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2年 52卷 2期
刊出日期:2022-02-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经验交流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封底、目录
2022 Vol. 52 (2): 0- [
摘要
] (
288
)
HTML
(1 KB)
PDF
(5368 KB) (
512
)
论著
87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巨噬细胞的提取和鉴别
陈赛玲,王芳,陈慧倩,胡雪莉,吴妹玲,段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1
目的:探究分离提取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切片以及EMs切片中CD68和CD163的表达。收集3例经腹腔镜确诊为EMs患者病灶,通过机械法结合IV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EMs相关巨噬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1b、CD163、CD80的表达情况。结果:EMs组织中可见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提取的EMs原代巨噬细胞具备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其中CD11b和CD163双阳性比例为6.46%,且未见CD80阳性细胞表达。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可有效提取EMs组织相关巨噬细胞,提高了纯度,对进一步研究EMs相关巨噬细胞特性及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2022 Vol. 52 (2): 87-91 [
摘要
] (
784
)
HTML
(1 KB)
PDF
(1719 KB) (
1202
)
9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家庭弹性的中介作用
邱圆,徐柳清,何春雷,徐欢,潘银珠,董超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家庭弹性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家庭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简体中文版医疗社会支持量表、家庭弹性评估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家庭弹性(r=0.180~0.519,P<0.01)和心理韧性(r=0.147~0.557,P<0.01)呈正相关;家庭弹性及其各维度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344~0.570,P<0.01)。家庭弹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32.9%。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心理韧性,还可通过家庭弹性间接影响心理韧性。临床应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和家庭弹性对心理韧性的重要作用,将社会支持干预与家庭弹性干预进行有机融合以更好地提高其心理韧性。
2022 Vol. 52 (2): 92-97 [
摘要
] (
858
)
HTML
(1 KB)
PDF
(1567 KB) (
875
)
98
低温室颤性停搏在胸腔镜辅助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王树伟,崔勇,周冰,梅富杨,刘志芳,胡志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3
目的:总结低温诱导室颤性停搏技术在胸腔镜辅助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既往心脏手术后(PCS)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再次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PCS组。选取同期收治并接受胸腔镜辅助下首次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78例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数据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三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等主要术前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S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226.5±11.4)min vs. (189.6±17.7)min;(148.1±16.3)min vs. (105.3±15.3)min,均P<0.01];2组间术后24 h引流液量和围术期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8±27.8)mL vs. (195.3±26.3)mL;17.1%(6/35) vs. 21.8%(17/78),均P>0.05]。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和乳酸峰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1)μg/L vs. (2.5±1.3)μg/L;(3.0±0.9)mmol/L vs. (2.7±0.8)mmol/L,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6个月,2组均无心因性死亡或心功能衰竭再次住院者,2组间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低温诱导室颤停搏技术行胸腔镜辅助下经胸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在提供良好术中显露的同时,可明显简化手术操作,并获得满意的近期随访效果。
2022 Vol. 52 (2): 98-103 [
摘要
] (
512
)
HTML
(1 KB)
PDF
(1410 KB) (
966
)
104
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武文一,白永愉,庄晓鹏,蔡一奇,周珠哈,阮小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4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hsa_circ_0001322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0.309 vs. 1.000,P<0.05)。临床病理特征关联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208 vs. 0.391,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排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影响后,hsa_circ_0001322的表达量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负相关(r=-0.58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判断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以相对表达量0.254作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5.0%。结论: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低表达,并且其表达变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能是胃癌诊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2 Vol. 52 (2): 104-108 [
摘要
] (
551
)
HTML
(1 KB)
PDF
(1443 KB) (
910
)
109
基于儿童营养相关指标的反复呼吸道感染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胡冠琼,贾秀媚,黄君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5
目的:探讨基于儿童营养相关指标的反复呼吸道感染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规范治疗,根据呼吸道感染是否反复发作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和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比较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随机选取70%(198例)的病例作为训练集,30%(85例)作为测试集,并用R软件基于训练集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Nomogram模型临床净收益,并在测试集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两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比例、出生体质量、户外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血红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居住地、出生方式、是否窒息、睡眠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锌、铁、钙、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提高(OR=0.995,P=0.004)、户外活动时间延长(OR=0.630,P=0.003)、血红蛋白水平升高(OR=0.846,P<0.001)、维生素A水平升高(OR=0.437,P<0.001)、维生素D水平升高(OR=0.938,P=0.007)为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C-index为0.869(95%CI=0.818~0.920),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两组预测模型的临床收益,当含营养相关指标模型预测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值为0~0.59时,可提供附加临床收益。外部验证显示敏感度为92.00%,特异度为96.67%,准确率为95.29%。结论:出生体质量提高、户外活动时间延长、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维生素A水平升高、维生素D水平升高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含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指标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提高预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准确性。
2022 Vol. 52 (2): 109-114,120 [
摘要
] (
545
)
HTML
(1 KB)
PDF
(1490 KB) (
693
)
115
姜黄素调控LncRNA MEG3/miR-21/PTEN通路促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凋亡
黄颖,史耀琪,胡佳明,倪新雨,朱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6
目的:探究姜黄素杀伤HPV阳性宫颈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活性检测实验和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分析姜黄素对HPV阳性宫颈癌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姜黄素促进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凋亡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因子LncRNA MEG3、miR-21、PTEN和活化的caspase3的变化水平。结果:姜黄素显著促进了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凋亡,升高了LncRNA MEG3、PTEN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下调了miR-21的表达(P<0.05);利用siRNA敲低LncRNA MEG3的表达,能够逆转姜黄素对miR-21、PTEN和caspase3的调控(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LncRNA MEG3而降低miR-21的表达,从而上调PTEN的表达,最终促进HPV阳性宫颈癌细胞的凋亡。
2022 Vol. 52 (2): 115-120 [
摘要
] (
734
)
HTML
(1 KB)
PDF
(2479 KB) (
692
)
121
基于动脉瘤形态学及影像组学特征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破裂的价值
王豪,周甲丰,林博丽,陈勇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7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瘤形态学及影像组学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患者(一侧破裂,一侧未破裂)。在破裂和未破裂的镜像动脉瘤的配对中,使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测量了7个形态学参数,并使用Pyradiomics提取了12个影像组学衍生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形态学、影像组学及混合模型以预测大脑中动脉瘤是否破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后,筛选出7个形态学参数(动脉瘤大小、垂直高度、动脉瘤高度、瘤颈、AR、SR及形状)及6个影像组学参数(Maximum3DDiameter、Maxium2DDiameterSlice、Maximum2DDiameterColumn、Maximun2DDiameterRow、SurfaceArea及SurfaceVolumeRatio)。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型的AUC为0.85,高于形态学模型(AUC=0.83)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71)。结论:基于动脉瘤形态学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能有助于独立于患者个体特征而评估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2022 Vol. 52 (2): 121-125 [
摘要
] (
583
)
HTML
(1 KB)
PDF
(1435 KB) (
879
)
126
急诊室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吕洋洋,黄海群,梁城英,金倩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8
目的:探讨急诊室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室留置导尿管病例1 780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周期内CAUTI发生率为7.98%。与参照相比,年龄≥60岁、BMI≥30 kg/m2、导尿管留置时间≥3 d是急诊室患者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7,3.052,3.135,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白蛋白(Album)水平分别为CAU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OR=1.563、0.896,均P<0.05)。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经检验拟合度可以接受(χ2=13.383,P=0.099)。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对应的灵敏度为83.10%,特异度为78.45%。同时进行HbA1c、血清Album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分析,其AUC分别为0.759、0.618以及0.842,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2.82%、35.92%、67.61%;对应的特异度分别为90.54%、90.72%、90.90%。结论:急诊室CAUTI仍是院感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构建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联合检测HbA1c及血清Album比单一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综合护理预防措施。
2022 Vol. 52 (2): 126-131,138 [
摘要
] (
591
)
HTML
(1 KB)
PDF
(1460 KB) (
885
)
132
快速现场评价联合径向支气管内超声在经支气管冷冻活检诊断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陈伟庄,李优,王辉,周莹艳,王国安,沈世茉,陈金平,吴仕波,吴宏成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09
目的:探讨在快速现场评价(ROSE)与径向支气管内超声(R-EBUS)辅助下经支气管冷冻活检(TBCB)在弥漫性肺疾病(DLD)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TBCB的DLD患者,记录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活检特征和并发症,分析TBCB在DLD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共收集52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54.0±13.2)岁;总共活检182次,人均(3.50±1.00)次;标本大小6~30 mm2,平均(13.69±4.72)mm2。参照2013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对间质性肺疾病分类标准,已知病因26例(50.00%),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3例(25.00%);肉芽肿性病变4例(7.69%),其他类型9例(17.31%)。在并发症方面,没有或极少量出血20例,轻度出血21例,中度出血11例,重度出血0例;气胸2例。急性左心衰1例,低氧血症1例。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1.00,6.00)d。结论:联合应用ROSE与R-EBUS于TBCB在DLD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022 Vol. 52 (2): 132-138 [
摘要
] (
511
)
HTML
(1 KB)
PDF
(2274 KB) (
809
)
139
经颅磁刺激联合临床评估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潘录录,郑贺彬,张艳艳,程志清,潘蓉蓉,章国伟,支英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0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诱导伸指肌的运动诱发电位(EDC-MEPs)联合临床评估(SAFE)的方法对脑梗死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3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SAFE评估及TMS评估,在脑梗死后3个月时再次接受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根据评估内容,建立三种预测方法(SAFE、EDC-MEPs和SAFE联合EDC-MEP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方法的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SAFE、EDC-MEPs和SAFE联合EDC-MEPs的结果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F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SE=0.059,95%CI=0.680~0.910),EDC-MEPs的AUC为0.729(SE=0.067,95%CI=0.599~0.860),SAFE联合EDC-MEPs的AUC可提高到0.824(SE=0.056,95%CI=0.715~0.934),与EDC-MEP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8,P<0.05)。结论:经TMS联合SAFE用于预测脑梗死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价值。
2022 Vol. 52 (2): 139-143 [
摘要
] (
463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841
)
144
淋巴细胞与溶栓后出血转化及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周超凡,葛婉倩,魏礼敏,周成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溶栓后出血转化及溶栓治疗不同阶段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57例,其中符合入组条件的为324例,根据CT影像学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收集包括淋巴细胞计数在内的相关基线数据,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使用mRS分别评估3个月和12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细胞(OR=0.640, 95%CI=0.420~0.975,P=0.038)、NIHSS(OR=1.330,95%CI=1.232~1.435,P<0.001)和糖尿病(OR=2.203, 95%CI=1.199~4.047,P=0.011)是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淋巴细胞计数(OR=0.555,95%CI=0.347~0.888, P=0.014)、年龄(OR=1.045,95%CI=1.015~1.075,P=0.003)、NIHSS(OR=1.297,95%CI=1.202~1.398,P<0.001)和糖尿病(OR=2.769,95%CI=1.455~5.272,P=0.002)是12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细胞与溶栓后出血转化无显著相关性,高淋巴细胞计数是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2022 Vol. 52 (2): 144-148 [
摘要
] (
459
)
HTML
(1 KB)
PDF
(1379 KB) (
810
)
短篇论著
149
二氧化氯对牙科综合治疗椅水路系统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陈晓芬,季颖慧,黄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2
目的:探究二氧化氯(ClO2)对牙科综合治疗椅水路系统(DUWL)生物膜及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30台牙科综合治疗椅,应用5 mg/L ClO2消毒液进行DUWL消毒,并以灭菌蒸馏水冲洗作为对照,观察各时间段DUWL管道管壁上残留细菌生物膜及菌落数变化。结果:ClO2消毒后各时间段DUWL平均菌落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在远端、中段和近端管道管壁上细菌生物膜覆盖面积减少,可见被破坏的栅栏状结构和点状分布。结论:ClO2可有效清除DUWL生物膜,抑制菌群的生长,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
2022 Vol. 52 (2): 149-152 [
摘要
] (
445
)
HTML
(1 KB)
PDF
(2461 KB) (
845
)
经验交流
153
3例不同部位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宋春红,吴亮,殷薇薇,王蓉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3
目的:分析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发于不同部位的3例PMT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3例患者术前血磷均明显降低,术后血磷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伴成人软骨症。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编织状,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血管丰富,间质内可见烟熏样基质,部分病例可见成熟脂肪组织、黏液样、骨样基质。瘤细胞一致表达Bcl-2、CD56、CD99、SATB2。结论:PMT非常罕见,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明确诊断。
2022 Vol. 52 (2): 153-157 [
摘要
] (
493
)
HTML
(1 KB)
PDF
(1889 KB) (
846
)
病例分析
158
巨大胆囊结石并胆囊-门静脉内瘘出血1例
刘勇峰,梅乐园,张玉富,陈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4
2022 Vol. 52 (2): 158-159,162 [
摘要
] (
376
)
HTML
(1 KB)
PDF
(1426 KB) (
715
)
160
中/长链脂肪乳剂致代谢性酸中毒1例
赖秀秀,朱青燕,朱琰,杨令,周公民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5
2022 Vol. 52 (2): 160-162 [
摘要
] (
496
)
HTML
(1 KB)
PDF
(1349 KB) (
972
)
高教研究
163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柳小丽,李军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6
网络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战略之举,是三全育人的应有之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依然存在的内容供给缺乏吸引力、平台建设参差不齐、育人力量孤立分散、舆情应对准备不足、育人机制尚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温州医科大学探索构建起内容供给力、平台传播力、力量协同力、舆论引导力、机制再生力“五力协同”网络育人模式,对全国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2 Vol. 52 (2): 163-166 [
摘要
] (
475
)
HTML
(1 KB)
PDF
(1344 KB) (
782
)
167
小组同伴支架作用下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实践探究
王艳素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2.02.017
目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协作英语教学,探讨小组同伴支架作用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两个自然班120名学生,历时16周教学实践,主要利用Nvivo工具对收集的数据实行质性分析。结果:同伴支架作用下的小组协作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小组协作过程中同伴给予的语言、内容、情感的支架支持,对学生元思辨能力、思辨认知和思辨情感方面产生一定影响。结论:设计有效的小组协作任务,关注学生思辨情感品质,创造良好的小组协作社会环境,有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氛围,从而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思辨能力培养。
2022 Vol. 52 (2): 167-172 [
摘要
] (
460
)
HTML
(1 KB)
PDF
(1414 KB) (
799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