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2年 52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技术与方法
综述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目录封面封底
2022 Vol. 52 (12): 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4944 KB) (
490
)
论著
947
Tim-3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克罗恩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林道泼,邵晓晓,胡定元,吴昊,蒋益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1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基因在克罗恩病(CD)肠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CD的表达谱芯片GSE112366、GSE75214、GSE16879 和GSE186582。GEO2R在线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首先观察Tim-3 在正常组织、活动期CD和缓解期CD肠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观察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表达水平与CD简化内镜(SES-CD)评分的关系。随后分析CD患者肠组织Tim-3的表达水平在英夫利昔单抗(IFX)或乌司奴单抗(UST)治疗前后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第0周CD患者肠组织Tim-3 的mRNA表达水平对生物制剂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Cibersort在线工具估算各数据集中CD患者肠组织M0、M1和M2 型巨噬细胞比例,并进行肠组织Tim-3 表达与巨噬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12 例活动期CD患者和15 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肠组织中Tim-3、CD68的表达水平和CD68+ Tim-3+巨噬细胞的数量。最后收集6例活动期CD患者和8 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肠组织中Tim-3 和M1、M2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4个数据集中均发现,与正常肠组织相比,Tim-3的mRNA表达水平在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中显著增高。活动期CD患者较缓解期CD患者肠组织中Tim-3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与SES-CD评分呈正相关(r =0.39,P <0.001)。IFX/UST治疗后CD患者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此外IFX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治疗第4~6 周,ROC曲线分析显示第0 周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 表达水平对IFX疗效具有预测价值(AUC=0.70,P =0.04)。Cibersort分析发现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与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中M0及M1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患者炎性肠黏膜中CD68 和Tim-3 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 <0.05)。此外,CD68+ Tim-3+双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在CD患者炎性部位亦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D患者肠组织Tim-3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者高(P <0.05),且CD患者肠组织Tim-3 mRNA表达水平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im-3 可能通过影响M1型巨噬细胞极化在CD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可能预测早期IFX疗效。
2022 Vol. 52 (12): 947-955 [
摘要
] (
410
)
HTML
(1 KB)
PDF
(1969 KB) (
577
)
956
亚甲基蓝类似物抗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氧化损伤及其机制
陈紫微,陈秋荷,蔡瑜,侯姗姗,刘福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2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MB)类似物[2-氯吩噻嗪(2-C)、天青A(A-A)、天青B(A-B)、中性红(NR)]抗谷氨酸(Glu)诱导HT22细胞氧化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B、2-C、A-A、A-B、NR在HT22细胞中的毒性;采用MTT法、LDH法检测各个化合物对Glu诱导HT22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采用
H2DCF-DA染色剂检测各组细胞中ROS水平;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HT22细胞内MEF2D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化合物对HT22细胞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D(MEF2D)、NADH脱氢酶6(ND6)、Akt、GSK-3β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根据MTT实验结果计算各个化合物LD50:MB(50.66 μmol/L)、2-C(175.90 μmol/L)、A-A(152.40 μmol/L)、A-B(140.40 μmol/L)、NR(73.19 μmol/L)。除NR外,其余化合物均对Glu诱导的HT22 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细胞保护作用,随后计算各个化合物EC50值得出:MB(42.13 nmol/L)、2-C(34.32 nmol/L)、A-A(48.96 nmol/L)、A-B(44.42 nmol/L);ROS染色结果显示:100 nmol/L的MB、2-C、A-B和A-A能显著降低Glu诱导的HT22细胞中ROS水平,而NR对Glu诱导的HT22细胞中ROS水平上升无明显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MB、A-B和A-A明显提高HT22细胞内MEF2D的蛋白水平(P <0.05);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HT22细胞内MEF2D表达后,MTT结果显示抑制MEF2D表达能部分取消化合物MB、2-C、A-B和A-A对
Glu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 <0.05);MB、2-C、A-B和A-A能够激活Akt,增加GSK-3β磷酸化(P <0.05),使GSK-3β失活,这可能与其激活MEF2D进而提高ND6活性有关。结论:2-C与MB相比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且其抗Glu诱导细胞损伤作用效价强于MB;具有吩噻嗪结构的化合物:MB、2-C、A-B和A-A可能通过调节Akt/GSK-3β通路,提高MEF2D/ND6活性,改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进而产生抗Glu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2022 Vol. 52 (12): 956-964,971 [
摘要
] (
549
)
HTML
(1 KB)
PDF
(2764 KB) (
679
)
965
温州地区儿童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分析
李姗姗,倪莉,徐晓杰,朱丽丹,丁红香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3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儿童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素(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ROG)、泌乳素(PRL)、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性别、年龄分布规律,探索其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从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人群中筛选出1~18岁的健康个体,按幼儿前男、女组(1~3 岁),幼儿女组(4~8 岁)、幼儿男组(4~10 岁),青少年女组(9~18 岁)、青少年男组(11~18 岁)分成6组;剔除离群值,获合格例数783例。采用SIEMENS ADVIA Centaur XP System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激素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近似t 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FT3、LH、FSH、PRL、E2、T水平在不同年龄组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童T3、T4与年龄呈负相关(r =-0.419、-0.347,P <0.05),LH、FSH、PROG、T与年龄表现出较强正相关(r =0.768、0.678、0.535、0.703,P <0.05);女童T3、T4、FT3 与年龄呈负相关(r =-0.486、-0.318、-0.424,P <0.05),LH、FSH、PROG、E2、T与年龄呈正相关性(r =0.811、0.335、0.574、0.584、0.744,P <0.05)。青少年男、女组中Tanner分期与LH、FSH、PRL、PROG、E2、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204、0.308、0.479、0.604、0.686和0.664、0.399、0.436、0.485、0.621、0.649,均呈正相关(P <0.01)。基于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初步拟定温州地区1~18岁儿童11项激素的参考区间。结论:本研究对儿童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11项水平的初步调查结果和目前本科室所使用的欧洲参考区间之间存在差异,建立本地区的参考区间具有临床意义。
2022 Vol. 52 (12): 965-971 [
摘要
] (
332
)
HTML
(1 KB)
PDF
(1578 KB) (
560
)
972
基于KEGG通路富集分析颗粒酶B-穿孔素选择性诱导胰腺炎时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
孔鸿儒,俞浩辉,陈格尔,陈咨苗,戴胜杰,孙学成,金约朋,杨文军,孙洪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4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颗粒酶B(GRB)-穿孔素(PFP)对选择性诱导胰腺炎时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PH-1)模拟急性胰腺炎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通过CCK8法筛选TNF-α、PFP、GRB的最适浓度;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对照组、TNF-α组、PFP+GRB组、TNF-α+PFP+GRB组的细胞凋亡情况。将细胞样本分为3组:正常细胞组(NC组)、TNF-α处理组(Treat1组)和TNF-α+PFP+GRB处理组(Treat2组)。提取3组细胞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差异基因分析、富集分析检测各组基因表达情况;选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的7 个差异表达基因(RAB37、GPA33、USH1C、SYTL1、MSRB3、GPER1 和CD1B)应用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学分析的准确性。结果:Treat2组与Treat1及NC组相比,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P <0.05);NC组与Treat1组、Treat2组的差异比较大,显著差异基因较多,而Treat1组与Treat2组的显著差异基因较少,但Treat2组比Treat1组相对于NC组的变化更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所选取的7个差异基因与NC组相比明显下调(P <0.05),和转录组学结果趋势一致。结论:GRB-PFP可选择性诱导胰腺炎时巨噬细胞的凋亡,并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从而下调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2022 Vol. 52 (12): 972-980 [
摘要
] (
366
)
HTML
(1 KB)
PDF
(2738 KB) (
763
)
981
铜绿假单胞菌T3SS和T6SS的基因分布特性及与耐药的相关性
周蓓蓓,王凌波,张秀彩,陈栎江,王忠永,周铁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5
目的:了解痰液及血液来源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和VI型分泌系统(T6SS)的基因分布特性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不同标本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共92 株(痰液来源61株,血液来源31株);PCR法检测菌株T3SS效应蛋白基因exoS、exoT 、exoU 、exoY 、pscC 和T6SS效应蛋白基因tssB1、tse1、tse2 、tse3 、tssB2 、pldA 、tssB3 、pldB 的携带情况;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分析不同感染与分泌系统基因携带情况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与耐药的关系。结果:痰液及血液来源的菌株中T3SS蛋白基因exoT 以及T6SS蛋白基因tssB1、tse2 、tssB2 、pldB 的检出率均高达90%以上,痰液来源菌株T3SS蛋白基因exoU 的携带率(32.8%)显著高于血液来源菌株的携带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显著高于血液来源菌株(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xoU 和pldA 之间存在正相关(r =0.474,P <0.01);携带不同T3SS及T6SS基因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6SS效应蛋白基因pldA 与T3SS效应蛋白基因exoU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常同时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和血液来源铜绿假单胞菌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exoU 的携带率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我们要及时检测T6SS效应蛋白基因pldA 在菌株中的分布,关注菌株致病特性,并关注痰液来源菌株的毒力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策略。
2022 Vol. 52 (12): 981-986 [
摘要
] (
425
)
HTML
(1 KB)
PDF
(1357 KB) (
543
)
987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的肠道菌群组成
李辉,王娟,袁新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6
目的:探讨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12 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婴幼儿17 例作为便秘组,正常婴幼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粪便,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2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门水平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2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在便秘组中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在属水平中,双歧杆菌为2组优势菌种,乳酸菌属与阿克曼菌属在便秘儿童肠道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便秘组中双歧杆菌种、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副干酪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齿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放线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2022 Vol. 52 (12): 987-992 [
摘要
] (
309
)
HTML
(1 KB)
PDF
(1707 KB) (
514
)
993
一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周星星,谢耀盛,谢海啸,王明山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7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凝血指标和基因表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在Stago仪器上检测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AT活性(AT:A)、AT抗原(AT:Ag)等凝血指标;提取外周血DNA并测序,定位基因突变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及其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弟弟的AT: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AT:Ag同步下降,所有家系成员蛋白S活性(PS:A)和蛋白C活性(PC:A)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表现为I型AT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SERPINC1 基因存在第1号外显子c.1A>G杂合错义突变(p.Tyr2stop)以及第5号外显子c.1005G>A杂合同义突变;其父亲携带c.1A>G杂合错义突变,其外婆、母亲和弟弟携带c.1005G>A杂合同义突变。保守性分析显示,Tyr2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PolyPhen-2和LRT三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均显示p.Tyr2stop突变为“致病的、有害的”;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Tyr2stop突变会引起AT基因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结论:该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T:A和AT:Ag不同程度降低与SERPINC1 基因上存在的c.1A>G杂合错义突变和c.1005G>A杂合同义突变有关。
2022 Vol. 52 (12): 993-998 [
摘要
] (
375
)
HTML
(1 KB)
PDF
(1751 KB) (
578
)
999
PIK3R2基因错义变异所致MPPH综合征I型患儿遗传学分析
阮妙华,胡思思,周晓军,石佳旻,陈源,朱棉棉,王楸,王丹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8
目的:总结1例罕见的巨脑畸形-多小脑回-多指(趾)畸形-脑积水(MPPH)综合征Ⅰ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 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确诊的1例MPPH I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等病例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MPPH I型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同时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对候选变异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携带PIK3R2 基因c.1117(p.Gly373Arg)杂合错义变异,国内既往未见报道,其父母未携带相同变异。相关文献报道的16例MPPH I型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巨脑畸形、癫痫发作、多指(趾)畸形、发育迟缓及智力发育障碍。共报道了3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p.Gly373Arg杂合变异最多(14例),罕见变异包括p.Leu401Pro变异1例和p.Asp557His变异1例。结论:PIK3R2 基因c.1117G>A(p.Gly373Arg)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该患儿发生MPPH I的原因,脑积水考虑与该综合征相关,其母亲再次怀孕时需接受产前诊断。
2022 Vol. 52 (12): 999-1004 [
摘要
] (
464
)
HTML
(1 KB)
PDF
(2008 KB) (
518
)
技术与方法
1005
锁骨下双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式分析
金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09
目的:探讨双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 年5月26日至2022 年10月28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H”型建腔,双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3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皮瓣分离时出血中转,其余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03(45~19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3~5)d。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创口感染,经B超定位下穿刺排脓后治愈。无喉返神经损伤,无术后出血。结论:双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入路方式手术。
2022 Vol. 52 (12): 1005-1008 [
摘要
] (
336
)
HTML
(1 KB)
PDF
(1858 KB) (
771
)
病例分析
1009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肝门静脉积气1例
王牡丹,董芍芍,周丽娜,杨仲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0
2022 Vol. 52 (12): 1009-1010 [
摘要
] (
275
)
HTML
(1 KB)
PDF
(1326 KB) (
572
)
1011
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误诊为多发性肌炎1例
刘荣荣,马黎,倪梨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1
2022 Vol. 52 (12): 1011-1013,1016 [
摘要
] (
222
)
HTML
(1 KB)
PDF
(1444 KB) (
467
)
1014
信迪利单抗治疗肝癌导致的免疫相关性肌炎合并心肌炎1例
徐芬芬,赖林强,涂建飞,宋晶晶,纪建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2
2022 Vol. 52 (12): 1014-1016 [
摘要
] (
346
)
HTML
(1 KB)
PDF
(1395 KB) (
462
)
1017
儿童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
严镱展,陈波蓓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3
2022 Vol. 52 (12): 1017-1019 [
摘要
] (
325
)
HTML
(1 KB)
PDF
(1370 KB) (
518
)
综述
1020
胞外腺苷代谢酶ENPP1的功能和药物研发进展
刘艺唐,丁孜涵,程文青,蔡哲旸,沈琳杰,郭卫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4
胞外腺苷代谢系统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重要的药物靶点,但针对胞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1(ENPP1)的研究进展较少。近年来发现ENPP1是胞外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最主要的水解酶,其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ENPP1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在生物矿化、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针对ENPP1靶点在酶替代疗法和小分子药物方面的研发进展。
2022 Vol. 52 (12): 1020-1025 [
摘要
] (
789
)
HTML
(1 KB)
PDF
(1505 KB) (
1320
)
高教研究
1026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柯欣彤,林新表,张翌,王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5
在破“五唯”背景下,探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成为中国高校的重要课题。温州医科大学根据政策文件精神,立足校情,结合实际,围绕六个创新点,探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职称工作,完善党管人才新格局;二是强化分类评价导向,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三是增加评价维度,构建新的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四是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五是开辟特殊人才“绿色通道”;六是建设职称评审信息化平台。温州医科大学探索的职称制度改革案例为新时代中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下的职称改革提供借鉴。
2022 Vol. 52 (12): 1026-1029 [
摘要
] (
276
)
HTML
(1 KB)
PDF
(1319 KB) (
588
)
1030
药理学“三联三融”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赵叶利,陈珺,钱建畅,李军伟,陈冰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12.016
本教学改革构建及探索了《药理学》“三联三融”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三联”,即线上与线下有效联动,大课与小课有序联合,学校与医院深度联结;“三融”即思政与课程融合,基础与临床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三联三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并将“医者精诚、大爱无疆”的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本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创新教学模式较为满意,在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及岗位胜任力方面都得到较好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2022 Vol. 52 (12): 1030-1032,封三 [
摘要
] (
225
)
HTML
(1 KB)
PDF
(1416 KB) (
450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