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0年 50卷 8期
刊出日期:2020-08-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0 Vol. 50 (8): 0-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2487 KB)  ( 880 )
       论著
6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改良和建立
周玉平,温晋锋,周飞,王庆领,杨萍,吕雪幼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1
目的:构建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NASF)小鼠模型。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小鼠,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联合每周1次腹腔注射10% CCl4-橄榄油溶液(剂量为2 mL/kg),造模第4周、第6周末处死动物采血和肝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观察各组肝组织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脏TG含量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肝组织出现广泛炎症反应、脂肪变性、胶原沉积;半定量分析显示,脂滴面积、胶原染色面积及α-SMA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加(P<0.01);其中6周模型组较4周模型组病理改变更为明显。结论:采用MCD联合反复低剂量腹腔注射CCl4可成功建立NASF小鼠模型。
2020 Vol. 50 (8): 603-608 [摘要] ( 998 ) HTML (1 KB)  PDF (1726 KB)  ( 965 )
609 miR-19a对腹主动脉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炎症浸润的影响
欧阳勇,刘彦,叶洋波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2
目的:探讨miR-19a对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炎症浸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AAA发生后未行任何治疗的15例患者血清,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以及15例手术切除AAA患者的腹主动脉瘤组织和15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RT-qPCR检测miR-19a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活力;Transwell检测VSMCs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s凋亡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a和CDKN2B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miR-19a在AAA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均明显高表达。敲降miR-19a可明显抑制VSMCs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下调THP-1细胞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9a通过结合CDKN2B基因的3’非编码区(3’ UTR),进而抑制其表达水平。过表达CDKN2B可明显缓解miR-19a对VSMCs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THP-1细胞的炎症反应。结论:敲降miR-19a可通过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以及下调炎性细胞浸润缓解AAA的发展进程,其机制是通过靶向上调CDKN2B的表达水平。
2020 Vol. 50 (8): 609-615,622 [摘要] ( 798 ) HTML (1 KB)  PDF (2568 KB)  ( 760 )
616 CD19-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何鸣霞,来锦,翁益琴,马泳泳,林峰洋,邢冲云,江松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3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评估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接受CD19-CART治疗的10例B-NHL患者的近期、远期随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10例患者输注CD19-CART后,总完全缓解(CR)率为30%,部分缓解(PR)率为40%,总有效率为70%。全部患者外周血中均检测到CD19-CART细胞的体内增殖,持续约3个月后快速下降。中位随访时间为9(1~24)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期(OS)为(10.5±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3.9)个月。共8例患者输注CART后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5例为1级CRS,2例为2级CRS,仅1例发生4级CRS及神经毒性。2例使用IL-6受体单克隆抗体-托珠单抗,其中1例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除1例4级CRS患者输注后第18天因神经毒性死亡外,其余患者CRS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针对B-NHL的CD19-CART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可作为复发难治患者的挽救治疗,且不良反应可控。及时地监测及管理输注期的不良反应有助于防止不可控结局的发生。
2020 Vol. 50 (8): 616-622 [摘要] ( 991 ) HTML (1 KB)  PDF (1440 KB)  ( 1561 )
623 基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薛榆洁,徐莉菲,章琪露,王佳茜,许可,林露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4
目的:筛选出机械性能优良并且导电性优异的水凝胶的最优配方。方法: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主要基质,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Am)为化学交联剂,以1-羟环己基苯酮为催化剂,同时加入甘油和羟乙基纤维素(HEC)制备出复合导电水凝胶,并测量其导电性、黏性、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结果:以DAC为基质,通过BisAAm、甘油以及HEC进行配比添加后,该凝胶与3M导电水凝胶相比无异味和残留,长期稳定性好不变色,也无细菌滋生。通过适当配比添加甘油及HEC后,其导电性、黏性、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均优于传统的3M导电水凝胶(P<0.05)。通过老鼠皮肤接触实验发现,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结论:DAC的含量为60%,BisAAm的含量为5%,甘油含量为10%,HEC含量为0.015%为水凝胶最优组合。
2020 Vol. 50 (8): 623-627 [摘要] ( 767 ) HTML (1 KB)  PDF (1668 KB)  ( 877 )
628 lncRNA RP11-86H7.1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潘璐璐,卢孔场,褚茂平,曾静静,荣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5
目的:探讨lncRNA RP11-86H7.1在川崎病(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KD特异相关的循环lncRNA,分KD治疗前患儿组、KD治疗后患儿组、普通发热患儿组及健康儿童组,采用qPCR检测各组血清lncRNA RP11-86H7.1相对表达。分析血清lncRNA RP11-86H7.1相对表达与KD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RP11-86H7.1表达水平对KD的诊断效能。结果:KD急性患儿组血清lncRNA RP11-86H7.1相对表达量高于各对照组(P<0.05);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发现lncRNA RP11-86H7.1在KD急性期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D恢复期、健康儿童及发热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cRNA RP11-86H7.1在KD患者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KD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020 Vol. 50 (8): 628-631,636 [摘要] ( 656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920 )
632 Holmes震颤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吕心煌,洪倩,童秋玲,李静,张扬,陈为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6
目的:探讨Holmes震颤(HT)临床特征、病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例HT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录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4例、女2例,年龄14~67岁。病因:脑出血3例、脑梗死1例、外伤性脑损伤1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原发病至震颤发生的中位潜伏期为2个月(14 d~8个月)。HT合并的症状/体征:偏瘫4例、共济失调3例、感觉减退3例、肌张力障碍2例、颅神经受累、构音障碍及软腭阵挛各1例。头颅MRI显示病变累及中脑5例、丘脑4例,桥脑1例。短期内左旋多巴治疗明显缓解1例、中度缓解2例,3例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明显缓解2例,无效1例。3例在3年间随访均存在疗效减退。结论:本组HT最常见的病因是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中脑和(或)丘脑。短期内左旋多巴和氯硝西泮有一定治疗效果,长期使用疗效减退。
2020 Vol. 50 (8): 632-636 [摘要] ( 910 ) HTML (1 KB)  PDF (1421 KB)  ( 853 )
637 Gd-EOB-DTPA增强MRI评估功能性肝体积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蔡佳乐,王兆洪,陈辉,童洪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7
目的:对比解剖性肝脏体积(ALV)和功能性肝脏体积(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同时行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肝硬化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检测所有入组患者每个肝段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对比增强率(CER),以CT扫描的数据为基础利用MI-3DVS计算每个肝段的ALV和全肝的FLV。分析ALV和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ALV呈负相关(r=-0.792,P<0.001),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0.6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FLV亦呈负相关(r=-0.911,P<0.001),曲线拟合的R2=0.80。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结合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CER和ALV计算所得的FLV较ALV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2020 Vol. 50 (8): 637-641 [摘要] ( 625 ) HTML (1 KB)  PDF (1869 KB)  ( 989 )
642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潘杰,高敏,季国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8
目的:探索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经腹部超声诊断的167例NAFLD患者和141例健康者,分别测定空腹血清RBP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AFLD组血清R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B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参数(BMI、空腹血糖)、炎症指标(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亚组(肥胖、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分析显示在NAFLD伴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的研究对象中血清RBP水平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1.718~3.356,P<0.001)。结论:血清RBP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
2020 Vol. 50 (8): 642-646 [摘要] ( 615 ) HTML (1 KB)  PDF (1340 KB)  ( 845 )
647 脂肪抑制T2WI影像组学模型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中的鉴别价值
陈程,叶苗苗,陈博,朱雪琼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09
目的:采用影像组学技术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T2WI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于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患者,并于手术前行盆腔磁共振平扫检查。以7:3的分配比例随机分成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6例,训练组用于预测模型的建立,验证组用于预测模型的优化与验证。在脂肪抑制T2WI的图像上对感兴趣区(ROI)进行高通量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及降维,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这4个参数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出396个特征参数,筛选并纳入了6个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参数。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AUC值为0.861,敏感度为84.1%(37/44),特异度为82.5%(33/40),模型准确率为83.3%(70/84);在验证组中,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AUC值为0.913,敏感度为84.2%(16/19),特异度为94.1%(16/17),模型准确率为88.9%(32/36)。结论:基于脂肪抑制T2WI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性能,该预测模型提供了一种更加优越并且无创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鉴别工具。
2020 Vol. 50 (8): 647-651 [摘要] ( 788 ) HTML (1 KB)  PDF (1457 KB)  ( 968 )
652 老年人前交通动脉瘤并发脑内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周甲丰,陈勇春,林博丽,陈丽芳,熊叶,杨运俊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脑内血肿(ICH)和(或)脑室内血肿(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5例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患者,其中95例行夹闭术,140例行栓塞治疗,50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年龄将285例患者分2组:≤60岁168例,>60岁117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和中青年人AComA动脉瘤破裂后合并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
史、吸烟史、血管角度、入射角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858,95%CI=1.083~3.188,P=0.025),入射角度(OR=1.016,95%CI=1.004~1.028,P=0.010)和治疗方式(栓塞 vs. 保守治疗,OR=0.209,95%CI=0.088~0.497,P<0.001;夹闭 vs. 保守治疗,OR=0.233,95%CI=0.101~0.541,P=0.001)与老年人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密切相关。老年组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显示,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栓塞 vs. 保守治疗(OR=0.134,95%CI=0.049~0.362,P<0.001);夹闭 vs. 保守治疗(OR=0.308,95%CI=0.116~0.820,P=0.018)]。结论:高血压和较大动脉瘤入射角是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而老年人更加明显。老年组手术比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但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老年组患者仍有较好的预后。
2020 Vol. 50 (8): 652-656,661 [摘要] ( 732 ) HTML (1 KB)  PDF (1342 KB)  ( 637 )
657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高危因素
翁生良,张优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1
目的:探索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金华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HSP患儿98例,其中腹型HSP患儿50例,皮肤型HSP患儿48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儿童腹型HSP的高危因素。结果:腹型HSP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诱因比例显著高于皮肤型HS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HSP患儿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高于皮肤型HS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住院时间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白蛋白、血沉、补体C3、C4、IgA、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呼吸道感染(OR=3.54,95%CI=1.29~9.75,P=0.014)及D-二聚体增高(OR=4.23,95%CI=1.28~13.96,P=0.018)是儿童腹型HSP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对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及D-二聚体偏高等高危因素的HSP患儿应予早期干预,积极正确处理,以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020 Vol. 50 (8): 657-661 [摘要] ( 678 ) HTML (1 KB)  PDF (1361 KB)  ( 743 )
662 a-1, 2岩藻糖基转移酶II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肺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维杰,范赛荣,张光辉,孙海婷,施国富,马璇,朱成楚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2
目的:探讨a-1,2岩藻糖基转移酶II(FUT2)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UALCAN数据库分析FUT2在临床肺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肺鳞癌患者临床TNM分期、年龄及性别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将FUT2的shRNA质粒转染进H226细胞株中构建FUT2低表达的肺鳞癌细胞模型;利用CCK-8、平板克隆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UT2对肺鳞癌细胞的生长、单克隆细胞团形成及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FUT2在肺鳞癌尤其是肺鳞癌TNM早中期呈现高表达趋势(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低表达FUT2可以抑制肺鳞癌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单克隆细胞团的形成数,同时,可以抑制肺鳞癌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T2在肺鳞癌中高表达且促进肺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望成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2020 Vol. 50 (8): 662-665 [摘要] ( 662 ) HTML (1 KB)  PDF (1449 KB)  ( 725 )
666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吕伟,朱程,郑克,刘家洪,刘林晶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3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泌乳素(PRL)含量和认知功能与正常人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各8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运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PRL含量。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RBAN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PRL含量与RBANS总分及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因子分呈负相关(r=-0.423、-0.271、-0.352,P<0.05),PRL含量与即刻记忆、注意及延时记忆无相关性(P>0.05)。PRL含量均进入以RBANS总分、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RL含量可以分别解释RBANS总分变异的25.70%、视觉广度因子分变异的14.70%、言语功能因子分变异的19.6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RL含量的升高和认知功的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的异常与其认知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联。
2020 Vol. 50 (8): 666-669 [摘要] ( 834 ) HTML (1 KB)  PDF (1378 KB)  ( 1151 )
       短篇论著
670 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汪敏,杜雨,刘国,潘乙怀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形态的解剖特征和对称性。方法:收集413例CBCT影像(下颌第一前磨牙794颗,下颌第二前磨牙770颗)。运用NNTViewer软件分析其牙根数、根面沟位置、根管数、根管构型,统计根管构型的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大部分为单根,13颗为双根。根管构型发生率分别为I型87.66%,II型1.76%,III型2.52%,IV型2.14%,V型5.92%,C形根管(横截面)12.21%。118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3.70%根管构型对称。下颌第二前磨牙均为单根,其中99.48%为I型,0.52%为V型。4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9.48%根管构型对称。结论: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一定对称性,运用CBCT可帮助确定根管系统特征和变异。
2020 Vol. 50 (8): 670-673 [摘要] ( 707 ) HTML (1 KB)  PDF (1374 KB)  ( 835 )
       护理研究
674 气管插管患者延迟转入ICU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黄瑛,苏春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5
目的:调查气管插管患者ICU延迟转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ICU收治的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延迟组(n=87)与未延迟组(n=261)。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ICU转入延迟对VAP的影响。结果:延迟组中发生VAP的概率显著高于未延迟组(χ2=21.426,P<0.001)。除延迟转入ICU外,在VAP发生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抗生素用药史、肠内营养、昏迷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转入(OR=2.644,95%CI=1.494~4.677,P=0.001)、肠内营养(OR=3.419,95%CI=1.980~5.905,P<0.001)和昏迷(OR=2.681,95%CI=1.542~4.661,P<0.001)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延迟转入ICU会导致VAP的发生率增高,应尽早为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在转入ICU前提供规范化的VAP预防措施,以减少VAP发生。
2020 Vol. 50 (8): 674-676 [摘要] ( 710 ) HTML (1 KB)  PDF (1327 KB)  ( 716 )
677 叙事护理对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的影响
吴宾宾,雷雪贞,骆宏,封亚萍,邵赣琴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6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6月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病区88名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小组式叙事护理干预,应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评分以及阳性比例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护士的轻度、中度、重度的职业倦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9,P=0.049)。结论:叙事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0 Vol. 50 (8): 677-679 [摘要] ( 723 ) HTML (1 KB)  PDF (1326 KB)  ( 833 )
       病例分析
680 新生儿先天性梨状窝瘘2例救治体会
吴诗媛,项海杰,陈波蓓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7
2020 Vol. 50 (8): 680-682 [摘要] ( 619 ) HTML (1 KB)  PDF (1305 KB)  ( 1021 )
       高教研究
683 我国医学技术类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林雷,楼永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8
我国医学技术类专业本科教育快速发展,专业布点迅速增加,但与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仍有一定脱节;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办学主体以医学院校为主,并呈现多元化,办学行为需要加以规范;人才培养的规模不足,各专业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高校内部所归属的院系比较分散的问题日益显现。为此,今后我国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应丰富专业种类,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2020 Vol. 50 (8): 683-685,封三 [摘要] ( 1238 ) HTML (1 KB)  PDF (1294 KB)  ( 928 )
686 案例设计教学法对提高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分析
朱晓玲,郑琼,许芳芳,杨晔琴,李一美,吴永琴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8.019
目的:探讨案例设计教学法提高助产本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对30名2015级助产方向的护理本科生实施了为期一学期的案例设计教学法,采用CCTST和CCTDI量表测量其批判性思维技能及批判性思维倾向,并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比较。结果:干预后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得分为(19.77±3.23)分,高于干预前的(14.03±4.04)分,干预后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分为(304.43±23.77)分,高于干预前的(295.20±25.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设计教学法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
2020 Vol. 50 (8): 686-688,封三 [摘要] ( 593 ) HTML (1 KB)  PDF (1272 KB)  ( 1042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