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0年 50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0 Vol. 50 (10): 0- [摘要] ( 379 ) HTML (1 KB)  PDF (3913 KB)  ( 697 )
       论著
775 DAXX在胃癌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小泛素化修饰对胃癌恶性表型的影响
陈琛斌,黄群佳,谢旺凯,徐剑峰,沈贤,薛向阳,赵志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1
目的:研究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定位,并探讨小泛素化修饰(SUMO)的DAXX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中DAXX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RT-qPCR检测各胃癌细胞系中DAXX的mRNA水平。收集2017 年1月至6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胃癌术后患者20 对癌和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DAXX的表达。CCK-8 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DAXX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DAXX的核-浆蛋白分布及其对SUMO-2/3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AXX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但其表达高低对患者生存预后无影响(P =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DAXX的阳性率高于癌旁,且在细胞核中高表达;RT-qPCR证实胃癌细胞系中DAXX的mRNA表达量升高。CCK-8 和划痕实验提示DAXX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 <0.05)并促进细胞迁移(P <0.01)。Western blot显示DAXX核-浆蛋白分布差异,且存在SUMO-2/3修饰。结论:DAXX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DAXX可能通过与SUMO-2/3结合,抑制胃癌增殖和促进转移。
2020 Vol. 50 (10): 775-781 [摘要] ( 637 ) HTML (1 KB)  PDF (2338 KB)  ( 742 )
782 c(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包载量子点荧光成像脑胶质瘤引导手术精准切除效果评价
吴钊航,董伟杰,薛鹏鹏,左佳怡,王丽芬,袁健东,徐荷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2
目的:构建c(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包载量子点,用于脑胶质瘤的精准成像,实现术中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精准切除。方法:以氢化大豆磷脂,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氨基和胆固醇为材料,经逆向蒸发法,制备包载ZnCdSe/ZnS量子点(QDs)的脂质体(QDs-Lip);经EDC/NHS介导的缩合反应,将c(RGDyk)环肽与QDs-Lip表面氨基键合,制备c(RGDyk)环肽修饰的量子点脂质体[QDs-c(RGDyk)-Lip]。动态光散射(DLS)以及透射电镜(TEM)技术对QDs-c(RGDyk)-Lip进行了粒径与形态表征。同时,荧光光谱和DLS考察QDs-c(RGDyk)-Lip在生理相关介质中的荧光稳定性与粒径稳定性。体外MTT和细胞摄取实验评价QDs-c(RGDyk)-Lip对PC12 和C6 的细胞毒性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性。原位脑胶质大鼠经尾静脉注射QDs-c(RGDyk)-Lip后,对脑胶质瘤激光照射,进行荧光成像并实施手术切除,HE染色确证手术切除精准度。。结果:DLS和TEM表明QDs有效包裹在脂质体内。DLS显示游离QDs粒径大小约为35 nm,而QDs-c(RGDyk)-Lip粒径增大至175 nm,显示为较窄分布特征(PDI=0.12);TEM可见QDs-c(RGDyk)-Lip呈囊泡状,其中心可见数个微小QDs聚集。QDs-c(RGDyk)-Lip在激光照射下发射紫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610 nm。而且,QDsc(RGDyk)-Lip在生理介质中展现出较好的荧光稳定性和粒径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QDs-c(RGDyk)-Lip仅在高浓度对PC12或C6细胞具有微弱毒性。C6细胞能特异性摄取QDs-c(RGDyk)-Lip,进而发射强荧光。而且预先用游离RGDyk孵育封闭靶位,C6细胞对QDs-c(RGDyk)-Lip摄取被明显抑制,表明QDs-c(RGDyk)-Lip对脑胶质瘤特异靶向性。动物实验表明QDs-c(RGDyk)-Lip静脉注射后能高效靶向原位荷瘤大鼠脑胶质瘤,使其发射强荧光引导手术精准切除。结论: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结合量子点构建QDs-c(RGDyk)-Lip,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稳定的荧光探针,能够特异靶向脑胶质瘤组织,引导手术精准切除。
2020 Vol. 50 (10): 782-788 [摘要] ( 703 ) HTML (1 KB)  PDF (1893 KB)  ( 761 )
789 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变化
夏能志,胡子龙,黄群,郑宏,高红昌,杨运俊,李建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3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短暂性(tMCAO)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大鼠对侧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n =12)、pMCAO组(n =29)和tMCAO组(n =23),行头颅MRI扫描,并选取对侧小脑组织行1H NMR检测,进行模式识别并定量分析代谢物。结果:3组大鼠对侧小脑MRI未见明显异常,但其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p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丙氨酸(Ala)、乳酸(Lac)含量显著下降,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酰胺(Gln)、肌醇(m-Ins)、天冬氨酸(Asp)、肌酐(Cre)含量显著升高(P <0.05);t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Ala、Lac含量显著下降,而谷氨酸(Glu)、m-Ins、Asp、Cre含量显著升高(P <0.05);tMCAO组较pMCAO组对侧小脑Gln含量显著下降(P <0.05)。结论: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均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和胶质细胞活性。不同时长脑缺血对小脑Gln-Glu-GABA循环代谢影响不同。
2020 Vol. 50 (10): 789-793,799 [摘要] ( 642 ) HTML (1 KB)  PDF (2663 KB)  ( 679 )
794 环状RNA-42398在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功能
吕雪幼,周玉平,杨萍,朱林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4
目的:明确环状RNA-42398(mmu_circ_42398)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组织和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制备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复制小鼠肝星状细胞(JS1)活化模型、小鼠肝细胞(AML1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小鼠巨噬细胞炎症(RAW264.7)模型,分别设立正常组,qPCR检测mmu_circ_42398在上述模型肝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绘制其ceRNA信号通路网络图。为了验证其功能,构建mmu_circ_42398过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JS1细胞,然后检测细胞内a-SMA、ColI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相比对照组,mmu_circ_42398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 <0.05),在JS1活化、AML12氧化应激损伤、RAW264.7炎症损伤3种细胞模型中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5)。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mu_circ_42398可能通过结合靶基因miR-338-3p从而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在JS-1细胞中过表达mmu_circ_42398后,a-SMA、ColI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mmu_circ_42398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2020 Vol. 50 (10): 794-799 [摘要] ( 605 ) HTML (1 KB)  PDF (2183 KB)  ( 605 )
800 富动脉血供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
肖扬锐,毛卫波,李炳荣,王祖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5
目的:探讨富动脉血供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9年7月间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IMCC患者首诊MRI资料。将肝内病灶在动脉期出现大面积明显强化的14 例IMCC患者(14 个病灶)纳入研究并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包括病灶一般情况、平扫和DWI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强化表现及周围组织结构伴随征象。结果:富动脉血供IMCC多为结节或小肿块样,形态多较规则,边界均清晰;病灶在T1WI上呈较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及D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强化表现共三型:I型共9(9/14)例,表现为动脉期整体或接近整体强化,增强后期持续稳定强化;II型4例(4/14),表现为动脉期厚环状强化,增强后期持续稳定强化;III型1例(1/14),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强化,门脉期快速廓清。7例(7/14)具有肝纤维化背景,6例(6/14)见动脉期瘤周一过性异常灌注强化,6例(6/14)可见延迟强化假包膜征。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变性、出血、胆管扩张及肝包膜凹陷。富动脉血供IMCC的病理特征是镜下肿瘤细胞分布密集含量多,同时可见丰富的血管裂隙;瘤内纤维间质分布疏松含量少,凝固性坏死及出血少见。结论:富动脉血供IM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指导临床诊断。
2020 Vol. 50 (10): 800-804 [摘要] ( 671 ) HTML (1 KB)  PDF (4395 KB)  ( 828 )
805 隐丹参酮增强胆管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
周功挺,王继生,陈亦明,洪重,廖毅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6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增强胆管癌QBC939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隐丹参酮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24 h药物处理后,隐丹参酮终浓度为10、30、50 μmol/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0±2.15)%、( 42.53±3.62)%、( 51.85±4.81)%,低于对照组的(99.22±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24 h药物处理后,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5.40±1.57)%,高于隐丹参酮组的(19.80±0.92)%、吉西他滨组的(24.20±0.56)%和对照组的(8.84±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中的Active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高于吉西他滨组、隐丹参酮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隐丹参酮可增加吉西他滨在胆管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2020 Vol. 50 (10): 805-809 [摘要] ( 661 ) HTML (1 KB)  PDF (1921 KB)  ( 604 )
810 焦虑障碍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与认知风格、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林子江,陈莉,王常绿,杨闯,谢林杉,张嘉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7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2020 Vol. 50 (10): 810-814 [摘要] ( 682 ) HTML (1 KB)  PDF (1372 KB)  ( 881 )
815 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的制备
何林杰,廖鑫,潘逸男,黄义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8
目的:探讨一种可注射且能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使用去污剂-酶化学消化法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缓释TGF-β3 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混入温敏型水凝胶后制成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用ELISA试剂盒检测TGF-β3缓释情况;然后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复合支架共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ollagen II(Col II)、Aggrecan(AGG)和SOX9表达水平。结果:复合支架在低温状态下为溶胶状态,当温度升高至37 ℃时变为凝胶状态;复合支架中的TGF-β3 可有效缓释25 d左右;BMSCs在复合支架上生长情况良好,细胞呈现类似软骨细胞的形态,Col II、AGG和SOX9 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可注射且能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该支架能较好地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
2020 Vol. 50 (10): 815-819 [摘要] ( 651 ) HTML (1 KB)  PDF (1642 KB)  ( 658 )
820 DCE-MRI双室模型和IVIM模型各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参数间的相关性
王雪,卢毅,宋娇,林文潇,严志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09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双室模型(CC)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两种模型各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CC及IVIM模型灌注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病理确诊的宫颈癌32 例和健康对照14 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行MRI检查,包括IVIM及DCE-MRI序列,获得CC模型各参数:血流量(Fp)、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渗透率表面积产物(PS)。IVIM模型各参数: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两者的乘积(fD*)。比较上述参数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两种模型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CC模型各参数(Vp、Ve、PS)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模型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546~0.852,其中CC-PS的AUC值>0.8,CC-Ve的AUC值>0.7。IVIM模型各参数(D、D*、f、fD*)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VIM模型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0.953,其中IVIM-D、IVIM-f及IVIMfD*的AUC值>0.8。在宫颈癌中,IVIM-f、IVIM-fD*与CC-Ve存在轻度的相关关系(0.3<r ≤0.5)。结论:CC模型及IVIM模型定量参数对宫颈癌微循环的评价及诊断价值较高,宫颈癌IVIM灌注相关参数有潜力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评价肿块的微循环状态。
2020 Vol. 50 (10): 820-824 [摘要] ( 631 ) HTML (1 KB)  PDF (1435 KB)  ( 587 )
825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和非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胡志翔,林海双,叶凌颖,徐明娜,林克,陈天予,吴荣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0
目的:比较在广角观察系统辅助下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除术时联合与非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 年1月至2018 年2月期间行广角观察系统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根据其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与非联合手术组,比较2 组患者的视力改变、总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PDR患者76 例(98眼),其中57眼行联合手术,41眼行非联合手术。当术前视力优于指数时,联合手术组较非联合手术组术后logMAR视力提高更多(0.6 vs. 0.3,Z =-1.991,P =0.047)。在初次手术中未填充硅油的患者(51眼)中,联合手术组的总手术时间较非联合手术组更短(Z =-2.368,P =0.018)。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为高眼压、眼底再次出血。结论:对于术前视力优于指数的PDR患者,建议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时联合白内障手术,以减少手术时间、获得更好的视力。
2020 Vol. 50 (10): 825-829 [摘要] ( 640 ) HTML (1 KB)  PDF (1376 KB)  ( 785 )
830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孙尧荣,陈辉,颜辉辉,林丽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1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1 例UTUC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术后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3 个月,50 例(33%)样本组织中PD-L1表达呈阴性。PD-L1阴性表达与较高的肿瘤病理分期(P =0.04)、较高病变分级(P =0.01)以及淋巴血管侵犯(P <0.01)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与较差的无瘤生存率(P =0.01)和较差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关(P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与疾病复发(HR =2.05,95%CI =1.06~3.96,P =0.032)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2.89,95%CI =1.22~6.82,P =0.024)显著相关。结论:PD-L1阴性表达是UTUC行RNU后癌症复发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表明了将UTUC患者纳入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必要性。
2020 Vol. 50 (10): 830-833,838 [摘要] ( 542 ) HTML (1 KB)  PDF (1526 KB)  ( 643 )
834 溶血对27项西门子ADVIA 2400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纠正
倪莉,叶悦荻,徐晓杰,葛海峰,陈允国,朱丽丹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2
目的:利用溶血指数探讨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EP7-A2文件标准程序,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上对40份标本的27 项生化常规检测项目及溶血指数进行检测。利用机械破坏法对这40 份标本的血球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得到溶血程度分别为+、++、+++、++++标本各10份,再对这40份人工溶血标本进行27项生化项目及溶血指数检测,计算各项目溶血前后的结果偏倚,并与CLIA’88能力比对的最大允许误差比较。以每份测试血清的△H为X 轴、其对应的检测项目干扰值为Y 轴绘制干扰曲线。结果:不同溶血程度对DBil、TBil、PA、TP、TG、UA、Alb、ALP、ALT、BUN、ChE、TC、Cr、GGT、HDL、LDL、Ca、P、Mg、Na+和Cl-这21个生化项目无明显干扰;溶血程度为+时,Glu存在明显负干扰,AST、K+和LDH存在明显正干扰;CK在溶血程度为++
时出现明显正干扰;Fe在溶血程度为+++时出现明显正干扰。结论:溶血程度为+时,对西门子ADVIA 2400测定AST、K+、Glu和LDH存在明显干扰;若无法重新采集血标本,需根据相应的溶血指数将检测结果校正后报告。
2020 Vol. 50 (10): 834-838 [摘要] ( 539 ) HTML (1 KB)  PDF (1545 KB)  ( 664 )
       短篇论著
839 30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与外周血象分析
瞿晓晓,张燕红,李绵绵,蒋伟燕,余玲玲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3
目的:通过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进一步为AL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确诊的AL患者(共309例)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特点和诊断分型等资料。结果:大部分AL患者均出现一种或多种典型临床症状,其中以贫血(53.07%)和出血(42.39%)多见,单一或无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较多(分别占37.86%、13.27%);不同白细胞(WBC)水平患者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WBC数量的增加,幼稚细胞检出率明显增加;不同临床症状AL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红蛋白(HGB)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增加;临床症状不典型的AL患者,其血常规指标变化亦不明显;WBC正常或降低的患者要加强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2020 Vol. 50 (10): 839-843 [摘要] ( 586 ) HTML (1 KB)  PDF (1403 KB)  ( 902 )
       病例分析
844 念珠状链杆菌感染引起的鼠咬热1例
苏海珍,张青,朱钱迎,戴其锋,洪亮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4
2020 Vol. 50 (10): 844-846 [摘要] ( 560 ) HTML (1 KB)  PDF (1404 KB)  ( 725 )
847 Gorham’s病1例
韩英,陈蜜,张静,陈科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5
2020 Vol. 50 (10): 847-848 [摘要] ( 514 ) HTML (1 KB)  PDF (1323 KB)  ( 625 )
849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孙皓月,林细州,吴乐灿,郑亮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6
2020 Vol. 50 (10): 849-851 [摘要] ( 529 ) HTML (1 KB)  PDF (1436 KB)  ( 716 )
       综述
852 甲状腺癌患者抑郁倾向与5-羟色胺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慧玥,王菊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7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癌症之一。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甲状腺癌患者是癌症患者中生存时间最长的,需要终身随访及治疗,因此甲状腺癌患者易感抑郁情绪,这使得甲状腺癌患者的抑郁倾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5-羟色胺(5-HT)与抑郁倾向紧密相关,且大部分研究表明血清中5-HT浓度低下可引起抑郁倾向。此外,5-HT与甲状腺又存在着密切联系。笔者对国内外报道的甲状腺癌患者抑郁倾向与5-HT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0 Vol. 50 (10): 852-855 [摘要] ( 569 ) HTML (1 KB)  PDF (1365 KB)  ( 792 )
       高教研究
856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骨科研究生实习阶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评估
徐晖,周凯亮,吴爱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效果。方法:选取42名于2019年6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专业实习的骨科研究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1人)和观察组(21人)。观察组采取PBL+C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通过考核研究生的骨科理论知识、骨科病例分析能力及外科临床操作能力,并结合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以比较这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骨科理论知识成绩、骨科病例分析成绩,外科临床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PBL联合CBL教学法应用于骨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临床思维的建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的效果。
2020 Vol. 50 (10): 856-858,封三 [摘要] ( 538 ) HTML (1 KB)  PDF (1330 KB)  ( 1040 )
859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医学院校创新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郑易,楼永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0.019
针对大型仪器技术支撑实验教学的要求,开展创新型实践教学,通过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实验教学模式,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应用。此技术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加强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2020 Vol. 50 (10): 859-860,封三 [摘要] ( 491 ) HTML (1 KB)  PDF (1320 KB)  ( 846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