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1年 51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技术与方法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论著
87
α-茄碱通过ROS/线粒体途径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吴贤敏,张杰,杨子飞,叶凡,张悦,陈晓云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α-茄碱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α-茄碱处理后CNE-2 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NE-2细胞内Bax、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ito-SOX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ROS水平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α-茄碱显著抑制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 α-茄碱作用于CNE-2细胞48 h后,细胞内Aif和Caspase-8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1);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 <0.05)。α-茄碱引起线粒体内ROS水平显著升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了CNE-2细胞中线粒体的损伤。结论:α-茄碱能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引起ROS水平升高,进而导致线粒体损伤,最终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CNE-2细胞凋亡。
2021 Vol. 51 (2): 87-92 [
摘要
] (
1044
)
HTML
(1 KB)
PDF
(2109 KB) (
678
)
93
细胞外组蛋白通过促进凋亡参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过程
朱融和,孙媛媛,王凯,王楸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2
目的:研究细胞外组蛋白是否通过促进凋亡参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各组组内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6 h组、24 h组及72 h组,每亚组6只;采用改良Rice法制备HIBD模型,治疗组予选模前5 min尾静脉注射特异性组蛋白H4中和抗体2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后6 h、24 h和72 h检测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的含量、脑组织病理学及凋亡相关指标。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HIBD组大鼠脑含水量较高(P <0.05),HE染色显示脑组织结构破坏,尼氏染色显示脑组织损失率增加(P <0.05),血浆细胞外组蛋白含量上升(P <0.05),Tunel 染色显示脑组织凋亡细胞增加(P <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epase-3表达升高(P <0.05);相比于HIBD组,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减少(P <0.05),HE染色显示脑组织结构破坏减少,尼氏染色显示脑组织损失率减少(P <0.05),血浆细胞外组蛋白含量降低(P <0.05),Tunel 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减少(P <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epase-3 表达下降(P <0.05)。结论:细胞外组蛋白可能是通过促进凋亡,从而参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
2021 Vol. 51 (2): 93-98 [
摘要
] (
694
)
HTML
(1 KB)
PDF
(2176 KB) (
688
)
99
miR-155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石哲玮,刘胜新,秦铖璠,章柳萍,钱彩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3
目的:阐明miR-155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并探究其调控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 II组、NC miRNA处理组、miR-155 inhibitor处理组、溶剂对照组和蛋白激酶B(AKT)激动剂处理组,予相应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TGF-β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磷酸化水平,qPCR检测miR-155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ollagen I蛋白荧光强度。结果:随着Ang II浓度增加,细胞增殖能力、TGF-β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miR-155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均P<0.05)。与Ang II组相比,miR-155 inhibitor处理组miR-155表达水平、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miR-155 inhibitor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AKT激动剂处理组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miR-155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促进Ang 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
2021 Vol. 51 (2): 99-104 [
摘要
] (
715
)
HTML
(1 KB)
PDF
(2247 KB) (
639
)
105
沉默HMGA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李斌武,叶振悦,杨思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4
目的:研究沉默HMGA1 和HMGA2 基因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恶性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测定HMGA1和HMGA2基因沉默之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HMGA1和HMGA2基因沉默之后,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划痕实验测定分别沉默HMGA1和HMGA2基因的表达之后,A549细胞的转移能力;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HMGA1和HMGA2基因沉默后,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siRNA-HMGA1和siRNA-HMGA2 干扰A549 细胞48 h后,A549 细胞的生长活力降低(P <0.05)。Q-PCR结果显示,siRNA-HMGA1 干扰A549 细胞48 h之后,导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OXM1和c-Myc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但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没有影响(P >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siRNA-HMGA1干扰A549细胞后,可抑制FOXM1和c-Myc蛋白水平的表达(P <0.05)。Q-PCR结果显示,siRNA-HMGA2不仅可以导致FOXM1和c-Myc的表达量降低(P <0.05),还可促进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的表达,并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P <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沉默HMGA2在A549细胞内的表达后,会导致FOXM1和c-Myc表达量的降低(P <0.05),E-Cadherin表达量的增加(P <0.05),同时引起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量的降低(P <0.05)。结论:HMGA1和HMGA2基因沉默后,通过下调FOXM1和c-Myc的表达诱导A549细胞凋亡;HMGA2表达的沉默通过下调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转移。
2021 Vol. 51 (2): 105-110,117 [
摘要
] (
732
)
HTML
(1 KB)
PDF
(4231 KB) (
615
)
111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圆锥角膜相关Hub基因及其通路的鉴定
朱叶,谭秋凡,巩倩文,胡晓建,陈世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5
目的:明确圆锥角膜(KC)潜在的目标基因并探讨其潜在的病理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77938的基因芯片数据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SE77938数据集包含50个样本,包括25例KC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在KC中共鉴定出1 547 个DEGs,包括1 103 个上调基因和444 个下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的DEGs在生物过程(BP)中的1 220条通路中显著富集、细胞成分(CC)的黑素体的102条通路和分子功能(MF)的102条通路中显著富集。下调DEGs的富集功能在BP、CC和MF中分别为99、64和47个通路。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调的DEGs富集于72条通路,而下调的DEGs富集于8条通路。从PPI网络中鉴定出Hub基因TNF、JUN、IFNG、PTPRC、ICAM1、FOS、IL6、CXCL8、LCK、CSF2、MMP9、ITGAX、CD40LG和IL10,ClueGO分析发现这些基因涉及GO术语中的6 条显著通路和KEGG中的3 条通路。结论:所鉴定的DEGs和枢纽基因促进了对KC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其可能作为KC治疗的分子靶点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2021 Vol. 51 (2): 111-117 [
摘要
] (
783
)
HTML
(1 KB)
PDF
(2157 KB) (
796
)
118
基于日间过度嗜睡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表型分析
邵川,方卿,陈益女,屠金晶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6
目的:探讨伴有日间过度嗜睡(EDS)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EDS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413例经整夜多导睡眠(PSG)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根据Epworth嗜睡评分(ESS)将患者分为有EDS组(ESS≥11)和无EDS组(ESS≤10),比较2 组的临床特征和PSG结果,用多因素分析探讨E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EDS组比,有EDS组患者同时主诉夜间憋醒(51.8% vs.36%)、晨起头痛(25.5% vs. 11%)、记忆力下降(72.3% vs. 54.8%)、生活受影响(50.4% vs. 35.3%)、工作受影响(47.5% vs. 19.5%)和交通受影响(24.8% vs. 9.6%)的比例较高;微觉醒指数(MAI)(50.72±21.20 vs.39.43±19.5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6.18±22.74 vs. 35.21±23.04)更高,最长呼吸暂停时间[(66.60±29.24)s vs.( 55.05±25.01)s]更长,夜间最低SpO2[(63.96±16.85)% vs.( 74.04±12.27)%]和平均SpO2[(91.25±4.55)% vs. (93.92±2.62)%]更低,氧减饱和指数(ODI)(57.89±24.10 vs.36.34±24.12)更高,夜间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SIT90)(14.5% vs. 4.3%)更长。多因素分析提示,晨起头痛[OR(95%CI)=3.809(1.704~8.514)]、记忆力下降[OR(95%CI)=1.914(1.002~3.654)]、日常工作[OR(95%CI)=3.445(1.772~6.698)]和交通[OR(95%CI)=2.468(1.061~5.738)]受影响与EDS独立相关,MAI[OR(95%CI)=1.030(1.015~1.045)]、AHI[OR(95%CI)=1.043(1.006~1.081)]和SIT90[OR(95%CI )=1.038(1.018~1.058)]均为E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EDS的OSAHS患者与无EDS的患者比有更多的合并症状。睡眠片段化、AHI和夜间低氧均为EDS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 Vol. 51 (2): 118-122 [
摘要
] (
682
)
HTML
(1 KB)
PDF
(1354 KB) (
668
)
123
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定量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林洁,郑祥武,王玲,殷薇薇,纪晓微,唐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7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探讨肺良恶性病灶内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MSH)分布的差异,并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6 年8 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肺结节或肿块而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共367 例。采用软件对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不同代谢阈值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以同侧肺门角为参照点,测量并计算各代谢阈值ROI边界至同侧肺门角的最大距离。对所得不同代谢阈值的距离值进行直线拟合分析,计算相应直线斜率k值,以k值的绝对值代表病灶的代谢空间异质性,值越大则空间异质性越高。分别计算并比较SUVmax、延迟显像滞留指数(RI)、PET/CT联合诊断及MSH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367 例患者中,恶性252 例,良性115 例。良、恶性两组病灶斜率k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0±0.68、2.28±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MSH对NSCL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62%、64.35%、70.03%、81.70%、51.75%。绘制MSH诊断NSCLC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23,与SUVmax(0.474)、RI(0.597)、PET/CT(0.6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肺良、恶性病灶18F-FDG MSH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与传统PET/CT诊断指标相比,MSH定量分析对NSCLC的诊断价值较高。
2021 Vol. 51 (2): 123-127 [
摘要
] (
741
)
HTML
(1 KB)
PDF
(1438 KB) (
796
)
128
脑出血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警模式分析
王红霞,张其霞,李冬眉,李菊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8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发生VTE的166例患者为观察组,抽取未发生VTE的16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发生VTE的高危因素。根据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汇总结果及OR 值权重建立预警模型。结果:观察组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 <0.05)。脑出血术后患者VTE发生的高危因素:脱水剂的应用(OR =8.889)、卧床时间≥72 h(OR =7.091)、肢体肌力≤3 级(OR =1.515)、中心静脉置管(OR =2.874)、止血药物的应用(OR =2.946)。脑出血术后VTE发生的保护因素:预防性抗凝药的应用(OR =0.444)、浅昏迷和清醒(OR =0.138、0.228)。建立预警模型后,经ROC曲线证实该模型有效,当评分>17.5分时即评价为高风险。结论:通过本研究建立脑出血术后患者VTE发生的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2021 Vol. 51 (2): 128-132 [
摘要
] (
766
)
HTML
(1 KB)
PDF
(1395 KB) (
679
)
133
氯普鲁卡因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李佳佳,夏瑞强,吴红,李军,马剑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09
目的:探索氯普鲁卡因行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年9月至2018 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单侧TKA术并伴有对侧膝关节炎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1%氯普鲁卡因0.2 mL/kg,NS组:0.9%氯化钠溶液0.2 mL/kg)。所有患者于术前行股神经置管,术后48 h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每天3次,共4 d。每次锻炼前10 min予氯普鲁卡因或0.9%氯化钠溶液行股神经阻滞,记录每天第3次锻炼给药前后主动运动时的数字
评分法(NR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第7天主动运动时的NRS评分、ROM、康复满意度及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结果:NS组患者术后第3~第6天每天第3次给药前后的ROM和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C组患者术后第3~第6天每天第3次给药后ROM较给药前明显增大(P <0.01),NRS评分明显下降
(P <0.01);C组患者术后第6天给药前ROM、术后第7天ROM和满意度均优于NS组(P <0.01);两组患者术后第7 天的NRS和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氯普鲁卡因0.2 mL/kg股神经阻滞可减轻TKA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时的关节疼痛,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1 Vol. 51 (2): 133-137 [
摘要
] (
692
)
HTML
(1 KB)
PDF
(1357 KB) (
643
)
138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胡祥华,卢陈英,赵中伟,陈春妙,林桂涵,苏燕萍,纪建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0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中心静脉CT血管成像(CT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用西门子第3代双源Force CT行中心静脉CTV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采用120 kV管电压,有效管电流100 mAs,开启Care Dose 4D技术,准直宽度192×0.6 mm。常规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螺距0.8,转速0.5 s/圈。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转速0.25 s/圈,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60%~70%时相触发扫描,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30%~45%时相触发扫描,并由系统自动重建最佳时相图像。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扫描时间、中心静脉的图像质量。结果:常规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年龄、性别、心率、BMI、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的扫描时间(3.29±0.41)s,明显少于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扫描时间(9.91±0.9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DLP为(234.26±26.52)mGy·cm,CTDIvol为(9.27±0.88)mGy,ED为(3.98±0.45)mSv;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DLP为(233.01±25.89)mGy·cm,CTDIvol为(9.24±0.97)mGy,ED为(3.96±0.44)m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2组患者共420段的中心静脉图像质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而2组的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左颈静脉、右颈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显著提高中心静脉CTV中上腔静脉段及左、右头臂静脉段图像质量。
2021 Vol. 51 (2): 138-141,145 [
摘要
] (
745
)
HTML
(1 KB)
PDF
(1427 KB) (
625
)
短篇论著
142
良恶性肺结节CD31表达水平的影像空间异质性差异
洪俊杰,刘博乐,陈瑶,唐坤,薛蓓慧,吴孙婕,郑祥武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1
目的:探讨CD31表达水平相关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在良恶性肺结节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术后肺结节的组织标本35例,其中鳞癌7例,腺癌23例,炎性结节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结节近心端与远心端的微血管标志物CD31的阳性表达水平。以配对t 检验及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良恶性结节近心端与远心端的CD31组内及组间的差异。结果:30例恶性结节近远心端的CD31表达分别为19.2±8.6和1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 例良性结节近远心端的CD31 表达分别为28.2±10.0 和26.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组间对比分析:良性结节远心端的CD31表达较恶性结节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结节近心端间的CD3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恶性肺结节近远心端CD31表达相关的MVD存有差异,可为影像学良恶性肺结节的空间异质性差异特征提供病理学依据。
2021 Vol. 51 (2): 142-145 [
摘要
] (
722
)
HTML
(1 KB)
PDF
(1404 KB) (
616
)
技术与方法
146
基于CT血管成像的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三维数值模型
贾秀芬,刘瑾瑾,潘克华,郑尘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2
目的:探讨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三维数值模型构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IMICS软件读取自体AVF患者CT血管造影时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运用阈值分割和手动分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感兴趣区的三维重建。并用CFX软件进行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与自体AVF功能不全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成功构建了个体化自体AVF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直观显示内瘘区的血流分布特点。流速最大在内瘘吻合口动脉端;进入静脉端瘤体内的主血流一部分沿瘤体壁向远处发展成涡流后达出口,另一部分朝瘤体中心形成较小的涡流后再达出口;次血流则直接沿着瘤壁到出口。结论:基于相对无创的CTA影像数据构建的真实可视化的自体AVF三维数值模型相比理想化的实验模型不仅可行、可靠,而且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形象地评估内瘘区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早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
2021 Vol. 51 (2): 146-149 [
摘要
] (
606
)
HTML
(1 KB)
PDF
(1456 KB) (
652
)
护理研究
150
水温对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
苏丽丹,叶媛媛,江小琼,王丹,张雪青,卢雪琴,温鸿,蔡福满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3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用水水温对专人专用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儿120 例进行随机分组,根据患儿住院期间雾化治疗后雾化器冲洗和浸泡用水的温度不同,设立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水温为15~25 ℃,试验组根据水温不同分为3组:A组(30~45 ℃),B组(50~60 ℃),C组(>90 ℃),其余均按照常规进行冲洗、浸泡,统一方式晾干保存。分别在雾化器开始使用后的第1、第3、第5、第7天,对保存备用的雾化器表面采样送检。根据合格标准比较不同使用时间和不同分组雾化器表面微生物采样的合格率。结果:雾化器使用1 d,对照组合格率为96.7%,各试验组合格率均为100.0%(P >0.05)。雾化器使用3 d,对照组合格率为50.0%,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66.7%,B组90.%,C组100.0%(P <0.001);使用5 d,对照组合格率为48.1%,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53.6%,B组92.9%,C组100.0%(P <0.01);使用7 d,对照组合格率为52.9%,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50.0%,B组92.3%,C组100.0%(P <0.01)。结论:在常规的清洗保存下,随着清洗用水水温升高,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的有效清除率提高。50 ℃以上水温可以有效清除雾化器表面的残留微生物,达到雾化器的有效清洁。
2021 Vol. 51 (2): 150-154 [
摘要
] (
603
)
HTML
(1 KB)
PDF
(1376 KB) (
584
)
155
斜侧入路体位摆放预防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
李影,陈苇苇,许多,张丽青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4
目的:评估斜侧入路手术体位摆放预防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132例)和斜侧入路手术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时间、术野暴露质量等指标。结果:传统手术组与斜侧入路手术组患者性别(33/99 vs.20/61,P =1.000)、年龄[(52.4±9.4)岁 vs.( 51.5±10.2)岁,P =0.546]、失血量[(16.80±2.64)mL vs.(16.72±2.61)mL,P =0.815)和手术时间[(64.25±5.45)min vs.( 63.00±6.58)min,P =0.1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手术组相比,斜侧入路手术组患者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其切口更短[(6.47±0.78)cm vs.( 4.93±0.32)cm,P<0.001],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更少(耐受差发生率42.4% vs. 16.0%,P<0.001;头痛61.4% vs. 24.7%,P <0.001;恶心呕吐49.2% vs. 17.3%,P <0.001),术野暴露质量更佳(1级暴露率49.2% vs. 72.8%,P =0.001)。结论:斜侧入路手术体位摆放使手术体位从头部极度后仰改善到头部稍后仰,能有效减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2021 Vol. 51 (2): 155-157 [
摘要
] (
625
)
HTML
(1 KB)
PDF
(1336 KB) (
657
)
病例分析
158
1例婴儿误吞水晶球致小肠梗阻CT征象分析和优化CT检查设想
高瑞杰,余日胜,李炳荣,纪建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5
2021 Vol. 51 (2): 158-159 [
摘要
] (
598
)
HTML
(1 KB)
PDF
(2041 KB) (
634
)
160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伴低血压1例
黄春燕,陈世志,吴淑娟,张芳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6
2021 Vol. 51 (2): 160-162 [
摘要
] (
556
)
HTML
(1 KB)
PDF
(2064 KB) (
541
)
163
儿童Alstrom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刘晶晶,龚方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7
2021 Vol. 51 (2): 163-165,169 [
摘要
] (
483
)
HTML
(1 KB)
PDF
(1344 KB) (
588
)
高教研究
166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场依存和场独立学生的同伴反馈表现
陈佩佩,林彦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8
目的:探讨同伴反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促学效果及不同认知风格学生在该教学法下的表现。方法:选取117 名温州医科大学临床I、II系大一学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59 人)和对照组(58 人)。实验组采用同伴互评反馈的翻译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前后翻译能力测试、中文版群体镶嵌图形测试(GEFT),并结合前后态度认知问卷和实验后访谈,观察同伴反馈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效果。结果:学生翻译及评价翻译的能力和信心均有提高,但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评分信度不足;同伴反馈在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学生中表现出两极分化的教学效果。结论:在肯定同伴反馈促学作用的前提下,审慎对待同伴反馈在低年级学生中的评分构成比例,同时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教学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保障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021 Vol. 51 (2): 166-169 [
摘要
] (
592
)
HTML
(1 KB)
PDF
(1275 KB) (
797
)
170
国际比较视野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问题与路径
吴蕾蕾,庄兴忠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1.02.019
公益创业兼具市场营利性和公益服务性,公益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我国高校公益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水平偏差、教学针对性不强、师资力量欠缺、体系化发展程度不足。结合我国高校的实践特色,国外一流高校在这方面提供的借鉴可以总结为注重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文化和环境的构建,突出强调环境的熏陶和培育作用;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做到学生发展和学校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开拓公益创业资金渠道,助力学生公益创业实践;逐步建立公益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落实系统性发展思维。
2021 Vol. 51 (2): 170-172,封三 [
摘要
] (
515
)
HTML
(1 KB)
PDF
(474 KB) (
65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