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5年 45卷 4期
刊出日期:2015-04-25
论著
临床经验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技术与方法
文献研究
论著
235
ST6Gal I调控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能力的初步研究
诸梦露,刘婷婷,彭晓丹,林绍强
目的:探讨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I)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 2000),构建ST6Gal I高表达和ST6Gal I低表达细胞株,以空载体(Vector)
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转染后SGC7901细胞中ST6Gal I的mRNA水
平;用细胞CCK-8试剂盒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迁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转
染单克隆细胞株分别为Vector、X61-4和PS7;与Vector组相比,PS7组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X61-4组则显著降低(P<0.05);X61-4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PS7细胞(P<0.05);胃癌细胞ST6Gal I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迁移能力成正相关,PS7组的迁移率显著高于X61-4组(P<0.01)和Vector组(P<0.01),X61-4组的迁移率低于Vector组(P<0.05)。结论:细胞实验表明,降低ST6Gal I的表达可以有效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而上调ST6Gal I可以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因此,ST6Gal I是与肿瘤增殖和转移相关的基因,是潜在的肿瘤分子治疗靶点。
2015 Vol. 45 (4): 235- [
摘要
] (
617
)
HTML
(1 KB)
PDF
(5125 KB) (
1072
)
240
三个新的小鼠Pax-8剪接体的克隆及时空表达#br#
宋丽娟1,倪云杰1,林振浩1,侯良磊1,吴漪皓1,胡欢欢1,黄晓燕2,杨德业1,2
目的:转录因子Pax-8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及鉴定小鼠Pax-8基因亚型,并检测其时空表达。方法:从野生型C57BL/6胎鼠的心脏中提取总RNA(Trizol法),反转录成cDNA,应用Q5超保真酶进行目的基因扩增,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结果:在小鼠发育不同时期,除已知全长Pax-8a外,发现3个新的小鼠Pax-8选择性剪接体,分别命名为Pax-8b(第4外显子缺失)、Pax-8c(第4和第11外显子缺失)、Pax-8d(第4和第9外显子缺失)。结论:小鼠心脏中Pax-8存在四种选择性剪接体,且在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
2015 Vol. 45 (4): 240- [
摘要
] (
611
)
HTML
(1 KB)
PDF
(7508 KB) (
955
)
243
垂盆草提取物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基质累积的影响
杨嫆嫆1,陆红1,吴莲凤1,王斯璐2,林成成2,梁勇2,白永恒2
目的:探讨垂盆草提取物(SSBE)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和基质累积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细胞分为只加入溶剂的对照组,只加入TGF-β1(浓度为5μg/L)的诱导组,以及加入SSBE(浓度为10和100 mg/L)和TGF-β1(浓度为5μg/L)的干预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II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α-SMA、骨形成蛋白-7(BMP-7)、紧密连接蛋白(Tjp1)、I型胶原(Col1a1)、III型胶原(Col3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抑制因子-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作用后,NRK-52E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形成了长梭状的肌成纤维细胞(MFs);其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Tjp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MFs标志物α-SMA表达显著增加;基质成分Col1a1和Col3a1的表达也明显增高。应用10和100 mg/L的SSBE干预后,抑制了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和α-SMA、Col1a1和Col3a1的高表达,并促进E-cadherin和Tjp1的表达。另外,SSBE也提高了BMP-7表达水平和MMP-2/TIMP-2比值。结论:SSBE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样改变,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止EMT进程和基质累积有关。
2015 Vol. 45 (4): 243- [
摘要
] (
621
)
HTML
(1 KB)
PDF
(18820 KB) (
620
)
248
IB~II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陈慧君1,黄亦波1,林蓉蓉1,郑飞云2
目的:分析IB~II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为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158例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的IB~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8例IB~IIB期宫颈癌有36例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2.8%,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22例(占13.9%),髂内淋巴结转移15例(占9.5%),髂外淋巴结转移10例(占6.3%),髂总淋巴结转移7例(占4.4%),腹股沟深淋巴结转移4例(占2.5%),宫旁淋巴结转移1例(占0.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占0.6%)。21例孤立淋巴结阳性,15例多组淋巴结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超过4 cm,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超过4 cm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B~II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以闭孔淋巴结最易受累,肿瘤直径超过4 cm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2015 Vol. 45 (4): 248- [
摘要
] (
705
)
HTML
(1 KB)
PDF
(1281 KB) (
1065
)
252
罗红霉素对离体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吴海亚1,戴元荣2,应斌宇1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离体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凋亡的影响以及线粒体凋亡途径在ASM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哮喘大鼠ASMCs,用不同浓度(0、10、25、50、100μg/mL分别对应R0组、R10组、R25组、R50组、R100组)的罗红霉素干预48 h。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JC-1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线粒体内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c)
的含量。结果:各实验组(R10组、R25组、R50组、R100组)ASMCs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6±1.9)%、(5.8±2.9)%、(12.0±5.6)%、(26.9±11.1)%,较R0组的(2.9±1.7)%高,其中R100组与R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0,P<0.01)。各实验组(R10组、R25组、R50组、R100组)低ΔΨm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7.88±13.10)%、(40.35±9.19)%、(48.40±14.15)%、(52.90±15.88)%,较R0组的(19.78±9.85)%高,其中R100组和R50组ΔΨm显著低于R0组和R10组(P<0.05或0.01),R25组与R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0组与R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R10组、R25组、R50组、R100组)胞浆Cyt-c的含量分别为(0.87±0.19)、(0.97±0.17)、(1.01±0.12)、(1.14±0.07),较R0组的(0.67±0.12)高,R100组与R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75,P<0.05)。结论:罗红霉素可以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促进离体ASMCs的凋亡。
2015 Vol. 45 (4): 252- [
摘要
] (
596
)
HTML
(1 KB)
PDF
(7974 KB) (
745
)
256
microRNA-101a与COX-2在尿酸性肾病模型中的变化
叶菡洋1,金建2,李占园1,陈琰1,郑育1,金领微1,周志宏1
目的:观察microRNA-101a(miR-101a)和环氧化酶-2(COX-2)在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BC组)、模型组(M组)和塞来昔布组(S组),每组各8只,以含酵母和腺嘌呤的饲料喂养造模,21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的含量,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脏皮质中miR-101a的表达及Wersten Blot法检测COX-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M组Cr、BUN、UA较BC组升高(P<0.05),S组Cr、BUN、UA较M组降低(P<0.05);M组miR-101a的表达较BC组明显降低(P<0.05),S组miR-101a的表达较M组大鼠升高(P<0.05);M组COX-2及caspase-3的表达较BC组明显升高(P<0.05),S组COX-2及caspase-3的表达较M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101a表达降低及COX-2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高尿酸引起的肾脏损害的过程,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可减轻其损害。
2015 Vol. 45 (4): 256- [
摘要
] (
680
)
HTML
(1 KB)
PDF
(2704 KB) (
947
)
260
花椒多酚类化合物对卵巢摘除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陈松芳,李立峰,陈静,王小同,黄汉津
目的:探讨花椒多酚类化合物总提取物(ZPPC)对卵巢摘除模拟更年期的雌性ICR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行为绝望抗抑郁模型,即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ZPPC
对应激小鼠绝望不动时间的影响;同时观察ZPPC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ZPPC对小鼠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OVX组相比较,ZPPC(50、100、200 mg/kg)明显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其作用类似于阳性对照药氟西汀(10 mg/kg);ZPPC还明显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结论:ZPPC预给药在更年期小鼠行为绝望模型中显示出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关。
2015 Vol. 45 (4): 260- [
摘要
] (
583
)
HTML
(1 KB)
PDF
(1759 KB) (
900
)
265
胸部CT定量分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郑永飞,魏培英,孔建国,张华,吴恩福
目的:探讨胸部CT定量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9例SAP病例,其中34例合并ALL/ARDS。在胸部CT纵隔窗分别测量两侧肺实变、胸水和胸腔的厚度及其比值,分析评估其对ALL/ARDS的诊断价值。结果:左侧肺实变/胸腔厚度、左侧胸水/胸腔厚度、左侧肺实变/胸水厚度、右侧肺实变/胸腔厚度、右侧胸水/胸腔厚度和右侧肺实变/胸水厚度等定量指标,在SAP有无并发ALI/ARDS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9)。R0C曲线分析显示左侧肺实变/胸腔厚度、左侧肺实变/胸水厚度、右侧肺实变/胸腔厚度对于SAP患者并发ALI/ARDS的诊断价值更高,其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158、3.970和3.530,该三项指标平行试验显示其诊断灵敏度高达99.4%。结论:胸部CT定量测量指标对SAP并发ALI/ARD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望为ALI/ARDS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2015 Vol. 45 (4): 265- [
摘要
] (
633
)
HTML
(1 KB)
PDF
(5142 KB) (
846
)
269
吗啡对顺铂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王钱东1,吴淑娟2,朱国文1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顺铂处理肺癌A549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吗啡处理肺癌A549细胞,CCK8法检测6、12、24和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再采用30μg/mL顺铂单药联合筛选出的最佳抑制率浓度的吗啡处理细胞,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电泳检测顺铂单药、吗啡,以及二者联合分别处理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
survivi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CCK8法显示500μg/mL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肺癌细胞48 h时,能最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抑制率达到41.2%;与单纯使用顺铂抑制细胞增殖效果(47.21%)相比,顺铂30μg/mL联合500μg/mL吗啡对细胞的抑制率达7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顺铂联合500μg/mL吗啡与单纯顺铂药物作用相比,Bcl-2、survivin蛋白表达量降低,Bax、Caspase-3
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选择合适的吗啡浓度可加强顺铂对肺癌细胞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功能,这种对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可能与促进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和凋亡抑制蛋白的下调相关。
2015 Vol. 45 (4): 269- [
摘要
] (
658
)
HTML
(1 KB)
PDF
(1995 KB) (
960
)
273
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对血小板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池万章1,周强1,林静1,易兴阳2
目的:通过与单用阿斯匹林组比较,探讨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功能
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起病在72 h内的57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和双抗组,分别接受阿斯匹林和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入院第1天和治疗30 d时对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白
细胞聚集体进行检测。原发有效终点为10 d内神经功能恶化,次要有效终点为30 d内脑梗死复发、心肌梗死、外周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安全终点为30 d内颅内和颅外出血。结果:与单抗组比较,双抗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和脑梗死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0 d后双抗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明显低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程中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或复发的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明显高于无神经功能恶化或无复发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安全终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并安全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和脑梗死复发率。
2015 Vol. 45 (4): 273- [
摘要
] (
656
)
HTML
(1 KB)
PDF
(1264 KB) (
1389
)
技术与方法
278
一种小型复方雷帕霉素栓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质量评价
周伟忠1,傅红兴2,吴岚岚1,刘成洋2,廖丽2,黄斌炯2
目的:制备一种适用于大型动物腹部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栓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雷帕霉素(rapamycin)和他克莫司(tacrolmius)为原料药,聚乙二醇2000和聚乙二醇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热熔法结合定量注模成型工艺制备复方栓剂,并对其外观、重量差异、融变时限、药物含量进行评价。结果:复方雷帕霉素栓剂外观呈白色半透明状,室温下硬度较好,长度短,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和药物含量均符合栓剂要求。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复方雷帕霉素栓剂质量符合栓剂要求,为该药物的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5 Vol. 45 (4): 278- [
摘要
] (
561
)
HTML
(1 KB)
PDF
(2376 KB) (
939
)
论著
28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郑淑蓓,金领微,周志宏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52例MHD患者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浓度。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别记录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及计算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H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152例MHD患者中81例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浓度四分位数小于P25的I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率最高,Klotho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r=-0.260,P=0.001)。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 -0.268,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呈负相关(r=-0.223,P=0.0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分泌型Klotho浓度降低(OR=3.125,95%CI 1.298~7.522)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
ROC分析显示Klotho蛋白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截点为373.825 pg/mL,其敏感性为81.7%,特异性为44.4%)。结论:MHD患者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与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负相关;Klotho蛋白浓度降低是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分泌型Klotho蛋白浓度检测有助于诊断M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2015 Vol. 45 (4): 281- [
摘要
] (
608
)
HTML
(1 KB)
PDF
(1510 KB) (
942
)
临床经验
286
非幽门螺杆菌非NSAID溃疡临床特征分析
郑恩典1,倪双双2,林细州1,林晓晓1,叶慈慈1,陈艳1,余颖聪1,郑亮1
目的:探讨非幽门螺杆菌(Hp)非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期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473例患者均进行组织学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及病史询问,分为4组:非Hp非NSAID溃疡组(A组),单Hp感染所致溃疡组(B组),单NSAID所致溃疡组(C组),Hp感染和NSAID共同所致溃疡组(D组)。统计A组所占比率,及其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比较A组与B组、C组、D组消化性溃疡在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56例,占消化性溃疡的11.8% (56/473);A组同其他组比较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同其他组比较,腹痛、腹胀等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化道出血较D组少见(P<0.05),腹部压痛体征较B组、C组和D组多见(均P<0.05);A组有吸烟史者所占比率高于其他组(均P<0.05),同B组比较在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底溃疡和单发溃疡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其他组比较溃疡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Hp非NSAID溃疡在消化性溃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好发年龄较大,腹部压痛较多见,胃底溃疡及单发溃疡较单Hp感染所致溃疡多见。吸烟可能是非Hp非NSAID溃疡的病因之一。
2015 Vol. 45 (4): 286- [
摘要
] (
684
)
HTML
(1 KB)
PDF
(1281 KB) (
892
)
290
49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及诊断分析
金鑫红1,翁珂2,王珊珊3,黄必飞4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导致其漏诊和误诊的相关因素,旨在早期确诊和明确组织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面梳理各病例的确诊过程。结果:2011-2013年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百分率为20.47%,2005-2007年为10.11%。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流血、流液及白带增多,为非特异性。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假阴性率为28.57%(18/49),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为93.88%(46/49),首次活检确诊病例仅为21例(占46.94%)。病
理巨检类型以结节息肉状和内生型为主,但呈宫颈炎表现或宫颈光滑者有11例(占22.45%)。组织学类型
以黏液腺癌最多见。免疫组织化学CEA、P16和P53呈阳性表达。结论:宫颈腺癌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综合利用TCT、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锥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各种诊疗手段,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关键。建议把宫颈锥切作为微偏离腺癌、绒毛管状腺癌、宫颈原位腺癌和早期浸润性腺癌的确诊手段。
2015 Vol. 45 (4): 290- [
摘要
] (
896
)
HTML
(1 KB)
PDF
(4090 KB) (
1911
)
295
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血钙的关系
胡亚卓,李宁,赵茜,王丽,韩翠娟,桑春妮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基底节钙化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血钙的关系。方法:将9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基底节钙化组和无基底节钙化组,比较2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的高低,并比较2组间血清总钙和碱性磷酸酶的数值有无差异。结果:基底节钙化组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均高于无基底节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清总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底节钙化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无基底节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为脑血管病伴基底节钙化的2个危险因素,碱性磷酸酶参与了基底节钙化的形成。
2015 Vol. 45 (4): 295- [
摘要
] (
620
)
HTML
(1 KB)
PDF
(12735 KB) (
614
)
298
34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陈志文,施铮铮,曾小波,林亚,吴雪清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使用宫腔镜检查的特定时机。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妇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4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流产次数分为3组:组1:2次流产;组2:3次流产;组3:≥4次流产。均接受宫腔镜检查,分析组间宫腔异常(先天或获得性)的差异性。结果:组1中101例(占62.7%)宫腔正常,42例(占26.1%)先天性异常,18例(占11.2%)获得性异常;组2中分别为,61例(占51.7%),35例(占29.7%),22例(占18.6%);组3中此3项数据分别为,29例(占46.8%),18例(占29.0%),15例(占24.2%)。3组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特别是对难以承受再次流产的晚孕、高龄、焦虑的女性,在连续2次流产后,应将宫腔镜检查列为首选干预措施,积极发现并治疗宫腔异常以改善妊娠结局。
2015 Vol. 45 (4): 298- [
摘要
] (
569
)
HTML
(1 KB)
PDF
(2279 KB) (
966
)
护理研究
301
经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胡伟珍1,蔡福满2,苏蓝1,陈秀青1
目的:探讨经希氏束起搏(HB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22例经HB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和护理要点。结果:122例经HBP患者中出现感染迹象4例,导管电极移位3例,心包积液1例,疼痛分值达5分以上25例,通过积极干预和护理均恢复正常。结论:做好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对进一步提高经HB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至关重要。
2015 Vol. 45 (4): 301- [
摘要
] (
685
)
HTML
(1 KB)
PDF
(1190 KB) (
827
)
文献研究
30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的Meta分析
吴晓英,吴跃武,吴颀,詹卫华,石建锋,陈一奇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收集1991-2013年国内、外有关中国人群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手术时机与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的OR值及95%CI。结果:共筛选出23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与延期(发病超过72 h)相比,早期(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0.47,95%CI=0.35~0.62,P<0.001)和中转开腹率(OR=0.27,95%CI=0.20~0.37,P<0.001)。结论:发病后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显著降低出现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的风险。
2015 Vol. 45 (4): 304- [
摘要
] (
613
)
HTML
(1 KB)
PDF
(6409 KB) (
959
)
高教研究
310
地方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王敏
高层次人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文章将现代绩效考评理论运用于地方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这一特定研究对象,探讨高层次人才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框架、指标权重等内容,以期对地方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考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5 Vol. 45 (4): 310- [
摘要
] (
488
)
HTML
(1 KB)
PDF
(1187 KB) (
850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