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7年 47卷 1期
刊出日期:2017-01-25

论著
临床经验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综述
 
 
       论著
1 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KDEL重组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岑丹维,宋易玲,张婵琼,毛珊珊,叶晓鲜,陈俊,陈韶,朱珊丽,张丽芳
导读: null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绿脓杆菌外毒素(PE)PE38KDEL重组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兔免疫血清多克隆抗体。方法:选择PE部分基因(PE38),并将C端609-613位的氨基酸REDLK突变为KDEL,通过原核密码子优化(http://www.jcat.de)后全基因合成,经Hind III和Xho I酶切位点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32a(+)/PE38KDEL重组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菌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PE38KDEL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进一步将PE38KDEL纯化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PE38KDE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采集免疫前后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的抗体反应和效价。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PE38KDEL重组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该质粒成功表达并获得纯化的PE38KDEL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7 kDa,与预计理论值大小相符合。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质量约57 kDa处出现单一条带。通过免疫大耳白兔成功获得PE38KDE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高达1:60 000。结论:PE38KDEL蛋白可诱导兔产生特异性多克隆血清抗体,且该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为进一步研究基于PE38KDEL毒素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7 Vol. 47 (1): 1-6 [摘要] ( 754 ) HTML (1 KB)  PDF (9854 KB)  ( 685 )
7 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
李锋,黄盛斌,赵树蕃,邓辉
目的:研究不同体积分数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干细胞(ASCs)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分离培养ASCs,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鉴定。改良两步离心法从人全血中制备PRP。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0、10%、20%、30%)PRP对ASCs增殖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在成脂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PRP对ASCs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philin)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PRP显著促进了ASCs的增殖(P<0.01);与10% PRP相比,20% PRP或30% PRP更好地促进了ASCs的增殖(P<0.01),而20% PRP与30%
P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成脂诱导培养基中添加PRP时,PPARγ、LPL、ad-ipophilin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加入PRP的体积分数为10%、20%、30%时,对PPARγ、adipophilin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0% PRP对LPL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PRP可以促进ASCs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对脂肪组织再生有重要研究价值。
2017 Vol. 47 (1): 7-13 [摘要] ( 659 ) HTML (1 KB)  PDF (3123 KB)  ( 1039 )
14 Wnt7b/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
朱婷婷,翁翠叶,贾宵宵,曾泽宇,王磊,李昌崇,张维溪
目的:探讨Wnt7b/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哮喘组大鼠用鸡卵清白蛋白(OVA)作为致敏物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处理。肺组织标本予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结构,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支气管管壁厚度(Wat)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Wnt7b、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qRT-PCR)测定Wnt7b、β-catenin、c-Myc 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Wat和Wam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哮喘组大鼠肺组织Wnt7b、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大鼠肺组织Wnt7b、β-catenin、c-Myc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中Wat、Wam与Wnt7b、β-catenin、c-Myc的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结论:Wnt7b、β-catenin和c-Myc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形成。
2017 Vol. 47 (1): 14-18 [摘要] ( 777 ) HTML (1 KB)  PDF (2149 KB)  ( 923 )
19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
何跃娥,褚茂平,张园海,吴蓉洲,项如莲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表达,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KD的60例患儿作为KD组,再将其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分别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采集静脉血。同时收集本院住院的发热患儿和门诊体检的正常健康儿童各20例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并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oxLDL浓度。结果:KD患儿无论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oxLD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种球蛋白使用后血浆oxLDL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血浆oxLDL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P<0.05)。结论:oxLDL在KD冠状动脉持续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不能完全缓解KD内皮功能障碍。
2017 Vol. 47 (1): 19-22 [摘要] ( 759 ) HTML (1 KB)  PDF (1765 KB)  ( 868 )
23 基于Bobath理念的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在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樊留博,江毅卿,刘宝华,韩文胜,刘素芝,王玲玲,卢战
目的:在Bobath理念指导下改进膝关节控制训练方法,应用表面肌电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下肢膝关节控制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后下肢痉挛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Bobath理念指导进行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LE)评定及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同时应用实时定量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获取2组患者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MAS、CSI、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MAS和C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下肢FMA-L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协同收缩率均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膝关节拮抗肌群平均肌电值(AEMG)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膝关节拮抗肌群AEMG协同收缩率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杨氏模量值比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能够缓解脑卒中后偏瘫侧痉挛下肢的肌张力,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7 Vol. 47 (1): 23-28 [摘要] ( 819 ) HTML (1 KB)  PDF (2858 KB)  ( 1300 )
29 咪喹莫特对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尖锐湿疣疗效及HPV DNA含量的影响
余剑琴,胡燕,周强勇,徐云升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对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尖锐湿疣(CA)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HPV DNA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女性宫颈CA伴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12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5%咪喹莫特局部治疗、高频电刀电灼。比较2组患者疣体脱落、创面愈合情况、痊愈后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进行HPV基因测序,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宫颈HPV-DNA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的第4、第8、第12周,治疗组疣体清除率分别为25.0%(13/52)、65.4%(34/52)、84.6%(44/52),对照组疣体清除率分别为30.9%(17/55)、70.9%(39/55)、74.5%(41/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者复发率为10.2%(5/52),对照组复发率为25.5%(14/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基因测序显示我院妇科门诊宫颈CA合并HPV 16型感染最常见,其次为52型、58型。随访第3、第6个月,治疗组HPV病毒转阴率分别为28.2%(15/52)、59.6%(31/52),相比对照组12.7%(7/55)、27.3%(15/ 55)均显著升高,而治疗组HPV-DNA病毒载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在清除宫颈CA瘤体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预防复发并清除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提示5%咪喹莫特具有治疗及防止宫颈CA复发的作用。
2017 Vol. 47 (1): 29-32 [摘要] ( 910 ) HTML (1 KB)  PDF (2705 KB)  ( 1434 )
33 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成瘤性及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李金海,陈辉春,张海峰,翟华伟,林碎芳,戴华卫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MDA-MB-231细胞成瘤性及其对肿瘤中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表柔比星组、环磷酰胺组、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caveolin-1表达,以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图像扫描分析。结果:表柔比星组、环磷酰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28%、33.42%和66.14%。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给药组肿瘤组织中cave-olin-1表达明显增强,caveolin-1在联合用药组(253.22±38.52)肿瘤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31.73±2.28)和表柔比星组(157.52±32.69)、环磷酰胺组(148.23±41.66)明显增强,图像灰度值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可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生长,二者联用抑瘤作用增强,肿瘤生长体积与caveolin-1的表达呈反向性,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在抑瘤机制上存在相关性。
2017 Vol. 47 (1): 33-36 [摘要] ( 873 ) HTML (1 KB)  PDF (2040 KB)  ( 1489 )
37 高频-常频程序喷射通气时喷射导管前端位置对血二氧化碳清除效果的影响
周娅梅,刘乐,陈丽梅,徐旭仲
目的:比较气道内不同位置施行高频-常频程序喷射通气清除血CO2的效果。方法:择期非气腹、非胸科手术患者20例,全麻后术中行高频-常频程序喷射通气,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组,A组先将喷射导管前端置于隆突上3 cm施行高频-常频程序喷射通气40 min;再将喷射导管前端置于声门水平行高频-常频程序喷射通气,施行喷射通气40 min后改为间歇正压通气至术毕;B组除喷射导管前端放置顺序与A组相反,其他均同A组。记录喷射通气前(T0)、喷射通气20 min(T1)、喷射通气40 min(T2)3个时间点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吸气峰压(PI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隆突上喷射通气时,PETCO2在T1、T2时均显著高于T0时,T2时显著高于T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喷射通气时,PETCO2在T1、T2时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喷射通气位置先后顺序比较的血气指标差值d-PaCO2、d-PaO2、d-pH、d-HCO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喷射通气部位比较的d-PaCO2、d-pH、d-HCO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频-常频程序喷射通气时,声门水平喷射通气清除血CO2效果更好,而喷射导管头端置于隆突上3 cm处则有血CO2升高。
2017 Vol. 47 (1): 37-41 [摘要] ( 598 ) HTML (1 KB)  PDF (1584 KB)  ( 870 )
42 五味子中4种木脂素结构和谱学性质的比较
金利思,翁金月,郑京胜,王朝杰
目的:通过理论计算比较五味子中4种木脂素的结构和谱学性质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极化连续模型(PCM),在6-31+G**水平上对气相和甲醇溶剂中的4种木脂素进行理论计算,对它们的分子几何构型、紫外-可见光谱、红外振动光谱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木脂素的几何结构参数在气相和甲醇中计算值相差不大,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峰除酯甲较高外,其余三者非常接近;红外特征峰彼此相近,在甲醇中峰强度增加,红外光谱与官能团大致符合;4种木脂素都是极性分子,前线轨道分布基本类似,但酯甲最低未占轨道(LUMO)则是由苯甲酰基构成;计算数值与实验值较为符合。结论:通
过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理论研究是有效的,并能通过计算来讨论其电荷转移和取代基效应,对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7 Vol. 47 (1): 42-46 [摘要] ( 824 ) HTML (1 KB)  PDF (4032 KB)  ( 1069 )
47 高蛋氨酸饲料饮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模型建立
任晓丽,杨波,陈锡文,楼永良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蛋氨酸饮食和不同饲养周期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C组)、1%高蛋氨酸饮食组(M1组)、3%高蛋氨酸饮食组(M3组)和5%高蛋氨酸饮食组(M5组)。C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分别喂饲含1%、3%和5%蛋氨酸饲料,持续8周。实验开始(0周)、第2、第4、第6、第8周末行断尾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扫描电镜观察第8周末主动脉弓EC形态。结果:各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清Hcy含量均随饲养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且不同添加比例蛋氨酸饮食与不同饲养周期对大鼠血清Hcy水平具有显著地交互作用(P<0.05)。与C组相比,M1组大鼠血清Hcy含量在饲养第4周显著升高(P<0.05),而M3和M5组大鼠血清Hcy含量在饲养第2周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显示M1组大鼠EC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偶见有细胞碎片和血细胞附着;M3组呈典型“虫蚀”样变,病灶边缘呈锯齿状,散在血细胞和细胞碎片;M5组血管内皮大片崩解或脱落,胶原裸露,伴有大量血细胞附壁、血栓形成和脂质沉积。结论:低比例蛋氨酸饲料长期喂养和高比例蛋氨酸饲料短期喂养可诱导EC不同程度损伤,是一种建立EC损伤动物模型有效易行的方法。
2017 Vol. 47 (1): 47-51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3122 KB)  ( 1085 )
       临床经验
52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陈克龙,樊永平
目的:调查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疲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修订的疲劳影响量表(MFIS)、疾病相关因素资料及一般情况登记表,对99例MS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MS疾病相关信息、疲劳程度、抑郁程度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复发次数与疲劳发生率无统计学相关(P>0.05);病程、残疾程度和抑郁程度3个变量与疲劳发生率呈独立相关(P<0.05)。病程为5~10年的患者疲劳发生率为病程≤5年的患者的4.76倍,中重度残疾患者疲劳发生率为轻度残疾患者的10.81倍,抑郁程度每上升一个等级,疲劳发生率会增加2.32倍;疲劳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无论是躯体还是心理症状得分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疲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程、残疾程度和抑郁程度均为MS相关性疲劳的影响因素,与疲劳程度呈正相关。疲劳对生存质量影响明显。
2017 Vol. 47 (1): 52-55 [摘要] ( 704 ) HTML (1 KB)  PDF (1580 KB)  ( 925 )
56 丽水市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张亚丽,蓝菊红,吕卓超,肖丽华
目的:探讨丽水市出生缺陷(BD)的影响因素,为BD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丽水市8家BD监测医院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诊断的601例BD患儿的产妇、1 803例正常新生儿的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D的危险因素。结果:丽水市2年来平均BD发生率为2.979%,前5位BD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包括唇裂、腭裂及唇裂并腭裂)、并指/趾、小/无耳。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引起BD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年龄(OR=3.752,95%CI:1.247-11.293,P=0.019)、孕早期健康情况(OR=2.997,95%CI:1.084-8.287,P=0.034)、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OR=2.205,95%CI: 1.088~4.470,P=0.028)、孕期接触有害物质(OR=3.582,95%CI:2.071-4.983,P=0.047)及孕期化妆、染指甲、染发(OR=3.659,95%CI:2.064-6.488,P<0.001)是BD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年龄、孕早期健康情况、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及孕期化妆、染指甲、染发是丽水市BD的危险因素。
2017 Vol. 47 (1): 56-60 [摘要] ( 708 ) HTML (1 KB)  PDF (1678 KB)  ( 869 )
61 LAMP和Xpert Mtb/RIF早期诊断肺结核传染源的价值比较
张伟阳,钟建平,杨国彪,金法祥,许文芳,王华钧
目的:评价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技术和Xpert Mtb/RIF早期发现肺结核传染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pert Mtb/RIF检测试剂盒、MGIT液体培养和LAMP技术对肺结核300份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其中涂阳标本100例。结果:肺结核涂阳标本100例,LAM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阳性96例,阳性率为96.0%,Xpert Mtb/RIF检测MTB,阳性97例,阳性率为97.0%,涂阳标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阴标本200例,LAMP技术检测MTB,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3.5%,Xpert Mtb/RIF检测MTB,阳性50例,阳性率为25.0%,涂阴标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诊断肺结核涂阳标本时,LAMP技术与Xpert Mtb/RIF的敏感性相似;诊断涂阴标本时,LAMP技术优于Xpert Mtb/RIF。
2017 Vol. 47 (1): 61-63 [摘要] ( 1031 ) HTML (1 KB)  PDF (1927 KB)  ( 1291 )
64 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手术28例分析
王春国,张健,金将,叶敏华,马德华,陈保富
目的:分析28例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手术的经验,探讨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行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8例,包括二尖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房间隔缺损2例,左房黏液瘤取出术1例及三尖瓣成形术1例;使用30°胸腔镜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脉插供血管,股静脉插引流管行体外循环,于胸腔镜辅助下行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无转开胸;其中体外循环时间68~120 min,平均(94.6±20.5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87 min,平均(63.8±15)min;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50±119.52) mL;术后24 h引流量20~350 mL,术后住院时间7~29 d,平均(13.1±7.45)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SAM现象)1例,肺部感染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微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在二次心脏手术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开胸及粘连情况。
2017 Vol. 47 (1): 64-66 [摘要] ( 763 ) HTML (1 KB)  PDF (1798 KB)  ( 877 )
67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王婷婷,曹阳,徐钦,林君,毛婕瑾,朱秋红,赵卫玉,李磊,季峰
导读: null
目的: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随访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和饮食指导。方法:共收集114名CAPD患者,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估其营养状况并分组,收集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1.75%,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占19.30%,轻-中度营养不良占32.45%。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比较,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减轻、贫血、低蛋白血症。
2017 Vol. 47 (1): 67-70 [摘要] ( 686 ) HTML (1 KB)  PDF (1631 KB)  ( 901 )
       病例分析
71 血乳酸水平应用于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预测
陈舟匀,张其霞,戴震宇,黄跃跃
目的:探讨刚入住ICU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能否作为一个预测指标来预测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发生。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经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31例,其中62例列为ICU-AW组,69例列为非ICU-AW组。观察记录2组患者入科48 h内的血乳酸水平,ICU住院天数和住院总天数。结果:ICU-AW组入科48 h内的血乳酸水平、ICU住院天数和住院总天数均明显高于非ICU-A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可以作为ICU-AW的预测值之一。
2017 Vol. 47 (1): 71-73 [摘要] ( 681 ) HTML (1 KB)  PDF (1506 KB)  ( 870 )
       护理研究
74 集束化护理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效果观察
卢惠萍,尹志勤,潘利飞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喂养不足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住ICU并给予EN的18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2例与对照组93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EN喂养不足的发生率、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EN喂养不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危重症患者EN喂养不足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2017 Vol. 47 (1): 74-76 [摘要] ( 619 ) HTML (1 KB)  PDF (1496 KB)  ( 649 )
       综述
77 脑氧饱和度监测与胸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br#
袁俊波,谢康杰,方军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而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作为一种无创监测脑氧供需平衡的方法正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笔者拟对rScO2监测预测胸科POCD的研究作一综述。
2017 Vol. 47 (1): 77-78 [摘要] ( 659 ) HTML (1 KB)  PDF (1494 KB)  ( 865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