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8年 48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8-12-12

论著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短篇论著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0 封面与目录
2018 Vol. 48 (12): 0-0 [摘要] ( 430 ) HTML (1 KB)  PDF (968 KB)  ( 942 )
       论著
859 携带线粒体ND1基因3497C>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梁敏,侯玲玲,姜丰,管敏鑫
目的:探讨携带线粒体ND1基因3497C>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临床与遗传学特征。方法:对6个携带线粒体ND1基因3497C>T突变的LHON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眼科学检查及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利用转线粒体细胞系进行呼吸链复合物酶活力检测。结果:6个家系中每个家系都只有1人患病,其中男5例,女1例。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色淡,边界不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2例患者颞侧及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均有不同层度的变薄,4例患者无明显改变。携带线粒体3497C>T突变的转线粒体细胞株其呼吸链复合物I酶活力为正常对照的87.6%。结论:LHON患者眼底存在不同程度病变,线粒体ND1基因3497C>T突变是LHON家系发病的原因之一,该位点可作为LHON的筛查位点之一。
2018 Vol. 48 (12): 859-863 [摘要] ( 723 ) HTML (1 KB)  PDF (1833 KB)  ( 782 )
866 NMDA受体NR2A、NR2B亚基在戊四氮诱导慢性癫痫大鼠中的作用
徐惠琴,杜延茹,沈晶赞,林嘉禾,丁思琦,郑荣远,王新施,王莉,叶朦倩
目的:探讨NMDA受体NR2A、NR2B亚基在戊四氮(PTZ)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惊厥发作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TZ组、PTZ+MK-801组、PTZ+NVP组、PTZ+Ifenprodil组;连续腹腔注射35 mg/kg PTZ 28 d,注射PTZ 0.5 h前,各组分别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0.1 mg/(kg·d)MK-801、5.0 mg/(kg·d) NVP、10 mg/(kg·d) Ifenprodil。按照Racine分级标准每天记录行为学评分。第29天处死动物,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NR2A、NR2B亚基水平。结果:与PTZ组比,MK-801组和NVP组戊四氮诱导慢性癫痫大鼠的惊厥发作减轻,而Ifenprodil组无减轻。与Control组比,PTZ组海马神经元大量丢失;与PTZ组比,MK-801、NVP和Ifenprodil均能减少海马神经元丢失;其中,MK-801、NVP减轻神经元损伤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比,各组惊厥发作后海马NR2A、NR2B亚基水平均下降,PTZ组最明显;NR2A亚基水平,PTZ+NVP组高于PTZ组;NR2B亚基水平,各药物干预组均高于PTZ组。结论:非选择性抑制NMDA受体和选择性抑制NR2A亚基能够减轻慢性癫痫大鼠发作强度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而选择性抑制NR2B亚基仅能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这提示惊厥发作可能与NR2A亚基有关,而神经元损伤可能与NR2A、NR2B亚基均有关。
2018 Vol. 48 (12): 866-870 [摘要] ( 734 ) HTML (1 KB)  PDF (1737 KB)  ( 1118 )
871 急性和慢性低O2高CO2大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变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闵晶晶,顾群,陈琪,王小同
目的:探讨急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变是否与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16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PGC-1、NRF-1、TFAM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急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在空间平台探索实验中,与对照组比,急性组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急性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双层膜完整,结构尚清晰,而慢性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膜出现肿胀,膜模糊不清,部分膜破裂,线粒体空泡变,嵴紊乱或疏松溶解,部分消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急性组大鼠海马PGC-1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其下游级联蛋白NRF-1、TFAM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慢性组PGC-1α、NRF-1、TFAM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1)。RT-PCR结果显示,急性组mtDNA拷贝数较对照组增加(P<0.01),慢性组mtDNA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线粒体生物合成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长期低O2高CO2暴露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2018 Vol. 48 (12): 871-875,,880 [摘要] ( 621 ) HTML (1 KB)  PDF (1661 KB)  ( 766 )
876 黄芪多糖对棕榈酸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胡兰兰,陈佳君,陈君第霞,潘晓琼,胡臻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棕榈酸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棕榈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设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400 mg/L、800 mg/L、1 600 mg/L)。MTT试验检测黄芪多糖对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AMPK、p-AMPK、p-Akt、eNOS、p-eNOS、Nox4、GAPDH蛋白的表达。Q-PCR试验检测Nox4 mRNA以及eNOS mRNA的表达。硝酸酶还原法检测细胞内NO含量。结果:黄芪多糖可以上调棕榈酸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p-AMPK、p-Akt、p-eNOS蛋白以及eNOS mRNA的表达(P<0.05);下调Nox4蛋白及Nox4 mRNA的表达,增加细胞内NO的生成(P<
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内NO的生成,其调控机制可能与其能活化细胞内AMPK、Akt蛋白,激活eNOS以及降低Nox4的表达有关。
2018 Vol. 48 (12): 876-880 [摘要] ( 576 ) HTML (1 KB)  PDF (1747 KB)  ( 764 )
881 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阻断软骨退化中的作用
顾霄鹏,巢海潮,顾岳全
目的:探讨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阻断软骨退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内侧半月板不稳术(DMM)构建SD大鼠关节炎(OA)模型,选取广谱性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进行体内干预,采用关节软骨番红O染色及关节OA评分法观察TSA对软骨退化的影响。体外培养软骨肉瘤细胞SW-1353,选取不同浓度的TSA及选择性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和MS-275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心组蛋白(H3、H4)和α-微管蛋白去乙酰化水平,验证各HDAC抑制剂的活性。体外培养人源性关节软骨细胞(HACs)及SW-1353细胞,选取以上HDAC抑制剂并结合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诱导剂白细胞介素-1α(IL-1α)干预HACs;采用siRNA特异性干扰I型HDAC各亚型的表达,结合IL-1α干预SW-1353;采用RT-PCR检测2种细胞中MMP1及MMP13的表达,分析各亚型HDAC抑制对MMP表达的影响。利用外植体软骨退化(PNC外植体)试验,选取以上HDAC抑制剂及制瘤素M进行干预,检测糖胺聚糖和胶原蛋白,体外观察各HDAC抑制剂对软骨退化的影响。结果:TSA明显减轻OA模型SD大鼠胫骨内侧平台及股骨内侧髁的软骨退化程度(P=0.015)。TSA、VPA及MS-275可显著提高核心组蛋白(H3、H4)和α-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即TSA、VPA及MS-275干预浓度越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越高,HDAC抑制剂的活性越高。TSA、VPA及MS-275可显著抑制HACs细胞中IL-1α诱导的MMP1及MMP13的表达(P<0.001),并亦呈浓度依赖性。I型HDAC(HDAC-1、HDAC-2、HDAC-3及HDAC-8)亚型被特异性干扰后,SW-1353细胞中IL-1α诱导的MMP1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01)。体外实验证实TSA、VPA及MS-275可显著抑制软骨中制瘤素M诱导的糖胺聚糖和胶原蛋白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I型HDACs被抑制剂抑制或特异性消耗均能抑制软骨细胞MMP1及MMP13的表达,抑制PNC外植体糖胺聚糖和胶原蛋白水平,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糖胺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对软骨退化的保护作用。
2018 Vol. 48 (12): 881-887,893 [摘要] ( 632 ) HTML (1 KB)  PDF (2218 KB)  ( 861 )
888 YC-1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葛叶盈,王秀珍,袁娜,袁力勇,陈洁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特异性抑制剂(YC-1)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HIF-1α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雄性小鼠48只,18个月龄,体质量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0.9%氯化钠溶液组(手术+NS组)和HIF-1α抑制剂YC-1组(手术+YC-1组),根据手术后测试时间点不同分为术后1 d、3 d两个亚组,各亚组8只。建立肝部分切除术作为手术模型组,YC-1组给小鼠腹腔注射YC-1,Sham组在肝部分切除术相同手术部位做切开缝合术。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HIF-1α、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手术+NS组术后1 d、3 d平均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跨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HIF-1α、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1);与手术+NS组比较,手术+YC-1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空间探索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手术+YC-1组海马HIF-1α、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减少,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YC-1改善肝部分切除术后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抑制HIF-1α蛋白有关,POCD的神经元凋亡机制部分与HIF-1α有关。
2018 Vol. 48 (12): 888-893 [摘要] ( 676 ) HTML (1 KB)  PDF (1920 KB)  ( 846 )
894 SIRT4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黄国裕,林瑶,林佳浩,陈旭旭,李军建,朱冠保
目的:探讨SIRT4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慢病毒构建过表达SIRT4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NK45,通过体外细胞增殖活力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研究过表达SIRT4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细胞周期实验研究SIRT4对胃癌细胞周期及相关周期蛋白的影响。结果:过表达SIRT4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和MNK45的体外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过表达SIRT4通过下调p-ERK、cyclin D和cyclin E水平(P<0.05),导致细胞G1周期阻滞。结论:SIRT4在胃癌中可能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
2018 Vol. 48 (12): 894-897 [摘要] ( 605 ) HTML (1 KB)  PDF (1645 KB)  ( 698 )
898 能谱CT容积碘含量对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评价
陈丽芳,傅钢泽,黄定品,满意,金尹,董千铜,黄颖宝,陈勇春,王宏清
目的:分析晚期胃癌化疗前后能谱CT成像参数的变化特点,探讨客观评价疗效的评估指标及预测指标。方法:连续收集52例经胃镜病理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化疗前后行能谱CT成像。测量化疗前后病灶的最长径、最大厚度、最大截面积、体积及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值、容积碘含量,并计算各参数的变化率。按照RECIST1.1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结果:化疗后,有效组各参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以动静脉期容积碘含量变化率最大;其最大厚度变化率、最大横截面积变化率、体积变化率及动静脉期容积碘含量变化率均明显大于无效组(P<0.01)。化疗前有效组最大厚度明显大于无效组(P=0.036)。结论:能谱CT静脉期容积碘含量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新的疗效评估指标,结合病灶形态学信息能够为临床化疗疗效做出有效评价。
2018 Vol. 48 (12): 898-902 [摘要] ( 675 ) HTML (1 KB)  PDF (1567 KB)  ( 832 )
903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评价青年鼾症患者颅面特征及气道容积
秦化祥,王海燕,王晓飞,曹真胜,胡荣党
目的:用锥形束CT(CBCT)三维头影测量评估青年鼾症患者颅面部形态及气道容积。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3 300名青年学生做打鼾情况调查,并为重度打鼾者102人做Epworth嗜睡量表,嗜睡评分大于9分的28人做睡眠呼吸监测,检测结果不能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定为鼾症患者,为鼾症组,共20人。4位以上室友确认无打鼾者为对照组,共20人。2组在同等条件下拍摄CBCT,3位正畸医师利用Dolphin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和气道容积测量,每人测2次,间隔1周。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6次测量之间的可靠度。用t检验分析鼾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鼾症组BMI(P=0.028)和颈围(P=0.043)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性指标中鼾症组N-S-Ar角(P=0.042)和Nasal floor to FH角(P<0.001)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鼾症组S-N(P=0.039)、S-Ba(P=0.009)和N-ANS(P=0.02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表气道间隙的指标UP-PhW(P=0.001)、UT-PhW(P=0.037)、PP-SPU(P=0.006)、PNS-SPU(P=0.004)、SAM-SPM(P=0.009)、SAL-SPL(P=0.009)、PNR(P=0.011)在鼾症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鼾症组鼻咽气道体积(P=0.002)、腭咽气道体积(P=0.003)、舌咽气道体积(P=0.003)、总气道体积(P=0.006)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鼾症的主要特征是鼻腔骨性结构较小,咽腔狭窄,气道狭窄,以及肥胖和颈围较大。
2018 Vol. 48 (12): 903-908 [摘要] ( 778 ) HTML (1 KB)  PDF (1594 KB)  ( 789 )
909 Fsp27与肝纤维化病理、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余霞,黄卡特,俞富祥
目的:探讨Fsp27在慢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5例因肝脏肿瘤而行肝部分切除术切除的肝脏标本。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Fsp27蛋白染色,并进行病理纤维化分析,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Fsp27表达情况,同时测定患者术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肝羟脯氨酸、血清III型胶原和透明质酸)。结果:Fsp27在肝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原代肝星状细胞;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脏组织中Fsp2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Fsp27蛋白染色评分与血清III型胶原、血清透明质酸、肝脏羟脯氨酸呈负相关(r=-0.521、-0.834、-0.667,P<0.05)。结论:肝组织Fsp27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2018 Vol. 48 (12): 909-912 [摘要] ( 673 ) HTML (1 KB)  PDF (1745 KB)  ( 712 )
913 Aptima HPV基因分型检测在ASC-US女性中的应用
王凯怡,陈瑛瑛,董婕
目的:探讨Aptima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6/E7 mRNA(Aptima HPV)及其基因分型(GT)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70例细胞学ASC-US女性行宫颈脱落细胞Aptima HPV及GT检测,同时进行HC2-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①770例女性中Aptima HPV阳性涵盖了83.1%的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HSIL+49/59);②Aptima HPV 16+女性相关暴露风险的0R值最高,显著高于Aptima HPV 18/45+、GT-、Aptima HPV-患HSIL+的风险(P<0.05)。与HPV GT-相比,GT+女性的HSIL+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③Aptima HPV检测HSIL+的特异度高于HC2-HPV(P<0.05);而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胞学ASC-US女性中,Aptima HPV及其GT检测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宫颈病变筛选及危险分层方法,尤其要重视Aptima HPV 16+的患者。
2018 Vol. 48 (12): 913-916 [摘要] ( 1077 ) HTML (1 KB)  PDF (1446 KB)  ( 1071 )
917 紫铆因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林增,潘天龙,吴登颖,康晓雕,蔡宁宇,潘骏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紫铆因对U2OS骨肉瘤细胞的凋亡及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U2OS骨肉瘤细胞在不同浓度的紫铆因作用下处理24 h,CCK-8细胞活性试剂盒测定U2OS骨肉瘤细胞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U2OS骨肉瘤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U2OS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25、50、100 μmol/L紫铆因处理组与0 μmol/L紫铆因组比,细胞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 μmol/L紫铆因处理组与0 μmol/L紫铆因组比,Bax的表达量增加,Bcl-2、MMP-2、MMP-9表达量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铆因可以促进U2OS骨肉瘤的凋亡并抑制其侵袭转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2018 Vol. 48 (12): 917-920 [摘要] ( 654 ) HTML (1 KB)  PDF (1730 KB)  ( 658 )
       短篇论著
921 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预防性介入栓塞治疗
黄静,郑芸芸,李萍,荣星,张松跃,夏天和,仇慧仙,吴蓉洲
目的:探讨预防性介入栓塞治疗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CBPF)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CBPF患儿(男6例,女5例),年龄11个月~12岁,均伴随动脉导管未闭(PDA),且在PDA封堵过程中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诊。针对其中10例CBPF瘘口直径大于同一水平相邻支气管动脉(提示血管扩张畸形)的患儿,分别选择不同规格可解脱带纤毛弹簧圈或pfm弹簧圈进行预防性CBPF栓塞术。术后常规进行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规律随访。结果:10例患儿CBPF完全栓塞,PDA均封堵成功,封堵后降主动脉造影提示所有患儿PDA即刻完全封堵;余1例患儿因CBPF较细小并扭曲,未予完全封堵;术后随访提示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咯血等并发症。结论:预防性介入栓塞治疗CBPF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但其能否有效预防大咯血仍有待后续随访。
2018 Vol. 48 (12): 921-924,928 [摘要] ( 693 ) HTML (1 KB)  PDF (1597 KB)  ( 874 )
925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对化疗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预测作用
郭晶晶,沈文彩,叶宣梅,潘素贞,周莲莲,江明华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的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了解骨髓生成释放血小板(PLT)的能力,以期预测化疗患者是否需要输注PLT,避免不必要的PLT输注。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化疗住院患者186例,其中输血组74例、未输血组112例,利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网织红细胞通道检测患者血常规标本的IPF%、IPF及PLT等指标,比较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接着对输血组患者的血小板和IPF%进行动态观察,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预测是否需输注PLT的效果。结果:输血组的IPF% [5.10%(2.48%,10.68%)]高于未输血组的IPF% [1.85%(1.2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输血组的PLT [35.00×109/L(12.75×109/L,123.75×109/L)]低于未输血组[150.50×109/L(94.75×109/L,209.0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结果分析发现IPF%随着PLT的下降而升高。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IPF%的AUC和PLT的AUC没有差异。结论:IPF%升高提示外周血中PLT破坏增加,但尚无法作为化疗患者是否需输注PLT的预测指标。
2018 Vol. 48 (12): 925-928 [摘要] ( 628 ) HTML (1 KB)  PDF (1492 KB)  ( 756 )
       护理研究
929 慢性疼痛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王宋超,张春梅,王荣,王凌燕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恐动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长海痛尺、恐动症评分量表(TSK)对浙江省3家三甲医院疼痛门诊176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恐动患者TSK评分为(42.92±3.47),恐动症比例为42.61%。单因素分析示,学历、当前躯体疼痛和既往最痛水平恐动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既往最痛水平是恐动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OR=1.468,95%CI=1.225~1.760,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恐动症发生率高,既往最痛水平高低与恐动症发生密切相关,关注慢性疼痛患者既往疼痛水平,改变其运动畏惧认知,促进慢性疼痛患者的康复。
2018 Vol. 48 (12): 929-932 [摘要] ( 690 ) HTML (1 KB)  PDF (1491 KB)  ( 1057 )
       高教研究
933 医学院校流式细胞仪实验平台技术开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应用实践的探讨
谢旦立,郑蒙蒙,郑斌娇,楼永良
 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和临床领域的研究和诊断中,也是医学院校医学免疫学等课程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之一。随着各种流式细胞前沿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其在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血液学、药学和医学检验等研究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于科研需求推动下的流式细胞前沿技术开发应用为模式,以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针对性地增加流式细胞前沿技术的理论和实验内容为起点,将流式前沿技术的科研手段、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灵活贯穿于“科研-流式平台建设-研究生培养”这一途径的多个环节中。通过以科研促技术、以技术建平台和以平台促研究生教学等一系列形式,提高流式细胞技术平台的水平、培养研究生对流式细胞技术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流式细胞技术平台建设和研究生未来科研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18 Vol. 48 (12): 933-936 [摘要] ( 542 ) HTML (1 KB)  PDF (1610 KB)  ( 843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