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0年 50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06-25
论著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编辑学研究
封面和目录
317
封面和目录
2020 Vol. 50 (6): 317- [
摘要
] (
399
)
HTML
(1 KB)
PDF
(2546 KB) (
864
)
论著
431
低免疫原性脱细胞神经基质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
王建英,李芳红,李花琼,王荣华,王辰飞,赵子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1
目的:制备低免疫原性异种脱细胞神经基质并评估其理化性能。方法:以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猪坐骨神经为实验原料对基因敲除猪坐骨神经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低免疫原性异种脱细胞神经基质,通过HE、DAPI染色及DNA残留量检测评价神经组织的脱细胞效果;I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天狼猩红染色评价脱细胞神经细胞外基质组分保留情况;α-1,3-半乳糖基(a-gal)免疫荧光检测异种抗原a-gal的残留;扫描电镜(SEM)分析脱细胞神经三维组织结构及孔隙率。结果:组织染色显示脱细胞神经基质内膜、外膜、束膜中的细胞均去除干净,DNA定量结果显示DNA含量下降了95%。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脱细胞神经组织较好地保留了胶原纤维与细胞外基质主要蛋白。SEM结果显示脱细胞神经较好地保留了其三维组织结构,细胞毒性检测表明脱细胞神经基质无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自主设计的四联脱细胞方案能彻底去除神经组织中的细胞成分与异种抗原,并且较完整地保留了神经组织结构,与天然神经具有高度相似性。
2020 Vol. 50 (6): 431-437 [
摘要
] (
787
)
HTML
(1 KB)
PDF
(1700 KB) (
783
)
438
急性肾损伤miR-34a、GPS2表达变化及其对JNK通路的影响
陈伟伟,王德选,沈猛,庄捷秋,蔡晖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2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miR-34a、GPS2表达变化及其对相关通路指标p-JNK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灌注对照组(0 h、24 h、48 h)和灌注模型组(0 h、24 h、48 h)(每组n=5),分别收集各组大鼠的血清和肾脏组织。将HEK 293T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NC inhibitor)和模型组(Model、Model+miR-34a inhbitor),收集细胞提取RNA和蛋白。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造模前后血清中TNF-α和TGF-β水平,HE染色比较肾脏组织损伤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和细胞中miR-34a、GPS2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和细胞中GPS2、p-JNK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出现损伤改变,包括上皮细胞肿胀、刷状缘消失、空泡形成。ELISA结果显示,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模型组TNF-α和TGF-β水平逐步增高(P<0.01),模型组各时段TNF-α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肾组织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同时段miR-34a、p-JNK表达量均升高(P<0.05),而GPS2明显下降(P<0.05)。细胞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沉默miR-34a基因后,GPS2明显升高(P<0.05),而p-JNK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miR-34a可能通过GPS2间接激活JNK通路,促进并加重急性肾损伤。
2020 Vol. 50 (6): 438-443 [
摘要
] (
676
)
HTML
(1 KB)
PDF
(1568 KB) (
763
)
444
Apelin-13通过激活ERK1/2通路复苏布比卡因诱导的心脏停搏
王石,何玉婷,陈郑洁,林婷婷,王权光,林丽娜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3
目的:探讨Apelin-13对布比卡因诱导大鼠心脏骤停中的复苏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5)、布比卡因+0.9%氯化钠溶液组(A组,n=15)、布比卡因+Apelin-13组(B组,n=15)。大鼠麻醉后开放股动静脉,静脉推注布比卡因30 mg·kg-1制备心脏停搏模型,之后A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B组立即给予150 μg Apelin-13。心脏停搏记为0 min并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按压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至40 min放弃。存活者观察至ROSC后120 min后处死,留取心肌组织。记录大鼠复苏率、生存率、开始给布比卡因到心脏停搏时间(T0)、心肺复苏开始至出现第1个自主心跳的时间(Ts)和心肺复苏开始至ROSC的时间(Tr);监测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心率(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复跳后各时点RPP与基础值的比值(RPPh);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APJ、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心肌组织Apelin-13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A组心肌组织Apelin-13、APJ和p-ERK1/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A组比较,B组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升高、Tr缩短(P<0.05);与A组比较,ROSC后20 min内B组HR明显升高,ROSC后10~20 min内RPP和RPPh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心肌组织Apelin-13、APJ和p-ERK1/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Apelin-13可解救布比卡因诱导的大鼠心脏停搏,其机制也许与激活ERK1/2通路蛋白磷酸化有关。
2020 Vol. 50 (6): 444-448 [
摘要
] (
634
)
HTML
(1 KB)
PDF
(1508 KB) (
644
)
449
维生素B12对氧化应激损伤下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
叶璐霞,徐莉菲,薛榆洁,童鹤艳,何逸昉,李校堃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4
目的:探索维生素B12预处理对H2O2诱导下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自噬和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PC12)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RPMI 1640培养、损伤组(H2O2组)RPMI 1640培养并加入200 μmol/L的H2O2刺激,维生素B12保护组(H2O2+VitB12组)RPMI 1640培养加入200 μmol/L维生素B12预处理和200 μmol/L的H2O2刺激。24 h后检测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DNA复制水平降低,Bcl-2和P62蛋白的表达量下降,Bax、ATG-5和LC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升,胞浆内LC3的激活数量上升(均P<0.05)。与H2O2组比较,H2O2+VitB12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DNA复制水平上升,Bcl-2和P62蛋白的表达量上升,Bax、ATG-5和LC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胞浆内LC3的激活数量下降(均P<0.05)。结论:维生素B12能通过调控自噬抑制氧化应激诱导下的细胞凋亡。
2020 Vol. 50 (6): 449-453 [
摘要
] (
1034
)
HTML
(1 KB)
PDF
(2074 KB) (
804
)
454
结直肠癌组织浸润免疫细胞组成及特征
吴林峰,孙永吉,叶乐乐,沈贤,薛向阳,沈淑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患者和健康人大肠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为后续开展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提供前期的分析结果和数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对51例正常人结直肠组织和333例CRC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CIBERSORT方法将基因表达谱数据转化为组织中22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比例,对比这些免疫细胞在两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肠道浸润的免疫细胞组成在CRC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较大差异。T细胞和B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数量少于健康人,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数量大于健康人。结论:CRC患者和健康人的结直肠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具有差异的免疫细胞在癌症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20 Vol. 50 (6): 454-460 [
摘要
] (
834
)
HTML
(1 KB)
PDF
(1563 KB) (
1123
)
461
儿童近视进展与调节功能的关系
陈云云,丁程璐,保金华,李雪,黄莹莹,陈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6
目的:研究儿童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调节功能的变化,分析调节功能在近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随访21名进展性近视儿童,年龄(11.1±1.5)岁,分别在入组及2年随访时测量受试者调节功能参数,如远距调节灵活度、动态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结果:21名受试者2年后,平均近视进展(-1.55±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1)。随访前后,远距调节灵活度、ASRC相关参数(ASRC斜率、0~6 D的调节滞后面积、客观调节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滞后量仅在调节刺激为4 D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8,P=0.048),其余0~6 D调节刺激下调节滞后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近视进展仅与年龄呈正相关(R2=0.186,P=0.029)。结论:在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调节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近视进展与调节参数无关,受年龄影响,年龄越小,近视进展越快。
2020 Vol. 50 (6): 461-464,470 [
摘要
] (
596
)
HTML
(1 KB)
PDF
(1452 KB) (
1035
)
465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miRNA差异表达及二甲双胍干预作用
王晨晔,丁彩飞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7
目的: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患者血清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IR患者6例为治疗组,健康育龄期女性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和RT-PCR的方法研究临床诊断为PCOS-IR患者的血清miRNA表达变化及二甲双胍干预后的血清miRNA变化。对筛选并验证后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先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再用Gene Ontology和KEGG通路的数据库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系统聚类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均存在差异。通过RT-PCR验证,治疗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得到10个差异表达变化的miRNA(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得到8个差异表达变化的miRNA(P<0.05)。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与转录调控、信号转导、跨膜转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代谢、细胞黏附、蛋白磷酸化、蛋白质运输、多细胞生物发育、凝血功能、神经传导等有关。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参与显著表达的通路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性、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通路、mTOR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MAPK信号通路。共得到878个与PCOS-IR及其二甲双胍治疗更相关的靶基因。结论:部分miRNA参与PCOS-IR的发病和二甲双胍治疗过程。
2020 Vol. 50 (6): 465-470 [
摘要
] (
642
)
HTML
(1 KB)
PDF
(1601 KB) (
635
)
471
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两种内膜准备方案临床结局的比较
徐嘉聆,苏玮珏,陈宇锋,付养华,习海涛,赵军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8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激素替代治疗(GnRH-a+HRT)和激素替代治疗(HRT)进行内膜准备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内行HRT或GnRH-a+HRT方案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囊胚移植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HRT组患者56例,取消移植1例;GnRH-a+HRT组患者53例,无周期取消。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囊胚移植日子宫内膜情况、囊胚移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CG阳性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方案与GnRH-a+HRT方案均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2020 Vol. 50 (6): 471-474 [
摘要
] (
716
)
HTML
(1 KB)
PDF
(1391 KB) (
734
)
475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和不同CNN的深度学习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周洁洁,张洋,苏敏莹,何遐遐,徐妮娜,叶舒欣,李建策,王瓯晨,王美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09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病变患者93例、良性59例。所有患者均术前行乳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通过计算获得早期流入信号增强比、最大增强信号比和流出斜率相对应的参数图。采用基于纹理和强度直方图的影像组学分析和5个卷积神经元网络(CNN)模型(ResNet50、VGG16、VGG19、Xception和InceptionV3)的深度学习进行诊断分析,并采用包含不同量肿瘤周围组织的五种不同输入边界框分析。结果:影像组学的诊断准确度均值为80%。不同输入边界框的ResNet50模型中,含少量肿瘤周围组织的最小边界框诊断效能最高,高于1.5倍和2.0倍边界框分析(均P<0.01);ResNet50(93%)、Xcep-tion(94%)和InceptionV3(93%)的准确度高于VGG16(80%)和VGG19(79%)(均P<0.01)。结论:深度学习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影像组学,含少量肿瘤周围组织分析的诊断效能高于仅包含肿瘤组织和包含较多肿瘤周围组织。
2020 Vol. 50 (6): 475-479 [
摘要
] (
902
)
HTML
(1 KB)
PDF
(1645 KB) (
791
)
480
连花清瘟对急性肺栓塞家兔的疗效
陈之力,陈玉熹,邱贤克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0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LHQW)对急性肺栓塞(APE)家兔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HQW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LHQW组将自体血凝块反复注入主肺动脉建立APE模型。模型建立后,LHQW组予LHQW 0.42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0.9% NaCl溶液灌胃。比较3组间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LHQW治疗后1和8 h的PaO2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LHQW组在治疗后1、2、4和8 h的MPAP显著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比,LHQW组在治疗后1、2、4和8 h的MAP显著升高(P<0.05)。LHQW组在治疗后1、2、4和8 h的cTnI、NT-proBNP、TNF-α、IL-6和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LHQW组的肺栓塞组织中性粒细胞积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LHQW有助于降低APE家兔的机体炎症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减轻心肌损伤。
2020 Vol. 50 (6): 480-484 [
摘要
] (
745
)
HTML
(1 KB)
PDF
(1610 KB) (
643
)
485
叙事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作用
胡丹红,马萍,项飞,王密芳,张春梅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1
目的:探讨叙事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终末期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及对死亡态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COPD终末期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最终完成研究者对照组52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予叙事疗法心理干预,2组分别接受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明心境量表(POMS)、老年人死亡恐惧量表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结果:入院时,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的一般护理,叙事疗法干预后,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对照组 vs. 实验组,SAS评分:30.31±4.29 vs. 22.12±3.28;SDS评分:33.35±2.64 vs. 24.23±3.98;P<0.05)。同时,干预后,患者对死亡的自然接受评分提高,死亡恐惧和逃离接受评分降低(P<0.05)。干预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P<0.05),患者疼痛、失眠、食欲丧失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P<0.05)。结论:叙事心理干预法可有效降低COPD终末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悲观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 Vol. 50 (6): 485-488,492 [
摘要
] (
694
)
HTML
(1 KB)
PDF
(1432 KB) (
944
)
489
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郑晓倩,李爱丹,陈王峰,林孝文,张晓隆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2
目的:观察改良式俯卧位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需PPV的ARDS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33例,采取0°持续PPV 16 h;改良组35例,采用头高脚低30°俯卧,左、右30°侧俯卧交替进行,每个体位维持2 h,16 h后改为仰卧位。比较2组俯卧位后PI发生率、数量、部位和分期。结果:常规组14例患者发生了47处PI,其中1期26处,2期21处;改良组6例发生15处PI,1期10处,2期5处;常规组PI发生率为42.42%(14/33),改良组为17.14%(6/35)。2组PI的发生率和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PPV可以减少ARDS患者PI的发生率。
2020 Vol. 50 (6): 489-492 [
摘要
] (
657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734
)
短篇论著
493
影响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因素
李国平,姜娜,金晓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3
目的:探讨引起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及同步夜间阴茎勃起(NPT)测定,90例男性OSAS患者中合并ED患者48例(ED组),无ED者42例(OSAS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测定血清睾酮(TT)、促泌乳素(PRL)、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结果:2组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D组患者的NO、NOS水平较OSAS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肥胖、TT和NO是影响男性OSAS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P<0.05)。其中肥胖是危险因素,而TT、NO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男性OSAS患者发生ED可能与肥胖、TT和NO有关,OSAS患者体内NO水平可能在维持其勃起功能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020 Vol. 50 (6): 493-496 [
摘要
] (
718
)
HTML
(1 KB)
PDF
(1403 KB) (
725
)
497
保健运动对超声医师肌骨疾病患病率的影响
吕明顺,张自红,陈斌,郑笑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4
目的:探讨保健运动是否能预防超声医师肌骨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刚从事超声工作的42名医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排除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睡眠障碍、肌骨性疾病或其他肌骨疾病相似症状者。对42名研究对象进行随机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名医师坚持每周3次以上的针对不同肌群的强化锻炼,对照组21名医师无针对性的肌群锻炼。追踪随访5年,每年年底收集相关体检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χ2检验比较2组肌骨疾病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肌骨疾病患病率为9.5%,对照组患病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1,P<0.001))。结论:超声医师在业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肌群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肌骨疾病的发生。
2020 Vol. 50 (6): 497-499 [
摘要
] (
605
)
HTML
(1 KB)
PDF
(1432 KB) (
693
)
护理研究
500
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分型及其护理对策
赵彬,罗小斌,饶世鸣,吴志鹏,李志杰,闫合德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5
目的: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其成活状况,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9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术后皮瓣颜色、皮瓣张力、肿胀程度、水泡形成以及淤血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以皮瓣最终成活状况作为最主要的观察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64例,68个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其术后表现情况分为正常生理皮瓣型(NPF型,25例,27个)、水泡形成型(BF型,18例,18个)和淤血肿胀型(CS型,21例,23个)。其中,NPF型皮瓣全部成活,BF型皮瓣仅1个部分坏死,CS型皮瓣虽经积极保守治疗,有1个完全坏死和2个部分坏死。结论: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需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加强护理观察,采取针对性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整体成活状况。
2020 Vol. 50 (6): 500-505 [
摘要
] (
615
)
HTML
(1 KB)
PDF
(1767 KB) (
1153
)
高教研究
506
高校在技术创新链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
官仲章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6
技术创新链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协同创新链,其中高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明确高校在技术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对于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技术创新链的结构和特点,高校在技术创新链中主要发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四大功能。高校要与其他创新主体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人才协同培养、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研发、技术协同转移,以充分发挥四大功能,为提升技术创新链整体效能做出贡献。
2020 Vol. 50 (6): 506-509 [
摘要
] (
517
)
HTML
(1 KB)
PDF
(1381 KB) (
651
)
510
“互联网+”背景下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E-PBL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
胡珦,顾雪疆,陈雄,虞伟慧,杨丽娟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7
目的:为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移动学习平台为载体,构建互联网联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的E-PBL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方法:以微信为载体,构建E-PBL移动学习平台。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名)和观察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观察组采取E-PBL授课模式。从网络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能力水平三个方面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超过80%的学生在认知、行为及情感上完全或基本认同网络学习方式。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在自主学习的自我动机信念及客观行为上得分均显著升高(均P<0.001)。观察组随堂测试及思维导图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建立和应用E-PBL移动教学平台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2020 Vol. 50 (6): 510-513 [
摘要
] (
518
)
HTML
(1 KB)
PDF
(1553 KB) (
709
)
编辑学研究
514
高校医学期刊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思考与策略
吴飞盈,季魏红,吴昔昔,谢浩煌,毛文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6.018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医学期刊肩负着传播科学和培养学术人才的双重任务。作为医学未来科研工作主力军的医学研究生是高校医学期刊重要的作者群之一。针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进行针对性的稿件退修,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并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等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研究生作者群,优化期刊稿源,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2020 Vol. 50 (6): 514-517 [
摘要
] (
537
)
HTML
(1 KB)
PDF
(1360 KB) (
735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