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1年 51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05-25
论著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技术与方法
封面和目录
医学人文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1 Vol. 51 (5): 0- [
摘要
] (
536
)
HTML
(1 KB)
PDF
(1969 KB) (
499
)
论著
345
幼年和成年猪松质骨脱细胞基质有机成分和成骨诱导能力的比较
郭蕊,宋楠,潘昊,林贤丰,金可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1
目的:比较幼年和成年猪松质骨脱细胞基质(DCBM)的成骨特性。方法:制备幼年和成年猪DCBM并验证脱细胞效果。胶原和糖胺聚糖(GAGs)定量检测、Masson三色和阿利新蓝染色评估脱细胞前后胶原和GAGs含量及分布。免疫组化检测松质骨基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骨钙蛋白(OCN)的分布情况。qPCR检测幼年和成年DCBM诱导复植间充质干细胞(MSC)的I型胶原(Col-I)、碱性磷酸酶(ALP)、BMP-2和OCN等成骨分化指标的基因表达。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DCBM的蛋白组成。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幼年松质骨较成年松质骨在脱细胞前后胶原和GAGs含量更高。幼年松质骨脱细胞前后BMP-2、MMP-13、OCN等的表达均高于成年松质骨。成骨诱导实验显示复植于幼年DCBM的MSC,ALP、Col-I等的mRNA的表达量高于复植于成年DCBM。蛋白质谱GO分析和丰度分析显示幼年DCBM较成年DCBM肽链种类丰富,包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促骨生长细胞因子。结论:同等条件下制备的幼年DCBM与成年猪DCBM比较含有更丰富的促骨生长细胞因子,具有更强的成骨诱导性能。
2021 Vol. 51 (5): 345-351 [
摘要
] (
911
)
HTML
(1 KB)
PDF
(1788 KB) (
850
)
352
巨噬细胞表达基因在中耳胆脂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方练,陈霖,林碧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2
目的:分析中耳胆脂瘤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基于差异基因探讨中耳胆脂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手术的5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中分别切取中耳胆脂瘤基质周围组织和非胆脂瘤中耳肉芽组织。随机选择3例胆脂瘤患者设为试验组,3例非胆脂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标本中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再对排名靠前的差异基因进行关键基因分析。结果:在胆脂瘤巨噬细胞中,共筛选出124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增殖和骨质破坏相关的角蛋白-13、MMPs等差异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上调。结论:巨噬细胞的差异基因参与了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多条信号通路;角蛋白-13、MMPs是影响细胞增殖和骨质破坏的关键基因,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2021 Vol. 51 (5): 352-357,363 [
摘要
] (
546
)
HTML
(1 KB)
PDF
(1600 KB) (
657
)
358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BX3和Twist表达的临床意义
曹学全,蔡小波,杨朝晖,魏科娜,阮正英,周璐青,卢洪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3
目的:研究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和Twis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PTC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2 cm)的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PBX3 和Twist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鲜组织中PBX3和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PTC中PBX3和Twis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PBX3和Twist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C组织中PBX3和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44/60)和68.33%(41/60),癌旁组织分别为16.67%(5/30)和13.33%(4/30),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伴有包膜侵犯、淋巴结发生转移和III~IV期PTC组织中PBX3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包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I~II期PTC组织(P <0.05)。包膜是否侵犯、淋巴结是否转移及I~II期和III~IV期PTC组织中Twist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差异(P <0.05)。PBX3 和Twist蛋白在PTC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 =0.400,P <0.05)。结论:PTC组织中PBX3 和Twist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出现上调,其异常高表达与PTC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PBX3 和Twist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二者表达变化可能在PTC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2021 Vol. 51 (5): 358-363 [
摘要
] (
592
)
HTML
(1 KB)
PDF
(1401 KB) (
565
)
364
构建不同矢量骨吸收的牙周炎下颌骨3D数字解剖学模型
叶章艳,柳欢,叶鹏程,吴立军,丁熙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4
目的:构建不同矢量骨吸收的牙周炎下颌骨3D数字解剖学模型。方法:采用CT扫描志愿者下颌骨获取扫描图像数据,利用医学三维图像重建软件Materialise Mimics10.0、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 11.0等生成含完整解剖结构牙列的下颌骨模型。根据牙槽骨不同矢量骨吸收水平,构建体外典型以牙槽骨吸收水平为标准的无牙周炎模型以及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重度牙周炎患者下颌骨3D数字解剖学模型。结果:建立了不同程度骨水平吸收的牙周炎下颌骨3D数字模型。正常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5 034个,面单元总数108 273个;轻度牙周炎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3 703个,面单元总数105 608 个;中度牙周炎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2 362 个,面单元总数102 821个;重度牙周炎下颌骨模型节点总数50 445个,面单元总数99 099个。结论:建立的模型可有效实现对不同程度骨吸收牙周炎下颌骨的数字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2021 Vol. 51 (5): 364-368, 374 [
摘要
] (
638
)
HTML
(1 KB)
PDF
(1506 KB) (
870
)
369
镜像同伦功能连接在轻度认知障碍脑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葛怀志,陈久尊,徐雷,林锋,吴爱琴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5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基于体素的镜像同伦连接(VMHC)及基于种子的功能连接(FC)的方法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网络异常改变。方法:收集MCI患者29 例纳入MCI组,收集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9 例纳入HC组。两组受试对象均接受相关精神量表分析及3.0T磁共振扫描。利用VMHC方法分析两组受试对象全脑镜像同伦连接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两组VMHC值差异,然后以VMHC差异脑区作为种子分析其与全脑功能连接差异。结果:MCI组双侧颞上回VMHC值较HC组增加(差异体素41个,t =4.264,P <0.05),MCI组左侧颞上回与右侧梭状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较HC组增强(P <0.05),右侧颞上回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楔叶、左侧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P <0.05)。结论:MCI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颞上回镜像同伦功能连接增强,提示MCI可能存在感觉语言中枢损害并伴有对侧中枢代偿性功能增强。
2021 Vol. 51 (5): 369-374 [
摘要
] (
1112
)
HTML
(1 KB)
PDF
(1635 KB) (
782
)
375
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在乳腺MRI BI-RADS 4类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赵悠帆,陈中伟,周洁洁,缪海卫,李建策,王美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6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在乳腺MRI BI-RADS 4类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 年1月至2019 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89个MRI BI-RADS 4类乳腺病灶,其中良性71个,恶性118个。所有患者在病理检查前均接受了DCEMRI扫描和血生化检查。计算DCE-MRI参数图并提取病灶的相应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选择后,通过对所选特征按其系数加权求和来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评分的组合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红素水平是乳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其构建的临床模型在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58~0.87)。经过特征筛选,11个影像组学特征参与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其在测试集的AUC为0.80(0.68~0.92)。将其与临床模型进一步结合,AUC提高到0.88(0.79~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用于鉴别诊断乳腺磁共振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2021 Vol. 51 (5): 375-380 [
摘要
] (
1512
)
HTML
(1 KB)
PDF
(1429 KB) (
786
)
381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lncRNAs分子标签
胡云双,张颖,曾海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7
目的:寻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lncRNAs分子标签,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5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n =262)和测试集(n =261)。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Cox回归结合LASSO回归分析筛选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lncRNAs分子标签,构建lncRNAs风险评分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并在测试集中验证其预测的有效性。最后,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研究lncRNAs风险评分模型预测的高、低风险组之间生物学通路富集的差异。结果:基于LASSO Cox回归分析,一共筛选出13个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显著相关的差异lncRNAs(P <0.001),并以它们作为分子标签构建lncRNAs风险评分模型,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分险组;生存曲线分析表明,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在训练集(P <0.001)和测试集(P <0.001)中均显著优于高风险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这13个lncRNAs在训练集(HR =1.08,95%CI:1.06~1.10,P <0.001)和测试集(HR =1.54,95%CI:1.34~1.78,P <0.001)中均为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lncRNAs分子标签联合临床指标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发现,lncRNAs分子标签联合临床指标的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GSEA富集分析表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基因集在高风险组中有显著富集,免疫和代谢相关通路则更多地在低风险组富集。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lncRNAs,基于13 个lncRNAs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标志物的分子标签。
2021 Vol. 51 (5): 381-388 [
摘要
] (
633
)
HTML
(1 KB)
PDF
(2153 KB) (
610
)
389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评价白及饮片质量
朱环,谢秉湘,张崇生,叶鸣,张丽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8
目的:按照《中国药典》对市售36批次的白及饮片进行常规检验,并借助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白及的质量现状。方法:检测白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通过HPLC方法建立指纹图谱,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将标准化后的共有峰峰面积数据分别导入SPSS和Simca-P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36批次白及饮片按标准检验全部合格,经指纹图谱确定6个共有峰,将聚类分析为两大类的样品共有峰信息进行PLS-DA分析,结果发现在得分图第一主成分上样品能够明显分为两类[R2X(cum)=0.63,R2Y(cum)=0.71,Q2=0.59],验证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应的载荷图显示5号峰对2组的区分贡献较大。结论:市售白及存在化学成分的差异,该聚类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为白及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021 Vol. 51 (5): 389-393 [
摘要
] (
593
)
HTML
(1 KB)
PDF
(1443 KB) (
580
)
394
MicroRNA-34a通过下调Notch1的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潘嘉林,林丛,周莉莉,黄明远,陈晔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09
目的:探讨microRNA-34a(miR-34a)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别转染miR-34a mimics、miR-34a inhibitor、随机合成的miR-NC片段、Notch1的siRNA、随机合成的siRNA-NC片段,将实验分为6 组:normal组、miR-34a组、miR-inhibitor组、miR-NC组、miRinhibitor+siRNA-Notch1组和miR-inhibitor+siRNA-NC组。RT-qPCR检测各组miR-34a的表达量,Westernbolt技术检测各组中caspase-3 和Notch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Notch1为miR-34a的靶基因。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34a和Notch1间存在靶向关系。与miR-NC组比较,miR-34a组的miR-34a和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多,Notch1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1)。与miR-NC组比较,miR-inhibitor组的miR-34a和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减少,Notch1的表达量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减低(P <0.01)。与miR-inhibitor+siRNA-NC组比较,miRinhibitor+siRNA-Notch1组的Notch1的表达量明显降少,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减低(P <0.01)。结论:miR-34a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靶向负调控Notch1有关。
2021 Vol. 51 (5): 394-398, 403 [
摘要
] (
609
)
HTML
(1 KB)
PDF
(1557 KB) (
588
)
399
激活自噬对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大鼠骨关节炎进展的影响
薛恩兴,胡飞,李浩量,邱思桐,周腾,吴登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0
目的:观察激活自噬对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大鼠骨关节炎进展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造模组(OA组)、糖皮质激素组(OA+GS组)、雷帕霉素组(OA+RAPA组)、糖皮质激素+雷帕霉素组(OA+GS+RAPA组)。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并分别进行干预。10周后取大鼠膝关节组织进行S-O染色,评估OARSI评分、滑膜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关节软骨P62 表达情况。结果:OA组大鼠关节软骨部分区域出现缺损,OARSI评分、滑膜评分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 <0.05);OA+GS组大鼠软骨缺损依旧比较严重,OARSI评分与O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滑膜评分与OA组比较有所降低(P <0.05);OA+RAPA组大鼠软骨表面侵蚀明显好转,OARSI评分、滑膜评分与OA组比较均降低(P <0.01);OA+GS+RAPA组大鼠关节软骨侵蚀现象进一步好转,OARSI评分、滑膜评分与OA+RAPA组比明显较低(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组关节软骨表面P62表达明显增加,在使用雷帕霉素后,关节软骨表面P62表达降低(P <0.05)。结论:在大鼠骨关节炎模型上,激活自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延缓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大鼠骨关节炎的进展。
2021 Vol. 51 (5): 399-403 [
摘要
] (
670
)
HTML
(1 KB)
PDF
(1408 KB) (
694
)
404
血清胱抑素C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高珍艳,吴叶顺,屠晓鸣,徐红青,吴梦琦,俎德玲,傅安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患者17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组间参数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三支病变组较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更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低(P =0.014、0.044);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Cys-C表达水平分别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 =0.016、0.002);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Cys-C水平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因素(P =0.010、0.042);血清Cys-C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 =-0.462,P <0.001),与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BNP)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 =0.535,P <0.001;r =0.199,P =0.009;r =0.537,P <0.001;r =0.665,P <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在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时显著升高,并在评价疾病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021 Vol. 51 (5): 404-408 [
摘要
] (
650
)
HTML
(1 KB)
PDF
(1399 KB) (
554
)
409
耳内镜下中耳炎修正手术疗效分析
金兰兰,周琴双,方路成,黄益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行中耳炎修正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单用耳内镜行中耳炎术后修正手术患者24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听力、鼓膜愈合情况、鼓索神经损伤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前的气导听力500、1 000、2 000、4 000 Hz为(53.54±7.20)dB nHL,气骨导差500、1 000、2 000、4 000 Hz为(32.08±6.41)dB nHL,术后6个月气导听力500、1 000、2 000、4 000 Hz为(34.04±7.58)dB nHL,气骨导差500、1 000、2 000、4 000 Hz为(12.29±7.27)dB nHL,术前术后听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个月所有患者移植鼓膜色泽好,移植鼓膜完整;术中探查鼓索神经8例未见,6例由于粘连分离时鼓索神经离断,10例鼓索神经完整。结论:耳内镜下中耳炎修正术是可行的,但与首次手术相比,易引起鼓索神经损伤。
2021 Vol. 51 (5): 409-412 [
摘要
] (
613
)
HTML
(1 KB)
PDF
(1399 KB) (
634
)
技术与方法
413
两种石蜡包埋肾活检组织转制电镜样品的方法比较
沈丽君,李铎,方周溪,陈朝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石蜡包埋肾活检标本转制电镜样品的方法在肾脏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进行肾脏穿刺病理诊断的患者20例。通过将每个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分别经水化法处理和快速脱蜡固定法处理转制成电镜标本,分别从特征性超微结构和基底膜厚度方面与该患者的常规电镜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脱蜡固定法耗时更短,仅需18 h(水化法需33 h),且其对超微结构的保存优于水化法。快速脱蜡固定法和水化法与常规电镜相比均存在基底膜变薄假象(P =0.043和P <0.001),快速脱蜡固定法和水化法间基底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0)。结论:快速脱蜡固定法和水化法这两种转制方法可用于大部分肾脏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其中快速脱蜡固定法比水化法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1 Vol. 51 (5): 413-417 [
摘要
] (
568
)
HTML
(1 KB)
PDF
(2807 KB) (
638
)
护理研究
418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知信行水平调查
翁一心,木晶晶,潘景业,张其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4
目的:调查浙江温州地区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ASD)的知信行现状,为提高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知信行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三家三甲医院16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及MASD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51份,有效回收率为94.38%。医护人员关于MASD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得分分别为(43.03±8.38)分、 (23.64±3.24)分和(13.98±3.16)分;不同工龄、职称、受教育程度医护人员知信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的态度较积极,知识水平偏低,行为尚欠缺。其中医师对于皮肤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医护人员的合作意识欠缺,对此需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及合作行为能力,规范MASD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2021 Vol. 51 (5): 418-422 [
摘要
] (
597
)
HTML
(1 KB)
PDF
(1301 KB) (
692
)
高教研究
423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的特征与反思——基于近40年来的文献计量分析
郑飞中,许科威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5
分别以中国知网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0—2019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宏观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对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分布、研究目的、关键词等进行考察,并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其研究热点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该研究领域涉及面较广,但研究深度还不够;定性的理论演绎较多,但与定量研究结合较少;应用理论意识逐步增强,但原创性理论构建还不足。
2021 Vol. 51 (5): 423-427 [
摘要
] (
496
)
HTML
(1 KB)
PDF
(1310 KB) (
886
)
医学人文
428
医师职业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医患沟通障碍分析
陈孝春,陈先建,赵淑珍,林欣欣,吕一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5.016
目的:探索医患沟通障碍的成因和对策,为构建和谐沟通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专家访谈设计“医患双方就合格医师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与期待问卷”,医师职业核心素养涵盖7个维度39个指标,包括临床技能、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信息管理、职业价值伦理、医学基础知识、群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系统。分层随机抽取浙江省内各地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中5个群体443名医务人员和400 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医患群体对医师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和期待的差异。结果:在7 个一级指标中,医患对临床技能、职业价值伦理、医学基础知识、群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系统4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这4个一级指标下的20个二级指标,结果显示,15个二级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患双方就合格医师应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多项指标认知和期待存在差异。为促进医患沟通,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卫生教育和医疗知识科普。
2021 Vol. 51 (5): 428-430, 封三 [
摘要
] (
561
)
HTML
(1 KB)
PDF
(1229 KB) (
732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