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7年 47卷 6期
刊出日期:2017-06-25

论著
临床经验
病例分析
高教研究
综述
 
 
       论著
391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近视眼黄斑区微血管变化
冯立淼,杨叶,胡亮,方海珍,杨小玲,陈浩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及其与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患者45例(90眼)纳入研究,其中低度近视及正视眼组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中度近视组15例(30眼)、高度近视组15例(30眼)。采集黄斑区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通过自动分层获得视网膜表层和深层血管图。选取以黄斑中心凹(fovea)为中心直径1 mm圆和3 mm旁中心(parafovea)圆环内血管密度进行分析。结果: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和深层微血管密度均与眼轴呈正相关(r=0.51、0.52,P<0.05)。Para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34,P=0.01),其深层微血管密度与眼轴无相关性(r=-0.03,P=0.79)。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和深层微血管密度均与fovea处视网膜内五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0.82,P<0.05)。Parafovea处表层微血管密度和深层微血管密度均与parafovea处视网膜内五层厚度无相关性(r= 0.16、0.07,P>0.05)。结论:随着眼轴的增加和视网膜厚度的增加,fovea处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会随之增加,而在parafovea区域,表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会随着眼轴的增加而减少,但与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无相关性。临床上在应用血管成像技术时应考虑近视眼本身对黄斑区微血管的影响。
2017 Vol. 47 (6): 391-396 [摘要] ( 679 ) HTML (1 KB)  PDF (1890 KB)  ( 1127 )
397 MicroRNA-143/145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梁宗文,赵渊,项军淼,张安琪,余丹扬,段萍
目的:研究microRNA(miRNA)-143/14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SD大鼠模型异位囊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模型,并在病理组织学水平进行鉴定,选取18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阴性对照组(n=6)、miR-143/145类似物组(n=6),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理,最后剖腹探查,用游标卡尺测量SD大鼠内异症模型异位囊肿的大小,比较3组间异位囊肿体积的差异,并比较3组间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SD大鼠内异症建模成功率为84%;异位囊肿体积差异:治疗后空白组囊肿体积大小为(16.38±4.19)mm3,阴性对照组为(21.14±0.51)mm3,miR-143/145类似物组为(5.91±1.91)mm3,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143/145类似物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囊肿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变化: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异位病灶病理组织学形态相似,而阴性对照组与miR-143/145类似物组相比,腺体数量减少,腺体萎缩,间质细胞排列杂乱。结论:miR-143/145可以使内异症的异位病灶萎缩而达到治疗效果。
2017 Vol. 47 (6): 397-400 [摘要] ( 716 ) HTML (1 KB)  PDF (1789 KB)  ( 949 )
401 小鼠暴露式气管注射给药方式探索及对照组设置
王怒静,彭传鹏,郑爽,周玲萍,徐红蕾
目的:探索能使药物基本均匀、稳定地分布于肺部的暴露式气管注射给药方法,并科学设置其对照组。方法:以美蓝代替药物,暴露成年健康小鼠(体质量18~30 g)气管,从干预措施、给药体位、速度、所需的客观药物体积及小鼠主观可耐受体积考虑,予暴露式气管注射。继而以小鼠(体质量20~24 g)为实验对象,以水溶性药物脂多糖(LPS)为例,按上述方法予LPS(2 mg/mL)及0.9%氯化钠溶液建立LPS组及NS组,于3、8、14 h时处死,正常组小鼠无干预,予同时处死,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BALF中沉淀的细胞予瑞氏-姬姆萨染色计算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肺组织行病理HE染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比)。结果:美蓝基本均匀、稳定地分布于小鼠各肺叶;与正常组比,LPS组BALF中的MCP-1水平在3、8 h时明显增加(P<0.05),随时间的推移BALF中PMN%逐渐增加,肺组织炎症改变明显,ICAM-1表达明显增加,W/D比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NS组仅BALF中的MCP-1水平、W/D比在3 h时明显升高(P<0.05),余时间点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采用本研究方法对小鼠暴露式气管注射水溶性药物。当研究8 h内的肺脏变化时对照组宜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8 h时,可以设正常组为对照组。
2017 Vol. 47 (6): 401-405 [摘要] ( 1361 ) HTML (1 KB)  PDF (1630 KB)  ( 2043 )
406 不同环境对二苯甲酮单重态和三重态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李慧丹,徐佳禛,牟永晓,王朝杰
目的:分析二苯甲酮(BP)单重态和三重态在气相和溶剂相(环己烷、氯仿、乙醚、乙醇)中的结构和谱学性质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在CAM-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下计算分析BP的几何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并运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考察溶剂效应。结果:BP的单重态和三重态都是非平面对称分子;单重态紫外吸收峰有2个,其中最大吸收波长λmax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红移;三重态吸收峰比单重态多一个,吸收强度减小。红外光谱中单重态的νC=O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三重态中νC=O消失,出现一个νC-O和νC-C的混合振动峰以及C-H弯曲振动峰。结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单重态λmax和νC=O红移,三重态紫外吸收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但三重态的几何构型及红外振动峰变化不明显。
2017 Vol. 47 (6): 406-411 [摘要] ( 739 ) HTML (1 KB)  PDF (1623 KB)  ( 1229 )
412 3D打印技术在股骨髁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张睿,楼溢桯,陈锴,王鉴顺,郭晓山
 目的:探讨运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48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采用Mimics软件进行骨折重建及复位,再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设计,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采用HSS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1.25±14.28)min,与对照组的(79.14±18.43)min比较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为(81.74±23.50)mL,与对照组的(106.80±22.75)mL比较明显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为(2.10± 0.50)次,与对照组的(4.10±0.70)次比较亦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试验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股骨髁间骨折能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相对传统治疗方案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2017 Vol. 47 (6): 412-415 [摘要] ( 643 ) HTML (1 KB)  PDF (1449 KB)  ( 775 )
416 胎盘FAT/CD36表达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
王晨晨,李一美,孙昊,蔡倩莹,徐小茜,王耀成,王玉环,闫洪涛,杨新军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表达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正常妊娠并足月分娩的89例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为巨大儿,45例为正常儿。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并收集胎盘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大儿与正常儿胎盘组织中FAT/CD36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巨大儿组FAT/CD36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盘FAT/CD36基因mRNA高表达为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孕周、孕期体质量增加、新生儿性别共同影响巨大儿的发生。结论:FAT/CD36在胎盘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巨大儿发生的机制之一。
2017 Vol. 47 (6): 416-420 [摘要] ( 634 ) HTML (1 KB)  PDF (1452 KB)  ( 903 )
42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林晓骥,钱紫君,倪励斌,孙妮,周晓海,童欢欢,周舒萍,姚荣欣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5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93例DLBCL患者和15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LBCL组织HDAC6蛋白表达情况,χ2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HDAC6的表达与各种临床因素和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在93例DLBCL组织中HDAC6高表达率为69.9%,显著高于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的20%(P<0.05)。在DLBCL中,高表达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2分的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乳酸脱氢酶升高和β2-微球蛋白值升高比例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DAC6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结论:HDAC6在DLBCL患者中呈高表达,高表达组患者有IPI评分低和肿瘤负荷轻的特点。HDAC6高表达是DLBCL的良好预后因素。
2017 Vol. 47 (6): 421-424,430 [摘要] ( 706 ) HTML (1 KB)  PDF (2634 KB)  ( 1008 )
425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许世豪,林舒婷,应莉,李佳,胡元平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肝纤维化指数(LF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62例,各研究对象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并计算LF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LFI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LFI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最大流速、脾脏厚度、脾脏长径、脾脏指数、脾门指数、脾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与LFI显著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是LFI诊断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结论:BMI、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可能会对LFI判断肝纤维化产生影响,应参考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尤其是超声参数综合考虑,不能单纯根据LFI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2017 Vol. 47 (6): 425-430 [摘要] ( 770 ) HTML (1 KB)  PDF (1355 KB)  ( 767 )
431 吴茱萸碱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体内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陈辉,王兆洪,陈龙,范恒伟,周斌,徐鲁白,童洪飞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在经0、5、10、20、40、80 μmol/L吴茱萸碱分别作用12、24、48 h后,应用CCK-8法检测吴茱萸碱对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对SW199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W1990细胞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的表达。建立裸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予以0、10、20、30 mg/kg吴茱萸碱腹腔注射处理2周,每周给药3次后,观察裸鼠生长情况;处死裸鼠后,检测原位移植瘤重的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的表达。结果:吴茱萸碱对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胰腺癌SW1990细胞在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示SW1990细胞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在体内,随着吴茱萸碱浓度的增加,对裸鼠原位胰腺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更明显,瘤体中Active Caspase-3及Active Caspase-8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吴茱萸碱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其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在G2/M期。同时吴茱萸碱可激活Caspase-8,并活化其下游的Caspase-3,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2017 Vol. 47 (6): 431-434,440 [摘要] ( 723 ) HTML (1 KB)  PDF (2750 KB)  ( 914 )
435 芍药苷上调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节内Sirt1表达
郑晖,杨柳英,郑文,张娟,郭小文,陶涛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的疼痛行为和Sirt1在脊髓背角及背根节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按照设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阴性对照组(SC组)、CCI组和芍药苷组。每组在术前和术后3、7和14 d检测大鼠的后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选择在术后3、7和14 d的相同时间处死大鼠,取大鼠L4~5节段的脊髓和背根节组织备用,用real-time PCR检测Sirt1在组织内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内Sirt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术后3、7和14 d,与Sham组比,CCI组TWL与MWT值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术后3 d达到最小值;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术后7 d和14 d,CCI组脊髓背角及背根节的Sirt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C组对比,芍药苷组脊髓背角及背根节的Sirt1基因的表达上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芍药苷组脊髓背角及背根节的Sirt1蛋白的表达随时间逐步升高,但在14 d时仍低于SC组(P<0.05)。结论:芍药苷能够缓解神经病理性疾病引发的疼痛,其中上调脊髓背角和背根节Sirt1的表达是其可能机制。

2017 Vol. 47 (6): 435-440 [摘要] ( 682 ) HTML (1 KB)  PDF (1448 KB)  ( 867 )
441 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金聪聪,王佩玉,林佳,吴燕虹,周玮,赵军招
目的:比较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2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M治疗的PCOS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结局,共164个周期分2组,A组为黄体期长方案体外受精(IVF)改行IVM,共116个周期;B组为微刺激IVM周期,共48个周期。结果:A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为(1 008.83± 579.68)IU显著高于B组的(540.52±329.16)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获卵数为(13.35±7.36)个,与B组获卵数(17.63±11.6)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妊娠率(45.95% vs. 53.33%)及种植率(23.18% vs. 24.3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流产率为8.11%,较B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活产率为32.43%,与B组2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行IVF改行IVM或微刺激IVM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IVF改行IVM可获得相对低流产率及高活产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可以降低周期取消率,增加患者的妊娠机会。
2017 Vol. 47 (6): 441-444 [摘要] ( 668 ) HTML (1 KB)  PDF (1290 KB)  ( 1037 )
       临床经验
445 血清维生素D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相关性
陈雅,黄学锋,杨海燕,王佩玉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是否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的治疗结果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否能有效预测IVF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IVF/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长方案治疗的不孕患者,共321例,其中307例患者完成IVF治疗。根据IVF治疗前一月经周期第2~第5天血清总25(OH)D水平(基础VD)分:<50 nmol/L,即维生素D缺乏组(173例);≥50 nmol/L,即对照组(134例);将有新鲜胚胎移植的196例(维生素缺乏组107例和对照组89例)分妊娠组(107例)和未妊娠组(89例)。比较各组的基础VD水平、促排卵及妊娠结果。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基础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7.8)nmol/L和(63.8±11.1)nmol/L(P<0.01)。维生素D缺乏组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值、雌二醇峰值、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基础V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1)。结论:血清基础VD水平和不孕妇女的IVF治疗结局没有相关性,不能作为预测IVF成功率的良好指标。
2017 Vol. 47 (6): 445-448,452 [摘要] ( 697 ) HTML (1 KB)  PDF (2357 KB)  ( 1267 )
449 快速康复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董殿超,周璇,周岩岩,刘长宝,郑晨果,卢敏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至2015年收住的6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成4组,分别是A(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组、B(开腹联合快速康复)组、C(腹腔镜联合传统康复)组、D(开腹联合传统康复)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血CRP浓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及住院总天数均明显短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CRP在5 d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A组血CRP浓度回落幅度明显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可以明显缩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总天数,减轻术后疼痛,能更早进行术后活动,降低手术创伤带给患者的应激反应等,在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2017 Vol. 47 (6): 449-452 [摘要] ( 769 ) HTML (1 KB)  PDF (1286 KB)  ( 946 )
453 七氟烷吸入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熊俊成,李剑,翁程伟,刘树群,吴艳琴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脑脊液Tau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行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总计65例,年龄均≥65岁,ASA分级I~III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1 h抽取5 mL脑脊液,用ELISA试剂盒测定Tau5、p262Tau蛋白浓度。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非POCD组和POCD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脑脊液中Tau5、p262Tau蛋白浓度,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有22例(占39%)患者发生了POCD,非POCD组和POCD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麻醉用药、手术时间等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OCD组术后1 h脑脊液中p262Tau蛋白浓度显著低于POCD组(P<0.05);POCD组术后1 h脑脊液中p262Tau蛋白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脊液p262Tau蛋白浓度、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脊液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7 Vol. 47 (6): 453-455 [摘要] ( 658 ) HTML (1 KB)  PDF (1299 KB)  ( 947 )
456 生存素和PTEN在良恶性胃溃疡中的表达
金晓昇,安慧敏,黄智铭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在良恶性胃溃疡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镜报告单及病理切片保存完好的胃溃疡组织共20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无癌前病变胃溃疡100例以及胃癌100例中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胃溃疡组,而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胃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在胃癌中多为阳性表达,而PTEN在胃癌中多为阴性表达。
2017 Vol. 47 (6): 456-458 [摘要] ( 612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793 )
       病例分析
459 小儿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临床特征分析
林小春,黄开宇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病死率。
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1年至2016年收住的5例小儿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小儿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率低,多无明显诱因,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主要为腹痛、呕吐,严重度分级主要依靠腹部CT,白细胞、C反应蛋白多数升高,血淀粉酶不一定明显升高,血钙下降、血白蛋白下降、代谢性酸中毒、血压下降可作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的预测指标。血氧分压降低,可能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先兆,也是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出现休克后再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差。早期肠内营养鼻空肠喂养患儿耐受好。
结论:腹部CT可作为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重症胰腺炎早期宜非手术治疗,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好,早期肠内营养-鼻空肠喂养耐受性好。
2017 Vol. 47 (6): 459-461 [摘要] ( 551 ) HTML (1 KB)  PDF (1232 KB)  ( 788 )
       综述
462 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春宝,马忠武,朱小敏,孙茂盛
 经直肠超声成像常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传统灰阶超声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相比于传统灰阶超声成像,超声造影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超声造影引导靶向穿刺提高了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穿刺,但其仍不能取代系统性穿刺活检。超声造影不仅可以诊断前列腺癌,其在前列腺癌治疗计划的制定、监测肿瘤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肿瘤复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 Vol. 47 (6): 462-465 [摘要] ( 597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847 )
       高教研究
466 论高校公共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以艺术类课程为例
贺佳玥,赵国靖,吴蕾蕾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综合性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素质教育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以及师资力量均不足,建议借鉴美国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的经验,从课程主体、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基本原则入手,调整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2017 Vol. 47 (6): 466-469 [摘要] ( 534 ) HTML (1 KB)  PDF (1225 KB)  ( 786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