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20年 50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05-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345 封面和目录
2020 Vol. 50 (5): 345- [摘要] ( 408 ) HTML (1 KB)  PDF (2446 KB)  ( 707 )
       论著
345 一种检测生活饮用水和污水中生物有效性铜离子的微生物报告菌株的构建
周怀彬,王娟娟,赵建国,洪旭芬,庞一林,李江辉,谭国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1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检测生活饮用水和污水中生物有效性铜离子的微生物报告菌株。方法: 首先采用交叉PCR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与铜离子“外排泵”基因 copA 的启动子融合构建响应铜离子的 CopAp::gfpmut2 -pET28a感应元件。然后利用Red重组系统分别敲除野生型大肠杆菌( E . c o l i )MC4100体内 负责外排转运铜离子的基因,并将感应元件转化至突变菌中完成菌株的构建。最后优化出最佳检测条件, 并将其初步应用于检测水环境中铜离子。结果:相对野生型菌株, E . c o l i Δ cusA -Δ copA -Δ cueO 突变菌对铜 离子的敏感性提高了64倍,从而使报告菌株的荧光信号显著增强,且荧光信号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剂量依 赖关系;报告菌株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2.5 μmol/L(0.0032~0.16 mg/L)Cu2+;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 比,其对生活饮用水中0.05 mg/L和1 mg/L铜离子的回收率分别为87.90%和104.37%。结论:本研究构建报 告菌株的灵敏度能够有效覆盖国标中针对生活饮用水和污水中铜离子的限制,从而为报告菌株的应用奠定 了技术基础。
2020 Vol. 50 (5): 345-355 [摘要] ( 641 ) HTML (1 KB)  PDF (1732 KB)  ( 670 )
356  
线粒体tRNAPhe 593T>C对m.14484T>C相关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表型表达的影响
徐曼,次晓蕊,吕媛媛,张娟娟,管敏鑫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2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Phe 593T>C对 MT ND6 14484T>C相关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收集的742例汉族LHON患者和376例对照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 中4个LHON家系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评估。结果:4个LHON家系(WZ133、WZ1224、WZ1225和 WZ1260)的外显率分别为42.9%、12.5%、12.5%和5.6%,发病年龄9~2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6岁。线粒体 全基因组分析显示WZ133携带m.14484T>C和m.593T>C突变,而其他3个家系仅携带m.593T>C突变。线粒 体t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m.593T>C突变的tRNAPhe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且自由能增加,使得tRNAPhe结构 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结论:tRNAPhe 593T>C可能对m.14484T>C相关LHOH的表型表 达有影响。
2020 Vol. 50 (5): 356-363 [摘要] ( 625 ) HTML (1 KB)  PDF (1577 KB)  ( 660 )
364 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分析糖尿病大鼠脑区特异性代谢变化
倪志涛,季慧,高红昌,郑宏,张华杰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3
 目的:运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型糖尿病大鼠多个脑区的代谢变化。方法: 取正常大鼠( n =8)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 n =8)的大脑皮层、纹状体、下丘脑、中脑组织 进行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分析,并通过模式识别和代谢物通路分析考察糖尿病大鼠脑区特异性代谢变 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的大脑皮层、纹状体、下丘脑和中脑的代谢模式均发生显著改变。 代谢物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不同脑区具有特异性代谢变化。大脑皮层中乳酸、牛 磺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出现显著升高( P <0.05),而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 P < 0.05);纹状体中乳酸、牛磺酸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升高( P <0.05),而N-乙酰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等 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 P <0.05);下丘脑中牛磺酸、肌醇等代谢物的含量出现显著升高( P <0.05),而N乙酰天门冬氨酸、琥珀酸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 P <0.05);中脑中乳酸、肌醇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升 高( P <0.05),而N-乙酰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 P <0.05)。结论:1型糖尿病大 鼠脑代谢发生显著改变,而且具有脑区特异性的代谢变化,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和胆碱代谢。
2020 Vol. 50 (5): 364-370,376 [摘要] ( 679 ) HTML (1 KB)  PDF (1973 KB)  ( 930 )
371 宫颈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THP-1巨噬细胞M2表型
窦晓青,温明晓,朱迎萍,张淑珍,徐献丽,许江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4
目的:研究宫颈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并维持THP-1巨噬细胞M2表型的作用。方法:培养宫颈癌 细胞系HeLa细胞至第3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以检测肿瘤相关细胞因子(IL-4、IL-6及IL-10)及生长因 子(ANG -2、HGF、VEGF)分泌情况。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θ组)、M2细胞诱导组(M2 组)以及HeLa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组(Mθ+sHeLa组)。其中M2组予以20 ng/mL IL-4、20 ng/mL IL-10处理 使其向M2细胞极化,Mθ+sHeLa组加入50% HeLa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培养3 d。随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各组细胞表面HLA-DR、CD163、CD206的变化;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检测其中相关细胞因子、生长 因子及TGF-β3的含量。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JAK-STAT6信号通路的变化。 结果:HeLa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HGF、VEGF含量较多。经过HeLa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后的巨噬细胞表面 CD163和CD206含量升高( P <0.05)。相较于Mθ组,M2组及Mθ+sHeLa组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相关细胞 因子(IL -4、IL-6及IL-10)、生长因子(ANG -2、HGF、VEGF)及TGF-β3含量升高( P <0.05)。去除HeLa细胞培 养上清液后48 h后,相较于Mθ组,Mθ+sHeLa组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TGF-β3含量升高( P <0.05)。 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θ组比,Mθ+sHeLa组的pSTAT6水平升高( P <0.05)。结论:HeLa 细胞培养上清液可通过激活JAK-STAT6信号通路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向M2表型的极化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血 管生成。
2020 Vol. 50 (5): 371-376 [摘要] ( 724 ) HTML (1 KB)  PDF (1873 KB)  ( 1335 )
377 1, 25-二羟维生素D3对软脂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王靓,董思思,陈婧,吴笑英,阮璐雅,潘优津,胡云良,郑超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5
 目的:探讨1, 25-二羟维生素D3[1, 25(OH)2D3]对软脂酸(PA)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含0.3、0.4、0.5、0.6、0.7、0.8、0.9 mmol/L PA 的DMEM培养基培养HUVECs,建立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模型。分别用0、0.01、0.1、1.0、10、100 nmol/ L 1, 25(OH)2D3干预,硝酸盐/亚硝酸盐荧光试剂盒测定NO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及peNOS蛋白的 表达,qPCR法测定VDR、ET-1的表达。结果:0.6 mmol/L的PA培养HUVECs 18 h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耗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模型建立。PA干预后NO含量较对照组HUVECs 减少( P <0.05),1 nmol/L 1, 25(OH)2D3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后NO含量增加,在1 min时NO量达最 大值。1 nmol/L浓度1, 25(OH)2D3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后peNOS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P < 0.05),ET-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 P <0.05)。结论:1, 25(OH)2D3增加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 胞peNOS、pAkt的表达,增加NO产生,降低ET-1的表达,可能对胰岛素抵抗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一定的保护 作用。
2020 Vol. 50 (5): 377-381 [摘要] ( 733 ) HTML (1 KB)  PDF (1448 KB)  ( 708 )
382 非布司他治疗CKD3-4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
赵艳玲,黄文,施珍,朱永林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6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布司他治疗CKD3期和CKD4期糖尿病肾病(DN)伴高尿酸 血症(HU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 住院的DN[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59 mL/(min·1.73 m-2)]合并H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值 分为CKD3期组[eGFR为30~59 mL/(min·1.73 m-2)]和CKD4期组[eGFR为15~29 mL/(min·1.73 m-2)],随 机数字表法将CKD3期组分为治疗组1和对照组1,CKD4期组分为治疗组2和对照组2,4组均控制血糖、血压、 血脂及经过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各组治疗24周 后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 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变化,并统计不良反 应。结果: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95例,治疗组1为26例,对照组1为24例,治疗组2为23例, 对照组2为22例,CKD3期治疗24周后2组间SCr、eGFR、尿蛋白定量、UA、Cys-C、ACR、血尿NGAL、血RAA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KD4期治疗24周后2组间血UA、SCr、eGFR、Cys-C、ACR、血尿NGAL、血RAA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1和治疗组2均无严重不 良反应发生。治疗组1治疗24周后血UA达标率为95%;治疗组2治疗24周后血UA达标率为85%。结论:非布 司他治疗能够改善CKD3、CKD4期DN合并HUA患者肾功能且较安全。
2020 Vol. 50 (5): 382-386 [摘要] ( 662 ) HTML (1 KB)  PDF (1313 KB)  ( 749 )
387 羟苯磺酸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莹,李彩,朱峰,金笑平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7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 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 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羟苯磺酸钙0.15 mg·g-1·d -1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前 及实验8周后取血,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8周 后处死动物,取右颈总动脉,光镜和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右颈总动脉基质金属 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结果:8周后,模型组兔血管内膜具有典型 的AS斑块表现,治疗组兔血管内膜AS斑块病变轻微;2组兔颈动脉局部可见PAI-1和MMP-9蛋白表达,但治疗 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ET-1显著降低,NO、VEGF显著升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ET-1降低幅度大于模型组,NO、VEGF升高幅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减少血管壁局部组织中PAI-1和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血循 环中ET-1含量,升高NO、VEGF水平等改善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发挥抗AS斑块形成作用。
2020 Vol. 50 (5): 387-390 [摘要] ( 699 ) HTML (1 KB)  PDF (1400 KB)  ( 851 )
39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谷杭芝,张徐,王光演,林蓉蓉,胡燕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8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人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 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2014 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就诊的150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150 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VEGF基因rs3025040 C/T、rs10434 G/A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分析等位基因 及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内异症发病的风险关系。结果:内异症组患者VEGF-rs3025040 C/T位点C、T等位 基因频率分别为76.67%和23.33%,对照组为58.0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62, P <0.001, OR =1.800,95% CI =1.410~2.298),提示在VEGF-rs3025040 C/T位点上携带有C等位基因的妇女更易得内异症。 内异症组患者VEGF-rs10434 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00%和40.00%,对照组为81.67%、1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4, P <0.001, OR =1.344,95% CI =1.207~1.497),提示在VEGF-rs10434 G/A位 点上携带有A等位基因的妇女更易得内异症。结论:VEGF-rs3025040 C/T、rs10434 G/A位点多态性与内异 症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2020 Vol. 50 (5): 391-394,400 [摘要] ( 676 ) HTML (1 KB)  PDF (1337 KB)  ( 611 )
395 LINC0046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辰飞,刘波,张常欢,王建英,苏明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09
目的:探讨LINC00460在人ccR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611例人 ccRCC的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的患者的临床信息,然后提取LINC00460在人ccRCC中的表达谱数据。分析 LINC00460在人ccRCC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ccRCC组织中LINC00460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合患 者临床病理学相关参数分析显示,LINC00460高表达与更高的病理学分期(I/II期 vs. III/IV期, OR =2.82, 95% CI =1.96~4.07, P <0.001)、T分期(T1/2 vs. T3/4, OR =2.65,95% CI =1.84~3.84, P <0.001)、N分期 (N0 vs. N1, OR =7.80,95% CI =2.12~50.40, P =0.007)、M分期(M0 vs. M1, OR =3.22,95% CI =1.91~5.61,P <0.001)和组织学分级(G1/2 vs. G3/4, OR =2.08,95% CI =1.46~2.95, P <0.001)相关。Cox回归分析 显示,LINC0046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HR =1.05,95% CI =1.01~1.10, P =0.010)。结论:人 ccRCC组织中LINC00460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其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预后更差相关,因此, LINC00460可能是预测肾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2020 Vol. 50 (5): 395-400 [摘要] ( 789 ) HTML (1 KB)  PDF (1492 KB)  ( 705 )
401 高龄女性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的关联性
赖秀秀,来芹美,周公民,冯丽,杨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0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的关联性。方法:对符合要求的230例,年龄71~93 岁的女性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 平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血尿酸四分位分组,UA1(157~μmol/L)、UA2(262~μmol/L)、UA3(312~ μmol/L)、UA4(362~556 μmol/L)各组慢性肾脏病(CKD)检出率分别为31.58%、39.66%、53.45%、8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校正了年龄、BMI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龄 女性的eGFR与其血尿酸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UA1组比较,UA2、UA3、UA4组的eGFR值下降幅 度逐渐增大(UA2:β=-4.50,95% CI =-9.04~-0.04;UA3:β=-6.57,95% CI =-10.67~-2.47;UA4:β=-13.48, 95% CI =-17.73~-9.23)。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的发病风险与血尿酸水 平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UA1组比较,UA4组人群出现CKD的风险最高( OR =10.64,95% CI =4.15~ 27.34, P <0.01)。 结论:高血尿酸水平是高龄女性eGFR下降和CKD患病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Vol. 50 (5): 401-405 [摘要] ( 630 ) HTML (1 KB)  PDF (1313 KB)  ( 852 )
406 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2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叶爱琴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1
目的:建立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2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样品进行溶出曲线的比较。 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含2 mmol/L庚烷磺酸钠、 50 mmol/L磷酸二氢铵的溶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67 nm; 溶出试验以维生素B2为考察对象,采用桨法,以600 mL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 r/min。结果:在本研究 色谱条件下,维生素B2在0.126~5.023 μg/mL( r =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 均回收率分别为103.7%、100.0%、99.4%,RSD分别为0.7%、1.3%、0.3%;溶出度方法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厂家 复合维生素B片溶出行为的差异。结论:建立的HPLC溶出度测定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精密度 和准确度,溶出方法能较好地体现不同厂家样品间的差异,部分厂家应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对产品溶出度的 研究,以提高药品的有效性。
2020 Vol. 50 (5): 406-410 [摘要] ( 817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717 )
       短篇论著
411 无症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监测血清NO和AGEs的临床意义
徐英英,黄兴友,魏智利,王陈芳,留菁菁,潘伟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监测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 病变(DP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T2DM住 院患者80例,通过测定振动感觉阈值(VPT)联合神经传导速度(NCV)诊断为DPN的患者60例,其余20例为 单纯T2DM组。60例DPN患者再通过有无肢体麻木、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分为有症状DPN组29例和无症状DPN 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 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 (APOb)水平;比较3组患者NO、AGEs水平差异。结果:有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 症状DPN及单纯T2DM患者( P <0.01)。无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患者( P <0.05)。 3组患者的TG、TC、LDL-c、HDL-c、APOa、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纯T2DM组比,DPN组 血清NO均明显下降,AGEs水平明显升高( P <0.01);2组DPN患者血清NO、AGE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临床上早期无症状DPN发病率高,NO、AGEs是其重要的生物信号和效应分子,早期检测有助 于了解神经病变的程度。控制血糖对减少DPN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 Vol. 50 (5): 411-414,418 [摘要] ( 552 ) HTML (1 KB)  PDF (1365 KB)  ( 682 )
415 Tourette综合征患儿症状严重程度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低频振幅的关系
赵武华,夏贤武,樊琦玮,郑海澜,王录兵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3
目的:分析Tourette综合征患儿症状严重程度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低频振幅(ALFF)的关 系。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20例首发Tourette综合征患儿,均接 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检查,分别在不同频段对脑ALFF值进行计算,探讨症状严重程度与脑ALFF值的相 关性。结果:左额上回眶部、右额中回、左额中回眶部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与脑ALFF值表现为正相关( P < 0.05);左距状沟、右距状沟及其周围皮质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与脑ALFF值表现为负相关( P <0.05)。结论: 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症状严重程度与特定区域脑功能活动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2020 Vol. 50 (5): 415-418 [摘要] ( 495 ) HTML (1 KB)  PDF (1323 KB)  ( 695 )
419 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朱学群,王东杰,李翔,张柏豪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4
目的:分析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不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工 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 机分为预置组和造口组,每组98例,预置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造口组实施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护性末段回肠造口,比较2组患者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 肠梗阻、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置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造口组,预置组患者手术 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造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分别有5例和6例出现 术后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11);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各有10例出现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824);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分别有1例和21例出现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 结论: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能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手术相关并发症, 且不会增加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安全可行。
2020 Vol. 50 (5): 419-422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1325 KB)  ( 605 )
       病例分析
423 多次血尿、反复肛拭子或粪便核酸检测阳性的轻型COVID-19患儿1例
杨丽丽,叶佩佩,葛怀志,严志汉,何家维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5
2020 Vol. 50 (5): 423-424 [摘要] ( 609 ) HTML (1 KB)  PDF (1245 KB)  ( 1067 )
       高教研究
425 《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陈冰冰,钱建畅,李军伟,赵叶利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6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从线上资 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置、线下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及教学评价方面开展基于大型开 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 2017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2组总评成绩,并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终总评成绩分别为(78.9±2.2)分和(76.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 明不同教学模式间总评成绩存在差异。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效 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2020 Vol. 50 (5): 425-427 [摘要] ( 1302 ) HTML (1 KB)  PDF (1229 KB)  ( 818 )
428 PBL与LBL教学法对医学本科生教学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庞玲霞,张学铭,李晓航,许益笑,金可可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05.017
目的:评价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和基于授课的教学法(LBL)对医学本科生教学效果的影 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PBL和LBL在我国医学本科生课程中使 用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章筛选,在提取资料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00篇相关文献,通过筛选有18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纳 入2 528名教学对象。PBL和LBL相比,二者的学习效果在考核成绩(SMD=8.60,95% CI =8.03~9.17, P <0.01) 和及格率( RR =3.80,95% CI =2.56~5.65, P <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PBL教学的学生比接受LBL教 学的学生在考核成绩和及格率上均有提高,即PBL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效果优于LBL。结论:PBL对医学 本科生教学效果的影响优于LBL。
2020 Vol. 50 (5): 428-431 [摘要] ( 1211 ) HTML (1 KB)  PDF (1373 KB)  ( 689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