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4年 44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4-11-26
论著
临床经验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个案报告
论著
781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苯并芘诱导TNF-α表达的分子机制
代佳,吕建祎,张敏,蔡秦真,高基民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研究苯并芘(B[a]P)暴露对TNF-α 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B[a]P暴露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TNF-α mRNA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TNF-α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其活性。进一步检测Beas-2B细胞和人肾上皮细胞293T细胞暴露于B[a]P环境下,TNF-α启动子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Real time-PCR检测B[a]P暴露下,24 h内,Beas-2B细胞中TNF-α 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升高。且B[a]P刺激Beas-2B细胞24 h内,TNF-α启动子活性也呈升高趋势。B[a]P刺激293T细胞,TNF-α启动子活性也会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TNF-α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而且,B[a]P能够促进TNF-α mRNA的转录从而促进TNF-α mRNA的表达,且promoter1要比promoter2活性强,没有细胞特异性。
2014 Vol. 44 (11): 781-786 [
摘要
] (
589
)
HTML
(1 KB)
PDF
(10295 KB) (
818
)
787
胃癌术后并发症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
马海广,胡畅远,庞文洋,金劲激,陈娇珍,金灿灿,陈文静,朱冠保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胃腺癌且行胃癌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数据的病例380例,将其分为术后并发症组(52例)和无术后并发症组(328例),统计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分级,以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MN分期(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MN分期、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并发症、性别、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之一,积极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对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 Vol. 44 (11): 787-791 [
摘要
] (
627
)
HTML
(1 KB)
PDF
(5195 KB) (
691
)
792
同一胎鼠肠和脑神经干细胞神经递质的表达
夏立广,李仲荣,刘森清,王永飚,朱利斌,赵一鸣
目的:观察同一胎鼠肠神经干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的神经递质表达情况,探索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疾病的合适干细胞源。方法:从孕20 d的同一SD胚鼠中分别提取肠神经干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采用改良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反复传代,取传代培养6~10 d后得到的2种不同来源的神经细胞球,通过琼脂糖预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测定神经干细胞4种神经递质的表达。结果:2种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琼脂糖预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肠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神经干细胞nNOS、ChAT、多巴胺β羟化酶(DβH)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不同来源神经干细胞间nNOS、ChA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肠神经干细胞γ-氨基丁酸(GABA)、nNOS、ChAT、DβH阳性细胞合计率分别为1.59%、14.97%、5.43%、1.36%,其中nNOS、ChAT与相应的同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神经干细胞GABA、nNOS、ChAT、DβH阳性细胞合计率分别为1.68%、6.14%、25.42%、9.30%,其中nNOS、ChAT、DβH与相应的同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神经递质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乙酰胆碱(Ach),以NO为主;脑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神经递质为NO、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以Ach为主;2种神经干细胞均无明显表达GABA。
2014 Vol. 44 (11): 792-796 [
摘要
] (
563
)
HTML
(1 KB)
PDF
(12108 KB) (
574
)
797
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在240例漏斗胸患者中的应用#br#
杜杰,胡型锑,赵琦峰,郑彬彬,吴国伟,夏杰
目的:探讨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在漏斗胸患者中的应用技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0例漏斗胸患者采用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根据Park分型,对称性164例,非对称性76例。术前CT检查Haller指数:3.3~16.5(平均5.1±1.9)。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吸入+静脉复合麻醉,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均未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2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56±13.48)min。术中因横行放置钢板塑形不佳而改为跨肋间斜行放置15例,因极重度漏斗胸而行双侧胸腔镜序贯监视10例,术中未发生心脏、肺、膈肌穿通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少,小于20 mL。术后发现创周皮下气肿20例,少量气胸6例,胸腔积液4例,均保守治疗改善。出院后随访1~48个月,未发生因钢板移位、翻转而导致的伤害性事件。早期随访3个月,240例患者中,212例(占88.3%)获得优秀的塑形治疗效果,28例(占11.7%)获得良好的塑形效果,无塑形效果差者。术后中、后期,发生切口钢板过敏反应10例。 136例于术后24~40个月左右行内支撑钢板取出术,轻度复发6例,未见中、重度复发。结论: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效果良好,简化了经典Nuss手术过程,值得推广。
2014 Vol. 44 (11): 797- [
摘要
] (
571
)
HTML
(1 KB)
PDF
(4820 KB) (
832
)
800
缺血性心肌病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运动同步性的超声研究#br#
杨丽翠,王凯华,黄旭梅,张明英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ICM)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左心室内、左右心室间收缩运动同步性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纳入对照组。选择32例ICM伴CLBBB心衰患者纳入病例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定左室前后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共约12节段沿左室长轴运动的收缩期达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SD),M超测定胸骨旁长轴方向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时间延迟(SPWMD),脉冲多普勒测定左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差(IVM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Ts-SD、SPWMD、IVMD明显增大(P<0.001)。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左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不同步与左室大小、QRS波宽度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ICM伴CLBBB患者左心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超声技术在评价心室运动不同步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2014 Vol. 44 (11): 800-803 [
摘要
] (
549
)
HTML
(1 KB)
PDF
(4611 KB) (
653
)
804
温州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胡晓光,张海邻,李昌崇,张维溪,叶乐平,林立,潘莉萍,李海燕,张慧,姜晗丹,崇蕾
目的:了解温州市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发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诊疗情况,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方案、 调查步骤和问卷,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温州市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3%,男女比例1.3:1,现患率2.7%。哮喘的首发年龄27(13~43)月,首次诊断年龄30(18~48)月,3~6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5.5%。儿童哮喘在秋冬季好发(占28%),好发时间以清晨为主(占48%)。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占87.5%),常见前兆是流涕(占64.8%)、喷嚏(占59.6%)、鼻塞(占43.9%),常见症状为咳嗽(占95.6%)、喘鸣(占69.2%)。抗生素在哮喘治疗中的使用率为49.8%,吸入激素为53.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45.2%。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哮喘史、患者的过敏性鼻炎及湿疹史是哮喘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温州城区儿童患病率较前有明显升高,大部分在3岁之前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过敏性鼻炎、湿疹及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病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2014 Vol. 44 (11): 804-809 [
摘要
] (
581
)
HTML
(1 KB)
PDF
(5628 KB) (
606
)
810
参麦注射液对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大鼠肺炎性反应的影响
金立达,王良荣,熊响清,单鸳露,林丽娜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大鼠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0):常规潮气量通气组(TV组,潮气量8 mL/kg)、大潮气量通气组(HV组,潮气量40 mL/kg)、大潮气量通气+参麦注射液组(HS组)。HS组于机械通气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射10 mL/kg参麦注射液。机械通气4 h后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留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算大鼠肺湿干重比(W/D值)和肺泡通透性指数(PPI),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测定肺组织匀浆Na+-K+-ATP酶活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TV组相比,机械通气4 h后HV组PaO2下降,W/D值和PPI升高,BALF中TNF-α、IL-1β及IL-10浓度增加,TNF-α/IL-10比值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与HV组相比,HS组PaO2升高,W/D值、PPI及TNF-α/IL-10比值降低,TNF-α及IL-1β浓度降低,IL-10浓度、Na+-K+-ATP酶活性增高(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肺水代谢,从而减轻VILI。
2014 Vol. 44 (11): 810- [
摘要
] (
572
)
HTML
(1 KB)
PDF
(6495 KB) (
643
)
813
富氢水抗1型糖尿病小鼠肾脏氧化应激的作用
赵晨晨1,王清清1,邱朋程1,朱鹏磊1,苏中钱1,毛雨彦2,宋张娟3,金可可3
目的:研究富氢水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健康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和糖尿病富氢水干预组(C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造模成功后,C组每日腹腔注射富氢水5 mL/kg,B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8周。尾静脉取血测定小鼠血糖,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ADPH氧化酶4(Nox4)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结果:C组Nox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组,而HO-1表达明显高于B组;B组与C组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脏组织病理HE染色未显示明显病变。结论:富氢水可减轻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2014 Vol. 44 (11): 813-816 [
摘要
] (
609
)
HTML
(1 KB)
PDF
(16944 KB) (
663
)
817
乳腺癌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凌人1,凌今2,倪型灏3,薛洪燕4,施红旗5,陈仲华1
目的:检测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中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评价它们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CL、TAOK1、14-3-3 zeta、ZNF706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且均显著强于癌旁组织(P<0.01);RCL的强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相关(P<0.05),TAOK1的表达与ER、HER2表达相关(P<0.05),14-3-3 zeta的表达与ER相关(P<0.05),ZNF706的表达与淋巴转移、ER相关(P<0.05)。结论:RCL、TAOK1、14-3-3 zeta、ZNF706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存在关联,RCL的强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相关,TAOK1的表达与ER、HER2表达相关,14-3-3 zeta的表达与ER相关,ZNF706的表达与有无淋巴转移、ER相关,测定乳腺癌组织中的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表达,有助于评判肿瘤恶性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2014 Vol. 44 (11): 817- [
摘要
] (
597
)
HTML
(1 KB)
PDF
(12627 KB) (
599
)
临床经验
822
肺癌图像引导放疗不同配准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吴志勤,张力,余建义,阎华伟,杨桂强,林立,黄包记,王志玮,潘涵慧,金献测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利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对43例肺癌患者进行基于锥形束CT(CBCT)的图像引导放疗(IGRT)。将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系统CT图像进行骨性和灰度两种模式匹配,分析X、Y、Z轴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种匹配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43例肺癌放疗共进行114次CBCT扫描,其中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水平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97±3.137)mm、(0.377±2.958)mm;在Y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1.415±5.313)mm、(0.719±5.451)mm;在Z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0.632±3.033)mm、(-0.679±2.982)mm。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旋转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69±1.605)°、(-0.493±1.461)°;在Y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203±1.431)°、(0.35±1.424)°;在Z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134±1.478)°、(0.196±1.348)°。将6个方向摆位误差计量数据配对进行统计学处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两种配准方式除了在X轴旋转和Z轴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计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行IGRT时,两种配准方式均可选择,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骨性配准辅之。
2014 Vol. 44 (11): 822- [
摘要
] (
636
)
HTML
(1 KB)
PDF
(3647 KB) (
784
)
825
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手术麻醉的效果
周日永,徐旭仲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L+0.75%罗哌卡因10 mL,分3次给药,共计15 m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2014 Vol. 44 (11): 825- [
摘要
] (
711
)
HTML
(1 KB)
PDF
(4142 KB) (
694
)
829
肺癌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与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茂峰1,应俊2,蒋新良1,陈德宝1,蒋小伟1,楼永刚1,张巧红1,万汝根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与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新入院肺癌患者78例,其中腺癌40例,鳞状细胞癌28例,小细胞癌10例,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其相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5-羟维生素D与IL-10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24.5±6.8)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5.1±8.7)ng/mL;肺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为1 031 ng/L[(805~1 243)n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5 ng/L[(320~58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为1 255 ng/L[(1 050~1 440)ng/L],高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840 ng/L[(530~1 0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浆IL-10与25-羟基维生素D不存在相关性(r=-0.011,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IL-10浓度异常,提示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IL-10浓度检测对治疗和预后监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4 Vol. 44 (11): 829- [
摘要
] (
585
)
HTML
(1 KB)
PDF
(3398 KB) (
644
)
832
腹腔镜下缝扎术保守治疗宫角及输卵管#br# 间质部妊娠
陈燕,张红洋,翟爱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贯穿缝扎术用于保守治疗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优势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19例,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患侧宫角楔形切除及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患侧宫角贯穿缝扎后开窗取胚+甲氨蝶呤(MTX)病灶局部注射术,将2组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血β-hCG,2组均于60 d内降至正常,所有患者于3个月内恢复月经来潮。结论:腹腔镜下贯穿缝扎+开窗取胚+MTX病灶局部注射保守治疗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保留子宫及输卵管的结构及形态,具有临床实用性。
2014 Vol. 44 (11): 832- [
摘要
] (
693
)
HTML
(1 KB)
PDF
(3278 KB) (
1168
)
835
短期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
文利,王国良,盛桐亮,陈瑜,寿砚芸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s)对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46例男性A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予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GCs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检测2组治疗6个月前后血清骨保护素(OPG)、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BASDAI评分、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ESR、CRP、BAS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M-CSF水平亦降低,其中GCs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OPG和M-CSF水平及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BAS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联合应用小剂量激素影响AS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炎性指标,对BMD影响不大,其在AS治疗中是安全有益的。
2014 Vol. 44 (11): 835- [
摘要
] (
606
)
HTML
(1 KB)
PDF
(4405 KB) (
657
)
838
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诊疗策略
郑春辉,章响艳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探讨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215例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59例、中年组(45~59岁)96例、老年组(≥60岁)60例共3组。对比各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4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9.5%。老年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1.7%,中青年组无死亡病例。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5±2.8)d,与中青年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时间为(3.3±1.1)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8±3.5)h,引流管留置时间(3.7±1.1)d,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青年组28.5%,中年组37.5%,老年组45.0%。结论:老年患者心脏外科手术风险高,但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2014 Vol. 44 (11): 838- [
摘要
] (
626
)
HTML
(1 KB)
PDF
(3521 KB) (
772
)
842
Pancoast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其肌电图诊断意义
夏念格,王新施,张万里,邵蓓,黄欢捷
目的:分析Pancoas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肌电图在其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例Pancoast综合征患者,对其肌电图、胸部CT、颈胸部MRI或PET-CT以及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例胸部CT及胸椎MRI提示右上肺占位,考虑右肺上沟癌侵犯邻近椎体及其附件,肌电图表现为下臂丛神经损害。另外1例颈椎MRI提示C4-7椎间盘突出,PET/CT提示左胸廓顶部高代谢软组织肿块,侵犯邻近胸壁伴T1-2、第1、第2肋骨质破坏,肌电图表现为C8-T1神经根性损害。本研究2例患者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均表现为Pancoast综合征。结论:Pancoast综合征常见于肿瘤及感染性疾病,首发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肩背部疼痛,容易造成误诊,而肌电图对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014 Vol. 44 (11): 842- [
摘要
] (
600
)
HTML
(1 KB)
PDF
(9004 KB) (
609
)
846
后颅窝血管畸形出血的外科治疗
张毅,李则群,龙彦笑,钟鸣,鲁祥和,郑伟明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畸形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后颅窝出血、有明确术前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的血管畸形患者共24例(动静脉畸形15例,毛细血管扩张1例,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6例),7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为后颅窝血肿,结合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静脉畸形11例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血肿清除,2例行栓塞治疗,2例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畸形行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4例行栓塞治疗,1例行血肿清除+二期栓塞治疗,1例行硬脑膜瘘切除术。本组1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前深昏迷,术后死亡;1例静脉畸形患者术前脑疝、术后生命体征不稳而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术后及随访(3~54个月)示好转或痊愈。结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是后颅窝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治疗趋势,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2014 Vol. 44 (11): 846- [
摘要
] (
539
)
HTML
(1 KB)
PDF
(6802 KB) (
623
)
护理研究
849
腔内心电图在引导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金玉爱1,陈丽莉2,陈细秀1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在引导经颈外静脉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中导管头端定位中的作用。方法:99例肿瘤患者,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用导管内导丝的尾端直接连接监护仪的右上电极,通过观察导丝拾取的心电图波形,引导导管头端定位,并与X线胸片定位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导管内导丝介导均能获得心电图波形,首次获得P波高耸87例,经调整导管后获得P波高耸6例,X线胸片示93例导管头端均在上腔静脉内;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无改变,且调整无效6例,X线胸片示3例在颈内静脉,1例在锁骨下静脉内反折,2例在上腔静脉内。结论:通过导丝引出的特征性P波变化可以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头端的位置,正确引导置管。
2014 Vol. 44 (11): 849- [
摘要
] (
456
)
HTML
(1 KB)
PDF
(2104 KB) (
652
)
851
呼吸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链对患者负面情绪及自觉健康行为的影响
陈蓉
目的:探讨呼吸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链对患者负面情绪及自觉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于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住院当天和出院当天,由专人向患者分发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和自觉健康行为(包括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营养及运动)效能表。记录并比较住院当天和出院当天患者SDS、SAS评分及自觉健康行为评分。结果:患者住院当天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7.65±6.86)分和(72.84±5.67)分,出院当天分别为(46.07±8.06)分和(43.42±7.43)分,2项评分在住院当天和出院当天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当天的健康责任为(2.316±0.625)分、心理安适为(2.214±0.608)分、营养为(2.217±0.560)分、运动为(2.366±0.647)分,出院当天的健康责任为(5.488±0.573)分、心理安适为(6.775±0.452)分、营养为(6.774±0.458)分、运动为(7.813±0.607)分,各项条目在住院当天和出院当天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链模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既能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又能改善自觉健康行为,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4 Vol. 44 (11): 851- [
摘要
] (
503
)
HTML
(1 KB)
PDF
(2878 KB) (
669
)
个案报告
854
腹腔镜下手术切除骶尾部畸胎瘤1例报告
卢敏,陈荣
2014 Vol. 44 (11): 854- [
摘要
] (
548
)
HTML
(1 KB)
PDF
(2784 KB) (
717
)
高教研究
855
近代温州中西医学发展比较
金晓冬1,孙丹2
近代西方医学进入温州后,逐步改变温州原有医药模式,也改变了中医的诊疗和教育模式。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温州中西医学相契相生,不断成长,加之近代温州医药人才开放的态度和包容的胸怀,翻开了近代温州医学的新篇章,打开了温州迈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的大门。本文就近代温州医学在中西医疗机构、中西医学教育机构及中西医药行业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
2014 Vol. 44 (11): 855- [
摘要
] (
488
)
HTML
(1 KB)
PDF
(4408 KB) (
660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