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2年 52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目录、封底
2022 Vol. 52 (3): 0- [摘要] ( 350 ) HTML (1 KB)  PDF (4925 KB)  ( 669 )
       论著
173 长期高盐饮食对小鼠血糖及粪便代谢产物的影响
谢伟,郑巨佳,李芩耀,甘静,林灼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1
目的:采用粪便代谢组学方法,探索长期高盐饮食对雄性C57BL/6J小鼠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只8周龄的小鼠分成2组,高盐组4只,对照组4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高盐组给予8%高盐饲料,干预22周后测量空腹血糖(FPG),进行葡萄糖耐受试验(GTT)和胰岛素耐受试验(ITT),并采用尾套法监测各组小鼠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收集小鼠粪便样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进行代谢图谱分析,数据模式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调(P <0.01),棕色脂肪比重显著降低(P <0.01),FPG值显著升高(P <0.01),GTT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升高(P <0.05),收缩压显著升高(P <0.05),而舒张压及IT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代谢组学分析发现,2组小鼠粪便代谢产物主成分存在差异,可进行区分,发现并鉴定了12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3-羟基辛烷基肉碱、2-辛烯酸、地红霉素、NBD-硬脂酰-2-花生四烯醇-sn-甘油、20-乙基-前列腺素E2、甜菊苷、双哌啶、lysyl-蛋氨酸、去甲胆酸、三萜醇黄皮萜醇、7,8,7’,8’-四脱氢黄质及磷脂酰甘油磷酸甲酯。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胰岛中前列腺素代谢及氧化应激炎症等过程。结论:长期高盐饮食不仅会造成小鼠血糖代谢异常,同时氨基酸代谢、胰岛中前列腺素代谢及氧化应激炎症等过程也存在调控失衡。
2022 Vol. 52 (3): 173-179 [摘要] ( 618 ) HTML (1 KB)  PDF (1580 KB)  ( 1044 )
180 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通过TLR2/p38信号通路促进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纤维化
王焓,段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2
目的:探讨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ESCs)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病变组织中m6A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载体过表达FTO,在eESCs中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m6A2 Target数据库和MeRIP-qPCR预测和验证eESCs中FTO与Toll样受体2(TLR2)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p38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FTO在EMs中表达下调(P <0.05);FTO过表达促进eESCs纤维化并抑制其增殖(P <0.05);在eESCs中,FTO通过TLR2 的m6A修饰途径上调其蛋白水平(P <0.05);FTO在eESCs中经TLR2/p38 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纤维化(P <0.05)。结论:FTO在EMs中低表达,上调FTO可能通过TLR2/p38信号通路促进eESCs纤维化。
2022 Vol. 52 (3): 180-185,193 [摘要] ( 517 ) HTML (1 KB)  PDF (1893 KB)  ( 686 )
186
地塞米松通过PKA信号通路调控水通道蛋白2的分子机制
朱玲丽,杨建环,王德选,陈敏广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3
导读: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水通道蛋白2(AQP2)的体外直接调控效应,明确该作用是否依赖于PKA信号通路。方法:制备AQP2 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突变型质粒通过突变AQP2 C末端4 个PKA磷酸化位点(S256、S261、S264 S269)阻断PKA信号通路。AQP2 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分别转染HEK293 细胞和显微注射爪蟾卵母细胞,再予共转染PKA质粒或Dex 0.1 μmol/L干预,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AQP2 总蛋白表达,通过细胞表面生物素化评估AQP2 膜蛋白表达,比较各组爪蟾卵母细胞的水渗透性差别。结果:Dex及PKA均显著上调HEK293 细胞的AQP2 膜蛋白及总蛋白表达(均P <0.01);与野生型相
比,PKA磷酸化位点的突变显著抑制了体外PKA直接诱导的AQP2 磷酸化;突变后AQP2 的膜蛋白及总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 <0.01);PKA磷酸化位点突变后,Dex及PKA对AQP2 膜蛋白及总蛋白表达的上调效应均被显著抑制(均P <0.01);Dex及PKA均显著增加爪蟾卵母细胞水通透活性,PKA磷酸化位点突变后,该效应被显著抑制(均P <0.01)。结论:Dex对AQP2 的总蛋白及膜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上调效应,该作用依赖于PKA信号通路实现。
2022 Vol. 52 (3): 186-193 [摘要] ( 527 ) HTML (1 KB)  PDF (2323 KB)  ( 574 )
194 GLIM中两种筛查工具对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比较
张绮哲,沈珊珊,陈旭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4
目的:分析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共识(GLIM)两步骤中不同营养筛查工具和不同标准组合诊断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30 例(≥65 岁)老年患者,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并完成简易微营养评定法(MNA-SF)、营养风险筛查2002 评分(NRS2002)等问卷评估,营养筛查阳性的患者按GLIM第二步符合至少一项病因学标准及一项临床学标准诊断为营养不良。Kappa值分析NRS2002、MNA-SF分别作为GLIM第一步营养筛查工具诊断营养不良的一致性和GLIM第二步2种病因学标准分别与各项临床学标准组合下诊断营养不良的一致性。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采用NRS2002 和MNA-SF分别作为筛查工具,最终诊断营养不良患者23例(17.69%)、25例(19.23%),一致性较高(Kappa=0.71,P <0.001)。NRS2002和MNASF均筛为阳性的营养不良患者中符合非自主性体质量丢失分别与两项病因学标准组合诊断营养不良一致性一般(Kappa=0.59,P =0.003);肌肉量减少与两项病因学标准各自组合诊断一致性也一般(Kappa=0.51, P =0.007)。而低体质量指数(BMI)与两项病因学标准组合一致性较差(Kappa=0.26,P =0.1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情绪、失眠是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NRS2002 及MNA-SF分别作为GLIM第一步筛查工具时诊断营养不良的一致性较高,可以互相替代。GLIM第二步符合各项临床学与病因学标准组合中,符合非自主性体质量丢失或肌肉量减少与两项病因学标准各自组合的一致性一般。
2022 Vol. 52 (3): 194-198 [摘要] ( 482 ) HTML (1 KB)  PDF (1320 KB)  ( 1059 )
199 基于临床及影像组学构建中轴性脊柱关节病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
缪寿亮,林婷婷,肖琴琴,陈丹,叶鲁思,郑祥武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5
目的:基于临床及影像组学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中轴性脊柱关节病(axSpA)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 年10月至2019 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68 例腰背痛患者,最终诊断axSpA 319 例,非axSpA 249 例。按7:3 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于骶髂关节CT上手动勾画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维及选择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诊断axSpA的临床危险因素。最后使用SVM分别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检验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在验证组中具有最佳诊断效能,诊断准确性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79.7%,其ROC曲线下面积(AUC=0.91)高于临床模型(AUC=0.81)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临床和影像组学构建SVM模型对诊断axSpA具有较高价值。
2022 Vol. 52 (3): 199-204 [摘要] ( 531 ) HTML (1 KB)  PDF (1643 KB)  ( 781 )
205 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AIM2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
金龙腾,孙妍,黄基红,温正旺,石海矾,陈益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6
目的:探讨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2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入院时EB-VCA-IgM和EB-DNA检测均阳性),按有无肝损伤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2 例)与肝功能正常组(30 例);同期选取门诊体检EBVIgG阳性(EB-VCA-IgG、EB-NA-IgG)而EB-VCA-IgM阴性的50例健康儿童为既往EBV感染组;门诊体检EBV-IgG和EBV-VCA-IgM均阴性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AIM2、ASC和caspase-1)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结果:原发性EBV感染患儿外周血AIM2、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以及IL-1β和IL-18水平均高于既往EBV感染组、对照组(P <0.05),并且血清EBV-DNA载量与AIM2、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及IL-1β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 =0.712、0.494、0.479、0.384、0.300,P <0.05)。原发性EBV感染组中,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患儿AIM2、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肝功能异常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2 mRNA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 =0.718、0.729、0.548、0.529,P <0.05)。结论:AIM2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原发性EBV感染,
并与EBV肝炎存在相关性。
2022 Vol. 52 (3): 205-209 [摘要] ( 476 ) HTML (1 KB)  PDF (1673 KB)  ( 681 )
210 磁共振2018版与超声造影2017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对比
李芳,齐信王,汤力宇,刘烨鼎,肖扬锐,陈潇,王祖飞,张坤,李炳荣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7
目的:探讨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 v2018)与超声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v2017)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3例HCC高危风险患者(173例病灶)的超声增强造影和磁共振增强检查资料,评估肝内病灶的影像特征和CEUS v2017与MR v2018类别,以病理或临床诊断为标准将病灶分为HCC组(119例)、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组(20例)、良性病变组(34例)。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MR v2018与CEUS v2017的LIRADS分类结果差异,χ2检验比较MR v2018与CEUS v2017分类标准诊断HCC或O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结果:MR v2018与CEUS v2017 评估中HCC与OM的LI-RADS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0.363、-1.705,P =0.717、0.088)。MR v2018与CEUS v2017中以LR-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均为63.9%(76/119),特异度分别为98.1%(53/54)和92.6%(50/54),准确度分别为74.6%(129/173)和72.8%(126/173);以LR-4联合LR-5(LR-4/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4.8%(89/119)和84.9%(101/119),特异度分别为94.4%(51/54)和70.4%(38/54),准确度分别为80.9%(140/173)和80.3%(139/173);以LR-M标准诊断OM的灵敏度分别为90.0%(18/20)和70.0%(14/20),特异度分别为87.6%(134/153)和90.8%(139/153),准确度分别
为87.9%(152/173)和88.4%(153/173);两套系统在LR-4/5标准的特异度对比中MR v2018要显著高于CEUSv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MR v2018与CEUS v2017的LR-5 标准诊断HCC、LR-M标准诊断OM均具有相近的诊断效能;而LR-4/5标准在诊断HCC的特异度方面MR v2018要高于CEUS v2017。
2022 Vol. 52 (3): 210-215,221 [摘要] ( 516 ) HTML (1 KB)  PDF (1639 KB)  ( 847 )
216 胞外热休克蛋白70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李影,戴胜杰,孙学成,孔鸿儒,陈咨苗,孙洪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8
目的:探讨胞外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急性胰腺炎(AP)并发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不同胞外HSP70表达量的相关AP小鼠模型,通过检测胰腺含水量、胰腺和肺脏组织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肺脏组织转录组测序、RT-PCR等实验,观察不同胞外HSP70表达水平在AP急性肺损伤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在胰腺含水量、胰腺和肺脏组织HE染色实验中,较高的胞外HSP70水平表现为更高的胰腺含水量,胰腺组织和肺脏组织水肿更明显(P <0.05);在ELISA实验中,较高的胞外HSP70水平亦伴随着较高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 <0.05);在肺脏组织转录组测序实验中,AP组导致的基因表达量改变现象最显著,且其主要影响ECM-receptor interaction、Cytokinecytokinereceptor interaction、Focal adhesion、PI3K/Akt等信号通路,改变细胞黏附功能。在RT-PCR实验中,改变最为显著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改变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胞外HSP70可加重AP肺损伤,并可能通过ECM-receptor interaction、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Focal adhesion、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2022 Vol. 52 (3): 216-221 [摘要] ( 468 ) HTML (1 KB)  PDF (2159 KB)  ( 627 )
222 老年人小气道功能障碍对静态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其在劳动能力鉴定中的意义
潘静,郑永克,林雯,戴新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09
目的:研究老年人小气道功能障碍对静态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其在劳动能力鉴定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入选肺功能正常老年人组(对照组)60 例,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老年人组(观察组)94例,比较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对小气道功能和静态肺功能指标做Pearson相关分析,残总比(RV/TL)、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回归方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结果:两组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速(V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速(V25)和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呼气流速(MMEF)3 个指标分别与肺总量(TLC)、DLCO呈正相关(r =0.272~0.527,P <0.05),与弥散比(KCO)均无相关性(P >0.05);对照组RV/TLC与V25、MMEF呈负相关(r =-0.322,-0.376,P <0.05);观察组RV/TLC与V50、MMEF呈负相关(r =-0.336,-0.250,P <0.05);两组间TLC、功能残气量(FRC)、残气容积(RV)三个静态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V/TLC、DLCO、K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V/TLC、DLCO分别与V50、V25 和MMEF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r =0.322~0.544,F =6.719~63.755,P <0.05),继而获取DLCO、RV/TLC矫正公式:矫正值=实测值±α×ΔX(α=回归系数,ΔX=预计值-实际值)。结论:老年人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对静态肺功能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影响,针对已知存在非职业因素引起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职业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损伤评定时,建议RV/TLC、DLCO判断标准采用相应矫正公式以减少假阳性。
2022 Vol. 52 (3): 222-225,229 [摘要] ( 441 ) HTML (1 KB)  PDF (1374 KB)  ( 776 )
226 环状RNA CDR1a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薛迪新,徐钰,陈积贤,陈澄亮,贺新伟,梁美珍,吴伟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0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CDR1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 年6月至2019 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切除的97 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ircRNA CDR1a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在乳腺癌组织中circRNA CDR1as表达升高(P <0.05);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相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ircRNA CDR1as表达升高(P <0.05);circRNA CDR1as在不同乳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ircRNA CDR1as可能与乳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有关。
2022 Vol. 52 (3): 226-229 [摘要] ( 448 ) HTML (1 KB)  PDF (1362 KB)  ( 662 )
       短篇论著
230 类孟买血型FUT1、FUT2基因突变及家系遗传分析
刘秋菊,蒋贤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1
目的:分析1个罕见类孟买血型FUT1、FUT2 基因突变及家系遗传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2日就诊于苍南县人民医院的1例类孟买血型患者,采用试管凝集法鉴定ABO、H血型,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红细胞上ABO弱抗原,采用PCR-SBT法鉴定ABO血型基因型并对FUT1、FUT2 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抽取其妻子、女儿静脉血液待检。结果:先证者和女儿血型为Amh型、H抗原阴性,直接测序FUT1 c.551-552delAG,FUT2 c.357C>T、c.385A>T;其妻子血型为A型、H抗原阳性;ABO血型基因型3人均为ABO*A1 .02/O.01.02。结论:先证者FUT1、FUT2 基因遗传给其女儿。
2022 Vol. 52 (3): 230-232,236 [摘要] ( 468 ) HTML (1 KB)  PDF (1513 KB)  ( 682 )
       护理研究
233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林青青,王思斯,萧捷捷,王万铁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2
目的:探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观察组(每组50例),前者施以常规护理,后者施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干预前,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较,血氧饱和度较高,血氧分压较高,血二氧化碳分压较低(P <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E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6±1.0)d和(16.6±3.5)d,短于对照组的(7.9±1.3)d和(24.3±5.3)d(P <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降低,护理合规性明显增高(P <0.05)。结论: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施以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促进康复。
2022 Vol. 52 (3): 233-236 [摘要] ( 457 ) HTML (1 KB)  PDF (1342 KB)  ( 550 )
237 基于“医院-家庭”健康信息满足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卵移植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倪燕萍,曹文丽,叶飞君,陈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3
目的:分析基于“医院-家庭”健康信息满足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卵移植术患者妊娠结局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9 年1月至2020 年1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卵移植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 =40 例)与对照组(n =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医院-家庭”健康教育信息满足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相关疾病认知水平、受精率、流产率及妊娠率。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STAI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促排卵、取卵术、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症等相关知识了解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 <0.05);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医院-家庭”健康信息满足护理能有效提高取卵移植术后患者疾病认识水平,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提高妊娠率。
2022 Vol. 52 (3): 237-240 [摘要] ( 394 ) HTML (1 KB)  PDF (1344 KB)  ( 604 )
       病例分析
241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发生急性细胞溶解性肺病1例
应双伟,吕秀燕,邵燕萍,王渊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4
2022 Vol. 52 (3): 241-244 [摘要] ( 461 ) HTML (1 KB)  PDF (1372 KB)  ( 727 )
       综述
245 R环的形成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杜志鹏,杨彦勇,蔡建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5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R环的形成通常会对翻译和转录造成负面影响如阻碍复制叉的进行、影响DNA损伤修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细胞修复机制失效以及染色体重排等,从而导致多种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引物酶-聚合酶PrimPol、Werner蛋白、长链非编码RNA等一系列调控R环形成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当前R环的检测方法和相关的疾病,并针对影响R环形成的因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2022 Vol. 52 (3): 245-252 [摘要] ( 597 ) HTML (1 KB)  PDF (1401 KB)  ( 1288 )
       高教研究
253 评价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学有效反馈策略探讨
潘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3.016
目的:通过积极话语分析,得出教师提高其反馈素养之话语策略,为高校语言评估政策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基于课堂观摩与访谈之积极话语分析,观察学生在口语活动中参加课堂陈述并获得同伴反馈的过程,探讨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反馈的特点及结果。结果:教师反馈过程中认知支架学习论和社会情感支持策略能培养学生以合理的知识和技能对同伴陈述做出反馈。教师需逐步适当抽离教学及语言支持,使其话语策略顺应教学情况,实现口语课堂教学范式的创新。结论:本研究为口语课堂有效反馈策略的初步构建,提供了经验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2022 Vol. 52 (3): 253-258 [摘要] ( 385 ) HTML (1 KB)  PDF (1327 KB)  ( 1011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