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9年 49卷 8期
刊出日期:2019-08-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19 Vol. 49 (8): 0-0 [
摘要
] (
388
)
HTML
(1 KB)
PDF
(2451 KB) (
825
)
论著
547
人巨细胞病毒US31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陈碧,谢尚丹,项超丽,施昕妤,郭刚强,欧阳敬中,沈贤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US31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方法。方法:HCMV US31基因经原核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克隆至pET21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21a(+)/HCMV US31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US31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诱导出高表达的HCMV US31融合蛋白,经Ni-NTA亲和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诱导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效价为1:49 600;经ELISA、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均证实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可识别细胞中表达的US3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HCMV US31蛋白及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US3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9 Vol. 49 (8): 547-551 [
摘要
] (
834
)
HTML
(1 KB)
PDF
(1330 KB) (
768
)
552
FC56锐利算法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的优化作用
满意,郑葵葵,王镇章,李娜,陈伟建,曹国全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2
目的:探讨320排CT下FC56锐利算法图像重建技术(FR)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改良价值。方法:通过扫描Catphan 500体模,对比分析FR及常规算法重建(R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ICA)的55例冠心病患者的术前3个月内的320排CCTA影像资料,对比FR及RR图像上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体模扫描结果提示,F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9l p/cm,而R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7l p/cm。55例入组冠心病患者中,共709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实验,以ICA为金标准,狭窄片段共159段,FR图像上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比RR图像结果更准确,与IC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R结果与I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级及以上狭窄或管径大于1.5 mm的狭窄冠状动脉片段,FR图像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与ICA结果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在管径小于1.5 mm的狭窄冠状动脉节段,尽管FR图像与RR图像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但FR图像仍与ICA具有很高的一致性(0.6≤Kappa<0.8)。结论:320排CT下FR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CCTA的诊断准确性。
2019 Vol. 49 (8): 552-556 [
摘要
] (
845
)
HTML
(1 KB)
PDF
(1933 KB) (
810
)
557
法舒地尔对软骨细胞基质降解的影响及其机制
季恩成,周也立,陈成帷,陈春,李井,高伟阳,潘哲尔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3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大鼠软骨细胞的基质降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CCK-8检测法舒地尔是否具有毒性并确定合适的药物浓度。分别按空白组、法舒地尔组(10 μmol/L)、IL-1β组(10 ng/mL)和IL-1β(10 ng/mL)+法舒地尔组(10 μmol/L)对细胞进行分组处理。使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X-2、iNOS、MMP-13、p-MYPT、ROCK1、ROCK2、p-Erk/Erk、p-JNK/JNK与p-p38/p38水平;qRT-PCR测定MMP-13和二型胶原(Collagen-II)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MP-1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L-1β组比,IL-1β+法舒地尔组ROCK1、ROCK2和p-MYPT受到抑制(P<0.05);与IL-1β组比,IL-1β+法舒地尔组的COX-2、NO、iNOS和MMP-13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5);IL-1β组比,IL-1β+法舒地尔组的p-Erk、p-JNK、p-p38表达降低,并且Erk、JNK与p38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IL-1β组比,IL-1β+法舒地尔组二型胶原(Collagen-II)表达得到上调(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基质降解,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
2019 Vol. 49 (8): 557-562 [
摘要
] (
758
)
HTML
(1 KB)
PDF
(1943 KB) (
814
)
563
大麻素II型受体参与调控低氧微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向分化
胡旭治,史新连,邓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4
目的:研究大麻素II型受体(CB2)对低氧微环境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rBMSCs。应用化学低氧剂CoCl2建立低氧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关键蛋白RUNX2、OC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评估骨向分化能力。进一步结合CB2抑制剂AM630探讨CB2在低氧微环境下介导rBMSCs骨向分化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低氧处理24、48、72、96 h后rBMSCs的RUNX2、OC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同时低氧处理上调CB2 mRNA和蛋白表达(P<0.05)。CB2抑制剂AM630下调低氧所促进的RUNX2、OCN的表达(P<0.05)。结论:CB2参与低氧促进rBMSCs的成骨分化的调控。
2019 Vol. 49 (8): 563-567 [
摘要
] (
732
)
HTML
(1 KB)
PDF
(1554 KB) (
742
)
568
miR-132通过降低HMGA2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蒋臻,章水均,徐跻峰,赵小波,鲍涛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5
目的:研究微小RNA-132(miR-132)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HOS及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中miR-132的表达水平。分别向HOS及U2OS细胞转染miR-132模拟物和抑制物,以过表达或敲低细胞内miR-132的表达,利用qRT-PCR验证转染效率。采用Transwell实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32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通过对Targetscan网站进行检索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HMGA2为miR-132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32对HMGA2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与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相比,miR-132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向U2OS细胞转染miR-132模拟物后,细胞miR-13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过表达miR-132后,U2OS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表达降低(P<0.05);向HOS细胞转染miR-132抑制物后,细胞miR-13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敲低miR-132后,HOS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增加(P<0.05);生物信息学检索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明HMGA2基因为miR-132的靶基因。过表达miR-132可明显降低骨肉瘤细胞中HMGA2的表达,而敲低miR-132可明显增加骨肉瘤细胞中HMGA2的表达(P<0.05)。结论:miR-132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miR-132可通过抑制HMGA2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2019 Vol. 49 (8): 568-574 [
摘要
] (
687
)
HTML
(1 KB)
PDF
(1473 KB) (
951
)
575
HER2靶向聚合物超声造影微泡的制备及其体外实验
程跃跃,余方芳,杨琰,吴森敏,李佳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6
目的:制备以HER2受体为靶点的靶向聚合物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观测其理化特性、体外肿瘤靶向性及体外超声显像效果。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法构建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测定其粒径、电位,评价其稳定性。在体外肿瘤靶向性实验中观察其与HER2(+)的乳腺癌细胞BT-474以及HER2(-)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结合情况。并观察靶向聚合物微泡体外超声显影效果。结果: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平均粒径为(1.78±0.37)μm,平均表面Zeta电位为(-37.40±5.74)mV。12 h内靶向聚合物微泡粒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在体外对HER2(+)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靶向性。体外超声显像显示靶向聚合物超声造影剂呈细腻均匀的点状密集高回声。结论: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稳定性好,靶向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体外超声显影效果,为进一步进行体内肿瘤靶向超声造影奠定了基础。
2019 Vol. 49 (8): 575-580 [
摘要
] (
796
)
HTML
(1 KB)
PDF
(1552 KB) (
926
)
581
复合软骨修复材料支架的构建
王莹莹,李花琼,赵子建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7
目的:构建一种脱细胞软骨/GelMA复合材料支架用于修复软骨缺损。方法:对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猪肋软骨脱细胞处理,得到低免疫原性脱细胞软骨基质,进行4,6-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DNA含量检测评估脱细胞效果,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分别评估细胞外基质结构及蛋白保留情况。再将脱细胞软骨冷冻研磨成粉末状,选取聚合物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溶液与脱细胞软骨粉末按不同比例均匀混合,制备一种可注射型生物材料,经紫外交联后获得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支架,通过溶胀性能、储能模量检测对支架进行表征,并观察支架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天然软骨DNA含量为161.2 ng/mg,脱细胞软骨DNA含量仅为15.27 ng/mg,该种脱细胞方法效果良好。HE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结构完整,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脱细胞组织保留了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与纯GelMA相比,脱细胞软骨/GelMA复合支架溶胀率低,力学强度稍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支架上黏附并增殖。结论:通过可注射型脱细胞软骨/GelMA复合材料制备的支架具有低免疫原性,适宜的储能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软骨修复。
2019 Vol. 49 (8): 581-588 [
摘要
] (
727
)
HTML
(1 KB)
PDF
(1752 KB) (
1004
)
589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脓毒症小鼠肺组织炎症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卢光涛,林学正,尧章泉,王均炉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SEP)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MD和HD组先分别尾静脉注射DEX溶液25和50 μ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LPS注射6 h后,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AKT及NF-κB(p65和IκBα)含量;采集肺组织检测湿/干重比(W/D)、总肺含水量(TLW)及肺组织损伤程度。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每隔24 h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记录各组小鼠7 d的存活率。结果:S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XCL1、CXCL5和CCL20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与S组相比,DEX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p65、IκBα、AKT磷酸化(P<0.05),降低肺组织W/D、TLW(P<0.05),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P<0.01)。生存试验表明DEX预处理能显著延长脓毒症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DEX预处理可通过减少AKT和NF-κB表达,抑制肺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对脓毒症小鼠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2019 Vol. 49 (8): 589-593 [
摘要
] (
741
)
HTML
(1 KB)
PDF
(1525 KB) (
812
)
594
索拉菲尼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
程适妙,骆松梅,李莉,吕秀玲,吴徐璐,翁巧优,陈敏江,杨宏远,纪建松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09
目的:研究索拉菲尼对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巴塞罗那分期(BCLC)B/C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的增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根据有无服用索拉菲尼分为TACE组(45例)和索拉菲尼联合TACE组(联合组,39例),所有入组患者定期随访监测3年,并记录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情况,明确索拉菲尼对TACE的增益作用。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反应(为64.1%)明显优于TACE组(为37.21%)(P=0.008);TACE组患者的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0%、13.3%和8.9%,联合组为82.1%、51.3%、30.8%和16.9%;TACE组和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9个月和19.3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0个月和16.2个月,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P=0.032)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6)均显著优于TACE组。结论:针对行TACE治疗的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索拉菲尼能够使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显著获益,提高肝癌TACE的治疗效果。
2019 Vol. 49 (8): 594-598 [
摘要
] (
777
)
HTML
(1 KB)
PDF
(2027 KB) (
728
)
599
Z-DOM技术结合iDose4在儿童上颈段椎体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陈久尊,吴爱琴,郑文龙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0
目的:探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Z-DOM)技术结合第4代迭代重建(iDose4)在儿童上颈段椎体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儿童患者上颈段椎体CT扫描55例为实验组,使用Z-DOM技术结合iDose4进行低剂量扫描,另回顾性选取42例同部位常规剂量CT扫描的儿童患者为对照组。记录2组病例扫描时机器自动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同时记录实验组每位患者扫描图像上的最小管电流(mAs)值和最大mAs值。每位患者均测量图像信号强度、图像噪声、背景噪声、计算图像信噪比(SNR)。结果:实验组最小mAs为(45±11),最大mAs为(61±14),对照组mAs均为250.0,实验组比对照组mAs最大下降234,平均下降205~189(75.6%~82.0%);实验组CTDIvol为(3.7±1.1)mGy,对照组CTDIvol为16.9 mGy;实验组DLP为(28.3±9.0)mGy·cm,对照组DLP为(126.6±17.4)mGy·cm;实验组ED为(0.3±0.1)mSv,对照组ED为(1.4±0.2)mSv。2组最小mAs、最大mAs、CTDIvol、
DLP及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信号强度为(53.9±8.8),对照组为(57.2±5.8);实验组图像噪声为(7.1±1.8),对照组为(4.1±1.1);实验组图像背景噪声为(8.5±1.4),对照组为(3.9± 0.7);实验组图像SNR为(8.1±2.1),对照组为(14.4±3.7)。2组图像信号强度、图像噪声、背景噪声及图像S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信号强度和SNR比对照组低,图像噪声和背景噪声比对照组高。实验组中的28例CT复查、18例磁共振扫描和1例手术病例的诊断结果均与实验组扫描的诊断结果相一致。结论:儿童患者上颈段椎体CT检查使用Z-DOM技术结合iDose4进行实时在线调节mAs并有效降低噪声,既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
2019 Vol. 49 (8): 599-602 [
摘要
] (
775
)
HTML
(1 KB)
PDF
(1258 KB) (
723
)
603
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固定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抗压和防旋能力
吴军,杨成伟,朱六龙,陈亮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1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DHS-B)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抗压及防旋能力。方法:取4具尸体制备8个股骨颈骨折标本,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采用DHS-B固定,对照组(B组)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CCS)固定。采用轴向载荷实验、水平扭转实验、轴向加压实验测评2种固定方案的抗压、防旋能力。结果:轴向载荷500 N时,A组股骨内侧及外侧应变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股骨头下沉位移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角度为6°时,A组扭矩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线最大承载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DHS-B具备可靠的防旋和抗压能力,适宜于股骨颈骨折治疗。
2019 Vol. 49 (8): 603-605,611 [
摘要
] (
690
)
HTML
(1 KB)
PDF
(1214 KB) (
817
)
短篇论著
606
ACTA-I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β-酮硫解酶缺乏症临床分析
高玉凤,单小鸥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2
目的:探讨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经基因测序确诊的BKTD病例,收集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治方案。文献复习BKTD的诊治策略。结果:患儿,男,4岁,因酮症酸中毒2次入院。第1次发作年龄为1岁10个月,发作时血气分析均提示重度代谢性酸中毒,血氨、血乳酸、血脂、尿酸均正常。第1次发作时尿酮体++++,尿气相质谱检测显示除酮体升高外,2-甲基-3-羟基异丁酸升高。第2次发作伴低血糖,血糖2.6 mmol/L,血β-羟丁酸明显升高,血游离脂肪酸正常高限,尿酮体++。血串联质谱示3-羟基丁酸肉碱轻度增高,尿气相质谱示3-羟基丁酸增高,基因测序结果示ACTA-I c.370A>C、c.473A>G复合杂合突变,确诊BKTD。结论:婴幼儿在禁食或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后发生无法解释的严重酮症酸中毒时需考虑BKTD的可能,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分析有时无典型提示,需要ACTA-I基因型的检测做确诊。
2019 Vol. 49 (8): 606-611 [
摘要
] (
769
)
HTML
(1 KB)
PDF
(1418 KB) (
1006
)
病例分析
61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异位静脉曲张1例
宋彩云,郑恩典,金尹,郑亮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3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EV)是指发生于除了胃底食管静脉以外的静脉曲张,它主要由门静脉高压症引起,其破裂出血占所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5%。笔者诊治了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心膈角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临床上极少见,容易漏诊或误诊;治疗不及时,病死率极高。
2019 Vol. 49 (8): 612-613,618 [
摘要
] (
661
)
HTML
(1 KB)
PDF
(1139 KB) (
841
)
护理研究
614
ESPCS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叶灵晓,汪莉莉,王燕敏,张丽萍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4
目的:运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健康宣教进行干预,探讨ESPCS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5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采用ESPCS模式,为患者量身定制健康教育计划;比较2组患者心力衰竭相关知识(HFKT)和自我护理技能(SCHFI)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的心脏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再住院率。结果:慢性心衰患者HFKT和SCHFI得分低。实施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HFKT得分、SCHFI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LVEF和LVEDd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调查2组患者的HFKT得分和SCHFI得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因心脏相关原因的再住院率为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6%,且复查心脏彩超显示LVEF和LVEDd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ESPCS模式能更好地支持患者心脏康复的健康宣教,从而帮助患者理解出院指导,掌握心衰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
2019 Vol. 49 (8): 614-618 [
摘要
] (
826
)
HTML
(1 KB)
PDF
(1206 KB) (
1145
)
619
创新小组活动模式提升新护士创新行为的效果
朱雪燕,徐可,王娟,何璐,夏淑琦,黄培培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5
目的:构建创新小组活动模式,探讨其对提升新护士创新行为的效果。方法:纳入温州市人民医院100名新护士,组建创新小组,开展8个学时的创新知识集中培训,结合11次的小组创新头脑风暴会议。该模式执行前及执行1年后分别运用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量表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创新小组活动模式实施1年后,新护士组织创新氛围总分从(71.86±5.93)分提升到(88.50±7.64)分;创新行为总分为(35.03±4.36)分,较培训前的(26.34±2.38)分明显升高,其中支持维度和实现想法的分值分别从(8.85±1.17)分、 (7.52±1.24)分升高到(11.38±1.52)分、 (10.02±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新小组活动模式有利于改善新护士的创新氛围,提高护士的创新行为。
2019 Vol. 49 (8): 619-621 [
摘要
] (
867
)
HTML
(1 KB)
PDF
(1159 KB) (
755
)
高教研究
622
SPL混合式教学法在国际生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实践
林敏,邱笑飞,邱衎,徐正惠,徐肖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9.08.016
随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生选择来我国学习。为提高来华医学国际生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根据多年国际生教学经验以及国际生自身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将情景模拟、以问题为基础(PBL)以及以讲授为基础(LBL)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新型教学方法(简称SPL混合式教学法),并用来指导国际生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师生双方所反馈的信息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国际生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
2019 Vol. 49 (8): 622-624,封三 [
摘要
] (
668
)
HTML
(1 KB)
PDF
(1164 KB) (
892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