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1年 51卷 9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论著
689
null
陈蒙仪,孙祥,黄罗仪,王朝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1
目的:研究具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潜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X3LYP/6-311+G(2d,p)对瑞德西韦及其合成中间体13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反应活性位点(分子表面静电势、原子电荷、前线分子轨道)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运用概念密度泛函理论重点对化合物5和瑞德西韦(6a)的反应活性指数(化学势、化学硬度、亲电指数、亲核力差值指数和亲电力差值指数)差异比较,再利用药代动力学平台开展成药性评价。结果:几何结构分析化合物6a和12b,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分子静电势和原子电荷分析结果均表明,瑞德西韦及其中间体结构上的羟基氧易发生亲电反应,氨基氢和羟基氢易发生亲核反应。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说明鸟嘌呤类似物结构是瑞德西韦的活性母核结构,化合物5的活性优于瑞德西韦(6a)。药代动力学预测化合物2、9、12a和12b的成药性较好,并推测瑞德西韦(6a)可能对COVID-19疗效甚微或基本无效。结论:化合物5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瑞德西韦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2021 Vol. 51 (9): 689-698 [
摘要
] (
943
)
HTML
(1 KB)
PDF
(2091 KB) (
895
)
699
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效果
金旭敏,孙洁,薛鹏鹏,董伟杰,陶信洁,徐荷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2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并评价康复新液(KFX)对UC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硫酸葡聚糖(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Saline组)、地塞米松灌肠液组(DXM组)和KFX组;评价UC小鼠治疗后症状缓解、脾肿胀、结肠长度、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比评价康复新液的治疗效果。对治疗后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比较3组小鼠结肠形态的修复效果。结果:与Saline组比,DXM组和KFX组UC小鼠腹泻和便血症状、脾肿胀明显缓解,结肠肿胀明显减轻,结肠长度增长,结肠组织MPO水平明显降低(P <0.05)。HE染色表明,与DXM组比,KFX组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上皮、隐窝、肌层黏膜和黏膜下层更为完整、各层分界分明,未见明显的肿胀与炎症细胞浸润,表明受损结肠形态有效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与DXM组比,KFX组炎症因子分泌明显减少(P <0.05),表明结肠组织有效修复。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与DXM组比,KFX组的紧密连接蛋白分泌明显有所增加(P <0.05),表明受损结肠组织黏膜屏障得到有效修复。结论:KFX能有效缓解UC症状并修复受损的结肠形态。
2021 Vol. 51 (9): 699-704,712 [
摘要
] (
777
)
HTML
(1 KB)
PDF
(2182 KB) (
804
)
705
Eg5通过c-Myc/SP1/CDK1通路调节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胡俊彪,张春霆,夏建洪,姚勇,陆俊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3
目的:探究纺锤体有丝分裂驱动蛋白(Eg5)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生长、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转移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Eg5 shRNA干扰Eg5在DU145细胞内的表达,小分子抑制剂SB-743921抑制Eg5在DU145细胞内的功能。实验分为对照组、NC shRNA组、Eg5 shRNA组和SB-743921组,MTT实验和单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生长;Annexin V-FITC和PI双染实验测定各组细胞凋亡;PI单染实验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划痕实验分析各组细胞迁移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评价各组细胞内c-Myc、SP1、CDK1、Cyclin A1、Cyclin B1、CDC25B、N-cadherin、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NC shRNA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g5 shRNA组、SB-743921组与对照组比,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g5 shRNA组、SB-743921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c-Myc和SP1的表达量降低(P <0.05),调控G2/M期基因CDK1、Cyclin A1、Cyclin B1及CDC25B的表达降低(P <0.05),同时调控细胞迁移基因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降低,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P <0.05)。结论:有丝分裂驱动蛋白Eg5可能通过c-Myc/SP1/CDK1通路调节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恶性增殖和侵袭转移,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靶点。
2021 Vol. 51 (9): 705-712 [
摘要
] (
607
)
HTML
(1 KB)
PDF
(3726 KB) (
770
)
713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在子宫输卵管/附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优势
朱家玮,朱莉,梁宗文,陈赛玲,赵曼曼,方楠,王芳,段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4
目的:在施行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基础上,对比经阴道单孔、经脐单孔和传统腹腔镜三者在子宫输卵管/附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并施行三种腹腔镜下子宫输卵管/附件切除术的115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围手术期均施加了ERAS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发热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切口美观度评分。附加指标包括首次排尿时间和尿潴留、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发生率。结果:经阴单孔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最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最短,住院时间最短,术后24 h及48 h疼痛评分最低(P <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阴单孔组切口美观评分最高(P <0.05),术后排尿情况不劣于其他两组。结论: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患者术后下床早,疼痛轻,排气早,出院早,恢复快,切口美观度高,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相比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2021 Vol. 51 (9): 713-718 [
摘要
] (
813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717
)
719
基于薄层CT病变区肺质量参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傅钢泽,陶洁洁,孙厚长,杨运俊,王美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5
目的:通过薄层CT容积重建计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变区的肺质量,并探讨其与早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 年1月19日至2月31日48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DICOM格式CT薄层资料,传输至后处理软件进行人工智能自动分割病灶并得到病灶的体积和平均密度,计算病变肺的质量。分析病变肺的质量与性别、年龄、体温、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组别间的质量差异。结果:患者共计48例,年龄28~81(45.2±16.5)岁,男26例,女22例,中位发病时间3 d。病变肺质量与患者的体温、发热天数和C反应蛋白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 =0.373、0.360、0.713,均P <0.05)。中、高度发热组病变肺质量[65.7(41.8,101.7)g]明显大于低度发热组[10.0(3.1,49.3)g]和无发热组[5.5(1.0,16.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间≥5 d组病变肺质量[45.7(16.4,86.3)g]大于发病时间≤4 d组[10.0(2.6,39.3)g];C反应蛋白升高组病变肺质量[45.4(11.3,88.4)g]大于正常组[4.0(1.2,14.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变肺质量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CT定量参数之一。
2021 Vol. 51 (9): 719-723 [
摘要
] (
617
)
HTML
(1 KB)
PDF
(1550 KB) (
714
)
724
CsgRNA减少APOBECs在Cas9-D10A介导的基因编辑过程中引入的突变
任蓉蓉,陈红全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6
目的:通过csgRNA策略降低APOBECs蛋白对Cas9-D10A/sgRNA系统进行基因编辑时产生的突变。方法:针对Cas9-D10A/sgRNA4 和Cas9-D10A/sgFANCF打靶位点的非切割链设计csgRNA并对csgRNA的碱基长度和空间结合位置进行精细优化,在293FT-APOBEC3B过表达细胞系检测基因突变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在sgRNA4和sgFANCF打靶位点上,csgRNA明显降低Cas9-D10A进行基因编辑时产生的切割条带;通过对csgRNA条件优化,发现当csgRNA长度为16 bp且作用位置向PAM端延伸2个碱基或csgRNA长度为20 bp且作用位置向PAM端延伸4个碱基时,其降低APOBEC-3B对Cas9-D10A/sgRNA产生的突变效果较好。结论:CsgRNA策略成功降低了APOBEC-3B对Cas9-D10A/sgRNA系统进行基因编辑时产生的突变。
2021 Vol. 51 (9): 724-728 [
摘要
] (
501
)
HTML
(1 KB)
PDF
(2472 KB) (
676
)
729
肺炎相关呼吸衰竭患者脱离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
郑建,黄淑娥,王雪涛,王良兴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7
目的:探讨肺炎相关呼吸衰竭患者在恢复阶段成功脱离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中159例接受HFNC治疗的肺炎相关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在脱离HFNC治疗改传统鼻导管氧疗后48 h内是否需要重新HFNC或者机械通气,分为HFNC脱离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础特征、并发症、肺炎分型、首次尝试脱离HFNC治疗时机器的设置参数、生理参数、实验室指标、使用药物、治疗时间、ROX指数(SpO2/FiO2除以呼吸频率)及脱离后的治疗方式。Logistic分析确定独立的影响因素,并分析预测指标的价值。结果:首次尝试即脱离HFNC成功的患者128例,脱离失败的患者3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示FiO2、ROX指数和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为HFNC成功脱离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利用ROX指数建立预测HFNC脱离成功的模型,其ROC曲线的AUC为0.836,最佳阈值点为9.9,灵敏度93.0%,特异度64.5%。在模型的预测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上,ROX指数均优于FiO2。结论:FiO2、ROX指数和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肺炎相关呼吸衰竭患者脱离HFNC的独立影响因素;相比FiO2,ROX指数对肺炎相关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离HFNC的预测价值更高。
2021 Vol. 51 (9): 729-734 [
摘要
] (
566
)
HTML
(1 KB)
PDF
(1398 KB) (
1179
)
735
脊髓损伤患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对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
曾晓雷,赵素凡,林宝利,黄晓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儿及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其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94例SCI患儿,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一般资料量表、心理弹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对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家庭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SCI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其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水平也较高,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0.05);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则较低,低于国内常模(P <0.001)。家庭疾病管理水平的“患儿生活水平”受患儿焦虑状况(β=-0.810,P <0.001)和抑郁状况(β=-3.144,P =0.002)影响,“家长疾病管理能力”受照顾者的“坚韧“(β=0.061,P =0.004)和“力量”(β=0.944,P <0.001)影响,“家长关心状况”受患儿的焦虑(β=0.078,P =0.041),照顾者的焦虑(β=0.990,P <0.001)及“力量”(β=0.019,P =0.044)影响,“家长疾病管理困难状况”受照顾者心理弹性(β=-0.098,P =0.004)及其“坚韧”维度(β=-0.892,P <0.001)影响,“家长疾病精力消耗状况”受照顾者的“乐观”(β=0.874,P <0.001)影响,“家长互相支持”受照顾者的抑郁(β=-0.145,P <0.001)和“力量”维度(β=0.088,P <0.001 )、“乐观”(β=1.155,P <0.001)影响。结论:SCI患儿及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是其疾病家庭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1 Vol. 51 (9): 735-740 [
摘要
] (
541
)
HTML
(1 KB)
PDF
(1351 KB) (
988
)
741
血小板输注无效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苏高繁,陈静思,郑婷婷,金方思,江明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09
目的:构建并验证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 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其中4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128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多次妊娠、活动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脾肿大、发热、ABO血型、输注血小板次数、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2.43,95%CI =1.08~5.44,P =0.031)、血小板抗体阳性(OR =4.46,95%CI =1.11~17.85,P =0.035)、发热(OR =2.42,95%CI =1.03~5.71,P =0.042)、脾肿大(OR =2.14,95%CI =1.01~5.92,P =0.045)、输注血小板3 次以上(OR =4.90,95%CI =2.10~11.42,P =0.002)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经内部验证(Bootstrap重抽样500次)后,预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2021 Vol. 51 (9): 741-745 [
摘要
] (
693
)
HTML
(1 KB)
PDF
(1381 KB) (
659
)
746
紫檀芪通过PI3K/Akt通路对脓毒症大鼠膈肌的保护作用
曾海平,吴东方,胡云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0
目的:研究紫檀芪(PTS)对脓毒症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PTS组(25 mg/kg),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膈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膈肌损伤评分(DDS);TUNEL染色法检测膈肌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测定膈肌组织中IL-1β、TNF-α、IL-6、AST、LDH、CK及MP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膈肌组织中p-PI3K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脓毒症组中DDS评分、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AST、LDH、CK及MP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p-PI3K和p-Akt蛋白含量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脓毒症组,PTS组中DDS评分、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AST、LDH、CK及MPO含量均明显下调,而p-PI3K和p-Akt蛋白含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TS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脓毒症致大鼠膈肌损伤。
2021 Vol. 51 (9): 746-750,754 [
摘要
] (
502
)
HTML
(1 KB)
PDF
(1690 KB) (
869
)
短篇论著
751
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杨思蒙,周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0~35岁,中位年龄31岁。其中妊娠期诊断4例(孕早期1例,孕中期2例,孕晚期1例),产后1例。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最为常见。根据FIGO 2018分期,IA2期1例,IB2期1例,IB3期3例。病理类型:鳞癌4 例,腺癌1例。1例孕早期患者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另外3例剖宫产同时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2例行新辅助化疗延长孕周,分娩时的孕周为(33.0±1.5)周;产后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补充放化疗3例,单纯化疗2 例。4 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结论:妊娠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应及时妇科检查警惕宫颈癌。妊娠合并宫颈癌应结合FIGO分期、孕周及患者生育意愿,联合放化疗科、新生儿科等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适当应用新辅助化疗延长孕周、控制肿瘤进展,提高胎儿存活率。
2021 Vol. 51 (9): 751-754 [
摘要
] (
539
)
HTML
(1 KB)
PDF
(1331 KB) (
664
)
755
子痫前期大鼠胎盘细胞自噬水平变化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
徐秋莲,王建芳,徐恒,牛艳昕,戴希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2
目的:研究胎盘细胞自噬在大鼠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孕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正常妊娠组大鼠自妊娠13 d起连续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5 mL/d至妊娠21 d;子痫前期组大鼠自妊娠13 d起连续皮下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100 mg/(kg·d)至妊娠21 d;黄芩苷组和自噬抑制组大鼠除了子痫前期组处理外,同时从妊娠16 d起,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黄芩苷50 mg/(kg·d)和3-甲基腺嘌呤15 mg/(kg·d)至妊娠21 d。在妊娠21 d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胎盘细胞Beclin 1、LC3-II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大鼠胎盘细胞Beclin 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黄芩苷组和自噬抑制组较子痫前期组大鼠胎盘细胞Beclin 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 <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胎盘细胞自噬可能参与大鼠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黄芩苷腹腔注射可显著抑制子痫前期大鼠胎盘细胞自噬,从而发挥对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
2021 Vol. 51 (9): 755-758 [
摘要
] (
546
)
HTML
(1 KB)
PDF
(1656 KB) (
660
)
护理研究
759
两种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形成的预测效果
吕俊英,吴玉洁,夏芳琴,阮淑琴,鲁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3
目的:比较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与新生儿/婴儿Braden Q量表(N/I Braden-Q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PI)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NICU科室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天对患儿进行量表评分及皮肤检查,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以患儿发生PI作为结局终点。结果:13例(12.3%)患儿发生PI,分布部位包括鼻部(8例)、后枕部(3例)、下唇(1例)及骶尾部(1例)。NSRAS入院当天评分、PI发生前24 h/住院中期评分、最高评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39、0.557、0.579,N/I Braden-Q量表三次评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59、0.568、0.679;NS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9~0.737,N/I Braden-Q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0.875。结论:N/I Braden-Q量表预测效度高于NSRAS,更适用于预测NICU新生儿PI形成。
2021 Vol. 51 (9): 759-762 [
摘要
] (
525
)
HTML
(1 KB)
PDF
(1379 KB) (
743
)
病例分析
763
表现为实性肿块伴多发钙化的纤维性纵隔炎1例
沈少博,赵雪妙,毛卫波,李炳荣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4
2021 Vol. 51 (9): 763-764 [
摘要
] (
448
)
HTML
(1 KB)
PDF
(1403 KB) (
647
)
765
以腹膜后畸胎瘤为首诊的Klinefelter综合征1例
洪燕青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5
2021 Vol. 51 (9): 765-766,771 [
摘要
] (
641
)
HTML
(1 KB)
PDF
(1418 KB) (
744
)
高教研究
767
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林欣欣,周凯亮,陈先建,李海哲,陈孝春,徐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6
医学硕士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就业焦虑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采用就业焦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144 名医学硕士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社会支持对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发现,医学硕士毕业生相比国内一般大学生,其就业焦虑水平较高,而社会支持可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降低个体的就业焦虑水平。
2021 Vol. 51 (9): 767-771 [
摘要
] (
1142
)
HTML
(1 KB)
PDF
(1300 KB) (
1201
)
772
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张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9.017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战术手段,医学高校体医融合教育工作决定了“大健康、大卫生”人才的有效供给。当前,医学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体医融合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纽带和实验平台。温州医科大学立足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探索以体育理论课、公共体育专项课和运动医学俱乐部为载体的体医融合教学实践路径,将体医融合理念全方位融入“五位一体”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2021 Vol. 51 (9): 772-774,封三 [
摘要
] (
552
)
HTML
(1 KB)
PDF
(1369 KB) (
1040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