访日期2 周后与参与者电话或微信联系以判定患者是否按时随访,并计算按时随访依从率。结果:CRC患者Herth希望量表总分为29.6±5.1,社会支持总分为39.5±7.6。42例(22.5%)患者按时随访率为100%。所有CRC患者的按时随访依从率为62.5%(33.3%,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非自驾车出行、无造瘘、希望水平降低和社会支持水平降低是门诊随访依从性较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CRC患者术后的门诊随访依从性较差,并且受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这对于识别门诊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2023 Vol. 53 (2): 121-126 [摘要] ( 326 ) HTML (1 KB)  PDF (1298 KB)  ( 503 )
127 长链非编码RNA lnc-CCDC33-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鹏平,兰霞斌,黄煜庆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7
目的:检测lnc-CCDC33-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PTC患者,收集120例PTC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qRT-PCR检测lnc-CCDC33-1:1在P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本地队列和TCGA队列中lnc-CCDC33-1:1表达水平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nc-CCDC33-1:1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比,lnc-CCDC33-1:1在PTC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 <0.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 =0.736~0.869,P <0.001)。本地队列显示lnc-CCDC33-1:1 表达与PTC肿瘤大小(P =0.048)、腺外侵犯(P =0.019)、T分期(P =0.011)和淋巴结转移(P =0.009)相关,TCGA组数据显示lnc-CCDC33-1:1表达水平与PTC腺外侵犯(P =0.036)和淋巴结转移(P <0.001)相关。结论:lnc-CCDC33-1:1在PTC中表达异常升高,与PTC高危特征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3 Vol. 53 (2): 127-131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1345 KB)  ( 574 )
132 胸水细胞蜡块在肺腺癌诊断及EGFR/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林日旭,李易达,林义,王芳,蒋磊,李剑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8
目的:探索肺腺癌胸水细胞蜡块在肺腺癌病理诊断及EGFR /ALK /ROS1 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肺腺癌的41例患者胸水细胞,采用常规细胞涂片与细胞蜡块切片进行病理HE染色鉴定,并采用NGS及ARMS方法进行EGFR /ALK /ROS1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恶性胸腔积液(MPE)细胞涂片癌细胞鉴定敏感性为90.2%,假阴性率为9.8%,MPE细胞蜡块癌细胞鉴定敏感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MPE细胞涂片样本EGFR /ALK /ROS1 总体突变率为70.7%(29/41),其中EGFR 突变率为61.0%(25/41),ALK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7.3%(3/41),ROS1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4.6%(6/41);MPE细胞蜡块样本中EGFR /ALK /ROS1 总体突变率为73.2%(30/41),其中EGFR 突变率为68.3%(28/41),ALK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2.4%(1/41),ROS1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4.9%(2/41);此外,胸水细胞涂片及细胞蜡块的基因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较未突变肺腺癌患者具有显著增加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结论:与胸水细胞涂片相比,胸水细胞蜡块肿瘤检出率及EGFR /ALK /ROS1 总体突变率相对更高,可用于指导病理诊断及分子检测的靶向治疗。
2023 Vol. 53 (2): 132-136,141 [摘要] ( 493 ) HTML (1 KB)  PDF (1575 KB)  ( 746 )
137 机器学习在调强放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作用
阎华伟,张吉,林志禧,金献测,韩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09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对调强放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弧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141例患者,提取调强计划的13个复杂度参数并收集不同条件下的伽玛通过率(GPR),将数据按照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套索回归(LASSO)筛选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建模,对GPR分别进行数值和分类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用来评估模型数值预测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用来评估模型分类的准确性。结果:在GPR数值预测中,在3%/3 mm、3%/2 mm、2%/2 mm条件下,测试集中RMSE分别为2.22、3.51、4.59;MAE分别为1.56、2.68、3.67。在GPR分类预测中,在3%/3 mm、3%/2 mm、2%/2 mm条件下测试集的AUC结果分别0.79、0.78、0.77。结论:基于机器学习对调强放疗计划进行剂量验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质量保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23 Vol. 53 (2): 137-141 [摘要] ( 385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780 )
       经验交流
142 基于B/M型超声数字化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咽期吞咽动力学特征
樊留博,韩文胜,沈佳雯,张露丁,罗咪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0
目的:应用实时B/M型超声观察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颏舌骨肌活动参数及舌骨活动参数,探讨其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困难程度评估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0 例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3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经吞咽造影检查(VFSS)确诊存在咽期吞咽障碍。两组受检者均由同一名超声科医师进行咽部超声检查,在所有受试者采用吞咽5 mL稀流质的情况下测量或计算舌骨至下颌骨间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所需时间,计算舌骨活动度、距离缩短率、颏舌骨肌活动度、活动时间、活动速度,比较两组各超声测量值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颏舌骨肌活动度及活动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活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 <0.05);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下颌骨至舌骨活动度、活动速度及距离缩短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活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 <0.05)。结论:B/M型超声可以对舌骨和颏舌骨肌的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检测,有助于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进行准确分析,为临床康复评估与治疗提供量化指标。
2023 Vol. 53 (2): 142-145,151 [摘要] ( 260 ) HTML (1 KB)  PDF (1381 KB)  ( 564 )
146 THR β基因c.728G>A突变致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家系6年随访
郭曼丽,仇亚丽,李京,马绍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1
目的:探索一个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并进行6年随访。方法:先证者及其5名家系成员纳入本研究。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HR β基因,纯化PCR产物直接送至测序。定期随访RTH患者。结果:5名家系成员中,先证者父亲甲状腺功能符合RTH临床诊断。先证者及其父亲无甲亢甲减、甲状腺肿等临床表现。先证者父亲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左叶低回声结节。先证者及其父亲均携带THR β基因第7外显子c.728G>A(p.Arg243Gln,p.R243Q)杂合突变。6年随访期间,先证者及其父亲无甲亢或甲减相关表现,未予药物治疗。先证者父亲甲状腺结节无明显增大,无其他恶性征象。结论:THR β基因c.728G>A杂合突变是先证者及其父亲发病的遗传学病因,RTH需长期随访。
2023 Vol. 53 (2): 146-151 [摘要] ( 281 ) HTML (1 KB)  PDF (1480 KB)  ( 506 )
       病例分析
152 PD-1治疗后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1例
周翡,陈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2
2023 Vol. 53 (2): 152-155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1228 KB)  ( 531 )
156 1例局限于肺叶内的孤立性纤维瘤CT影像
张轶虹,李炳荣,周新木,吴志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3
2023 Vol. 53 (2): 156-157 [摘要] ( 265 ) HTML (1 KB)  PDF (1448 KB)  ( 720 )
       案例报道
158 同母异父半同胞鉴定1例
蒋庆连,梁瑛琦,李翘,李佩珍,林琳,任苹,吴淑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4
2023 Vol. 53 (2): 158-16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1214 KB)  ( 722 )
       调查研究
161 儿科毕业生中儿科从业者与非儿科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及职业发展比较
林文诗,施红英,阮积晨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5
目的:了解儿科毕业生对儿科职业认同度,从事儿科职业满意度及职业发展等情况,为儿科医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2007届至2017届的儿科专业(方向)毕业生、35岁及以下群体共210 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开展调查,并对儿科从业者和非儿科(其他临床科室)从业者在职业满意度、职业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儿科毕业生儿科就职率(49.52%)低于女性(53.80%),在2007—2014 年期间毕业年份越晚选择儿科职业的比例越低。儿科从业者的职业满意率(66.36%)低于非儿科从业者(85.84%),且性别、医院等级、工作城市等级对两组之间的满意率无影响(均P 交互>0.05)。儿科从业者的出国进修率(1.92%)低于非儿科从业者(13.20%)。工作8 年及以上的儿科毕业生中,儿科从业者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率(54.28%)低于非儿科从业者(84.38%),且医院等级、学历对两组之间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率无影响(均P 交互>0.05)。结论:35岁以下青年儿科毕业生儿科职业认同度不稳定,儿科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相对较低、职业发展相对较慢。
2023 Vol. 53 (2): 161-165,封三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1307 KB)  ( 513 )
166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温州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宋羽雅,赖炘懿,林洁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3.02.016
目的: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3至4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581名温州市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在线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以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共回收558份有效问卷。通过一般资料问卷、DASS-21量表以及ISI量表评估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并就人口学变量作差异比较;同时,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试的一线医务人员中,280 人(50.18%)存在焦虑症状,272 人(48.75%)存在抑郁症状,356 人(63.80%)存在失眠问题。女性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 <0.05);本科及以下学历、护士以及身体状况较差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1)、抑郁(P <0.05)与失眠(P <0.01)得分显著高于高学历、其他职业与身体状况较好者;工龄为3 年及以下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01)、抑郁(P <0.001)及失眠(P <0.001)得分显著低于工龄更长者。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身体状况较差(β=2.72,P <0.01;β=2.50,P <0.05;β=2.54,P <0.01)、工作压力较高(β=1.29,P <0.001;β=1.29,P <0.001;β=0.61,P <0.001)以及工作-家庭冲突较大(β=1.04,P <0.001;β=0.89,P <0.01;β=0.66,P <0.01)是疫情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与失眠的风险性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β=-0.30,P <0.01;β=-0.51,P <0.001;β=-0.24,P <0.01)是三者的保护性因素;工龄为>3~5年(β=2.77,P <0.01)以及>5~10年(β=2.16,P <0.05)分别是抑郁和失眠的风险性因素;护士(β=-2.34,P <0.01;β=-1.39,P <0.05)是焦虑和失眠的高风险人群。结论: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需要高度关注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政府带头联动多方,通过降低一线医务职业压力,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正向
作用,开设个性化心理援助等心理服务以完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预防与干预体系。
2023 Vol. 53 (2): 166-172,封三 [摘要] ( 350 ) HTML (1 KB)  PDF (1394 KB)  ( 683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