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0年 50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医学伦理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0 Vol. 50 (11): 0- [
摘要
] (
384
)
HTML
(1 KB)
PDF
(3829 KB) (
503
)
论著
861
抗弓形虫伴侣蛋白60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曹佳欣,程琳妍,刘淑贤,谭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1
目的:制备、鉴定抗弓形虫伴侣蛋白60(TgCpn60)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以弓形虫RH株cDNA为模板,PCR扩增编码TgCpn60的C末端168个氨基酸(TgCpn60C168AA)的507 bp序列片段,构建pGEX-4T-1-TgCpn60C168AA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并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进而用Glutathione-SepharoseTM4B介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行SDS-PAGE电泳。以纯化的GST-TgCpn60C168AA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血清进行纯化,获得特异性抗TgCpn60C168AA多克隆抗体。以该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验证其与虫体蛋白的反应情况。瞬时转染pFNR-RFP质粒至虫体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TgCpn60与弓形虫顶质体外腔膜标志蛋白NADP+铁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TgFNR)的共定位情况。结果:经PCR及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pGEX-4T-1-TgCpn60C168AA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GST-TgCpn60C168AA蛋白成功诱导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既能特异性识别GST-TgCpn60C168AA重组蛋白,同时也能识别弓形虫内源性TgCpn60蛋白。IFA结果证实,TgCpn60蛋白与TgFNR蛋白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制备的抗GST-TgCpn60C168AA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弓形虫内源性TgCpn6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2020 Vol. 50 (11): 861-866 [
摘要
] (
820
)
HTML
(1 KB)
PDF
(2344 KB) (
993
)
867
人和猪神经脱细胞基质蛋白质组学差异
蒋永生,张梦佩,韩春婵,黄立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2
目的:分析猪与人外周神经在脱细胞后的蛋白质组学差异,为猪神经脱细胞材料运用于外周神经损伤(PNI)的修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通过研磨和酶解方式提取猪神经脱细胞基质(pDNM)和人神经脱细胞基质(hDNM)内的所有蛋白,采用以串联质量标签(TMT)为标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TMTHPLC-MS/MS)技术定量并对2组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化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鉴定1 448 种蛋白,组间蛋白都能明显区分,组内蛋白相关性良好。其中,pDNM上调蛋白数456个,下调蛋白数170个,且pDNM富含更多的细胞外基质(ECM)相关蛋白。GO分析显示,上调表达蛋白所处的细胞位置集中在生长锥、轴突、神经元胞体。上调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为细胞迁移、细胞骨架组织、轴突发育。上调蛋白的主要分子功能与生物功能调节、细胞骨架的结构组成、肌动活性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可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轴突的引导等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pDNM内含丰富的结构和功能相关蛋白,有望成为修复PNI的备选产品。
2020 Vol. 50 (11): 867-872 [
摘要
] (
646
)
HTML
(1 KB)
PDF
(1825 KB) (
890
)
873
非综合征型耳聋的不同听力学表型与常见致聋基因的相关性
张初琴,陈波蓓,伊松,刘学军,项海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3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的发病年龄、听力学特征等与核基因GJB2、GJB6 和线粒体DNA(mtDNA)A1555G 、C1494T 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按不同的听力学表型对269 例NSHL患者进行分组及GJB2、GJB6 和mtDNA A1555G、C1494T 基因检测。结果:269例NSHL患者GJB2 和GJB6 的检出率分别为16.73%和0.37%,mtDNA A1555G 和C1494T 检出率分别为23.79%和0.37%;按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其构成比分别为9.67%、27.88%、23.42%和39.03%,GJB2 和GJB6 在4组间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69%、8.00%、25.40%和20.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3,P =0.017);mtDNA A1555G 和C1494T 总突变率分别为38.46%、34.67%、30.16%和9.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2,P <0.001);在语前聋组(0~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8岁)及成年组中,GJB2 和GJB6 总突变率分别为26.57、13.51%、5.56%、1.89%, mtDNA A1555G 和C1494T 总突变率分别为14.69%、24.32%、41.67%、37.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9、18.357,均P <0.001)。结论:核基因GJB2 和GJB6 致病突变主要在重度和极重度耳聋中检出,mtDNA基因突变在各个程度的耳聋中均有检出,听力损失越严重,检出率越低;语前聋中核基因GJB2 和GJB6致病突变多于mtDNA A1555G 和C1494T,语后聋中主要为mtDNA A1555G 和C1494T 突变。
2020 Vol. 50 (11): 873-877 [
摘要
] (
735
)
HTML
(1 KB)
PDF
(1440 KB) (
764
)
87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胸部CT特点
金其可,董将虎,李磊,徐梅,曾静静,阮永雪,任芳芳,谢作益,吴连拼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包括高血压及心源性疾病)患者的胸部CT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1月20日至2月8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筛查并经COVID-19 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65 例COVID-19患者,分为CVD组和非CVD组。采集基础信息、临床症状、血常规、胸部CT特征,分析其在2组的分布情况,探讨胸部CT特点。结果:65例COVID-19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0.0%,咳嗽53.8%,血常规指标52.3%发生C反应蛋白升高,18.5%白细胞减少症,26.2%淋巴细胞减少症。CT表现84.6%病变呈双肺分布,95.4%斑片状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其内可见网格状纹理。病灶沿支气管及胸膜分布。患者肺受累程度及与患者的接触史和CVD有关联性。CVD组的症状持续时间和肺受累百分比大于非C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连续两次复查患者中随着时间进展,CVD组与非CVD组的肺受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再次复查肺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结论:胸部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合并CVD患者的胸部CT更加严重,恢复较慢,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可以更好进行临床治疗。
2020 Vol. 50 (11): 878-883 [
摘要
] (
673
)
HTML
(1 KB)
PDF
(3110 KB) (
654
)
884
姬松茸多糖对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陈琴,陈黎黎,周爱明,黄旭才,潘景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5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AB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HUVECs分为Control组、LPS组(终浓度为1 μg/mL LPS构建细胞损伤模型)、LPS+ABP组(LPS基础上分别用10、20、50 μg/mL ABP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ABP对HUVECs的细胞毒性作用,ELISA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各组炎症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LPS组TNF-α、IL-6、COX-2、iNOS、ICAM-1、VCAM-1蛋白及p-p65/p65、p-IκB/IκB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 <0.01);LPS+ABP组随药物浓度升高,TNF-α、IL-6、COX-2、iNOS、ICAM-1、VCAM-1蛋白及p-p65/p65、p-IκB/IκB蛋白表达较LPS组逐渐降低(P <0.05)。LPS组TNF-α、IL-6、COX-2、iNOS、ICAM-1、VCAM-1 mRNA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 <0.01);LPS+ABP组随药物浓度升高,TNF-α、IL-6、COX-2、iNOS、ICAM-1、VCAM-1 mRNA表达较LPS组逐渐降低(P <0.05)。结论:ABP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来减轻HUVECs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020 Vol. 50 (11): 884-889,895 [
摘要
] (
662
)
HTML
(1 KB)
PDF
(2191 KB) (
726
)
890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5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西妥昔单抗抵抗的关系
张智勇,裘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6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58 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与西妥昔单抗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与miR-19a-3p及PTEN表达密切相关的LncRNA,分别用西妥昔单抗和DMSO诱导处理人CRC细胞CaCo2 作为抵抗组和对照组,并利用细胞转染过表达抵抗组细胞的Linc00658作为过表达组,分别转染miR-19a-3p mimic及NC于CaCo2细胞中,作为mimic组及NC组。qRT-PCR检测Linc00658、miR-19a-3p及PTEN mRNA在对照组、抵抗组和过表达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TEN及其下游基因磷酸化AKT(p-AKT)及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CCK-8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西妥昔单抗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658与miR-19a-3p的结合及其对miR-19a-3p与PTEN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抵抗组细胞Linc00658、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iR-19a-3p、p-AKT及p-mTOR表达显著升高,西妥昔单抗IC50 显著增高(均P <0.01);相比抵抗组,过表达组细胞Linc00658、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miR-19a-3p、p-AKT及p-mTOR表达显著降低,西妥昔单抗IC50 显著降低(P <0.05);相比NC组,mimic组西妥昔单抗IC50显著升高(P <0.01);miR-19a-3p mimic可显著抑制pGL3-basic-Linc00658荧光素酶活性,提示miR-19a-3p与Linc00658存在结合作用,过表达Linc00658可使miR-19a-3p mimic对pGL3-basic-PTEN的荧光抑制作用恢复。结论:Linc00658通过吸附miR-19a-3p促进PTEN的重新表达及CRC细胞对西妥昔单抗的敏感性。
2020 Vol. 50 (11): 890-895 [
摘要
] (
590
)
HTML
(1 KB)
PDF
(1749 KB) (
624
)
896
基于定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构建肾透明细胞癌术前精准分级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舒恩芬,孔春丽,夏海红,高杨,吴徐璐,谢良钧,赵雪妙,江春燕,陈春妙,周永进,纪建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7
目的:探讨利用CT影像组学技术筛选定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进而构建肾透明细胞癌术前WHO/ISUP分级精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病理分级明确的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72例,其中高分化组(I+II级)52例,低分化组(III+IV级)20例。收集入组患者的术前皮髓期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筛选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进而训练预测模型。首先利用ITK-SNAP软件在皮髓期图像手动逐层勾画靶病灶(最大病灶)边缘融合成全病灶三维感兴趣区(VOI),随后利用A.K软件提取纹理参数,并基于R语言筛选特征性纹理参数作为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基于上述纹理参数计算各个患者的Rad-score,最终构建ccRCC精准分级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提取出396 个纹理特征,并利用Lasso降维联合10倍交叉验证法筛选出了皮髓期CT图像的5个特征性纹理参数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分别为均方根、峰度、相关性、熵、惯性,并计算得到了各个患者相对应的Rad-score。基于Radscore构建ccRCC术前分级预测模型,其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 =0.797~0.95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5.3%。结论:基于皮髓期CT图像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术前ccRCC精准分级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利用该方法进行分级预判是可行的。
2020 Vol. 50 (11): 896-900 [
摘要
] (
746
)
HTML
(1 KB)
PDF
(1945 KB) (
732
)
901
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dom及iDose4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葛怀志,吴爱琴,陈久尊,徐雷,严志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8
目的: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Z-dom)及第四代高级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对比剂及电离辐射伤害。方法:收集2018 年10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部CTA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50例,行常规扫描,即120 kV、250 mAs、碘海醇(350 mgI/mL)及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低剂量组50例,120 kV、Z-dom自动管电流、碘克沙醇(270 mgI/mL)及iDose4迭代重建。比较2组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层面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碘注射量低剂量组[(16.61±2.87)g]比常规组[(22.82±3.81)g]低(P <0.01);管电流低剂量组[(149.22±70.49)mAs]比常规组(250 mAs)低(P <0.01);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较常规组低(均P <0.01)。2组图像客观评价:低剂量组两层面血管CT值和背景噪声均低于常规组,颈总动脉起始层面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常规组(均P <0.001);主观评价:2名医师主观评分Kappa值为0.765,一致性良好,常规组评分为(3.44±0.48)分,低剂量组为(3.60±0.47)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 =0.097),2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dom及iDose4 技术在颈部CTA检查中,其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同时可降低患者碘注射量及电离辐射剂量。
2020 Vol. 50 (11): 901-905 [
摘要
] (
634
)
HTML
(1 KB)
PDF
(1504 KB) (
827
)
906
UCF-10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程振宇,申屠华松,陈亦华,何忠平,俞北伟,王瑞权,傅斌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9
目的:探讨UCF-101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 只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SAH组和UCF-101 组,每组30 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SAH动物模型,按照3.0 μmol/kg剂量给予UCF-101组大鼠腹腔注射UCF-10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10 只大鼠脑组织pro-caspase-3、pro-caspase-9、剪切PARP、caspase-3 和caspase-9蛋白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10只大鼠凋亡神经细胞,记录各组10只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和Kaoutzanis M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SAH组大鼠脑组织pro-caspase-3、pro-caspase-9、剪切PARP、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量、凋亡神经细胞比例和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大鼠显著升高(均P <0.05),而SAH组大鼠Kaoutzanis M神经行为学评分较Sham组大鼠显著降低(P <0.05);与SAH组大鼠比较,UCF-101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逆转(均P <0.05)。结论:UCF-101可以显著抑制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改善SAH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能力,对SAH大鼠起到明显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2020 Vol. 50 (11): 906-910,914 [
摘要
] (
729
)
HTML
(1 KB)
PDF
(1813 KB) (
698
)
短篇论著
911
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对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
李小六,赵静,杜国君,吉洁,许敏欢,江丽娟,马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同意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方法的列入治疗组,不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进行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RMS、iEMG评估。结果:2 组患者治疗前排便积分、RMS、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和15 d时,治疗组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iEM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5 d时治疗组RMS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均下降,对照组分别高于治疗组31.3%和10.4%。结论:盆底肌康复结合球囊扩张训练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便秘有较大改善。
2020 Vol. 50 (11): 911-914 [
摘要
] (
657
)
HTML
(1 KB)
PDF
(1419 KB) (
663
)
915
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特点调查
陈碧乐,蔡雪娇,叶银才,林双女,卓盛林,谢作听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1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分布特点、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筛选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并统计分析抗体的阳性率、分布特点、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住院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0.29%(834/287 030),其中男性患者抗体阳性率为0.20%,女性患者抗体阳性率为0.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构成比为66.99%(558/834),男性患者抗体阳性构成比为33.01%(276/834);有妊娠史但无输血史的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构成比为72.22%(403/588),无妊娠史但有输血史的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构成比为5.38%(30/588),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的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构成比为19.35%为(108/588),既无妊娠史又无输血史的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构成比为3.05%(17/588);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能确定抗体特异性的占比为54.80%(457/834),其中以Rh血型系统抗E抗体比例最高,占比27.58%。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以单纯IgG类抗体为主,占比72.90%(632/834)。结论: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以有妊娠史的女性患者为主,且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以IgG类抗E抗体最为常见。
2020 Vol. 50 (11): 915-918 [
摘要
] (
662
)
HTML
(1 KB)
PDF
(1436 KB) (
746
)
护理研究
919
COVID-19疑似病房护理人员压力的质性研究
宋霏,吴玉洁,朱聪,董宁,张丽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2
目的:了解COVID-19疑似病房护理人员的压力状况,为缓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压力提供参照。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于2020 年2月2日至2020 年3月2日,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8 名COVID-19疑似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疑似病房护理人员的压力可归纳出三个主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利用度减少,负性情绪难以排解。其中工作压力包含3 个次主题:负荷重、社会期待高、职业暴露。结论:COVID-19疑似病房护理人员存在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应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做好COVID-19相关知识宣传,及时更新防护措施及知识,加强人文关怀,缓解护理人员压力
2020 Vol. 50 (11): 919-921,926 [
摘要
] (
713
)
HTML
(1 KB)
PDF
(1440 KB) (
899
)
922
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现况调查
金莉雅,陈玉梅,徐雪雪,朱雅,王谊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3
目的:评估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2016—2019学年在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医院暴力发生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达65.7%,最主要形式为言语攻击(占64.3%),其次分别为物理攻击(占10.4%)和性骚扰(占2.3%)。3 年之间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水平低(OR =5.788,95%CI =3.368~9.946,P <0.001)与独生子女(OR =3.236,95%CI =1.921~5.452,P =0.008)是暴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物理攻击的最主要原因为沟通问题和对护士操作技术不满意(占79.5%),言语攻击的原因最主要为沟通问题、护士技术问题、治疗效果不满意和等待时间久(占91.4%)。结论:护理 实习生遭遇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受教育水平和是否独生子女影响,沟通和技术问题是导致暴力的最主要原因。
2020 Vol. 50 (11): 922-926 [
摘要
] (
636
)
HTML
(1 KB)
PDF
(1421 KB) (
718
)
病例分析
927
类似脑膜瘤样颅内孤立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俞丽生,盛汉松,林坚,林冬冬,张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4
2020 Vol. 50 (11): 927-929,932 [
摘要
] (
550
)
HTML
(1 KB)
PDF
(1899 KB) (
693
)
930
ETFDH基因杂合突变的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
刘荣荣,刘功禄,马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5
2020 Vol. 50 (11): 930-932 [
摘要
] (
627
)
HTML
(1 KB)
PDF
(1915 KB) (
643
)
933
妊娠早期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
盛波,瞿向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6
2020 Vol. 50 (11): 933-934 [
摘要
] (
556
)
HTML
(1 KB)
PDF
(1413 KB) (
648
)
综述
935
外泌体对骨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特,蔡乐益,卢迪,陈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7
外泌体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介导不同细胞间的通讯参与呈递抗原、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效的刺激体外和体内骨再生。骨折不愈合是骨科领域的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康复周期的延长,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外泌体在介导成骨、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再生以及软骨再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骨折的愈合,影响骨折的进展。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外泌体在骨组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以及软骨组织等方面的文献报道,以期为外泌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0 Vol. 50 (11): 935-939 [
摘要
] (
606
)
HTML
(1 KB)
PDF
(1376 KB) (
750
)
高教研究
940
高等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谢自新,黄雪丽,林丽,叶发青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8
当前,我国对高等药学教育质量进行重新定位和全面提升,各高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争创“双一流”高校,落实“金专建设”计划,实验教学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国内外药学实验教学的不同特点,不难发现,我国药学类实验教学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提高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药学专业人才,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体系。遵循这个思路,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从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一纵二横、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基础实验平台—专业综合实验平台—专业创新实验平台”的三级实验教学平台化建设模式,经多年运行效果明显。
2020 Vol. 50 (11): 940-943 [
摘要
] (
541
)
HTML
(1 KB)
PDF
(1346 KB) (
966
)
医学伦理
944
健康伦理学视域下全球COVID-19疫情人口管控的哲学反思
曾春燕,梅嘉慷,吕一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19
人口流动管控作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对于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健康伦理学为主要视角,梳理了全球疫情防控中包括中国、英国、美国等主要国家在人口管控举措方面的表现,从价值取向、意识观念、政治形态三方面进行了伦理思想差异化的原因分析,并就自由的相对性、公民健康权利的维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层次展开了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的哲学反思。笔者认为在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健康这一最终追求下,需要实现自由与强制合理共存,加强人口流动管控,实现公共卫生管理对人类健康权利的维护,各国需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早日取得此次COVID-19防疫的胜利。
2020 Vol. 50 (11): 944-946,封三 [
摘要
] (
582
)
HTML
(1 KB)
PDF
(1349 KB) (
931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