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9年 49卷 3期
刊出日期:2019-03-25

论著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和目录
2019 Vol. 49 (3): 0-0 [摘要] ( 359 ) HTML (1 KB)  PDF (2853 KB)  ( 701 )
       论著
157 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特征
田静,侯志东,任湘鹏
目的:研究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A53T αS)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小鼠脑内黑质致密区(SNpc)定位注射5 µg A53T αS建立PD小鼠模型,造模3个月后,通过旷场试验、悬挂试验和Y迷宫检测模型小鼠的运动和认知行为学表型。分别使用抗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Syn)、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及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作为评价模型小鼠脑内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及神经炎症的分子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模型小鼠脑内典型的病理特征。结果:旷场试验中,模型组小鼠的总运动距离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挂试验显示模型组小鼠四爪抓杆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小鼠显著缩短(P<0.05);Y迷宫检测表明模型组小鼠的自发转换正确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中脑SNpc区的pSyn阳性包涵体数量显著增多(P<0.01),同时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IBA-1阳性胶质细胞数量异常增加(P<0.01)。结论:脑内注射A53T αS原纤维可稳定诱导出PD小鼠模型,该模型小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肌力和平衡力下降;且可同时模拟出PD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及过度激活的神经炎症等病理特征。
2019 Vol. 49 (3): 157-161 [摘要] ( 812 ) HTML (1 KB)  PDF (1315 KB)  ( 1031 )
162 男性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何银辉,付麒,杨涛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1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50例)和正常尿酸组(460例),测定人体参数、血尿酸、生化指标、胰岛自身抗体,并行馒头餐试验评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结果:线性相关分析发现血尿酸与△C30/△G30(r=0.122,P=0.006)、iCpAUC180/iGAUC180(r=0.304,P<0.001)、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2-%β)(r=0.267,P<0.001)、CpAUC180(r=0.328,P<0.00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r=0.248,P<0.001)均呈正相关。高尿酸组(50例)与正常尿酸组(460例)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80.63±57.39)µmol/L、 (304.22±59.38)µmol/L。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相比,HOMA2-IR(1.76±0.80 vs. 1.34±0.71,P<0.001)、HOMA2-%β(89.15±47.64 vs. 67.18±30.88,P<0.001)、△C30/△G30(146.43±166.05 vs. 75.00±184.45,P=0.009)、CpAUC180(5 991.02±2 549.86 vs. 4 577.51± 1 970.00,P<0.001)和iCpAUC180/iGAUC180(222.29±175.86 vs. 140.79±104.81,P<0.001)更高;校正组间差异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胰岛自身抗体阴性患者进行分析,高尿酸组的HOMA2-IR、HOMA2-%β、△C30/△G30、CpAUC180和iCpAUC180/iGAUC180更高(均P<0.05)。在校正组间差异后,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相比HOMA2-%β、CpAUC180和iCpAUC180/iGAUC180仍高,而HOMA2-IR(F=2.141,P=0.144)和△C30/△G30(F=3.655,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血尿酸与馒头餐负荷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正相关;代谢综合征及胰岛自身抗体可能影响男性2型糖尿病血尿酸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2019 Vol. 49 (3): 162-166 [摘要] ( 787 ) HTML (1 KB)  PDF (1282 KB)  ( 744 )
167 miR-181a靶向作用CARF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凋亡
李军建,陈钢,朱千东,余正平
目的:探讨miR-181a与CARF基因是否存在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在调节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癌组织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通过miR-181a拮抗剂下调胰腺癌细胞中miR-181a浓度,并用MTT检测其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建立包含CARF基因3’-UTR序列的PGL-3载体,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CARF基因是否存在miR-181a的作用靶点,然后通过激动剂及拮抗剂调节胰腺癌细胞中miR-181a浓度,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细胞CARF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R-181a在胰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细胞(P<0.05)。转染miR-181a拮抗剂可显著下调胰腺癌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并使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提示miR-181a与包含CARF基因3’-UTR序列的载体共转染,可明显下调荧光素酶活性,且下调水平与miR-181a剂量呈负相关(P<0.05);CARF蛋白表达情况和胰腺癌细胞中miR-181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miR-181a在胰腺癌细胞中存在高表达,通过下调CARF靶基因促进细胞增殖而推动胰腺癌的发展。
2019 Vol. 49 (3): 167-171 [摘要] ( 799 ) HTML (1 KB)  PDF (1346 KB)  ( 722 )
172 基于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不同呈现时间下冲突加工对情绪的影响
应亮,周强
目的:关注不同的时间下冲突加工如何影响情绪。方法:采用Stroop范式和情绪启动范式;35名在校大学生,以被试内重复测量设计进行实验。结果:启动条件和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SOA为800 ms时的反应时为(617.0±73.4)ms,明显小于SOA是400 ms时的反应时(708.4±105.8)ms;当SOA为400 ms时,不同的启动词持续时间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反应时随之增加,而SOA为800 ms时3个持续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突加工对后续情绪产生消极影响,不同SOA条件对目标刺激效价判断的反应时产生不同的影响;SOA是400 ms且持续时间为400 ms时,冲突的启动效应更加明显。
2019 Vol. 49 (3): 172-178,183 [摘要] ( 619 ) HTML (1 KB)  PDF (1384 KB)  ( 912 )
179 红景天苷对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保护作用
沈新升,陈鸥,赖宪良,苏嘉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转染重编程为多能诱导干细胞,进行Nanog、Oct-4、Rexl、Sox-2的QT-PCR检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鉴定。将诱导后的成骨细胞分为红景天苷预处理组、正常组和低氧组,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多能诱导干细胞的内源性基因Nanog、Oct-4、Rexl、Sox-2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小鼠成纤维细胞(均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诱导后的成骨细胞染色阳性。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低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的HIF-1α和VEGF表达量高于低氧组(0.93±0.05 vs. 0.81±0.02,0.95±0.03 vs. 0.79±0.04;均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诱导后成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HIF-1α和VEGF的表达来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
2019 Vol. 49 (3): 179-183 [摘要] ( 727 ) HTML (1 KB)  PDF (1420 KB)  ( 846 )
184 新型姜黄素纳米胶束丝素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表征
钟松阳,郑宏亮,毛凯丽,王思为
目的:采用自主合成新材料VES-g-PLL制备姜黄素纳米胶束(CUR-NMs)并评价其质量,结合丝素水凝胶制备成CUR-NMs丝素凝胶,为治疗银屑病的姜黄素药物新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注入法制备包载姜黄素的VES-g-PLL纳米胶束,测定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度等质量评价指标后与丝素蛋白溶液混合超声处理形成CUR-NMs丝素凝胶。通过扫描电镜、HPLC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CUR-NMs丝素凝胶的微观形态、体外药物释放度及皮肤渗透性。结果:载药纳米胶束呈标准的椭球形、分散均匀、粘连少;粒径为(31.14±7.86)nm、Zeta为(16.70±1.45)mV,包封率高达(82.21%±4.32%)。CUR-NMs丝素凝胶的微观形态为3D网状结果,CUR-NMs以絮状物形式黏附于凝胶3D结构表面,体外药物释放度实验结果显示78 h后CUR-NMs药物累计释放约49%,而CUR-NMs丝素凝胶的药物累计释放约为30%;同时在体皮肤渗透试验显示相比于姜黄素溶液凝胶,应用CUR-NMs丝素凝胶能够显著增加药物的透皮渗透性能。结论:应用新材料VES-g-PLL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结合丝素凝胶能够实现难溶性药物姜黄素的缓释及透皮吸收,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炎症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2019 Vol. 49 (3): 184-188 [摘要] ( 714 ) HTML (1 KB)  PDF (1572 KB)  ( 962 )
189 L-LWiDose4技术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徐雷,陈博,陈廷港,吴爱琴,程建敏
目的:探讨低X线辐射剂量及低碘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L-LWiDose4)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需行心脏CTA检查的连续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不同的扫描方案:常规组(A组)53例,采用100 kVp、100 mAs、碘海醇(350 mg I/mL),重建方式为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实验组49例,采用80 kVp、80 mAs、碘克沙醇(270 mg I/mL),根据iDose4迭代算法可以得到iDose4-1~iDose4-7 7组图像,选取iDose4-2~iDose4-6 5组图像,分别记为B组、C组、D组、E组、F组。依据新生儿体质量采取不同的对比剂注射剂量并计算碘摄入量。测量主动脉弓、气管分叉水平降主动脉、肺动脉干及主动脉弓层面两侧胸大肌和竖脊肌CT值,测量气管分叉层面周围空气CT值的标准差(SD),记为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和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各组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CTDIvol、SSDE、DLP、ED较常规组分别降低了57.08%、56.62%、58.31%、56.97%(P<0.05)。常规组、实验组对比剂碘摄入量分别为(1.83±1.27)g和(1.61± 1.3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组图像客观评价不及A组、C组、D组、E组(P<0.05)。A组、D组、E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实验各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81.6%、87.7%、97.9%、97.9%、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 kVp、80 mAs、碘克沙醇(270 mg I/mL)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TA检查,在降低患者的电离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剂量的同时,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2019 Vol. 49 (3): 189-193 [摘要] ( 721 ) HTML (1 KB)  PDF (1426 KB)  ( 725 )
194 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相关变化及作用分析
王鹏飞,金劲激,胡畅远,陈文静,朱冠保,程骏
 目的:筛选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量变化,分析其相关作用,并挑选CXCL17验证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趋化因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各趋化因子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作用。从中挑选出CXCL17进行验证,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进行mRNA水平验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蛋白水平验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49个,主要与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相关。而通过TCGA数据分析发现CXCL17 mRNA在胃癌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降低(P<0.01),CXCL17蛋白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亦明显降低(P<0.05),且CXCL17表达量的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微环境中相关趋化因子变化情况,并验证了CXCL17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019 Vol. 49 (3): 194-197 [摘要] ( 716 ) HTML (1 KB)  PDF (1436 KB)  ( 719 )
198 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文秀,王哲伟,陈晓丽,陈国钱,金海敏,何冬瑞,周成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对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卒中后24~48 h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加强下肢主动活动,即采用床旁功率自行车加强下肢活动,同时协助患者早期练习坐和站立;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中能独立完成50 m的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整体功能及预后。结果:2组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3个月后77.4%(24/31)的患者恢复50 m独立行走能力;45.2%(14/31)的患者在2周内恢复50 m独立行走的能力,当校正基线期年龄、性别、NIHSS评分的影响后,实验组恢复独立行走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分别为[10(5,55)]d和[39(11,84)]d(P=0.005)。按轻型和中重型卒中进行分层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在轻型卒中中实验组恢复独立行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5,10)]d和[23(9,39)]d(P=0.008);而在中型卒中中,2组恢复独立行走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2组患者mRS评估和Barther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F=164.170,P<0.001;F=70.947,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997;F=0.291,P=0.594)。2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模式可促进轻型卒中患者行走能力恢复,对中型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未见明显影响,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2019 Vol. 49 (3): 198-203 [摘要] ( 691 ) HTML (1 KB)  PDF (1327 KB)  ( 681 )
204 miR-202通过降低肝癌细胞ROCK1表达抑制其迁移和侵袭
袁琳琳,喻晓芬
目的:研究微小RNA-202(miR-202)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Hep3B、Huh7及HCCLM3人肝癌细胞和LO2人正常肝细胞中miR-202的表达水平。以miR-202表达水平最低的HCCLM3细胞为转染对象,转染miR-202模拟物或空白对照miRNA,以miR-202表达水平最高的Hep3B细胞为转染对象,转染miR-202抑制物或阴性对照miRNA,并利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转染效率。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202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网站检索并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2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02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O2相比,miR-202在肝癌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CCLM3细胞转染miR-202模拟物后,细胞miR-20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过表达miR-202后,HCCLM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Hep3B细胞转染miR-202抑制物后,细胞miR-20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敲低miR-202后,Hep3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生物信息学检索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明ROCK1基因为miR-202的靶基因。过表达miR-202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中ROCK1基因的表达,而敲低miR-202可明显增加肝癌细胞中ROCK1基因的表达。结论:miR-202在肝癌细胞中低表达,miR-202通过抑制ROCK1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019 Vol. 49 (3): 204-209 [摘要] ( 661 ) HTML (1 KB)  PDF (1546 KB)  ( 662 )
210 Th22和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胡云双,周旺展,张颖,何卫
目的:探讨宫颈癌(C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22和Th17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22细胞和Th17细胞在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慢性宫颈炎(CCS)患者外周血中占CD4+T细胞的比率,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22、IL-17和TNF-α的表达。结果:Th22和Th17细胞及IL-22、IL-17和TNF-α在CC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较CIN组和CCS组明显增高(P<0.05);在宫颈癌患者中,Th22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Th22细胞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量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h22、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该免疫失衡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2019 Vol. 49 (3): 210-213 [摘要] ( 631 ) HTML (1 KB)  PDF (1343 KB)  ( 620 )
214 内侧撑开器与斯氏针牵开纠正跟骨骨折内翻畸形的疗效比较
邬博来,王宝虎,吴乐彬
目的:比较使用内侧撑开器与斯氏针牵开纠正跟骨骨折内翻畸形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州市中医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19~63(39.8±5.9)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2组,撑开器组30例,斯氏针组30例。术前术后拍摄患足X线平片,测量跟骨的Bǒhler’s角、Gissane’s角、内翻角、长度、宽度及高度,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患足功能,评估方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ǒhler’s角、Gissane’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器组术后跟骨内翻角纠正情况优于斯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撑开器组的AOFAS评分为(85.29±6.67),与斯氏针组评分(63.11±9.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手术中使用内侧撑开器相较于使用斯氏针牵开,能更好地纠正跟骨内翻角,且没有对跟骨其他因素的改善造成不良影响。
2019 Vol. 49 (3): 214-218 [摘要] ( 679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795 )
       短篇论著
219 胸前导联移行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王俏俏,林佳选,李进,李岳春,林加锋
 目的:探讨胸导联移行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金标准)治疗成功的295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与77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左、右室流出道室早及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早的胸导联移行情况,比较胸导联移行≥V3及胸导联移行指数≥0对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胸前导联移行≥V3对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早的诊断敏感度。结果: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的移行分数及移行区指数分别为1.71±0.78、4.22±0.67、-1.48±1.31、0.56±0.72。胸前导联移行≥V3与胸导联移行指数≥0对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5%、93.51%、80.38%、97.84%、51.43%及93.56%、90.91%、93.01%、97.53%、78.65%;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区、中间隔区、前间隔区、游离壁区的胸导联移行分数分别为3.65±0.82、3.76±0.54、4.53± 0.65、4.75±0.66;胸导联移行≥V3对诊断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区、中间隔区、前间隔区、游离壁区的敏感度分别为56.52%、66.67%、89.11%、91.18%。结论:与左室流出道比,右室流出道室早胸导联移行比较晚,常在V3及之后导联出现。胸导联移行指数≥0提高鉴别的阳性率。对于右室流出道内位置靠前的游离壁区及前间隔壁此标准尤为适用。
2019 Vol. 49 (3): 219-221,225 [摘要] ( 765 ) HTML (1 KB)  PDF (1271 KB)  ( 1043 )
222 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应
姚丽莉,陈孝倩,黄朝兴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对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的104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其中成人IMN 80例、拟诊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7例和其他病理类型17例。抽取清晨空腹血样,按照血清抗-PLA2R抗体的检测方法分IIFT法组和ELISA法组,2组分别设部分SMN和其他病理类型病例作为对照。结果: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40例,其中33例IMN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26例,灵敏度为78.8%;2例SMN均阴性;5例其他病理类型中仅1例狼疮性肾炎IV型可疑阳性,其余4例阴性;IIFT法的特异度为85.7%(6/7)。ELISA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64例,其中47例IMN患者中37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灵敏度为78.7%;在5例SMN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不典型膜性肾病1例和结肠癌合并IMN 1例阳性,另外3例阴性;12例非膜性肾病均阴性;ELISA法的特异度为94.1%(16/17)。结论:在成人IMN的诊断价值上,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法基本相同。
2019 Vol. 49 (3): 222-225 [摘要] ( 1099 ) HTML (1 KB)  PDF (1257 KB)  ( 849 )
       病例分析
226 子宫良性平滑肌瘤肺转移1例
李伟大,赵奋华
2019 Vol. 49 (3): 226-227 [摘要] ( 516 ) HTML (1 KB)  PDF (1221 KB)  ( 798 )
       高教研究
228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生活化的路径探析
李鲁静,毛玲朋,洪晓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并构建于生活的基础之上,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地,是培养医学生价值观及医学生医德医风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生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场域,依据生活教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通过分析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生活化培育面临理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脱节、榜样教育缺位、培育单向化的主体缺位、有形培育载体的缺失、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等现实困境,探索建立了“价值观感知-示范引导-实践养成”的三段式价值培育路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的引领和塑造作用。
2019 Vol. 49 (3): 228-231 [摘要] ( 638 ) HTML (1 KB)  PDF (1149 KB)  ( 753 )
232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眼视光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
陈鼎,吴文灿

目的:研究微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眼视光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专科实习的眼视光专业研究生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4人)和对照组(24人),实验组采取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临床操作,并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分析2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病例分析和临床操作成绩以及问卷调查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眼视光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可显著提升临床教学的效果。

2019 Vol. 49 (3): 232-235 [摘要] ( 510 ) HTML (1 KB)  PDF (1188 KB)  ( 820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