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7年 4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7-11-25

论著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论著
78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5-HTTLPR长等位基因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息态脑功能及行为学的相关性
张晓燕,梁艳,杜松妹,林海西,王维千,陈宏,刘惠茹,王美豪,赵永忠,杨闯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SLA基因型与SLG基因型间脑低频振荡振幅(ALFF)的差异以及静息态ALFF与行为学的相关性,探讨A-G单核苷酸多态性对5-HTTLPR长等位基因(L)转录活动的影响。方法:22例ADHD患儿通过PCR基因检测技术筛查出SLA基因型(SLA基因组)12例、SLG基因型(SLG基因组)10例,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患儿进行功能磁共振静息状态扫描,采用ALFF评估静息态脑功能,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行为现状,有意义脑区的ALFF平均信号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各项指标做两两相关分析。结果:SLA基因组在右额上回、左额中回、左脑岛、右边缘扣带回ALFF值高于SLG基因组,其中左额中回的ALFF值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冲动多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20),右边缘扣带回的ALFF值与冲动多动评分、品行问题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479,P=0.024;r=-0.542,P=0.009)。SLA基因组低于SLG基因组的脑区ALF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LG基因型相比,SLA基因型在大脑的多个区域均表现出更为活跃的功能活动,且倾向于更严重的冲动多动症状和品行问题。
2017 Vol. 47 (11): 781-785 [摘要] ( 821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917 )
786 棉酚对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的影响
李秧秧,陈涵斌,徐菲菲,万丽,陈国荣,陈垒,陈三妹,王蓉蓉
目的:研究棉酚对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2型糖尿病(T2DM)组、棉酚治疗(T2DMG)组。采用高脂饮食及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G组模型构建后用棉酚灌胃(15 mg·kg-1·d-1灌胃4周,再按每周15 mg·kg-1灌胃8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组织11β-HSD1、GR、NF-κB及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肝组织明显纤维化,α-SMA、11β-HSD1、GR、NF-κB、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01、0.004、0.001、0.001、0.002),GR、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0.001);与T2DM组比较,T2DMG组肝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肝组织α-SMA、11β-HSD1、GR、NF-κB、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09、0.031、0.002、0.009、0.027),11β-HSD1、GR、TGFβ1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03、0.038、0.014)。结论:棉酚可以有效改善NAFLD相关肝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脏11β-HSD1、GR、NF-κB、TGFβ1的表达。
2017 Vol. 47 (11): 786-790 [摘要] ( 832 ) HTML (1 KB)  PDF (1625 KB)  ( 788 )
791 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毒和不典型病原体的价值
张海邻,陈小芳,吕芳芳,钟佩佩,陈波,徐智,董琳
目的:全面了解病毒和不典型病原体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病原中的分布,探讨多重PCR技术检测呼吸道病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992例因LRTI住院的5岁以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衣原体抗原,并提取核酸,采用基于先进片段分析的多重PCR技术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基因。结果:本组患者男662例,女330例,<1岁组587例,1~3岁组287例,3~5岁组118例。多重PCR技术检测结果发现,851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至少存在一种病原阳性(占85.8%),224份标本(占22.6%)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占所有检测病原的前两位。不同年龄组的病原阳性率分别为84.8%、89.2%和8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6,P=0.110)。但<1岁组和1~3岁组的混合感染率均明显高于3~5岁组(χ2=3.963、9.871,P=0.047、0.002)。鼻病毒可见于各年龄段LRTI患儿,而呼吸道合胞病毒则主要见于婴幼儿。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相同病原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5,P<0.01),但PCR技术病毒的检出率更高(58.37% vs. 41.53%,χ2=56.23,P<0.001)。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占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LRTI主要病毒和不典型病原的前两位,博卡病毒、冠状病毒和偏肺病毒亦可见,肺炎支原体少见;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多重PCR技术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LRTI的病原。
2017 Vol. 47 (11): 791-795,800 [摘要] ( 888 ) HTML (1 KB)  PDF (2565 KB)  ( 1473 )
796 香砂六君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线粒体的影响
娄林洁,游艳婷,马柯,陈泽伟,孙晓敏,周琳
目的:研究香砂六君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内线粒体的影响。方法:24只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来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给予香砂六君丸(1.35 g·kg-1·d-1)灌胃4周治疗后取材。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肝脏湿重、肝脏HE染色结果、血液生化指标。用Real time PCR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肝脏组织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复合物I、IV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湿重和质量指数(肝脏湿重/体质量)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组织mtDNA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线粒体复合物I、IV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肝脏湿重和质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肝脏组织mtDNA显著升高,肝脏组织线粒体复合物I、IV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细胞核固缩;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出现脂肪空泡量显著减少,细胞核固缩情况减轻。结论:香砂六君丸可能通过调节mtDNA拷贝数与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起到治疗作用。
2017 Vol. 47 (11): 796-800 [摘要] ( 860 ) HTML (1 KB)  PDF (1419 KB)  ( 1040 )
801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
施勇,温涛,黄凯明,王科,郑晶燕,李校堃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ARM)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用亚甲蓝溶液进行术前注射染色定位淋巴结;在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切除蓝染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中,21例患者成功检出蓝染的淋巴结,失败9例,检出蓝染淋巴结25枚,均未见明显癌转移。切除淋巴结的2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上肢淋巴结水肿。结论:运用亚甲蓝溶液注射法进行ARM技术进行淋巴结追踪定位是可行的,且肿瘤负荷安全。
2017 Vol. 47 (11): 801-804,809 [摘要] ( 644 ) HTML (1 KB)  PDF (2541 KB)  ( 1000 )
805 ARK5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卡铂耐药中的作用
潘洁雪,林凤
目的:探索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卡铂耐药的机制,以提高卵巢癌患者化疗的疗效。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卡铂处理后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化转变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133的变化情况,使用siRNA敲降AMP激活的蛋白激酶家族成员5(ARK5)后再观察卡铂的作用。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与A2780的卡铂IC50分别为2.824 µg/mL与1.760 µg/mL,并且卡铂能诱导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化转变;卡铂诱导ARK5显著上调,而不影响SNF1/AMP激活的蛋白激酶表达,敲降ARK5基因能显著减弱卡铂诱导卵巢癌细胞产生上皮间质化转变的效果。结论:ARK5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卡铂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ARK5的表达可以减弱卡铂诱导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化转变的作用。
2017 Vol. 47 (11): 805-809 [摘要] ( 679 ) HTML (1 KB)  PDF (1495 KB)  ( 772 )
815 表观扩散系数对宫颈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董乐丹,肖琴琴,许化致,叶琼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36例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均行3.0T MRI检查,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共收集宫颈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169枚,其中转移组淋巴结70枚,非转移组淋巴结99枚。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的ADC集各值、长径、短径、短/长径比及单个淋巴结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淋巴结ADC集各值(ADC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淋巴结最短径和最长径均较非转移组大,转移组淋巴结体积亦明显大于非转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4、-7.76、-6.82,P<0.001);转移组淋巴结短/长径比较非转移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2,P<0.001)。结论:ADC集各值对宫颈恶性肿瘤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并不大,但是结合DWI及T2WI图像测量淋巴结大小及体积,可以提高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2017 Vol. 47 (11): 815-819 [摘要] ( 645 ) HTML (1 KB)  PDF (1537 KB)  ( 833 )
820 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黄斑色素密度分析
徐丽娟,俞瑞,吕志刚
目的:研究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色素密度(MPOD)与健康对照者间的差异,分析MPOD相关指标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41例(糖尿病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21例(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CR)、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验,并采用眼底光谱反射法测量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平均光密度(Mean OD)、光密度最大值(Max OD)。结果:糖尿病组Mean OD水平[(0.15±0.03)du]较对照组[(0.16±0.02)du]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an OD水平与HDL呈轻度正相关(r=0.28,P<0.05)。结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Mean OD较健康者降低;MPOD可能受血清中HDL水平的影响。
2017 Vol. 47 (11): 820-823 [摘要] ( 650 ) HTML (1 KB)  PDF (1344 KB)  ( 870 )
824 温州地区儿童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参考区间建立
李姗姗,倪莉,朱丽丹,徐晓媛,丁红香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性别、年龄分布规律,建立本地区儿童PA、CHE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人群中筛选出3个月~12岁的健康儿童,将其按照性别、年龄分成3个月~3岁(婴幼儿男、女组)、~6岁(学龄前男、女组)、~12岁(学龄男、女组),共6组,剔除离群值,获得合格例数1 441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组别进行合并后取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组别不进行合并。结果:PA参考区间为114.9~231.3 mg/L(3个月~3岁),126.4~237.4 mg/L(4岁~6岁),136.7~273.5 mg/L(7岁~12岁)。同年龄组男、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呈正相关(r=0.459,P<0.01)。CHE参考区间为7 014~14 900 U/L(3个月~6岁),7 079~14 246 U/L(7岁~12岁男),6 709~13 163 U/L(7岁~12岁女),除学龄组外,其余小组男、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无相关关系(r=0.017,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不同年龄段PA、CHE参考区间,可为临床医师评估儿童营养状态和肝脏合成功能提供参考。
2017 Vol. 47 (11): 824-827 [摘要] ( 656 ) HTML (1 KB)  PDF (1387 KB)  ( 975 )
828 不同剂量黄芪复方对气虚血瘀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郑秀霞,黄宝英,赖子建,朱祖巍,曾炜,卢旭辉,陈宇鑫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不同剂量对气虚血瘀型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骨科SCI患者中符合气虚血瘀证的住院患者90例,在西医基本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1周行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根据患者进入试验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基本方为补阳还五汤,A组为黄芪30 g组,B组为黄芪60 g组,C组为黄芪120 g组,中药治疗前、中药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SCI程度分级、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并于中药治疗1个月后进行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疗效判定。结果:气虚证主要症状疗效C组好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主要症状疗效C组好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程度分级比较,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和A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能力评定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不同剂量治疗气虚血瘀型SCI患者,黄芪120 g组疗效好于60 g组和30 g组,有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
2017 Vol. 47 (11): 828-831,835 [摘要] ( 646 ) HTML (1 KB)  PDF (2499 KB)  ( 1008 )
836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恙虫病的早期诊断
王瑞丽,戴威,程碧环,陈永平,龚裕强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征,探讨重症恙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重症恙虫病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81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依据是否入住ICU将患者分为曾入住ICU组(重症恙虫病组)与未入住ICU组(非重症恙虫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探讨与重症恙虫病发生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恙虫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临床症状多样而缺乏特异性,体征方面87.7%的患者出现焦痂或溃疡,实验室检查易发现嗜酸粒细胞比例或计数降低及谷丙、谷草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均高于7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重症恙虫病发病相关的指标为白细胞计数升高(OR=1.401)、血小板计数降低(OR=0.087)。结论:发热患者体格检查发现焦痂或溃疡,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或计数降低,谷丙、谷草转氨酶浓度升高有助于恙虫病的诊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计数降低为重症恙虫病的危险因素。
2017 Vol. 47 (11): 836-839 [摘要] ( 781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1074 )
836 67例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变影像学特征
项蔷薇,潘知焕
目的:总结67例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变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先天性肺囊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7例先天性肺囊性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影像学表现为单发囊肿29例,多发囊肿13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囊内表现为空洞、液性、气液性,囊壁厚薄不一。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表现为单侧肺部一叶或多叶多发气囊肿8例,肺部高密度影4例,左肺下叶巨大液气囊肿1例。肺隔离症影像学可见胸腔内扩张肠管与腹腔肠管相延续,健侧肺脏受压明显,另有3例见肺部高密度影,可见多个囊状或蜂窝状透亮影,1例CTA提示左下肺动静脉瘘,1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呈蜂窝状囊状改变。结论:先天性肺囊性病变临床表现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若影像学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空洞、液性、气液性囊肿需要考虑该疾病的可能。
2017 Vol. 47 (11): 836-839 [摘要] ( 511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834 )
       短篇论著
840 温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徐琦煜,周武,钱菁菁,周翠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和构成比,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疑似地贫患者991例,进行地贫基因突变检测,其中3种缺失型α-地贫采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法;3种α-地贫点突变和17种常见β-地贫突变采用反向点杂交(RDB)法。结果:991例疑似地贫患者中共检出431例地贫患者,阳性率为43.49%。其中α-地贫155例,最常见的为--SEA/αα缺失(占α-地贫的67.10%);检出β-地贫276例,最常见为CD41-42突变(占β-地贫的35.87%);同时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7例。结论:温州地区的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多且复杂,应加强基因诊断,为地贫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17 Vol. 47 (11): 840-843 [摘要] ( 666 ) HTML (1 KB)  PDF (1544 KB)  ( 1210 )
844 妊娠早期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意义
高波,李红梅,孙建利,杨雪芳,沈蓓蓓
目的:探究妊娠早期甲状腺自身抗体(ATAb)阳性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且孕期检查资料完整的ICP孕妇120例为观察组,等比例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妊娠早期及住院分娩时采血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统计ATAb阳性者例数,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妊娠早期TPOAb明显升高(Z=-2.309,P=0.021),住院分娩时孕周明显偏早(t=-7.318,P<0.001),TSH、TPOAb明显升高(t=3.558,Z=-1.991,P<0.05)。结论:妊娠早期ATAb阳性与ICP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妊娠早期监测ATAb对于早期发现ICP有一定意义。
2017 Vol. 47 (11): 844-847 [摘要] ( 555 ) HTML (1 KB)  PDF (1369 KB)  ( 851 )
       护理研究
848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治疗门诊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
张芬娟,洪慧,周欣华,陈丽莉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用于治疗门诊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有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对照组采用碘伏湿敷后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比较2组患者穿刺点感染愈合的天数、穿刺点感染愈合前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痊愈时间为(6.3±3.2)d,对照组痊愈时间为(6.3±2.7)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1.3±0.6)次,对照组换药次数为(2.1±1.1)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点感染后应用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可有效地促进感染的PICC穿刺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
2017 Vol. 47 (11): 848-850 [摘要] ( 522 ) HTML (1 KB)  PDF (1333 KB)  ( 1039 )
       病例分析
851 口咽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黄定品,杨运俊
2017 Vol. 47 (11): 851-852 [摘要] ( 466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786 )
       综述
853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马云,崔志敏,章琳,王良兴,黄晓颖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上的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该通道对低氧非常敏感,通过调节生物膜电位而参与生物体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作用。目前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AH)的研究有较长历史,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KATP与HPAH中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结构重塑关系密切,且研究结果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就KATP与HPAH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KATP防治HPAH提供新思路。
2017 Vol. 47 (11): 853-856 [摘要] ( 633 ) HTML (1 KB)  PDF (1311 KB)  ( 1170 )
       高教研究
857 审核评估视野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邵凯隽,王文秀,王世泽,叶发青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育部在新时期提出了创新性“五位一体”评估体系并将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作为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以审核评估为视角,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结合审核评估要素,研究探索高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构建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及实践成效。
2017 Vol. 47 (11): 857-859 [摘要] ( 431 ) HTML (1 KB)  PDF (1290 KB)  ( 849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