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0年 50卷 7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论著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医学人文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20 Vol. 50 (7): 0- [
摘要
] (
384
)
HTML
(1 KB)
PDF
(980 KB) (
642
)
论著
517
RSK2通过调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促进皮肤创面修复
汪佳男,朱忠欣,丛维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1
目的:探究RSK2对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皮肤创伤组织中RSK2的表达差异。通过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HDF)划痕实验、CCK-8增殖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在细胞水平探究RSK2抑制剂Bix 02565对HDF的作用。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在体内水平观察RSK2抑制剂对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皮肤创伤并不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中RSK2总蛋白的表达,而在体外水平上利用Bix 02565抑制RSK2的活性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抑制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与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在动物水平RSK2抑制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胶原纤维生成,抑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阻滞血管的新生,延缓小鼠皮肤创面修复速率。结论:RSK2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血管新生,进而促进皮肤创面修复。
2020 Vol. 50 (7): 517-524 [
摘要
] (
932
)
HTML
(1 KB)
PDF
(2883 KB) (
1232
)
525
Linc01635对川崎病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陈瑞瑶,荣星,吴婷婷,贾尝,吴蓉洲,褚茂平,张春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2
目的:探讨linc01635对川崎病(KD)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和RNA FISH检测来分析linc01635的亚细胞定位。用KD患者血浆或健康儿童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qRT-PCR检测HUVECs内linc01635的相对表达量。通过慢病毒过表达或siRNA敲减HUVECs中的linc01635,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用KD血浆诱导细胞凋亡,检测linc01635在KD诱导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结果:Linc01635在HUVECs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与健康对照相比,KD血浆培养的HUVECs中的linc01635相对表达量下降(P<0.01)。Linc01635过表达抑制了HUVECs的凋亡(P<0.01),而linc01635敲减使HUVECs凋亡增加(P<0.01)。KD血浆能促进HUVECs凋亡,而过表达linc01635能抑制KD血浆诱导的凋亡(P<0.01)。结论:KD血浆处理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中linc01635表达量下降,而linc01635的减少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2020 Vol. 50 (7): 525-529 [
摘要
] (
750
)
HTML
(1 KB)
PDF
(1652 KB) (
943
)
530
长链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董娇娇,夏芳芳,金周晟,张裕坚,刘乐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3
目的:探讨长链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ham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处理;模型组(Model组):0.9%氯化钠溶液2 mg·kg-1·d-1静脉注射5 d;长链脂肪乳剂组(LE组):Intralipid 2 mg·kg-1·d-1静脉注射5 d。末次给药后24 h建立大鼠左前降支结扎I/R模型,其中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持续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取心脏进行梗死面积分析,取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结果:与Model组比较,LE组心肌梗死面积占危险区心肌百分比(IR/AAR)和梗死面积占左室面积百分比(IR/LV)显著降低(均P<0.05),LDH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Model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LE组和Sham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MAP及R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链脂肪乳剂预处理能够缩小大鼠心肌I/R损伤后梗死面积、减少LDH释放,同时减缓因I/R损伤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020 Vol. 50 (7): 530-534 [
摘要
] (
803
)
HTML
(1 KB)
PDF
(1601 KB) (
830
)
535
桑白皮总黄酮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
葛淑瑜,李岚,孙萍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4
目的:探讨桑白皮总黄酮(TFCM)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CM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给予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TFCM各剂量组给予TFCM(50、100、20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
(0.5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将小鼠置于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中测定肺阻力和肺顺应性值;收集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液样本,用于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黏蛋白MUC5AC、MUC5B、IgE水平测定和总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HE、AB-PAS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TFCM处理可以显著升高小鼠肺阻力,降低肺顺应性(P<0.05);中、高剂量TFCM显著减少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下调IL-4、IL-5、IL-13、Eotaxin、IgE、MUC5AC、MUC5B水平(P<0.05);另外小鼠肺组织HE、AB-PAS染色结果显示TFCM可以使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TFCM可以减轻小鼠气道炎症反应,且对小鼠哮喘有显著疗效。
2020 Vol. 50 (7): 535-540 [
摘要
] (
727
)
HTML
(1 KB)
PDF
(1615 KB) (
871
)
541
对3个携带tRNALeu(CUN) 12308A>G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检测分析
王烜,梁敏,管敏鑫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5
目的:探讨tRNALeu(CUN) 12308A>G突变是否影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表型表达。方法:对295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LHON患者和31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线粒体突变基因筛查,并对筛出的3个携带m.12308A>G突变并具有典型LHON临床表现的家系进行线粒体全序分析、单体型分析以及拷贝数的测定。结果:3个家系均不携带主要原发突变位点,但在tRNALeu(CUN)上高度保守的44位发生了m.12308A>G同质性突变,且3个先证者的单倍体型均属于东亚单倍体型H2,但发病年龄和视力损伤程度有所不同,并在正常对照者中未检出m.12308A>G突变。在拷贝数测定中发现突变细胞的线粒体拷贝数明显减少。结论:m.12308A>G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但突变本身并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现,其他修饰因子(核基因修饰、线粒体单体型及环境因素)在LHON的发病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20 Vol. 50 (7): 541-546,552 [
摘要
] (
739
)
HTML
(1 KB)
PDF
(1958 KB) (
982
)
547
肺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的薄层CT特征对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的鉴别价值
叶圣利,许顺良,郑小平,胡文超,蒋家康,杨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6
目的:分析表现为肺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MGGN)的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薄层CT影像学特征,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肺腺癌患者,包含216个MGGN,分为微浸润性腺癌(MIA)组(n=107)和浸润性腺癌(IAC)组(n=109)。比较2组影像学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浸润性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影像学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MIA组与IAC组在边界清楚、分叶征、结节CT值、磨玻璃成分直径、实性成分直径、结节直径等影像学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清楚(OR=0.063,95%CI=0.008~0.507,P=0.009)、分叶征(OR=0.383,95%CI=0.147~0.993,P= 0.048)为提示其浸润性的危险因素,结节CT值(OR=1.007,95%CI=1.001~1.014,P=0.029)、磨玻璃成分CT值(OR=1.007,95%CI=1.001~1.013,P=0.030)、实性成分直径(OR=337.004,95%CI=17.431~6515.579,P<0.001)、结节直径(OR=3.528,95%CI=1.146~10.862,P=0.028)越大,MGGN病理证实为IAC的可能性更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清楚、分叶征的敏感度为9.35%、58.88%,特异度为97.85%、59.63%,曲线下面积为0.536、0.593;结节CT值、磨玻璃成分CT值、实性成分直径、结节直径的诊断截断值为-408 Hu、-496 Hu、0.4 cm、1.1 cm;敏感度为77.57%、86.92%、89.72%、57.94%;特异度为84.40%、71.56%、99.08%、82.57%;曲线下面积为0.881、0.835、0.954、0.756。结论:在MGGN患者中,MIA组边界清楚更少,有更少的分叶征,更小的实性成分直径(≤4 mm)和结节直径(≤11 mm),更低的结节CT值(≤-408 Hu)和磨玻璃成分CT值(≤-496 Hu)。薄层CT影像学特征能为表现为MGGN的MIA和IAC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0 Vol. 50 (7): 547-552 [
摘要
] (
1142
)
HTML
(1 KB)
PDF
(1563 KB) (
1637
)
553
RanBPM对肾小管钠-氯共同转运子的调控作用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益前,庄芝芝,沈猛,庄捷秋,蔡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7
目的:观察Ran结合蛋白M(RanBPM)对肾小管钠-氯共同转运子(NCC)蛋白表达及相关ERK1/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共沉淀检测RanBPM蛋白与WNK4蛋白是否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观察转染RanBPM质粒对EGF诱导细胞ERK1/2磷酸化的影响,通过转染质粒过表达RanBPM蛋白或siRNA抑制RanBPM基因,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源性NCC蛋白含量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WNK4和RanBPM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RanBPM可以抑制EGF诱导的ERK1/2磷酸化。RanBPM过表达可使细胞ERK1/2磷酸化减少(1.000±0.074 vs. 0.275±0.041,P<0.01),而NCC蛋白表达增加(1.000±0.115 vs. 1.470±0.105,P<0.01)。siRNA沉默RanBPM基因后,ERK1/2磷酸化增加(1.000±0.194 vs. 2.301±0.220,P<0.01),NCC蛋白表达下降(1.000±0.223 vs. 0.556±0.132,P<0.01)。转染RanBPM可阻止WNK4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和对NCC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RanBPM通过与WNK4相互作用,影响ERK1/2信号通路对NCC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2020 Vol. 50 (7): 553-556,562 [
摘要
] (
672
)
HTML
(1 KB)
PDF
(1671 KB) (
836
)
557
左旋含羞草碱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凋亡及DNA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向银洲,李雪军,邹玉华,周华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8
目的:探讨左旋含羞草碱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凋亡及DNA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左旋含羞草碱作用不同时间后FaDu细胞的生长状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左旋含羞草碱与枸橼酸铁铵对FaDu细胞凋亡的影响;CCK-8法检测左旋含羞草碱与枸橼酸铁铵作用后FaDu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左旋含羞草碱作用于FaDu细胞后p-Histone-H2AX、p-ATR、p-ATM、p-mTOR等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左旋含羞草碱作用于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100 μmol/L枸橼酸铁铵对FaDu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缺铁或铁过量对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左旋含羞草碱组(200 μmol/L)FaDu细胞凋亡最显著,左旋含羞草碱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50 μmol/L组和左旋含羞草碱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100 μmol/L组FaDu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枸橼酸铁铵组(50、100 μmol/L)FaDu细胞凋亡明显减低;对FaDu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左旋含羞草碱组(200 μmol/L)、左旋含羞草碱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50 μmol/L组、左旋含羞草碱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100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左旋含羞草碱浓度的增加,FaDu细胞p-ATR蛋白的表达降低,p-Histone-H2AX、p-ATM、p-mTOR等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左旋含羞草碱可能通过干扰FaDu细胞铁代谢,调控AKT/mTOR等信号通路,引起细胞DNA双链损伤,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2020 Vol. 50 (7): 557-562 [
摘要
] (
853
)
HTML
(1 KB)
PDF
(1749 KB) (
806
)
563
基于CT和MRI的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在多中心性肝细胞癌术前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春妙,陈炜越,杨伟斌,林桂涵,叶卫川,卢陈英,胡祥华,纪建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09
目的:探索CT联合MRI在多中心性肝细胞肝癌术前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前1个月内行CT和(或)MRI扫描检查证实为多结节性病变,且所有结节均在术后经病理诊断是否为肝细胞肝癌,比较单独CT检查、单独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肝脏结节的诊断效果。结果:纳入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56.0±10.4)岁。经病理诊断共检出11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76个。单独CT和单独MRI分别检出89个(占80.90%)和106个(占96.36%)病灶,其中肝癌病灶分别为64个(占84.21%)和75个(占98.68%)。联合检查共检出108个病灶(占98.18%),肝癌病灶76个全部检出。联合检查的肝癌检出率高于单独CT和单独MRI(P<0.001),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与病灶直径相关,直径越大,各项指标均越高。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时,CT增强和MRI增强检查诊断肝癌病灶的准确度与病理检查一致。结论:CT和MRI联合检查对肝癌病灶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度均优于单独检查,对于多中心性肝癌术前的精准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 Vol. 50 (7): 563-567 [
摘要
] (
840
)
HTML
(1 KB)
PDF
(1536 KB) (
867
)
568
TLR9联合CD40信号对ITP患儿外周血中IL10
+
CD3
-
细胞亚群改变的研究
郑蒙蒙,施建栋,周海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0
目的:探讨TLR9联合CD40信号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细胞表达IL-10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流式多因子阵列检测技术,分析8例ITP患儿和7例正常对照血浆样本中IL-10含量;分离8例ITP患儿及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PBMC,并经CpG联合CD40L体外刺激培养5 h,
采用流式胞内外染色及检测技术,比较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PBMC中CD3-和CD3+亚群比例、IL-10表达能力及细胞存活率的差异。结果:ITP患儿血浆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G联合CD40L刺激后的IT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PBMC中CD3-细胞比例与未刺激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CD3+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ITP患儿刺激组中CD3- IL-10+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刺激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刺激组ITP患儿CD3-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TLR9联合CD40信号的活化能导致ITP患儿外周血IL10+ CD3-细胞比例升高,细胞死亡率升高,可能与ITP疾病进展有重要关系。
2020 Vol. 50 (7): 568-572 [
摘要
] (
701
)
HTML
(1 KB)
PDF
(2321 KB) (
998
)
573
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对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癌组织S100A4和MMP-9的影响
毛卫波,朱忆凌,严礼平,周佳慧,黄渊,陈国荣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1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对C57BL/6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癌组织S100A4与MMP-9的影响。方法:应用鼠源性Leweis肺癌瘤株制备瘤液,对SPF级健康C57BL/6小鼠进行分组,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未接种瘤液)、模型组(接种瘤液)、贝伐单抗组(接种瘤液)、紫杉醇组(接种瘤液)、联合组(接种瘤液),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贝伐单抗组腹腔注射15 mg/kg贝伐单抗;紫杉醇组腹腔注射10 mg/kg紫杉醇;联合组分别腹腔注射15 mg/kg贝伐单抗和10 mg/kg紫杉醇。所有小鼠2周后处死,摘眼球取血和取瘤称重。比较各组小鼠的抑瘤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IL-6、TNF-α、VEGF、S100A4与MMP-9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Western blot法测定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贝伐单抗组、紫杉醇组、联合组瘤重,IL-2、IL-6及TNF-α含量、VEGF水平、S100A4与MMP-9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联合组抑瘤率明显高于贝伐单抗组和紫杉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IL-2、IL-6及TNF-α含量、VEGF水平、S100A4与MMP-9含量显著低于贝伐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组、紫杉醇组以及联合组的CD3+、CD4+、CD8+、CD4/CD8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能抑制C57BL/6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能改善其免疫功能,降低VEGF、S100A4与MMP-9的含量。
2020 Vol. 50 (7): 573-577 [
摘要
] (
835
)
HTML
(1 KB)
PDF
(1403 KB) (
1031
)
短篇论著
578
3D打印技术在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郑均炬,林洲,陈嘉如,倪跃平,牟哲飞,蔡乐益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57例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3D模型组和传统组。3D模型组利用3D打印模型,术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模拟手术;传统组行传统内固定术。2组手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采用美国HSS表格标准评价手术侧膝关节功能。结果:3D模型组和传统组手术疗效均满意,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12.8±1.9)个月。与传统组比,3D模型组手术时间[(90.7±9.3)min vs. (101.3±10.9)min],术中出血量[(70.7±30.0)mL vs. (96.7± 37.4)mL],术中透视次数[(17.9±5.3)次 vs. (29.9±8.1)次]均明显减少,HSS评分[(85.7±5.1)分 vs. (81.1±5.2)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比传统手术,3D打印技术在治疗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提高HSS评分等优势。
2020 Vol. 50 (7): 578-581,584 [
摘要
] (
661
)
HTML
(1 KB)
PDF
(1888 KB) (
756
)
护理研究
582
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过程中ECMO专职护士的团队管理
谢强丽,温秋宝,金枝,胡鸳鸯,董为华,孙彩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3
总结COVID-19危重症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过程中对专职护士的组建与管理体会。笔者通过ECMO护理团队建设,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人员岗前防护培训,使之快捷、有效、安全开展救治工作。团队工作正常运行是保证COVID-19危重症患者得到良好救治和医护人员安全的关键。
2020 Vol. 50 (7): 582-584 [
摘要
] (
885
)
HTML
(1 KB)
PDF
(1377 KB) (
1217
)
585
护理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护培训体系的构建
许多,梁世耀,叶媛媛,詹蕾,孙甜甜,徐小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应急防护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1日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 290位护理人员开展新冠肺炎应急防护培训。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护理人员对新冠肺炎应急防护等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需求;通过同质化管理、闭环管理、院科两级培训、重点人员再强化、分层分流培训、多样化培训手段全方位构建护理应急防护规范化培训体系;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院级和科级穿脱防护用品操作考核;其中,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在强化培训后需再次进行理论操作考核。结果: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显示99.77%的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全体护理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培训院级复试成绩高于科级初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病房工作组成员在经过重点人员再强化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非隔离病房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应急防护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能有效提高培训成效,提高护理人员应急防护能力。
2020 Vol. 50 (7): 585-588 [
摘要
] (
757
)
HTML
(1 KB)
PDF
(1389 KB) (
904
)
58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手术患者感染防控策略
施若霖,张丽青,许多,叶媛媛,张文淼,王晓础,汤晓芬,卢中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室在疫情管控、急症救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急诊手术患者由于病情紧急,有时甚至无法在手术前进行完整流行病学史的排查,这对手术室围术期感染防控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我们从疫情期间急诊手术开展的现状入手,通过术前评估、负压手术间运作、接诊流程防控、人员与特殊物资配备、术中与术后防控、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探讨防控策略,为急诊患者的围术期感染防控提供解决方案,保护医患安全。
2020 Vol. 50 (7): 589-592 [
摘要
] (
974
)
HTML
(1 KB)
PDF
(1389 KB) (
765
)
综述
593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儿童呼吸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任锡凯,黄楠,苏苗赏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6
儿童重症呼吸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关键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严重低氧血症,及时发现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恶化,挽救生命。由于传统方法氧疗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和流量不恒定且缺乏温湿化,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效虽好,但多数患儿不耐受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儿童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由于临床疗效较好,耐受性和舒适度较高,流量恒定可控,近年来逐渐用于治疗儿科重症呼吸疾病。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儿科重症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2020 Vol. 50 (7): 593-596 [
摘要
] (
728
)
HTML
(1 KB)
PDF
(1351 KB) (
929
)
高教研究
597
HIV感染免疫诊断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应用
何超翔,王彩虹,楼哲丰,陶洪群,郑晓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7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需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检验与分析能力,但受条件限制,部分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虚拟仿真技术具有突破现实条件限制,模拟真实环境的特点。为此,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HIV感染免疫诊断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应用于教学。通过本项目开展混合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规范检测流程,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
2020 Vol. 50 (7): 597-599 [
摘要
] (
748
)
HTML
(1 KB)
PDF
(1442 KB) (
1157
)
医学人文
6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众健康关切的变迁历程及反思
管素叶,武小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7.018
健康是一个综合的、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存在明显的不同。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民众对健康的关切先后经历了控制传染病流行、关注大病治疗、注重预防养生和追求身心多元内外一体四个阶段。这一变迁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基础性作用,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民的幸福感既需要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也离不开对民众健康关切的积极护航。科学引领民众的健康关切,需要立足国情,适度引导、倡导包容,在同步发展中有效增强获得感。
2020 Vol. 50 (7): 600-602,封三 [
摘要
] (
732
)
HTML
(1 KB)
PDF
(1413 KB) (
689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