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5年 45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5-12-25

论著
临床经验
病例分析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技术与方法
 
 
       论著
859 丙泊酚对大鼠S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及动作电位的影响
何炯策1,张宇2,刘兴奎2,喻田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感觉皮层(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及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鼠龄7~14 d)脑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电流及电压。加入不同浓度(10、30、100、300 μmol/L)丙泊酚,记录各组神经元钠电流(INa),绘制电流电压(IV)曲线、稳态激活曲线、稳态失活曲线及
去失活曲线并计算相关参数。向神经元施加幅度50 pA、刺激时程30 ms的去极化刺激电流,记录各组神经元动作电位。结果:丙泊酚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性INa,加快钠通道的失活过程,使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延缓钠通道失活后的恢复,但并不影响钠通道的激活过程。丙泊酚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10、30、100 μmol/L)抑制大鼠S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超射值(P<0.01),对电位阈值有一定的影响(100 μmol/L,P<0.01),300 μmol/L的丙泊酚可以完全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结论:丙泊酚对大鼠丘脑皮层环路中的S1区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及动作电位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的全身麻醉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5 Vol. 45 (12): 859- [摘要] ( 654 ) HTML (1 KB)  PDF (2849 KB)  ( 1173 )
864 RAGE-ROS信号轴在糖尿病性牙周炎牙龈上皮凋亡中的作用
黄盛斌,戴盼盼,毛亦欣,李旭敏,麻健丰
目的:研究RAGE-ROS信号轴在糖尿病性牙周炎牙龈上皮细胞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及糖尿病组(D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分批处死,检测牙槽骨丧失、牙龈上皮细胞凋亡水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活性氧(ROS)水平。结果:D组牙槽骨丧失明显高于N组,且牙龈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明显增加(P<0.05);D组牙龈组织RAGE及ROS表达水平也高于N组(P<0.05)。结论:RAGE-ROS信号轴在糖尿病性牙周炎牙龈上皮细胞的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认识糖尿病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2015 Vol. 45 (12): 864- [摘要] ( 728 ) HTML (1 KB)  PDF (10201 KB)  ( 644 )
869 钙离子通道β2亚基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脑卒中的关联性
王欣1,4,陈婧1,汪倩1,林燕2,牛宇欣3,王晓欧1,倪莉1,杜兵1,胡云良1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β2亚基(CACNB2)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3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8例、高血压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77例、正常对照355例。采取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分型技术对CACNB2基因6个SNP位点(rs11014166、rs10764319、rs7099380、rs7069292、rs2228645、rs2357928)进行分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合并出血性脑卒中组rs7069292 CT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5% vs 1.97%,6.94% vs 1.97%,6.36% vs 1.97%,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3% vs 1.0%,3.47% vs 1.0%,3.18% vs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合并出血性脑卒中组CT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5个SNP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CNB2基因rs7069292多态性与温州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关联性,T>C变异可能影响CACNB2功能,易患高血压。通过校正高血压影响,T>C变异与脑卒中不具关联性。
2015 Vol. 45 (12): 869- [摘要] ( 632 ) HTML (1 KB)  PDF (2011 KB)  ( 896 )
875 水通道蛋白在光化性角化病、Bowen病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小勇,陶承军,任金平,袁丞达,王敏磊,应航宇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1、3、9、10在光化性角化病(AK)、Bowen病(BD)和浸润性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AQP3、AQP9、AQP10在人正常皮肤组织、AK、BD和浸润性S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AQP3、AQP9和AQP10表达在AK、BD和浸润性SCC中均显著增高;AQP1在浸润性SCC的血管内膜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强度染色;浸润性SCC中AQP9、AQP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K。结论:AQP1、AQP3、AQP9、AQP10的表达上调与浸润性SCC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2015 Vol. 45 (12): 875- [摘要] ( 591 ) HTML (1 KB)  PDF (7577 KB)  ( 640 )
879 多模态CT对预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梗死的价值
段玉霞1,陈伟建1,郭献忠1,李刚2,李瑞1,林怡1,张悦1,胡子龙1
目的:探讨多模态CT预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脑梗死(DCI)的价值。方法:随机对82例自发性SAH患者进行多模态CT检查,所有患者发病72 h内急诊行多层螺旋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于发病14 d内行CT平扫随访,根据两次CT平扫结果判断是否发生DCI,将患者分为DCI组(n=30)和无DCI组(NDCI组,n=52)。结果:发病72 h内,2组CTP定量比较,DCI组与NDCI组平均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别为0.82和1.02(P<0.01),平均相对脑血容量(rCBV)为0.90和1.03(P<0.01),平均相对通过时间(rMTT)分别为1.24和0.97(P<0.01),SAH的初期,DCI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已经发生改变。CTP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42.3%,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57.7%。而CTA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0.0%、88.5%,假阴性率为80.0%,假阳性率为11.5%。结论:CTP联合CTA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SAH的脑血管形态和脑组织灌注情况,定量了解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早期预判DCI及其范围、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 Vol. 45 (12): 879- [摘要] ( 566 ) HTML (1 KB)  PDF (9491 KB)  ( 642 )
883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突变型基因的心肌保护作用
张裕坚1,2,金周晟1,陈鸿飞1,吴一泉1,徐旭仲1
目的:观察施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携带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突变型基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北京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71例施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患者根据ALDH2基因型检测结果分成2组:突变型组(携带ALDH2*2突变型基因)和野生型组(携带ALDH2*1野生型基因)。收集术中切除的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组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LDH2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体外循环升主动脉开放后20 h取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值(cTnI)。结果:突变型组患者术中缺血心肌组织毒性醛类MDA含量更低(P=0.013),心肌保护物质GSH含量更高(P=0.011),并且突变型组患者术后有更低的cTnI值(P=0.015),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P=0.017)。结论:携带ALDH2突变型基因可以明显降低术中缺血心肌组织毒性醛类物质的堆积,提高心肌组织GSH含量,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15 Vol. 45 (12): 883- [摘要] ( 634 ) HTML (1 KB)  PDF (1431 KB)  ( 897 )
887 肝细胞肝癌中nectin-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孙广正,吴益磊,张海峰,李金海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nectin-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6例HCC组织及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nectin-4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分析nectin-4蛋白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C组织中nectin-4蛋白累积吸光度值为2.55±0.64,阳性区域面积值为8.96±1.57;正常肝脏组织组中nectin-4蛋白累积吸光度值为1.12±0.58,阳性区域面积值为5.12±1.43。HCC组织中nectin-4蛋白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ctin-4蛋白表达量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病理分化程度(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均明显相关。结论:nectin-4蛋白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2015 Vol. 45 (12): 887- [摘要] ( 711 ) HTML (1 KB)  PDF (2789 KB)  ( 824 )
890 家族聚集性肺癌一家系报告
卢瑶1,陈必成2,吴秀玲3,叶君如1,欧阳金生1,陈成水1,李玉苹1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子病理检测结果和可能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13年期间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一肺癌家系,二代直系家族10人中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直系第II代共8人,4人发生肺癌,3人为不吸烟患者,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另1人为小细胞癌(移居国外15年,吸烟),第I代母亲为不吸烟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已死亡。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行分子病理检测,先证者II4肿瘤组织可见EGFR21 L858R突变,II1和II2肿瘤组织见EGFR21 E868D突变,但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未见T790M突变。结论:母亲患肺癌,其直系亲属肺癌发生率高,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但未见遗传性肺癌综合征的种系突变。
2015 Vol. 45 (12): 890- [摘要] ( 1008 ) HTML (1 KB)  PDF (7279 KB)  ( 761 )
       技术与方法
894 红蓝荧光细胞的构建
王真,施新颜,陈宇
目的:构建人组蛋白H2B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BFP)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使其能在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中表达,形成在核区可以发出肉眼可见的蓝色荧光,胞质区发出肉眼可见红色荧光的双色荧光细胞。方法:采用普通PCR扩增得到BFP序列,通过反转录PCR(RT-PCR)从含有腺病毒E1A基因的人肾上皮细胞(293细胞)中扩增获得H2B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将BFP序列、H2B基因与pRetroX-Tight-Pur载体质粒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RetroX-BFP-H2B),对其进行酶切并用普通PCR方法进行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RetroX-BFP-H2B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质中能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B16细胞并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RetroX-BFP-H2B质粒,经转染后的双荧光细胞可以呈现出双荧光的效果,转染后也能稳定地表达传代。结论:本研究为双色荧光细胞的构建及其荧光蛋白种类的选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2015 Vol. 45 (12): 894- [摘要] ( 696 ) HTML (1 KB)  PDF (16516 KB)  ( 810 )
       临床经验
899 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王香云,殷为勇,周成业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MRA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率≥50%)的161例为狭窄组,无颅内血管狭窄或轻度狭窄(狭窄率<50%)的81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并利用工具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分析上述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及HOMA2-I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年龄、LDL-C、UA、FBG、FIN、HOMA2-I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5);经相关分析表明,HOMA2-IR与血压、TG、LDL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DL、UA、HOMA2-IR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是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与HOMA2-IR有一定的正相关性,IR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015 Vol. 45 (12): 899- [摘要] ( 633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701 )
902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45例分析
黄崇青1,虞冠锋1,黄景勇1,金昊2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行介入治疗的45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下肢静脉曲张38例,直接植入支架37例,行单纯髂静脉球囊扩张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6例,直接植入支架5例,行单纯髂静脉球囊扩张1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例,施行导管溶栓后存在髂静脉受压的患者植入支架2例,行单纯髂静脉球囊扩张1例;所有植入支架均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手术前后测髂静脉狭窄率,以及患肢大小腿与健肢周径差。术后1、3、6个月及1、2年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结果:4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47枚,直径6~14 mm,平均(12.7±2.7)mm,长度40~200 mm,平均(64.3±39.4)mm;3例急性病例采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导管溶栓(CDT),使用尿激酶量240~480万U,平均(400±138.6)万U;使用时间4~8 d,平均6.7 d;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复发。治疗前髂静脉狭窄率为89.8%±8.2%(70.0%~100.0%),治疗后为4.0%±12.1%(0~7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大、小腿患肢与健肢比较,周径和肿胀明显消退(P<0.001)。B超随访术后1、3、6个月及1、2年通畅率分别为95.5%、93.2%、93.2%、90.6%及90.6%。4例(占8.9%)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加压包扎后痊愈。1例(占2.2%)患者右髂静脉支架移位至右心室,后经抓捕器取出。随访1~24个月(平均16.8个月),4例患者髂静脉于不同时期再闭塞,PTS发生率为8.9%(4/45)。结论:介入治疗对各种原因的IVCS安全有效,支架治疗IVCS疗效满意。
2015 Vol. 45 (12): 902- [摘要] ( 596 ) HTML (1 KB)  PDF (7252 KB)  ( 698 )
907 3D-CTA对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的筛选作用
陈勇春,杨运俊,许化致,郭献忠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ICH)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经CT证实为急性自发性ICH和253例患者其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3D-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师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以脑实质血肿为主27例,脑室系统积血1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214例。在DSA下,共发现畸形血管团17例、烟雾病(MMD)13例、动脉瘤178例(单发153例,多发25例)。在3D-CTA检查中,发现所有脑室内出血患者的病因,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脑实质出血患者漏诊2例畸形血管团,直径都<2 mm,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0%、100.0%、71.4%;而在SAH患者中,漏诊4例,误诊1例微小动脉瘤,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7.8%、99.4%、90.5%。结论:3D-CTA对急性自发性ICH病因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急性自发性ICH病因筛查的首选诊断方法。
2015 Vol. 45 (12): 907- [摘要] ( 584 ) HTML (1 KB)  PDF (9821 KB)  ( 612 )
911 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赵叶芳,马良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8例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联合组、肠梗阻导管组和奥曲肽组,每组26例,3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给予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导管组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奥曲肽组给予奥曲肽联合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和疗效。结果: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较肠梗阻导管组和奥曲肽组缩短,第1个24 h胃肠减压量较肠梗阻导管组减少,较奥曲肽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肠梗阻导管组(为84.6%)和奥曲肽组(为73.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和奥曲肽能减少胃肠减压量,更快缓解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增加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
2015 Vol. 45 (12): 911- [摘要] ( 632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952 )
914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动脉瘤
周江,朱光耀,陈茂送,孙成丰,陈孟宗,丁方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3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33例均成功治疗,术后即刻DSA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I级23例,II级6例,III级4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2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例,重度障碍2例,死亡0例。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除1例再出血外,其余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5 Vol. 45 (12): 914- [摘要] ( 482 ) HTML (1 KB)  PDF (6804 KB)  ( 787 )
918 瑞安市未成年人静脉血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
陈连平1,陈洪2,张新明1,邓通洋2
目的:了解瑞安市未成年人群全血5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营养改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3 561例未成年人静脉血中的5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5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未成年人全血铜、钙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和铁的含量呈上升趋势,镁的含量较稳定。锌、钙、铁的含量在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的含量在个别年龄段间存在差异(P<0.05);5种元素中锌、铁缺乏在不同年龄段里都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儿期、幼儿期锌缺乏率分别达31.3%、26.1%,铁缺乏率分别达42.7%、26.3%;婴儿期、幼儿期存在钙营养过剩,分别为4.1%、6.3%。结论:瑞安市未成年人静脉血铜、镁分布水平趋于合理,锌、铁存在不同情况的缺乏,钙在婴儿期、幼儿期有营养过剩现象,因此,应加强对锌、铁缺乏的保健指导及防止钙的盲目补充。
2015 Vol. 45 (12): 918- [摘要] ( 514 ) HTML (1 KB)  PDF (2116 KB)  ( 902 )
922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体会
吴及,华青旺,林志勇,胡型锑,夏杰,赵琦峰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T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心超、X线胸片、心电图明确诊断,31例行心血管CT造影三维成像检查。心上型39例,心内型26例,心下型8例,混合型3例。除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外其余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TAPVC矫治与房间隔缺损修补,择期手术63例,急诊手术13例。结果:所有患者术毕均脱离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时间48~156 min,平均(72.5±1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9~93 min,平均(51.6±12.8)min。术后早期死亡8例,治愈出院68例,病死率为10.5%。随访46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1例心下型TAPVC出院6个月后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一旦确诊为TAPVC应尽早手术,外科手术矫治较为安全有效。通过各种手术技术上的改进,减少创伤、保证肺静脉引流至左心房的路径畅通,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2015 Vol. 45 (12): 922- [摘要] ( 600 ) HTML (1 KB)  PDF (1438 KB)  ( 850 )
       病例分析
926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宫角妊娠中的应用
万晓洁,李晓琳,郑飞云
目的:评价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角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组(宫腹腔镜组),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其他2组,但hCG恢复正常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天较术前的血hCG下降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角妊娠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能保留子宫完整性且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等优点。
2015 Vol. 45 (12): 926- [摘要] ( 508 ) HTML (1 KB)  PDF (1368 KB)  ( 878 )
929 BCLC B期肝癌术后行索拉非尼治疗的疗效分析
庄磊1,2,魏永刚1,宋其同2,施红旗2,张启瑜2,李波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后服用索拉非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B期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BCLC B期肝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接受手术切除并于术后服用索拉非尼的患者资料,以及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1:2配对,做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肿瘤复发时间。共纳入63例病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42例。结果:2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0个月和1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肿瘤复发时间分别为9.6个月和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结论:手术切除联合索拉非尼治疗BCLC B期肝癌是安全的,并且可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2015 Vol. 45 (12): 929- [摘要] ( 508 ) HTML (1 KB)  PDF (1438 KB)  ( 806 )
       护理研究
932 过渡期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珊,郑学高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30例,出院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再入院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再入院率方面,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015 Vol. 45 (12): 932- [摘要] ( 520 ) HTML (1 KB)  PDF (1399 KB)  ( 1015 )
       高教研究
935 归化与异化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尹宜宜,任冰文,王丹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独树一帜的科学,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语言风格极富代表性。但是,在国际化视野中,中医术语英译的问题涉及到中外文化、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影响较大。就此,文章基于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进行探究,提出了归化与异化并重并举的主旨思想。
2015 Vol. 45 (12): 935- [摘要] ( 554 ) HTML (1 KB)  PDF (1377 KB)  ( 2082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