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5年 45卷 5期
刊出日期:2015-05-25

论著
临床经验
综述
 
 
       论著
313 三个携带线粒体DNA tRNAGln 4363T>C突变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临床及遗传特征分析
于涵1,耿军伟1,林枝1,薛凌1,唐霄雯1,郑斌娇1,吕建新1,卢中秋2,管敏鑫1,3
目的:通过对3个携带tRNAGln 4363T>C突变的原发性高血压家系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Gln 4363T>C突变在母系遗传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8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54例正常对照样本线粒体tRNA基因,对携带tRNAGln 4363T>C突变的3个家系进行家系及线粒体基因相关分析。结果:共发现3例患者携带tRNAGln 4363T>C突变,突变率为0.35%,患者家系中共有母系成员28位,其中12位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发病年龄从27到6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有1位非母系成员患病,母系成员中男性患者的后代均未表现出发病。3位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除同质性tRNAGln 4363T>C突变外,还有64个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Z3、Z3和B4d。tRNAGln 4363T位点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该位点对应tRNAGln二级结构反密码子环的A38位,tRNAGln 4363T>C突变可能影响此位点与反密码子识别功能的高保真性和正常tRNA结构的形成及结构的稳定性。结论:3个携带tRNAGln 4363T>C突变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母系遗传特征明显,线粒体tRNAGln 4363T>C突变可能是这3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发病的主要分子基础。3个携带线粒体tRNAGln 4363T>C突变的原发性高血压家系表现出的同质性突变、发病年龄及外显率不同等表型差异特征提示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和线粒体遗传背景等可能对tRNAGln 4363T>C突变家系原发性高血压的表型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2015 Vol. 45 (5): 313- [摘要] ( 699 ) HTML (1 KB)  PDF (7328 KB)  ( 611 )
321 川崎病血清特异相关miR-23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br#
褚茂平1,胡晨2,周爱华2,王慧颖2,潘璐璐3,仇慧仙3,吴蓉洲3,赵仙先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血清特异相关miR-23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长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验证前期筛选获得的川崎病急性期血清特异性表达的miR-23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炎症细胞因子及受体芯片检测来筛选靶基因;共分4组,miR-23a mimic组、mimic NC组、miR-23a inhibitor组、inhibitor NC组,通过miR-23a模拟物(mimic)及抑制物(inhibitor)的转染调节HUVECs内miR-23a的表达,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发现miR-23a在KD急性期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D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及发热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mic NC组对比,上调miR-23a表达可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hibitor NC组对比,下调miR-23a表达可抑制HUVECs的增殖、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3a在急性期KD患儿血清中表达上调,干预HUVECs内miR-23a表达可影响其增殖和迁移,提示miR-23a异常表达可能参与KD的发生发展。
2015 Vol. 45 (5): 321- [摘要] ( 726 ) HTML (1 KB)  PDF (12369 KB)  ( 643 )
327 阿托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小鼠IL-17a、LP-PLA2表达的影响
倪云杰1,林振浩1,侯良磊1,吴漪皓1,宋丽娟1,胡欢欢1,黄晓燕2,杨德业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白介素-17a(IL-17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8只8周龄雄性LDLR-/-小鼠,12只给予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用于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6只给予普通饮食作为普食对照组。8周后,将高脂饮食小鼠随机分成2组:高脂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阿托伐他汀60 mg·kg-1·d-1灌胃),继续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仪测血清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斑块形态,qRT-PCR测主动脉中IL-17a和LP-PLA2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斑块中IL-17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主动脉中LP-PLA2的表达。结果:高脂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食对照组(均P<0.05),甘油三酯(TG)含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血清TC、LDL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TG含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对照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内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内IL-17a的平均吸光度值(MA)高于普食对照组(P<O.05)。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斑块明显减少,斑块内IL-17a的MA也明显降低(P<0.05)。高脂对照组主动脉IL-17a和LP-PLA2的mRNA表达以及LP-PLA2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普食对照组(均P<O.05)。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主动脉IL-17a和LP-PLA2的mRNA以及LP-PLA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血脂水平,可有效抑制IL-17a、LP-PLA2的表达,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15 Vol. 45 (5): 327- [摘要] ( 818 ) HTML (1 KB)  PDF (9251 KB)  ( 583 )
332 芪冬活血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洪辉华1,杨珺超1,高润娣1,赵玮1,朱渊红1,蔡宛如2
目的:通过观察芪冬活血饮对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干预作用,明确芪冬活血饮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组5组。气道内滴注脂多糖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药治疗组以芪冬活血饮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大鼠造模后24 h处死,收集标本。结果:①芪冬活血饮可以减轻肺损伤大鼠肺泡结构破坏,肺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②ALI大鼠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水平增高,芪冬活血饮降低TNF-α、IL-1β水平,升高IL-10水平,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LI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芪冬活血饮可减少TLR4、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并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芪冬活血饮对LPS诱导的大鼠AL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 p65炎症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有关。
2015 Vol. 45 (5): 332- [摘要] ( 621 ) HTML (1 KB)  PDF (15381 KB)  ( 711 )
338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A1298C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
徐昌隆,王建嶂,郑波,曹曙光,吴昊,薛战雄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和A1298C基因多态性与浙江汉族人群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检测112例胃癌患者和218例正常对照者的MTHFR 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结果:MTHFR C677T的突变等位基因T及变异基因型(CT+TT)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4.82% vs 32.57%和53.57% vs 52.75%,均P>0.05)。胃癌组MTHFR A1298C突变等位基因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3% vs 12.39%,P=0.006,OR=1.929,95%CI:1.325~2.873),而2组间突变基因型(AC+C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5% vs 36.24%,P>0.05)。结论:浙江汉族人群MTHFR A1298C突变等位基因C可能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
2015 Vol. 45 (5): 338- [摘要] ( 651 ) HTML (1 KB)  PDF (6787 KB)  ( 635 )
342 宫腔粘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朱望爱,屈王蕾,郝培培,吕杰强
目的:探讨引起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宫腔粘连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宫腔粘连患者和44例非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宫腔操作中,妊娠相关的无痛人流和难免流产刮宫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OR 8.172,95%CI 2.923~22.845;OR 0.047,95%CI 1.031~111.004)。结论:妊娠期宫腔内操作是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无痛人流、难免流产刮宫为宫腔粘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2015 Vol. 45 (5): 342- [摘要] ( 614 ) HTML (1 KB)  PDF (3422 KB)  ( 835 )
346 CD82介导的人类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的生物学特性
陈周浔1,周宏众1,Henning Dralle2,Cuong Hoang-Vu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在调控人甲状腺癌细胞侵润和迁移中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含CD82全长基因的pCDNA3.1质粒用于细胞转染,构建过表达CD82基因的FTC-133细胞株,并将其与野型FTC-133细胞株进行生物性状比对。利用MTT法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CD82对FTC-133细胞侵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或者空质粒转染细胞相比,各转染细胞(clone 1、2、3)在转染后24、48及72 h的增殖率减少(P>0.05);与野生型或者空质粒转染细胞相比,各转染细胞(clone 1、2、3)在转染后24、48及72 h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少(P<0.05)。结论:CD82可以明显降低FTC-133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与甲状腺癌发展与进程密切相关。
2015 Vol. 45 (5): 346- [摘要] ( 618 ) HTML (1 KB)  PDF (14682 KB)  ( 663 )
350 磁共振3D-pcASL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毛传万1,付玉川1,毛翌婷2,黄建河1,林旭波1,史建静1,周云新1,吴爱琴1
目的:评价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拟诊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时间在7 d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ASL成像扫描。观察急性脑梗死病灶在3D-pcASL与常规DWI影像中的表现,同时测量病灶及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值。结果:39例脑缺血患者经随诊证实脑梗死34例,TIA 5例。34例脑梗死患者中,21例病灶累及灰质区域,3D-pcASL表现为低灌注,平均CBF值(16.7±12.2)mL·min-1·100 g-1,较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的CBF值[(44.8±13.9)mL·min-1·100 g-1]低(P<0.01);另外13例病灶仅累及白质区域,病灶与白质对比不明显,故未测量CBF值。5例TIA患者中,3例ASL表现为低灌注,平均CBF值(37.6±4.4)mL·min-1·100 g-1,对侧CBF (58.8±10.6)mL·min-1·100 g-1。34例脑梗死患者DWI均表现高信号,3D-pcASL检出21例(病变均累及灰质),其中17例患者ASL图像显示的病灶范围大于DWI。5例TIA患者DWI图像未见异常信号改变。结论:3D-pcASL可以对累及灰质区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提供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并能部分检出DWI表现阴性的TIA患者,但对白质区域缺血性病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015 Vol. 45 (5): 350- [摘要] ( 825 ) HTML (1 KB)  PDF (7701 KB)  ( 675 )
354 PET/CT及其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br#
林洁,唐坤,殷薇薇,郑祥武,陈杨宗,林信实,戴云飞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PET/CT及其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行PET/CT检查的SP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ET/CT图像分析采用目视法或半定量法对结节的代谢及CT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判断结果分为良性、良性可能大、良性可能、恶性可能、恶性可能大、恶性,并依次以0、1、2、3、4、5分进行记录。以病灶良恶性结果为应变量,对影响病灶结果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诊断SPN良、恶性的回归数学模型。分别计算PET/CT及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比较两者曲线下面积大小的差异性。结果:PET/CT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9.4%、91.4%、90.2%及94.3%。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18F-FDG 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如下:p=ex/(1+ex),x=-8.111+0.091×年龄+1.351×分叶+3.565×血管集束+2.153×胸膜牵拉+0.447×SUVmax。以数学模型对SPN良恶性进行预测,其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1.0%、85.5%、90.0%及77.3%。PET/CT及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0.015及0.927±0.01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学模型作为一
种实验医学其诊断SPN的效能与PET/CT相仿,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其优势与PET/CT互补,因此可以联合运用、相互佐证,以提高SPN诊断的准确率。
2015 Vol. 45 (5): 354- [摘要] ( 631 ) HTML (1 KB)  PDF (5797 KB)  ( 682 )
359 不同疗程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钱旭波1,倪丽艳2,徐成波3,叶小红1,王志江4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抗菌药物和黏液溶解促排剂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寻找合适的鼻喷激素疗程。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金华市西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医疗机构3.0~16.3岁慢性鼻-鼻窦炎患儿2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实验1组86例,采用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为核心的方案治疗6周;实验2组88例,用相同方案治疗8周;对照组93例,用相同方案治疗12周。结果:①治疗前患儿鼻后滴流、咳嗽、流涕、鼻塞和清嗓出现的比例分别是67.00%、65.90%、40.80%、35.20%、6.40%,与成人比较存在较大差别。②治疗后3组患儿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结束时,实验1组鼻窦Lund-Mackay评分高于实验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实验2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为核心的方案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程以8周为宜。
2015 Vol. 45 (5): 359- [摘要] ( 716 ) HTML (1 KB)  PDF (5350 KB)  ( 705 )
       临床经验
364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罗华荣,徐铖,郑海红,翁寿向,甘梅富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8例SPC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选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标记(Ki-67)、细胞角蛋白5/6(CK5/6)、细胞角蛋白14(CK14)、肌上皮标记(P63)、突触素(Syn)和嗜铬素A(CgA)等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检测。结果:肿瘤主要表现为中心性的乳腺肿块或乳头溢血。镜下肿瘤由边界清楚的膨胀性生长的结节构成,结节内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55.6%伴有黏液分泌,16.7%伴有浸润性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ER、PR呈强阳性,CerbB-2大部分呈阴性,仅4例CerbB-2(1+)。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5/6、CK14及P63,9例肿瘤细胞巢周围显示完整的肌上皮围绕,5例显示肌上皮部分缺失,4例完全缺失。Syn阳性率为72.2%,CgA阳性率为55.6%,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8.5%。3例伴浸润的SPC均无HER-2基因扩增。17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仅1例见癌转移。获得随访的17例(占94.4%)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S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项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显示SPC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良好的预后。

2015 Vol. 45 (5): 364- [摘要] ( 626 ) HTML (1 KB)  PDF (16338 KB)  ( 655 )
369 高脂血症性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比较
傅蓓蓓,吴金明,徐美,赵周静,金健威
目的:对比研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HLAP组患者与同期20例ABP组患者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胰腺炎评分、重症胰腺炎(SAP)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等的差异。结果:HLAP组脂肪肝患病率、胰腺炎复发率明显高于ABP组(P<0.01),而在年龄上较ABP组小(x2=-3.783,P=0.001);HLAP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均显著高于ABP组(P<0.05),而血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钙浓度、白细胞数均低于ABP组(P<0.05);HLAP组改良CT评分(MCTSI评分)≥4分、Ranson评分≥3分以及SAP比例均高于ABP组(均P<0.05);2组在肾周间隙改变、胰腺受累部位上存在差异。结论:HLAP患者在基础疾病、生化指标改变及影像学表现上和ABP组存在差异,且有容易复发、SAP发病率高等特点。
2015 Vol. 45 (5): 369- [摘要] ( 586 ) HTML (1 KB)  PDF (4199 KB)  ( 608 )
372 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旁疝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朱德意1,王婷2,左伟3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瘘口旁疝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3月-2008年3月118例行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可能影响造瘘口旁疝发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研究对象进行5年以上的随访。结果:118例患者中,86例术后5年发生造瘘口旁疝,发生率为72.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造口液化和/或感染、低蛋白血症、造口位置(腹膜内/外造口)的选择、术后严重腹胀、尿潴留及剧烈咳嗽与术后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MI、合并糖尿病、造口液化和/或感染、造口位置(腹膜内/外造口)的选择、术后严重腹胀及剧烈咳嗽是Miles术后造瘘口旁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Miles术5年后肠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较高;吸烟、BMI、合并糖尿病、造口液化和/或感染、造口位置(腹膜内/外造口)的选择、术后严重腹胀及剧烈咳嗽是直肠癌Miles术术后造瘘口旁疝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 Vol. 45 (5): 372- [摘要] ( 606 ) HTML (1 KB)  PDF (3597 KB)  ( 721 )
376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戴利亚1,张德亭1,谢海啸2,张扬2,郑芳秀2,王明山2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进行FⅪ基因突变的分析和家系调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FⅪ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含量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Ⅺ基因所有15个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APTT延长为50.0 s(正常为27.0~41.0 s),先证者弟弟与儿子APTT同样延长,分别为53.7 s和51.8 s,家系其他成员APTT无明显延长;先证者及其弟弟、儿子、父亲的FⅪ:C明显减低,分别为22.5%、22.3%、35.5%和42.0%,FⅪ:Ag含量分别为29.0%、18.0%、29.0%和40.0%,表现为交叉反应物质(CRM)阴性;先证者母亲凝血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弟弟、儿子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C16642T杂合无义突变,导致编码第263位氨基酸谷氨酰胺提前出现终止密码(Gln263stop)。结论: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C16642T杂合无义突变是导致该遗传性FⅪ缺陷症家系FⅪ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2015 Vol. 45 (5): 376- [摘要] ( 664 ) HTML (1 KB)  PDF (5454 KB)  ( 1166 )
380 2010-2012年瑞安市婚检育龄妇女HBV、TP、HIV的血清学调查分析
赵敏,陈洪,邓通洋,冯维良
目的:了解瑞安市育龄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为本市妇女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婚前医学检查的育龄妇女进行HBV、抗-TP、抗-HIV1/2检测。结果:12 578例婚检育龄妇女中,HBsAg阳性919例(占7.31%),抗-TP阳性46例(占0.37%),抗-HIV1/2阳性3例(占0.02%)。结论:瑞安市育龄妇女有上述HBV、TP、HIV的感染,孕前检测和及时预防、有效干预有利于优生优育。
2015 Vol. 45 (5): 380- [摘要] ( 587 ) HTML (1 KB)  PDF (2775 KB)  ( 656 )
383 远程指导型家庭病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黄冠峰1,朱海勇2,王小同3,霍鑫龙4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康复科主导的远程指导型家庭病床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病床组和对照组,家庭病床组由本院康复科通过定期的远程视频指导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辅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r指数评定(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患者心理状况;于治疗14 d时运用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家庭病床组MBI、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HAMA评分、HAMD评分结果显示家庭病床组焦虑、抑郁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14 d时满意度调查显示对照组相比远程指导型家庭病床组患者在疾病相关信息获取、夜间护理状况方面表现较差,且夜间安全感缺乏较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综合性医院康复科远程视频指导下个体化家庭病床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与心理状态的恢复都优于单纯社区康复,新型网络指导技术作为医疗辅助手段值得推广。
2015 Vol. 45 (5): 383- [摘要] ( 811 ) HTML (1 KB)  PDF (5024 KB)  ( 681 )
       综述
387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吴淑娟1,2,潘建春1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基因因素、性别、感染和炎症、脑肠轴、神经递质等方面较完整地对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5 Vol. 45 (5): 387- [摘要] ( 565 ) HTML (1 KB)  PDF (5240 KB)  ( 94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