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1年 51卷 6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论著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技术与方法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1 Vol. 51 (6): 0- [摘要] ( 461 ) HTML (1 KB)  PDF (5564 KB)  ( 483 )
       论著
431 低聚果糖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川崎病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机制
钱范宇,章启豪,岑建柯,周锦慧,李睿心,叶子,吴梦涵,王方岩,褚茂平,张春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1
目的:探讨低聚果糖(FOS)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川崎病(KD)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细胞壁水溶性成分(CAWS)建立K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PBS)组,KD造模(CAWS)组,FOS+KD(FOS)组,28 d造模成功后,收集粪便和心脏。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冠状动脉的结构变化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利用16S rRNA测序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S-MS)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KD造模后多处冠状动脉正常结构消失,管壁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免疫荧光显示CD68单核巨噬细胞标记物在冠脉周围显著增强。经过FOS处理后,上述的冠状动脉损伤及炎症情况显著下降。16S rRNA测序发现CAWS组肠道菌群明显紊乱,产SCFAs菌群减少,粪便SCFAs含量下降,FOS处理后肠道菌群组成情况及SCFAs有所恢复。结论:FOS能改善KD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提高SCFAs产量,减轻KD冠状动脉损伤。
2021 Vol. 51 (6): 431-436 [摘要] ( 727 ) HTML (1 KB)  PDF (1740 KB)  ( 803 )
437 Nrf2基因敲除加剧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模型中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作用
吴存造,陆红,朱恒悦,翁敏,施程浩,林周豪,白永恒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2
目的:研究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纤维化模型中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Nrf2野生型UUO组(Nrf2Wild-type UUO)、Nrf2野生型假手术组(Nrf2Wild-type Sham)、Nrf2敲除型UUO组(Nrf2KO UUO)和Nrf2敲除型假手术组(Nrf2KO Sham),每组6只。PAS与Masson染色分别用于检测肾组织损伤和总胶原累积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IRF5表达;ELISA检测iNOS水平;qRT-PCR检测促炎症基因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RF5蛋白的表达。结果:PAS染色显示,Nrf2基因敲除没有明显引起肾组织损伤,但构建UUO模型后,其肾组织损伤明显加剧。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rf2基因敲除可加重UUO模型中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促进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大量浸润,且ELISA结果显示iNOS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深入研究发现,Nrf2KO UUO组与Nrf2Wild-type UUO组相比,肾组织中促炎基因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rf2基因敲除可增加IRF5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Nrf2基因敲除加剧了UUO肾纤维化模型中的炎症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IRF5介导的炎症型巨噬细胞浸润,进而增加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2021 Vol. 51 (6): 437-443 [摘要] ( 692 ) HTML (1 KB)  PDF (1396 KB)  ( 733 )
444 咖啡因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
郑余银,冯艺佳,阮青青,屠文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3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探讨咖啡因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工作记忆)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取脑立体定位注射的方式,在小鼠双侧海马脑区注射α-突触核蛋白(α-Syn)纤维体并给予咖啡因喂养。3个月后取小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结果:α-Syn在海马脑区明显聚集且小鼠表现出工作记忆能力受损(P<0.05);咖啡因可有效改善α-Syn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P<0.05);α-Syn造模后的转录组变化主要富集在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趋化招募等信号通路;而长期饮用咖啡因可显著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咖啡因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来修复α-Syn引起的神经炎症损伤。
2021 Vol. 51 (6): 444-448,453 [摘要] ( 629 ) HTML (1 KB)  PDF (1642 KB)  ( 774 )
449 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列线图预后模型的构建
陈婵,梁飞宇,张静,杨静雯,施璇,杜晓红,苏华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4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其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分别收集MIMIC-III数据库325例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8例AL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短期可能死亡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首日最低收缩压降低、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等均为老年AL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均P<0.05);通过上述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0.656~0.767),外部验证列线图AUC为0.753(95%CI=0.671~0.836),内部与外部校准曲线均接近标准曲线。结论:本列线图模型可用于老年ALI患者预后评估,且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2021 Vol. 51 (6): 449-453 [摘要] ( 693 ) HTML (1 KB)  PDF (1457 KB)  ( 765 )
454 PRKG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机制
饶大庞,项之洋,虞海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5
目的:研究cGMP依赖蛋白激酶1(PRK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的PRKG1表达。CRISPR/Cas9敲除22RV1细胞系的PRKG1基因,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组比,前列腺癌组织的PRKG1阳性率低(42.7% vs. 13.3%,P<0.05),且不同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除PRKG1基因明显加强22RV1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导致Ezrin、MMP9、CDH-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5),CDH-2、Bcl-2水平升高(P<0.05)。结论:PRKG1可能通过MMP9、CDH-2、Bax、Bcl-2和CDH-1蛋白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
2021 Vol. 51 (6): 454-458 [摘要] ( 745 ) HTML (1 KB)  PDF (1748 KB)  ( 797 )
459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药物及潜在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计算
李震岳,翁约约,黄罗仪,王朝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6
目的:比较分析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治疗药物和潜在药物结构与性质差异,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1+G(2d,p)方法,对噁唑烷酮类MDR-TB治疗药物利奈唑胺(Lin),临床试验药物舒特唑胺(Sut)、德帕唑胺(Del)、TBI-223(223)及新近合成化合物19c的药效构象、几何和电子结构、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电子圆二色(ECD)谱进行计算比较,并借助概念密度泛函理论进行分子全局反应指数分析,使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平台开展成药性和ADME/Tox评估。结果:计算显示19c增加一个手性中心明显减少了药效构象,在不同溶剂环境中,五种化合物药效结构几何参数值相近,计算值与晶体参数吻合较好。极性环境使Del极性改变最大。计算红外光谱特征与实验吻合。Lin计算的紫外最大吸收波数与实验完全一致,Del紫外吸收光谱以HOMO电子向LUMO跃迁为主,其他均以HOMO向LUMO+2跃迁为主,都具有双峰曲线。Sut计算ECD峰与实验相吻合。19c、Sut和Lin静电势分布主要集中在噁唑烷酮端,而Del和223则另一端呈电势负性。五种化合物反应指数彼此数值接近。类药性评价显示Del分布系数与其他差别大,整体彼此相近。动力学参数五种化合物比较一致,但临床用药Lin的参数更优。结论:新化合物19c较MDR-TB临床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药物具有优势,存在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2021 Vol. 51 (6): 459-467 [摘要] ( 565 ) HTML (1 KB)  PDF (1998 KB)  ( 776 )
468 VTIQ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咬肌弹性变化
赵悦子,孙谢璐,戴淼磊,叶海燕,邹春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7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VTIQ)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咬肌的厚度和弹性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五官科确诊的TMD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双侧咬肌均进行常规超声和VTIQ弹性成像检查,分别在双侧咬肌闭口和开口状态下检测咬肌厚度及中段剪切波速度(SWV)。比较各组内及各组间咬肌在闭口和开口状态下,左右侧咬肌厚度和SWV差异,同时分析咬肌在开口和闭口状态下,咬肌厚度与SWV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病例组健侧咬肌及患侧咬肌的厚度在开口状态均大于闭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开口状态还是闭口状态,病例组患侧咬肌的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及病例组健侧咬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及病例组健侧咬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病例组健侧咬肌及患侧咬肌的SWV在开口状态均大于闭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口状态,病例组患侧咬肌的SWV均大于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及病例组健侧咬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及病例组健侧咬肌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口状态,病例组患侧咬肌的SWV均大于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及病例组健侧咬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健侧咬肌的SWV均大于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口和闭口状态下,病例组患侧、健侧和对照组左侧、右侧的咬肌厚度与SWV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MD患者患侧咬肌厚度增加,硬度增加;VTIQ可客观地评价TMD患者咬肌的硬度,提供咬肌量化弹性信息。
2021 Vol. 51 (6): 468-472 [摘要] ( 627 ) HTML (1 KB)  PDF (1435 KB)  ( 620 )
473 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在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评估中的应用
刘鹏鹏,周毅,蔡仕彬,虞凯杰,冯娅琴,吴爱芬,陈述政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8
目的:探讨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术(TAD)在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患者57例,其中31例行新辅助化疗前先在超声引导下将金属标记夹植入经细针穿刺证实转移的腋窝淋巴结,完成化疗后行手术时先在超声引导下对标记淋巴结行穿刺染色定位后行标记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同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TAD组)。另2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术中单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率。结果:57例患者中至少检出1枚前哨淋巴结者有53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2.98%,其中TAD组31例,对照组26例。TAD组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31),灵敏度为94.44%(17/18),假阴性率为5.56%(1/18),准确率为96.77%(30/31)。对照组淋巴结检出率为84.62%(22/26),灵敏度为62.50%(10/16),假阴性率为37.50%(6/16),准确率为72.73%(16/22)。TAD组的淋巴结检出率、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AD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TAD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相较于单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更能真实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2021 Vol. 51 (6): 473-477 [摘要] ( 752 ) HTML (1 KB)  PDF (1458 KB)  ( 767 )
478 Antagomir-30d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汪艳,金琼,陈威,黄慧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09
目的:探讨miR-30d拮抗剂(antagomir-30d)正性调控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作用并确认转染的最佳浓度。方法:BMSCs培养并分组,分为不同浓度的antagomir-30d(antagomir-30d组)、阴性对照(NC组)和未做转染的BMSCs(空白组);将不同浓度的antagomir-30d及其NC转染至BMSCs后进行成骨诱导。通过RT-PCR技术进行比较,测定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mRNA的表达情况,并确定最佳转染浓度及其转染效率。通过ALP染色验证antagomir-30d对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结果:RT-PCR结果表明,antagomir-30d体外可以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不同浓度antagomir-30d组的成骨基因表达量随浓度变化而改变,当antagomir-30d转染浓度为150 nmol/L时,ALP、OC、RUNX2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NC组(P<0.05)。Antagomir-30d的转染最佳浓度为150 nmol/L,此时ALP染色结果显示其活性最高,成骨分化作用好。结论:Antagomir-30d体外正性调控BMSCs的成骨分化,其转染至BMSCs的最佳浓度为150 nmol/L。
2021 Vol. 51 (6): 478-482 [摘要] ( 575 ) HTML (1 KB)  PDF (1540 KB)  ( 605 )
483 结核毁损肺合并原发肺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
池琼,郑纪阳,戴新建,张抱一,黄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0
目的:分析结核毁损肺(TDL)合并原发肺动脉血栓形成(PA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TDL患者,根据有无合并PAT,分为TDL合并PAT组与单纯TDL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核病史、影像学信息、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气分析等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与单纯TDL组比较,TDL合并PAT组多肺叶毁损较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较高,SPAP>50 mmHg(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比例较高(均P<0.05)。TDL合并PAT组有1例患者死亡,单纯TDL组患者均健在。结论:TDL患者,尤其是多肺叶毁损、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警惕合并PAT。
2021 Vol. 51 (6): 483-486,490 [摘要] ( 594 ) HTML (1 KB)  PDF (1549 KB)  ( 596 )
487 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杨庆,项颖颖,沈艳艳,郑瑾滢,赵亚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1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在乳腺癌手术中提高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实用性和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的145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的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分别计算蓝染SLN及超声探查可疑SLN,以及分别所含的转移性淋巴结数目。结果:145例患者均成功蓝染并顺利行SLNB,通过美蓝染色法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1.7%(114/526),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6.2%(155/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美蓝染色法宏转移SLN检出率为7.0%(8/114),而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宏转移SLN检出率为18.7%(2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蓝染色在乳腺癌SLNB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结合术中超声探查可明显提高SLN阳性检出率。
2021 Vol. 51 (6): 487-490 [摘要] ( 650 ) HTML (1 KB)  PDF (1386 KB)  ( 579 )
491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郑均炬,陈嘉如,林洲,林帆,周光,韩晓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2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区域神经阻滞组(n=34)和椎管内麻醉组(对照组,n=41)。其中区域神经阻滞组:采用腰丛+股神经或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椎管内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2、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白蛋白水平,术中、术后动脉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谵妄、尿潴留),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区域神经阻滞组术中及术后2 h、4 h、8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白蛋白下降幅度小[(4.47±2.36)g/L vs. (6.52±2.34)g/L,P<0.05]。麻醉前两组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6±8.1)mmHg vs. (104.2±9.1)mmHg],但切皮时、术中20 min和术中40 min区域神经阻滞组动脉压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103.2±9.1)mmHg vs. (93.8±8.2)mmHg,(100.9±8.3)mmHg vs. (91.9±7.1)mmHg,(97.9±7.2)mmHg vs. (91.8±5.8)mmHg,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区域神经阻滞组低血压发生率低(5.88% vs. 26.83%,P<0.05),但术后谵妄发生率(5.88% vs. 12.20%)和尿潴留发生率(8.82% vs. 1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神经阻滞组较对照组ADL评分升高[(26.9±4.4)分 vs. (21.3±2.5)分],但住院时间[(11.1±3.7)d vs. (14.8±9.4)d,P<0.05]和住院费用[(27 142.5±5 676.0)元 vs. (31 828.7±9 065.4)元]均减少(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减轻负氮平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2021 Vol. 51 (6): 491-494 [摘要] ( 717 ) HTML (1 KB)  PDF (1364 KB)  ( 566 )
       技术与方法
495 气管横断入路行保喉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
武鹏,叶凡,林刃與,邹长林,林晓铭,李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3
目的:分析气管横断入路行保喉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行保喉颈段食管癌切除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颈部及胸、腹腔镜联合入路下颈段食管癌切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声带麻痹,2例患者出现左侧胸腔积液及肺不张,5例患者术后均有胃酸反流,经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在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无院内死亡。术后4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行放化疗。随访时间2~36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4例均健在,言语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气管套管已拔除,无呛咳,无吻合口瘘,无吸入性肺炎。结论:颈段食管癌可在胸、腹腔镜切除食管并制作管状胃的基础上,经气管横断入路行颈部病灶切除同时行喉功能保全,术后辅以放、化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1 Vol. 51 (6): 495-498 [摘要] ( 525 ) HTML (1 KB)  PDF (1474 KB)  ( 698 )
       短篇论著
499 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与瘫侧指端血糖测量值的差异
孙海秋,杜旭东,洪显钗,游俊莉,陈钢妹,卢中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4
目的: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与瘫侧指端血糖测量值的差异。方法:纳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脑卒中偏瘫患者75例,用强生one touch血糖仪检测患者健侧与瘫侧无名指末梢血血糖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健侧血糖值和瘫侧血糖值是否存在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特征(疾病类型、性别、年龄)对健侧和瘫侧血糖值差异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健侧和瘫侧血糖值差异的影响。结果:75例患者中男54例,女21例,中位年龄70.7岁;其中脑出血致偏瘫患者20例,脑梗死致偏瘫患者43例,脑梗死出血转化偏瘫患者12例。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健侧与瘫侧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脑出血、脑梗死、脑梗死出血转化)、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患者健侧与瘫侧血糖值无统计学影响(P>0.05)。结论:糖尿病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与瘫侧指端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等因素不影响健、瘫侧测量值的差异。
2021 Vol. 51 (6): 499-501,505 [摘要] ( 618 ) HTML (1 KB)  PDF (1412 KB)  ( 660 )
       护理研究
502 两种量表评分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效果比较
陈秀芳,周爱妹,卢素娟,杨碎丽,洪显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5
目的:比较Braden量表和Waterlow量表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raden量表和Waterlow量表对患者进行连续评估,计算各量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Braden量表最佳临界值为17分,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62.00%,阳性预测值为13.86%,阴性预测值为99.30%;Waterlow量表最佳临界值为15分,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81.67%,阳性预测值为25.00%,阴性预测值为99.47%;Waterlow量表的AUC为0.94,显著大于Braden量表的0.87(P<0.05)。结论:Waterlow量表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效果较Braden量表好。
2021 Vol. 51 (6): 502-505 [摘要] ( 613 ) HTML (1 KB)  PDF (1376 KB)  ( 731 )
       高教研究
506 以心理健康工作者培养为目标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建设
贺赫,蒋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6
为解决传统咨询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因伦理问题、保密原则、教学方法受限等存在的教学难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咨询心理学实验教学,设计并建设了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采用虚拟仿真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咨询互动,通过虚拟仿真的个案呈现以及有反馈的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咨询技能。该教学系统探索了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新资源和实验教学新途径,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2021 Vol. 51 (6): 506-509 [摘要] ( 485 ) HTML (1 KB)  PDF (1360 KB)  ( 677 )
510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
章思思,朱碧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7
目的:探讨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理念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基于SPOC的教学设计和开发,以温州医科大学395名医学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简单随机化分为SPOC混合式教学组(n=145)、线上教学组(n= 127)、传统授课组(n=123),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考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能力、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教学评估。结果:与线上教学组比,SPOC混合式教学组学生教学过程评价成绩、综述写作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分数均有提高(P<0.01);与传统授课组比,SPOC混合式教学组学生教学过程评价成绩、综述写作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分数均有提高(P<0.05)。结论: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可提高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2021 Vol. 51 (6): 510-513,封三 [摘要] ( 488 ) HTML (1 KB)  PDF (1461 KB)  ( 620 )
514 微课结合案例式教学法在儿科带教中的应用
王珍全,金佳蕙,荣星,夏天和,张颖,陈晓英,吴蓉洲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6.018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案例式教学法(CBL)在儿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科见习的2016级影像、眼视光、麻醉、预防专业本科生共428人,实施微课结合CBL,其理论成绩与2015级相同专业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态度。结果:微课结合CBL在儿科见习带教应用后,学生理论成绩(79.22± 3.25)分,2015级相同专业的成绩为(75.91±1.79)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的形成。结论:微课结合CBL值得在儿科带教中推广。
2021 Vol. 51 (6): 514-516,封三 [摘要] ( 511 ) HTML (1 KB)  PDF (1329 KB)  ( 705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