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7年 47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7-10-25
论著
护理研究
综述
短篇论著
论著
703
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血管化过程观察
黄俊杰,王志斌,陈纳,张建色,王志翊,黎婷,戴开宇,梅劲,楼新法
目的:观察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AHS)大网膜包埋移植后的血管新生过程。方法:采用TritonX-100灌注法制备大鼠肝脏AHS,HE染色、扫描电镜、铸型、DNA含量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去细胞效果;通过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分别于术后1、3、7、14、28 d处死大鼠,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移植肝脏AHS血管新生过程。结果:灌注法制备的肝脏AHS空间结构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完整,细胞成分基本被去除,AHS组D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术后3 d,靠近网膜移植区的支架内出现血窦,术后7 d出现新生血管,并逐渐向移植支架中心区域延伸,血管逐步分化成熟,14 d以后形成血管化网状组织,28 d以后血管化网状组织仍存在。结论:大网膜包埋移植促使肝脏AHS再细胞化,最终可形成血管化的网状结构。
2017 Vol. 47 (10): 703-707 [
摘要
] (
732
)
HTML
(1 KB)
PDF
(1640 KB) (
1083
)
708
piRNA在胃癌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比较
蒋佩佩,蔡一奇,王鹏飞,陈孝冬,金劲激,胡畅远,陈文静,薛向阳,张丽芳,朱冠保
目的:分析pi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对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小分子RNA(sRNA)深度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iRNA的表达差异。根据分析结果选取4种piRNA(登录号分别为DQ570956、DQ575659、DQ594126和DQ597128),通过茎环反转录实时定量PCR(简称茎环RT-qPCR)技术验证其存在及其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Solexa深度测序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中测得的piRNA种类在各标本所测得所有sRNA种类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5,P=0.67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测得的piRNA数量在各标本所测得sRNA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高于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167,P=0.042);根据分析结果选取4种piRNA,经茎环RT-qPCR法检测显示,这4种pi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piRNA,且在表达量上与正常胃黏膜组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选取的4种piRNA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2017 Vol. 47 (10): 708-712 [
摘要
] (
601
)
HTML
(1 KB)
PDF
(1305 KB) (
902
)
713
丙泊酚对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
何炯策,张宇,刘兴奎,喻田,黄千瑜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方法:使用全细胞记录脑片膜片钳技术测定神经元细胞外向钾电流。人工脑脊液中灌流不同浓度(10、30、100、300 μmol/L)丙泊酚,记录各组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绘制外向钾通道电流电压(IV)曲线、稳态激活曲线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丙泊酚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性IA,延缓瞬间外向钾通道的激活,使稳态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同时丙泊酚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性IK,但不影响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激活。结论:丙泊酚对大鼠丘脑皮层环路中的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的全麻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7 Vol. 47 (10): 713-717 [
摘要
] (
645
)
HTML
(1 KB)
PDF
(1591 KB) (
880
)
718
肝癌小鼠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杜勇,黄智铭,林秀清,陈新
目的:构建BALB/c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肿瘤小鼠体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和树突状细胞(DC),研究Tregs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癌细胞悬液直接接种BALB/c小鼠肝脏建立原位肝癌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25 d处死动物,无菌取出脾脏,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肝癌小鼠脾脏中的Tregs、CD4+CD25-效应T细胞和DC。Tregs和效应T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Tregs对效应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DC和Tregs直接接触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2的分泌。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并分离出高纯度的Tregs、
效应T细胞和DC。Tregs在体外能抑制CD4+CD25-效应T细胞的增殖。DC和Tregs共培养时,Tregs会下调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分泌IL-12和TNF-α。结论:肝癌小鼠模型中Tregs能抑制DC的功能,从而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针对Tregs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2017 Vol. 47 (10): 718-722 [
摘要
] (
721
)
HTML
(1 KB)
PDF
(1532 KB) (
801
)
72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II度烧伤伤口的促愈合作用
林蓓蓓,郁引飞
目的:通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Ⅱ度烧伤伤口中的局部应用,观察其对烧伤伤口愈合和烧伤创面愈合各个阶段中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10%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用砝码在其背部以脊柱为对称轴,做2个直径为2 cm的烧伤创面,2个创面间距>
1.5 cm。右边伤口给予不同浓度的bFGF,左边伤口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125、500和2 000 ng bFGF。隔天给药1次至第14天。在造模后3 d、7 d、14 d、21 d和28 d处死大鼠,并取下伤口组织进行包埋切片。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组织中胶原的产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巨噬细胞标记蛋白(CD6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伤口愈合率统计显示bFGF可以促进大鼠皮肤烧伤伤口愈合。Masson染色显示bFGF可以促进伤口肉芽组织形成和胶原产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FGF可以调节伤口中CD68、MMP-2、PCNA和TGF-β1的表达。结论:bFGF可以调节伤口中CD68、MMP-2、PCNA和TGF-β1的表达从而促使大鼠II度烧伤伤口愈合。
2017 Vol. 47 (10): 723-729 [
摘要
] (
674
)
HTML
(1 KB)
PDF
(1818 KB) (
852
)
730
护理人员锐器物品操作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
王婷婷,黄芳芳,廖小娟,尹志勤,薛黎明
目的:编制适用于护理人员锐器物品操作自我管理的测评量表。方法: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半结构化访谈、Delphi专家咨询等方法,形成预测试量表;应用预测试量表对194位符合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护理人员锐器物品操作自我管理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删除3个条目,剩余条目的决断值为3.790~18.154;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25~0.797。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6.773%,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494~0.908。量表内容效度为0.956,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折半系数为0.756,重测信度为0.922。结论:编制的护理人员锐器物品操作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既可用于评估护理人员锐器物品操作自我管理的水平,也可作为相关干预研究的评价工具。
2017 Vol. 47 (10): 730-734,738 [
摘要
] (
708
)
HTML
(1 KB)
PDF
(2431 KB) (
1019
)
735
姜黄素通过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肾癌细胞786-O在裸鼠体内增殖
赵建通,张磊,刘文瞻,徐飞,郭明涛,路志民,肖波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786-O细胞在体内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肾癌细胞786-O接种裸鼠,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姜黄素干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PBS对照治疗。测定干预组肿瘤的抑制率,并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p-Akt表达。结果:经过连续20 d给药治疗,干预组裸鼠的瘤体平均质量为(1.03±0.17)g,对照组裸鼠的瘤体平均质量为(2.46± 0.48)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采用姜黄素干预后小鼠的肿瘤抑制率达58.13%。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证实干预组裸鼠瘤内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Erk1/2、Akt及p-Ak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进而抑制人肾癌细胞786-O在裸鼠体内增殖。
2017 Vol. 47 (10): 735-738 [
摘要
] (
678
)
HTML
(1 KB)
PDF
(1668 KB) (
950
)
739
MiR-152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气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影响
朱融和,孙媛媛,钱燕
目的:研究miR-15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气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M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52能否影响EMT的发生。方法:用10 ng/mL的TGF-β1诱导人气管上皮16HBE细胞EMT发生,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MT相关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的改变;qRT-PCR检测有或无TGF-β1处理的16HBE细胞中miR-152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miR-152 mimics和miR-NC至细胞后,再次检测细胞中EMT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TGF-β1处理72 h时能引起16HBE细胞发生EMT,细胞形态在72 h改变明显,α-SMA和Vimentin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下降(P<0.01);转染miR-152 mimics,细胞内miR-152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miR-NC组比,转染miR-152过表达后,气管上皮细胞中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增加(P<0.01),EMT受到抑制。结论:TGF-β1能诱导离体培养的气管上皮细胞发生EMT;miR-152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气管上皮细胞EMT的发生。
2017 Vol. 47 (10): 739-743 [
摘要
] (
596
)
HTML
(1 KB)
PDF
(1523 KB) (
837
)
744
红景天苷对缺氧缺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郑丽云,黄慧芬,邱伟文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糖(OGD)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原代培养的新生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进行OGD干预,建立OGD细胞模型。将实验分为对照组、OGD组和Sal+OGD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LDH漏出率评估细胞损伤,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l终浓度为75、150、300 μmol/m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3.15%±5.42%、86.75%±4.91%、91.41%±5.38%,明显高于OGD组(71.22%±8.13%),但仍低于对照组(99.39%±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漏出率为34.61%±5.19%、30.51%±8.15%、27.34± 7.41%,明显低于OGD组(40.51%±8.15%),但仍高于对照组(16.68%±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l+OGD组中LC3、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较OGD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l抑制OGD诱导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OGD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2017 Vol. 47 (10): 744-747 [
摘要
] (
723
)
HTML
(1 KB)
PDF
(1519 KB) (
847
)
748
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对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缪项慧,李和,姜辉,吴艳琴,林函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探讨羟考酮的适宜剂量。方法: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n=15):羟考酮复合丙泊酚3组(O1组、O2组、O3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O1、O2和O3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05、0.10、0.15 mg/kg,P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
0.15 mL/kg;随后每组均注射丙泊酚至无反应后行宫腔镜手术,丙泊酚持续输注至退出宫腔镜时停药。记录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量、维持量、总用药量、总用药时间、单位时间用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和苏醒时VAS评分。结果:4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维持量及低血压、心动过缓、体动反应、恶心呕吐发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O2、O3组丙泊酚诱导量、单位时间用量及VAS评分下降;O1、O2和O3组苏醒时间缩短;O3组头晕发生比例升高(均P<0.05)。与O1组比较,O2、O3组丙泊酚诱导量、单位时间用量下降,苏醒时间缩短;O3组VAS评分下降(均P<0.05)。与O2组比较,O3组丙泊酚诱导量下降(P<0.05)。与P、O1和O2组比较,O3组SpO2下降发生比例升高,离院时间延长(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羟考酮配伍丙泊酚的适宜剂量是0.1 mg/kg。
2017 Vol. 47 (10): 748-751 [
摘要
] (
605
)
HTML
(1 KB)
PDF
(1252 KB) (
1202
)
752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性的Meta分析
金光勇,林乐清,周梦露,王斌,王白永
目的:系统评价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CS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临床研究共381例CS患者。Meta分析显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CS,其28 d病死率是应用多巴胺者的0.54倍(RR=0.54,95%CI为0.37~0.80,P=0.002),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是应用多巴胺者的0.27倍(RR= 0.27,95%CI为0.16~0.48,P<0.0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CS较多巴胺有更好的安全性。
2017 Vol. 47 (10): 752-757 [
摘要
] (
738
)
HTML
(1 KB)
PDF
(1689 KB) (
987
)
758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安全性评价
黄葱葱,徐风燕,吴碧云,李军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VIP及CBM(从建库至2016年3月),收集所有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包括2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右美托咪定与其他组比较能明显减少呛咳发生率(OR=0.44,95%CI:0.21~0.92,P<0.05);②右美托咪定与其他组比较能明显降低气道痉挛发生率(OR=0.21,95%CI:0.05~0.86,P<0.05);③右美托咪定与其他组比较屏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22~1.14,P>0.05);④右美托咪定与其他组比较能明显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OR=0.44,95%CI:0.21~0.92,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少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呛咳、气道痉挛、屏气及低氧血症)发生率。但限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上的局限性,本系统评价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2017 Vol. 47 (10): 758-761 [
摘要
] (
654
)
HTML
(1 KB)
PDF
(1433 KB) (
793
)
短篇论著
762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邹良旺,徐李娟,张伟,单云峰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混合痔患者,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外痔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大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留置尿管天数、术后肛门部疼痛评分、治疗总费用及出院后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虽然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天数及治疗总费用方面优于治疗组(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大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肛门部疼痛评分及出院后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均劣于治疗组(P<0.05)。结论:PPH联合外痔切除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高于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方法。
2017 Vol. 47 (10): 762-765,770 [
摘要
] (
568
)
HTML
(1 KB)
PDF
(2364 KB) (
833
)
766
超声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洪敏,李云亭,侯春杰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与超声弹性成像(UE)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的125例乳腺肿块患者,共乳腺肿块142个,对所有肿块进行超声BI-RADS分类,并进行U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两者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本研究共142个病灶,其中经病理证实良性病灶81个,恶性病灶61个。UE三分法诊断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乳腺病灶的U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78.69%,特异度为81.48%,阳性预测值为83.54%,阴性预测值为76.19%。BI-RADS分类诊断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乳腺病灶的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分类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72.13%,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0.97%,阴性预测值为78.75%。传统超声BI-RADS分类基础上结合UE进行调整,2种方法均与调整前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三分法可以提高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2017 Vol. 47 (10): 766-770 [
摘要
] (
715
)
HTML
(1 KB)
PDF
(1451 KB) (
902
)
771
31例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蔡仕彬,潘颖,毛卫波,张敏,陈述政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例乳腺乳头状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行HER2基因检测。结果:乳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占同时期乳腺癌的2.71%,多以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或乳头血性溢液为首诊表现。9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例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例患者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7例接受辅助化疗,2例接受放疗,全部病例均接受内分泌治疗。2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阴性。31例患者均表达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阴性者29例。随访时间6~80个月,1例患者全身骨显像显示腰椎骨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病生存,生活质量良好。结论:乳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及预后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导管内乳头状癌、包被性乳头状癌及实性乳头状癌预后较好,可按照原位癌治疗原则处理。
2017 Vol. 47 (10): 771-774 [
摘要
] (
723
)
HTML
(1 KB)
PDF
(1300 KB) (
792
)
护理研究
775
运用Denison模型对护士进行职业教育促进医院护理文化建设
黄瑛,李玉梅
讨论Denison模型应用到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中的理论基础。从医院护理文化的参与性、适应性、一致性和使命感4个Denison特性来分析对护士进行职业教育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护理职业教育有助于加强医院的护理文化建设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在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应该被重视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载体进行推广应用
2017 Vol. 47 (10): 775-776,781 [
摘要
] (
576
)
HTML
(1 KB)
PDF
(2185 KB) (
901
)
综述
777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朱雪洁,周璐璐,朱雪琼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是一种具有多配体的跨膜信号转导受体蛋白。研究表明,RAGE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迁移及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笔者就目前RAGE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7 Vol. 47 (10): 777-781 [
摘要
] (
613
)
HTML
(1 KB)
PDF
(1193 KB) (
918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