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5年 45卷 7期
刊出日期:2015-07-25

论著
临床经验
高教研究
个案报告
基础研究
 
 
       论著
469 兔急性灭多威中毒毒代动力学观察
王志翊1,汪春龙2,王贤亲3,陈进 1,孙来芳1,马建设2
目的:观察兔急性灭多威中毒的毒代动力学,探讨其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作用。方法:一次性予灭多威剂量12 mg/kg灌胃染毒,观察其不同时间点的症状与体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兔血浆中灭多威吸收、代谢过程,并绘制浓度-时间曲线;用DAS 2.0软件分析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兔脑、心、肝、肾脏器病理学改变;生化仪分析各时间点的血生化指标。结果:灭多威毒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t(1 209.734±219.542)μg/h·L、MRT0-t(1.731±0.144)h、t1/2z(1.471± 0.277)h、Tmax 0.25 h、CLz/F(9.576±1.816)L·h-1·kg-1和Vz/F(20.225±4.703)L/kg;光镜下观察,心肌、肝、脑组织均可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在染毒后6 h时升高,与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cTn-I)在染毒后2 h时升高,与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碱酯酶(AchE)活性在染毒后0.25 h迅速降低,与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灭多威灌胃染毒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其体内半衰期短,中毒后代谢迅速,对脑、心、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作用。
2015 Vol. 45 (7): 469- [摘要] ( 801 ) HTML (0 KB)  PDF (1655 KB)  ( 1358 )
474 一种特异性检测汞离子的大肠杆菌的构建
肖芳兰,吕攀攀,严锡娟,纪松军,王伍,吕建新
目的:利用增强型青色荧光蛋白(ECFP)作为报告物,构建特异性检测汞离子的微生物传感器。方法:利用ec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融合报告载体merR-O\P-ecfp-T。然后将报告载体merR-O\P-ecfp-T转化至E.coli MC4100菌中完成传感器的构建,并对此微生物传感器进行了测定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最适检测范围等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此生物传感器对汞离子特异性好,最适检测汞离子浓度范围为0.15~38.4μmol/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能够特异性检测汞离子的生物传感器,为构建汞离子等影响到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化学物质的超敏感生物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2015 Vol. 45 (7): 474- [摘要] ( 621 ) HTML (0 KB)  PDF (1476 KB)  ( 948 )
479 BUCY预处理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模型的建立
程婷婷1,2,周琳1,梁彬1,陈慧瑶1,俞康1
目的:建立白消安(BU)联合环磷酰胺(CY)化疗预处理的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小鼠动物模型。方法:BALB/C受鼠以BUCY方案化疗预处理,根据化疗剂量分3组:1~4 d分别予BU 35、38、40 mg·kg-1·d-1,5~6 d予CY 100 mg·kg-1·d-1,第8天尾静脉回输C57BL/6供鼠骨髓细胞(2×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移植后定期观察记录受鼠一般情况等以判断aGVHD 的程度。结果:BU剂量为40 mg·kg-1·d-1受鼠组小鼠移植后体质量进行性下降,移植后6 d内全部死亡。BU剂量为35 mg·kg-1·d-1受鼠组观察到轻微aGVHD的临床症状,小鼠长期存活。BU剂量为38 mg·kg-1·d-1受鼠组观察到典型aGVHD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结论:经BUCY(BU 38 mg·kg-1·d-1+CY 100 mg·kg-1·d-1)方案预处理后回输异基因骨髓细胞(2×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能成功构建aGVHD实验动物模型。
2015 Vol. 45 (7): 479- [摘要] ( 679 ) HTML (0 KB)  PDF (1676 KB)  ( 1042 )
484 碳酸镧与醋酸钙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比较研究
邵宁俊1,王德选2,庄捷秋2,潘敏1,潘璐璐1,周志宏1,费锦萍3,高依依4,蔡晖1,5
目的:探讨新型磷结合剂碳酸镧相对于传统磷结合剂醋酸钙用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及其对于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终末期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镧组和醋酸钙组,检测2组患者服药后1、2、4周及4、8、12个月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水平,并于治疗4周及12个月后检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2组患者短期和1年维持期治疗的疗效。测定2组患者1、4、8、12个月的血管钙化程度,分析碳酸镧对于血管钙化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的血磷在短期内均下降,前2周2组血磷及钙磷乘积差异不明显,但在第4周碳酸镧组血磷及钙磷乘积均低于醋酸钙组(均P<0.01)。维持1年冶疗后,2组血磷和PTH水平无明显差异,均能有效降低血磷,但碳酸镧组钙磷乘积明显低于醋酸钙组(P<0.01);相比于血透患者,碳酸镧组腹透患者的血磷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管钙化程度比较,碳酸镧组出现轻度钙化12例,中重度钙化3例,高钙血症0例,总不良影响率为37.5%;醋酸钙组出现轻度血管钙化14例,中重度血管钙化8例,高钙血症8例,总不良影响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碳酸镧对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有效,相较于醋酸钙,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且较少引起高钙血症,更易改善患者的钙磷乘积,其对血管钙化的影响较小。
2015 Vol. 45 (7): 484- [摘要] ( 695 ) HTML (0 KB)  PDF (1310 KB)  ( 883 )
488 Notch 1信号通路蛋白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大鼠中的表达
王伟,高志超,朱鹏磊,郑伟明,涂明
目的:通过检测Notch 1信号通路的下游表达物Jagged 1、Hes 1在轻、中、重三种闭合性颅脑损伤(TBI)大鼠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otch 1信号通路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液压冲击法模拟大鼠轻、中、重三种闭合性TBI模型;通过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估24 h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三型TBI后脑皮质Notch 1信号通路下游表达因子Jagged 1及Hes 1的表达情况。结果:轻、中、重3组TBI模型中,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的脑损伤越重,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越明显,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轻、中、重三型TBI组的Hes 1和Jagged 1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TBI程度的增高,该通路蛋白的表达量也在增加。结论:Notch 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TBI的发展过程,可能成为TBI后治疗的新靶点。
2015 Vol. 45 (7): 488- [摘要] ( 600 ) HTML (0 KB)  PDF (1691 KB)  ( 865 )
493 儿童变应性鼻炎与母亲孕期暴露相关因素分析
廖诗雨,叶余丰,叶建晓,倪丽艳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其母亲孕期暴露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调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门诊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确诊的4~12岁AR患儿1 260例,对照组927例,对入选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孕期环境暴露、饮食营养结构及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AR的发生与母亲孕期饲养宠物(OR:2.271,95%CI:1.225~4.212)、被动吸烟(OR:2.518,95%CI:1.792~3.538)、感染(OR:3.656,95%CI:2.301~5.811)、偶尔补充维生素E(OR:0.452,95%CI:0.301~0.678)、经常补充维生素E(OR:0.337,95%CI:0.225~0.505)、选用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OR:0.608,95%CI:0428~0.863)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患儿AR与母亲孕期的饮食、环境、感染等因素相关,预防AR应从母亲孕期开始,从而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2015 Vol. 45 (7): 493- [摘要] ( 578 ) HTML (0 KB)  PDF (1284 KB)  ( 923 )
497 沉默黏着斑激酶表达抑制大肠癌转移的体内研究
洪卫文1,苏国强2,应红安3,林峰1,梁卫东1
目的:通过裸鼠实验研究,证实沉默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能有效抑制大肠癌的转移。方法:将24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未处理组,分别注射FAK稳定沉默的结肠癌细胞、阴性对照组的结肠癌细胞、未特殊处理的结肠癌细胞,每组各8只裸鼠。在SPF条件动物实验室饲养6周后处死裸鼠,观察原位成瘤率、病死率、瘤体生长、肝肺转移情况,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FAK微转移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成瘤率均为100%。与阴性对照组及未处理组相比,实验组转移率、病死率和FA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转移灶恶变程度更低、形态更好,而阴性对照组与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shRNA介导的FAK基因沉默对SW620原位移植后的裸鼠肝肺转移有明显抑制,FAK有望成为治疗大肠癌转移的新靶点。
2015 Vol. 45 (7): 497- [摘要] ( 588 ) HTML (0 KB)  PDF (2047 KB)  ( 945 )
502 绿茶水提物对大鼠CYP450酶活力和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周子晔1,金辉1,王陈翔1,黄爱芳1,王贤亲2,林观样1
目的:研究绿茶水提物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力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连续灌胃绿茶水提物或水14 d后,同时给予探针药非那西丁、安非他酮、甲苯磺丁脲和咪达唑仑,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进而推测CYP1A2、CYP2B1、CYP2C11和CYP3A1酶活力。此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技术测定CYP45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安非他酮与甲苯磺丁脲的药动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绿茶水提物能诱导大鼠CYP2B1酶活力和抑制CYP2C11,而非那西丁与咪达唑仑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实验发现,绿茶水提物能显著上调大鼠CYP2B1 mRNA水平并下调CYP2C11 mRNA水平,对CYP1A2与CYP3A1没有影响。结论:持续摄取绿茶会改变CYP2B1与CYP2C11酶活力和mRNA表达水平,可能会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2015 Vol. 45 (7): 502- [摘要] ( 680 ) HTML (0 KB)  PDF (1609 KB)  ( 976 )
507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王珍,田新桥,付定虎,刘敏,詹坤高,吴道珠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方法:PmVSD小儿40例(PmVS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35例。采集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图像,运用3D-STI技术测量2组对象收缩期左心室16节段的圆周、纵向、径向峰值应变,比较2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量负荷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mVSD组左室各节段三个方向峰值应变测值大多数均较正常组增大,其中前、侧壁基底段和侧、后壁中间段的纵向峰值应变及侧壁、下间隔壁中间段的圆周峰值应变和侧壁、下间隔壁中间段及基底段的径向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圆周、径向峰值应变均分别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呈正相关。结论:3D-STI技术可敏感地检出PmVSD小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 Vol. 45 (7): 507- [摘要] ( 601 ) HTML (0 KB)  PDF (1464 KB)  ( 902 )
        基础研究
512 姜黄素通过下调p-NF-κB表达减轻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
皮治兵1,申邦利2,蔡振1,徐旭仲1,林海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动物模型行为学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的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影响,探讨姜黄素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各20只):C组、D组、Dcur1组、Dcur2组。C组:后爪注射0.9%氯化钠溶液;D组:将单纯疱疹病毒-1(HSV-1)接种于大鼠后爪,5 d后行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治疗。Dcur1组、Dcur2组:HSV-1接种大鼠5 d后行腹腔内姜黄素注射治疗,剂量分别为100 mg/kg、200 mg/kg。于造模前、造模后5 d(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7、14 d,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治疗结束后14 d检测脊髓和DRG中p-NF-κB表达。结果:大鼠感染HSV-1后MWT从43.8降低到15.0,TWL从10.2降低到6.7,脊髓背角p-NF-κB表达从1.3增加到26.1,DRG中p-NF-κB表达从0.7增加到12.1。2组大鼠注射姜黄素后的MWT和TWL均明显增加,而p-NF-κB的表达均明显降低(Dcur1组脊髓背角和DRG分别降低到5.7和4.8,Dcur2组脊髓背角和DRG分别降低到3.1和2.0)。结论:姜黄素早期注射能明显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其机制与下调脊髓背角和DRG的p-NF-κB过表达有关。
2015 Vol. 45 (7): 512- [摘要] ( 691 ) HTML (0 KB)  PDF (1420 KB)  ( 1053 )
516 EIF5A2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在5-Fu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范永胂1,畅银娟2
目的:探讨EIF5A2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在化疗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对数生长期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480及DLD1,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三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EIF5A2的表达。将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在浓度为0.2μg/L的5-Fu中培养48 h,用Western blot法测定EIF5A2的表达。EIF5A2-siRNA转染LOVO细胞,将转染后的LOVO细胞及结直肠癌LOVO细胞在0.2μg/L的5-Fu中培养48 h,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EIF5A2在三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在LOVO细胞中表达量最高(P<0.05)。结直肠癌LOVO细胞在5-Fu中培养48 h后 EIF5A2表达明显增强(P<0.05)。EIF-5A2-siRNA转染LOVO细胞后增加了5-Fu的细胞抑制率(P<0.05)。结论:EIF5A2在人结直肠癌细胞中有表达,并且增强了5-Fu的化疗抵抗力。
2015 Vol. 45 (7): 516- [摘要] ( 641 ) HTML (0 KB)  PDF (1306 KB)  ( 940 )
       论著
519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中不同干预措施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的效果
林佳1,朱如如2,赵军招1,王佩玉1,肖仕全1,金聪聪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促排卵中运用不同干预措施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124例行IVF-ET治疗并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出现OHSS倾向的PCOS患者分为3组:改行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M)组(n=46),卵泡直径均≤12 mm时,停促性腺激素(Gn),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IU;hCG提前组(n=41),继续促排卵,当有1个卵泡直径≥16 mm或至少3个卵泡直径≥14 mm时,注射hCG 4 000~6 500 IU;hCG减量组(n=37),继续促排卵,当至少有1个卵泡的直径≥18 mm或2~3个卵泡的直径≥16 mm时,注射hCG 3 000~4 000 IU。比较各组实验室结果、临床结局及OHSS发生率。结果:改行IVM组总Gn用量及Gn天数显著少于其余2组,该组卵子成熟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低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提前组的hCG注射日≥14 mm卵泡数、优质胚胎率低于hCG减量组,其余各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行IVM组无OHSS发生,另2组轻、中度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妊娠率、胎儿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OHSS倾向的PCOS患者,在IVF-ET周期促排卵过程中,可以采用改行IVM方案完全避免OHSS发生,而提前注射hCG与减量hCG方案均能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在预防OHSS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
2015 Vol. 45 (7): 519- [摘要] ( 656 ) HTML (0 KB)  PDF (1303 KB)  ( 1154 )
       临床经验
525 两个γTrp208Leu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杨丽红1,郝秀萍1,丁红香2,金艳慧1,江明华2,王明山1
目的:对由同一突变位点导致的两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所有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溶酶原活性(PLG:C)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分别采用Clauss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Fg:C)和抗原(Fg:Ag)水平。提取DNA,PCR扩增Fg的FGA、FGB和FGG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进行基因分析。采用Swiss-Model和PIC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两家系先证者PT、APTT以及纤溶指标(PLG:C和FDPs)均在正常范围内,TT轻度延长;Fg:C明显降低,分别为0.49 g/L和0.63 g/L;Fg:Ag同步下降,分别为0.64 g/L和0.77 g/L。先证者A的奶奶和父亲,先证者B的母亲、阿姨和表弟,Fg:C和Fg:Ag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基因分析发现2例先证者FGG基因第7号外显子5792位发生G>T杂合错义突变,导致Fg γD结构域的208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γTrp208Leu)。模型分析显示γTrp208Leu突变破坏了Trp208与Thr314间的天然氢键连接,并使该位点氨基酸侧链变短,空间构型改变,使突变蛋白稳定性下降。结论:纤维蛋白原FGG基因γTrp208Leu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该两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2015 Vol. 45 (7): 525- [摘要] ( 657 ) HTML (0 KB)  PDF (1553 KB)  ( 1093 )
530 不同剂量叶酸联合B族维生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观察
刘琦,张一帆,邵国建,郑约楠,李剑菲,邵玲就,胡小明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B族维生素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改善心脏结构的最适剂量。方法:将本院血液透析中心120例血液透析(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叶酸片0 mg/d+维生素B6片60 mg/d+维生素B12片0.5 mg/d),B组(叶酸片5 mg/d+维生素B6片60 mg/d+维生素B12片0.5 mg/d),C组(叶酸片15 mg/d+维生素B6片60 mg/d+维生素B12片0.5 mg/d),D组(叶酸片30 mg/d+维生素B6片60 mg/d+维生素B12片0.5 mg/d)。采集第1次HD前、后血样、实验半年时HD前血样及实验结束时患者最后一次HD前血样进行Hcy检测。同时在第1次HD、治疗半年及结束时检测血浆叶酸、维生素B12、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颈动脉B超、心超,以上指标均在HD前进行。观察时间为1年。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测定一次Hcy浓度。结果:HD患者Hcy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患者服用叶酸联合B族维生素后血浆叶酸水平升高显著,Hcy浓度下降,尤其是B组和C组。D组服用叶酸剂量虽增加但叶酸水平未见相应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且Hcy亦未进一步下降。同时发现血浆叶酸浓度与Hcy呈非线性负相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在服用叶酸组有下降,尤其是B组和C组,D组未见进一步下降。结论:服用叶酸剂量在5~15 mg/d之间可最有效改善心脏结构,降低Hcy,因此可作为叶酸服用的最适剂量。
2015 Vol. 45 (7): 530- [摘要] ( 722 ) HTML (0 KB)  PDF (1302 KB)  ( 1026 )
534 儿童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112例临床治疗分析
余灵芳,陈敏广,杨青,庄捷秋
目的:总结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UTI)的常用抗生素疗效,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探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失败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的11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的抗生素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效组及无效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差异。结果:根据药敏选药疗效好,有效率达100%;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经验性治疗疗效好;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经验性治疗中,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63.27%,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效率为100%。头孢类抗生素经验性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失败组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升高更为显著,存在尿路异常及尿中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异常概率更高。结论:针对经验性治疗,当遇见存在尿路异常、血炎症指标升高,尿中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升高病例,可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难治、重症患者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三代抗生素可用于病情较轻的单纯性UTI病例。
2015 Vol. 45 (7): 534- [摘要] ( 638 ) HTML (0 KB)  PDF (1281 KB)  ( 1090 )
538 IgA肾病肾小球内C4d沉积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张婷,陈波,李凡凡,陈孝倩,黄朝兴
目的:探讨肾小球内补体C4d沉积是否为IgA肾病(IgAN)预后判断的新标志。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5月我院肾活检资料库中,选取78例原发性IgAN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对上述病例行肾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C4d染色。按肾小球内C4d沉积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比较2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参数。结果:78例IgAN,C4d阳性组26例(占33.3%),阴性组52例(占66.7%);所有病例的免疫荧光检查补体C1q均阴性。与C4d阴性组相比,阳性组IgAN患者较少发生肉眼血尿,高血尿酸(男>488μmol/L、女>363μmol/L)、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和低白蛋白血症(Alb<30 g/L)的发生率较高,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高,且伴系膜增生(M1)、节段硬化(S1)、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损伤的发生率较高(P<0.05)。而2组间高血IgA(>400 mg/dL)、低血补体C3(<70 mg/dL)比例及病理上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病变(E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小球内C4d沉积与肉眼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低eGFR、低血白蛋白和高血尿酸的比例,及M1、S1和T1相关(均P<0.05)。结论:肾小球内C4d沉积阳性的IgAN患者临床病理表现较重,提示IgAN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与通过甘露糖凝集素(MBL)途径激活补体相关。
2015 Vol. 45 (7): 538- [摘要] ( 588 ) HTML (0 KB)  PDF (1419 KB)  ( 957 )
       个案报告
542 多奈哌齐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倪容容1,张万里2,王莉敏2
2015 Vol. 45 (7): 542- [摘要] ( 492 ) HTML (0 KB)  PDF (1207 KB)  ( 857 )
       高教研究
544 基于实证研究的医学生口译课程设计
吕颖
本文以选修英语口译课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学习口译的动机和英语能力自评,并以此提出医学生口译课程设计,确定以医学背景为导向,以语言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解决哑巴英语的困扰,同时也培养有医学背景的合格口译人才。
2015 Vol. 45 (7): 544- [摘要] ( 446 ) HTML (0 KB)  PDF (1176 KB)  ( 939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