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3年 43卷 2期
刊出日期:2013-02-25
论著
临床经验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个案报告
调查研究
论著
71
microRNA-29b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潘嘉林,黄晓燕,邵驾宇,王本极,林素,王良国,戴晓春,杨德业
目的:研究microRNA-29b(miR-29b)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角色.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和Wistar-Kyoto (WKY)大鼠肾脏皮质组织miR-29b表达的差异.体外培养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7 mol/L(为AngⅡ组),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空白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AngⅡ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miR-29b表达差异,运用WesternBolt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AngⅡ组和空白对照组TGF-β、α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的表达量.进一步分别再转染miR-29b inhibitor和miR-29b mimics,建立miR-29b低表达和高表达细胞模型.低表达模型实验分三组:①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未经任何处理;②低表达组:转染miR-29b inhibitor;③阴性对照组:转染随机合成NC microRNA片段.高表达模型实验分三组:①空白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AngⅡ(10-7 mol/L)诱导;②高表达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AngⅡ(10-7 mol/L)诱导,同时转染miR-29b mimcs;③阴性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AngⅡ(10-7 mol/L)诱导,同时转染随机合成NC microRNA片段.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效果,运用Western Bolt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中TGF-β、α-SMA和Col Ⅰ的表达量.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SHR大鼠肾脏皮质组织miR-29b的表达(0.76±0.01)相比WKY大鼠(1.00±0.00)下降(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1.00±0.00),AngⅡ组miR-29b的表达(0.56±0.06)明显下降(P<0.05),TGF-β、α-SMA、Col Ⅰ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NRK-52E细胞转染率为95.14%,相比空白对照组(1.00±0.00),低表达组miR-29b表达(0.07±0.02)明显下降,高表达组miR-29b表达(38.3±8.1)明显升高(P<0.05).在低表达模型实验中,低表达组α-SMA、TGF-β、Col Ⅰ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上调(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表达模型实验中,高表达组的NRK-52E细胞α-SMA、TGF-β、Col I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下调(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HR大鼠肾脏皮质组织miR-29b的表达水平比WKY大鼠下降,这可能和SHR大鼠体内的高AngⅡ水平有关,miR-29b表达降低能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AngⅡ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的一个潜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iR-29b来实现的.
2013 Vol. 43 (2): 71-77 [
摘要
] (
581
)
HTML
(1 KB)
PDF
(1393 KB) (
824
)
78
SA/hIL24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陈惜倩,高基民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人白细胞介素24融合蛋白(SA/hIL24),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RT-RCR扩增hIL-24基因序列,构建pET24a-SA-hIL24和pET21a-hIL24-S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透析复性.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融合蛋白对已生物素化的小鼠膀胱癌MB49细胞的锚定修饰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两种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20%和35%,二次纯化后SA/hIL24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SA/hIL24融合蛋白可高效结合至已生物素化的MB49肿瘤细胞表面(表面锚定修饰率大于90%),hIL24-SA融合蛋白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而SA-hIL24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结论:SA/hIL24融合蛋白的制备为hIL-24表面锚定修饰的新型肿瘤细胞疫苗提供了基础.
2013 Vol. 43 (2): 78-83 [
摘要
] (
502
)
HTML
(1 KB)
PDF
(2257 KB) (
872
)
个案报告
83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银夹绝育术后银夹移位1例
林孝坤,王继生,周斌,徐鲁白,蔡景理,殷凯
输卵管银夹绝育术在我国各个城乡已广泛开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可复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效果可靠的一种绝育方法.然而该方法也可出现罕见的并发症——银夹移位.我院于2012年5月收住1例银夹移位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3 Vol. 43 (2): 83- [
摘要
] (
489
)
HTML
(1 KB)
PDF
(578 KB) (
910
)
论著
84
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时间点C57BL/6J小鼠肺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变化及其意义
赵珊,刘亚坤,陈丹,郝卯林,陈海娥,应磊,马迎春,王万铁
目的:探讨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时间点小鼠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在体单侧左肺原位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及I/R l h、2 h、3 h组.各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留取左肺,分别检测以下指标: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进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caspase-12、c-jun NH2-terminal kinase (JNK)和glucose regulating protein 78 (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h组肺W/D、TLW、IQA、CHOP、caspase-12、JNK与GRP78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及肺细胞凋亡指数(AI)并无明显差异(P> 0.05),光镜显示肺组织形态学和电镜显示肺组织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变化,而I/R 2 h组和I/R3h组上述各指标与Sham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在I/R 2 h和I/R 3 h组,光镜显示肺组织形态学和电镜显示肺组织超微结构均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尤以I/R 3 h组损伤最为明显.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与CHOP、caspase-12、JNK及GRP78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W/D、TLW及IQ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缺血后再灌注时间超过一定限值可引起肺组织细胞发生过度的UPR.
2013 Vol. 43 (2): 84-89 [
摘要
] (
512
)
HTML
(1 KB)
PDF
(1766 KB) (
868
)
90
采用冰冻切片和冷场发射电镜构建APA微囊的膜厚度及膜表面测定的方法研究
傅红兴,李慧,朱雁林,赵应征,吴岚岚,江玲
目的:建立一种APA微囊的膜厚度以及表面结构的检测方法,并测定微囊在湿状态的膜厚度和干燥后的膜表面结构.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冰冻切片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囊的膜厚度,并将囊膜在37℃孵育30 d后再次观察厚度的变化;对微囊进行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观察囊膜表面和断面结构.结果:APA-Ca和APA-Ba微囊的囊膜厚度并不均匀,孵育1个月后囊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场发射扫描电镜下显示,两种微囊表面均光滑、致密;冻干后APA-Ca囊膜厚度达450 ~690 nm,而APA-Ba的囊膜厚度约为350 nm.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微囊膜厚度和表面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APA微囊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2013 Vol. 43 (2): 90-92 [
摘要
] (
551
)
HTML
(1 KB)
PDF
(1117 KB) (
765
)
93
双酚A对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类固醇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姬秀焕,鲍方,尹晓娜,陈玲,苏志涛,王蓉蓉,董磊,陈国荣,陈三妹
目的:观察双酚A (bisphenol A,BPA)对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睾酮合成及类固醇代谢关键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出生后第21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2.4 μg/kg)、中剂量组(l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实验组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BPA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玉米油灌胃.第35天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Leydig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甾脱氢酶(3β-HSD)、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P450c17)和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P450arom) mRNA的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下降(P< 0.05),睾丸组织P450scc及3β-HSD mRNA的表达下降(P< 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维持正常水平,各关键酶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维持正常水平,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睾丸组织StAR及17 β-HSD mRNA的表达下降(P<0.05),而3β-HSD mRNA的表达升高(P<0.05).各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光镜下形态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PA可能通过Leydig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类固醇代谢关键酶的变化影响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的睾酮合成.
2013 Vol. 43 (2): 93-97,100 [
摘要
] (
538
)
HTML
(1 KB)
PDF
(1317 KB) (
979
)
98
脊柱颈胸段前路微创手术自动拉钩系统的研制
黄义星,池永龙
设计与制作一种适用于脊柱颈胸段前路微创手术操作的自动拉钩系统,并在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通过模拟手术证实了该自动拉钩系统能为脊柱颈胸段前路微创手术提供工作通道,并能有效结合椎间盘镜系统,在良好的照明和显微放大效果下进行镜下操作.
2013 Vol. 43 (2): 98-100 [
摘要
] (
536
)
HTML
(1 KB)
PDF
(639 KB) (
735
)
101
Dicer干预对HPV18 E6/E7基因表达的影响
林茂,卢徐涟,胡飞红,胡芝,吕艳,冯娟,张丽芳,薛向阳
目的:探讨Dicer干预对高危型HPV18 E6、E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三条Dicer 基因的siRNA,采用定量PCR分析siRNA在不同浓度(40 nmol/L、60 nmol/L及80 nmol/L)、不同时间(24 h、48 h及72 h)干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PCR分析Dicer被干预后对HPV18 E6、E7及miR-1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定量PCR能特异地检测Dicer、HPV18 E6、E7及miR-16基因的表达.设计的三种siRNA均明显下调Dicer基因表达,40 nmol/L的siRNA干预24 h即可获得明显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对miR-16及高危型HPV18 E6、E7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40 nmol/L的Dicer siRNA干预可明显下调HPV18 E6、E7及miR-16基因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HPV18 E6、E7基因编码区存在miR-16的结合位点.结论:Dicer siRNA干预能明显下调高危型HPV18E6、E7基因表达,miR-16可能参与HPV18E6、E7基因表达调控.
2013 Vol. 43 (2): 101-105 [
摘要
] (
559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857
)
10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狼疮活动相关miRNA的筛选
陈芳,陈朝生,章慧娣,薛向阳,丁晓凯,孙莉,陈丹,黄朝兴
目的:通过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与狼疮活动相关的microRNA(miRNA),探讨B淋巴细胞参与SLE发病的机制.方法:选取45例重度活动期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20例稳定期SLE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用磁珠阴性分选法分离B淋巴细胞并提取RNA,将每组单个样本RNA混成组总RNA,进行组间芯片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验证miRNA芯片检测结果.结果:重度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有16条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下调10条,上调6条.Realtime PCR对其中2条(miR-181a、miR-103)miRNA的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所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SLE患者病情活动性与B淋巴细胞中miRNA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2013 Vol. 43 (2): 106-111 [
摘要
] (
583
)
HTML
(1 KB)
PDF
(1333 KB) (
857
)
112
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文花,李劲松,胡臻,胡海燕,郑国庆,李佩珍,张晓艳,李玲
目的:观察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小鼠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10231 (candida albicans)的方式,建立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观察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变化的情况,及黄连水煎液灌胃对模型小鼠生存率及肾组织白色念珠菌集落数的影响.结果:黄连高剂量灌胃组与氟康唑灌胃组生存时间均长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肾组织白色念珠菌集落数以模型对照组最高,黄连高剂量灌胃组与氟康唑灌胃组均显著低于该组(P< 0.05).结论:黄连水煎液在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体内具有一定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中尤以高浓度的黄连水煎液抑菌作用最为显著.提示临床治疗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可考虑黄连的适当使用.
2013 Vol. 43 (2): 112-114 [
摘要
] (
572
)
HTML
(1 KB)
PDF
(217 KB) (
752
)
115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介素/肾上腺髓质素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贾闪闪,赵兰艳,郑欢欢,季巧英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介素/肾上腺髓质素2(intermedin/adrenomedullin-2,IMD/ADM2)水平的变化,探讨IMD/ADM2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9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浆IMD/ADM2水平,并设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急性发作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IMD/ADM2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P< 0.05),缓解期患者血IMD/ADM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哮喘急性发作期IMD/ADM2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动脉血氧分压(Pa02)分别呈负相关(r=-0.691和-0.736,均P< 0.01).结论:血浆IMD/ADM2水平与哮喘发病有一定关系,检测IMD/ADM2水平对评价哮喘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3 Vol. 43 (2): 115-116,119 [
摘要
] (
542
)
HTML
(1 KB)
PDF
(199 KB) (
641
)
117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研究
王宾,沈来根,葛敦钧,程云霄,朱越锋,李鲁滨,胡邓迪,金晔
目的: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多向分化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44、CD90、CD45)的表达.传至第3代后,分别进行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肝细胞的诱导.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器检测表明培养的细胞为大鼠BMSCs.B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及肝细胞.结论:大鼠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2013 Vol. 43 (2): 117-119 [
摘要
] (
523
)
HTML
(1 KB)
PDF
(647 KB) (
690
)
临床经验
120
术前焦虑对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疼痛的影响
徐怡,朱勇,王晓凑
目的:评价术前焦虑状态对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疼痛的影响.方法:拟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185例,采用状态特质焦虑同卷(STAI)中状态焦虑问卷(SAI)评价患者术前的焦虑状态,根据SAI评分分为高度焦虑组(SAI评分>45分,H组)和低度焦虑组(SAI评分<45分,L组).记录两组子宫次全切除术后6、24、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结果:H组患者89例,L组96例,两组术后6、24、48 h VAS评分比分别为8.78±2.13 vs 8.02±2.73(P<0.05)、7.39±2.54 vs 6.65±1.74(P< 0.05)、3.38±1.76 vs 3.25±1.78(P<0.05).结论:术前高度焦虑状态可加重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疼痛.
2013 Vol. 43 (2): 120-122 [
摘要
] (
535
)
HTML
(1 KB)
PDF
(201 KB) (
630
)
122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孙云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通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经周期的疗效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前列腺素PGF2a、PGE2a含量以及PGF2a/PGE2a比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西药组与经皮电刺激组均可以降低VAS评分(P<0.05),降低PGF2a含量,增加PGE2a含量以及降低PGF2a/PGE2a比值(P<0.05);与西药组相比,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愈显率明显增加(P< 0.05),VAS评分在治疗后3个周期也明显降低(P<0.05),PGF2a/PGE2a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浆PGF2a与PGE2a含量,且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并优于西药治疗.
2013 Vol. 43 (2): 122-124 [
摘要
] (
539
)
HTML
(1 KB)
PDF
(196 KB) (
951
)
125
液基细胞学和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赵章树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和巴氏涂片检查在普通人群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本院收集的TCT标本9 562例,细胞学诊断以TBS (2001)分级系统报告;巴氏涂片标本30 370例,细胞学诊断以巴氏五级分类法报告;对细胞学阳性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送病理诊断.结果:9 562例TCT标本中阳性者403例,检出率为4.21%,和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0.3%;30 370例巴氏涂片标本中阳性者187例,检出率为0.62%,和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88.2%.结论:T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巴氏涂片组,和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两者无明显差异.
2013 Vol. 43 (2): 125-127 [
摘要
] (
603
)
HTML
(1 KB)
PDF
(210 KB) (
872
)
127
老年人上腹部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陈杰,徐利平,曹高健,程向阳,孙广正,宋胜江,涂良水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老年患者61例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上腹部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未发生LRTI 44例,发生LRTI 17例,感染发生率为27.9%,病原体检出率为58.8% (10/17),病原体以多重耐药的细菌、真菌为主.肿瘤、存在合并症、入住ICU等因素在两组资料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LRTI可能与肿瘤、存在合并症、入住ICU相关.病原体以多重耐药的细菌、真菌为主.
2013 Vol. 43 (2): 127-129 [
摘要
] (
627
)
HTML
(1 KB)
PDF
(190 KB) (
864
)
调查研究
130
某高校文科一年级学生人格障碍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土文珍,石华孟,王小同,黄汉津,胡立荣,林崇光,郭晗峰,杨闯
目的:调查某高校文科一年级学生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并探讨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等调查温州市某高校文科一年级学生.结果:在1 205名某高校生中PDQ-R总分为(23.9±8.4)分,阳性率为6.30%;确诊人格障碍30例,患病率为2.49%;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1.09%)和构成比(37%)均为最高;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等.结论:此高校生中人格障碍患病率较低,家庭环境不良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013 Vol. 43 (2): 130-132 [
摘要
] (
540
)
HTML
(1 KB)
PDF
(187 KB) (
779
)
病例分析
13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皮瓣坏死的预防效果分析
韩德荣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皮瓣坏死的预防效果.方法:71例乳腺癌采用真皮下cooper氏筋膜离断分离皮瓣,同时对于皮瓣缝合张力高者加用减张缝合.69例乳腺癌采用常规根治术.对两组术后皮瓣坏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根治术组皮瓣坏死率为12.7%,常规值为30.4%,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2013 Vol. 43 (2): 133-134 [
摘要
] (
477
)
HTML
(1 KB)
PDF
(147 KB) (
862
)
护理研究
135
健康教育路径评价表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吴小红
目的:探讨将健康教育路径评价表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同期住院的25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5例按传统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130例按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径评价表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放疗不良反应、住院日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评价表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放疗不良反应、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2013 Vol. 43 (2): 135-137 [
摘要
] (
461
)
HTML
(1 KB)
PDF
(168 KB) (
798
)
138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程君君,曹淑华,陆艳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对125例自然分娩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结果: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与流产次数、分娩次数、新生儿体质量、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有密切关系,做好产前、产时、产后护理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结论:产前早期干预,产时及时发现,产后有效预防,能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013 Vol. 43 (2): 138-139 [
摘要
] (
462
)
HTML
(1 KB)
PDF
(118 KB) (
674
)
高教研究
140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和探索
柯将琼,邵胜敏,林燕,郑国庆,陈松芳,董其谦,王小同
摘要: 目的:探讨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见习带教方法.见习带教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记录考核成绩.比较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下学生成绩与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成绩.结果: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后,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氛围活跃,见习考核成绩较传统方法明显提高(P<0.01).结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见习带教中取得良好成效,值得推广.
2013 Vol. 43 (2): 140-141 [
摘要
] (
493
)
HTML
(1 KB)
PDF
(151 KB) (
79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