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期刊社首页        Englis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2014年 44卷 6期
刊出日期:2014-06-25

论著
临床经验
护理研究
高教研究
 
 
       论著
391 秀丽线虫mfn-1 RNAi通过依赖于ATFS-1途径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姚秀萍,陈思希,任亚光,周怀彬,吕建新
目的:研究mfn-1 RNAi对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对线虫SJ4058和SJ4100(指示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TJ375(指示细胞质未折叠蛋白反应)、SJ4005(指示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进行mfn-1 RNAi处理,观察后代中能否激活相应分子伴侣表达;将SJ4058线虫分别与haf-1基因功能缺失线虫RB867及atfs-1基因功能缺失线虫VC3201杂交,然后对获得的纯合子线虫进行mfn-1 RNAi,观测后代中是否有荧光激活,即验证分子伴侣的激活是否依赖于HAF-1及ATFS-1。结果:Mfn-1 RNAi特异性激活线粒体分子伴侣HSP-6及HSP-60的表达,而没有激活细胞质分子伴侣HSP-16.2及内质网分子伴侣HSP-4;通过杂交获得基因型为hsp-60::gfp/haf-1(ok705)IV和hsp-60::gfp/atfs-1(gk3094)V的线虫并经过PCR验证。进一步对这两种基因型的线虫进行mfn-1 RNAi处理发现,线粒体分子伴侣HSP-60的激活依赖于ATFS-1而不依赖于HAF-1。结论:Mfn-1 RNAi特异性激活线粒体而非细胞质及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提示Mfn-1蛋白的表达降低对线粒体蛋白稳态有影响,而对细胞质及内质网蛋白质稳态影响不大;Mfn-1 RNAi对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依赖于转录因子ATFS-1而不依赖于线粒体膜蛋白HAF-1。
2014 Vol. 44 (6): 391-394 [摘要] ( 863 ) HTML (1 KB)  PDF  (0 KB)  ( 535 )
       临床经验
395 沙眼衣原体Tarp蛋白B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冯燕,朱珊丽,林晓云,薛向阳,李文姝,张丽芳
目的:预测并鉴定沙眼衣原体(Ct)Tarp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Tar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预测筛选E血清型Ct Tarp蛋白的B细胞表位,获得6个潜在目的表位。将人工合成的表位肽段与弗氏佐剂充分乳化,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每次100μg/只,3只/组,共24只),间隔2周,共免疫3次。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Tarp蛋白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IgG2a,以及阴道分泌物中Tarp蛋白特异性sIgA抗体;进一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免疫沉淀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位免疫的血清抗体与Tarp蛋白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并鉴定了Tarp蛋白的一个免疫优势B细胞表位(aa171-186),该表位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Tarp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和sIgA抗体,且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免疫荧光实验、免疫沉淀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段表位肽免疫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Tarp蛋白。结论:获得了Ct Tarp蛋白的一个免疫优势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Tar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2014 Vol. 44 (6): 395-400 [摘要] ( 665 ) HTML (1 KB)  PDF  (0 KB)  ( 557 )
       论著
401 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评估
唐霄雯1,2,阳娅玲1,高应龙1,肖红利1,何哲耘1,郑静1,3,郑斌娇1,吕建新1,金龙金1,管敏鑫1,3
 目的:通过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线粒体12S rRNA、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以及GJB2基因。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听力学检测、耳聋相关热点基因突变检测以及家系资料等综合分析。结果:在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14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突变率为0.53%。在这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家系中,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12S rRNA C1494T或GJB2 c.235delC的家系分别为3、1和2个。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这1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以及耳聋外显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C1494T或GJB2 c.235delC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9.4%、42.9%和19.0%。前两者的外显率明显高于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为14.0%)。结论: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可能与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和C1494T原发突变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表型。
2014 Vol. 44 (6): 401-406 [摘要] ( 7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23 )
407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糖尿病早期心肌血流灌注改变的实验研究
郑磊1,张明2,梁天琳1,茹翱1,刘敏1,赵应征2,田新桥1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技术检测糖尿病(DM)早期大鼠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价值。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DM组),剩余12只大鼠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模型建成8周后,在静息状态下,对两组大鼠行RT-MCE检查,检测两组大鼠乳头肌水平左室壁感兴趣区的峰值声学强度(A)以及造影剂的灌注速度(β),并计算出心肌血流量(A×β)。RT-MCE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然后对DM组A与MV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静息状态下DM组的A及A×β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β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MVD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DM组A与MVD呈线性正相关(r=0.903,P<0.01)。结论:DM早期即可发生心肌血流灌注的异常,RT-MCE在检测DM早期心肌血流灌注异常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4 Vol. 44 (6): 407- [摘要] ( 705 ) HTML (1 KB)  PDF  (0 KB)  ( 417 )
       临床经验
411 莪术醇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周洁,朱雁林,董建勇,傅红兴,裘关关,方亮莲,林潍潍
目的:研究莪术醇软膏对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周后测定血糖,血糖值大于16.7 mmol/L为造模成功。2周后,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用手术剪各剪切2个直径为1.8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糖尿病溃疡造模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空白基质组、5%莪术醇软膏组和10%莪术醇软膏组。给药后于第3、第7、第14和第21天对溃疡愈合率、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实验造模成功后,莪术醇软膏组的创面愈合明显比空白基质组快(P<0.05),且高剂量组创面愈合较低剂量组愈合更佳。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表明3组中10%莪术醇软膏组在促进创面愈合,加快胶原合成,增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阳性表达,上调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蛋白阳性表达上效果最好。结论:莪术醇软膏可促进糖尿病溃疡的愈合,为临床使用外用药治疗糖尿病性溃疡提供实验参考。
2014 Vol. 44 (6): 411- [摘要] ( 641 ) HTML (1 KB)  PDF  (0 KB)  ( 431 )
       论著
417 代谢综合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流行特点分析
刘文民,张菊红,菅颖,张邢炜,张丽楠,杨德业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流行特点。方法:连续入选诊断为ACS住院患者387例,分析MetS及各组分在ACS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流行特点,同时进行MetS组分在MetS与非MetS组间流行特点比较。结果:387例ACS患者平均年龄(54.21±11.21)岁,228例(占58.9%)为Met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占52.6%,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占47.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合并MetS人群中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占87.1%)和糖代谢异常(占81.2%)。91.3%的患者合并2种或以上的代谢紊乱,仅有8.0%合并1种代谢紊乱。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为高甘油三酯+低HDL-c+糖代谢异常(占54.7%)和高甘油三酯+腹型肥胖+低HDL-c+高血压(占61.0%)。结论:ACS患者中MetS患病率极高。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低HDL-c均为ACS患者最常见的代谢紊乱。
2014 Vol. 44 (6): 417- [摘要] ( 616 ) HTML (1 KB)  PDF  (0 KB)  ( 393 )
421 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楼超1,陈鸿亮1,冯晓珍2,田乃峰1,项光恒1,朱思品1,徐华梓1
目的:借助MRI评估不同绝经年限的健康绝经后妇女L1~S1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而探讨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589例健康自然绝经后妇女,记录其年龄、身高、体质量、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按改良Pfirm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系统在1.5T MRI图像上进行分级。结果:所有绝经后妇女腰椎间盘均发生退变。调整年龄、身高、体质量,当绝经年限≤15年时,绝经年限与L1/L2(r=0.235)、L2/L3(r=0.161)、L3/L4(r=0.173)、L4/L5(r=0.146)、L5/S1(r=0.137)以及总体椎间盘(r=0.259)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0.01);按绝经年限分三组(绝经后1~5年、6~10年、11~15年),组间退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绝经年限>15年时,绝经年限与各腰椎间盘退变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三组间(绝经后16~20年、21~25年、26~30年)退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对各椎间盘退变变异贡献大小分别为:L1/L2(40.3%)、L2/L3(29.1%)、L3/L4(27.6%)、L4/L5(18.2%)、L5/S1(16.3%)、总体(42.9%)。结论: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退变过程主要发生在绝经后15年内,表明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会加快腰椎间盘退变。
2014 Vol. 44 (6): 421- [摘要] ( 5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78 )
426 LTF基因在胃癌细胞株BGC823中的表达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
诸葛小菊1,陈仁聘1,黄燮林2,陈超1,卢的一1,黄智铭1,吴金明1,吴建胜1
目的:检测Lactotransferrin(LTF)基因在胃癌细胞株BGC823内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探讨LTF的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与其在胃癌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方法(BSP)检测BGC82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TF基因在BGC823内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用去甲基化剂5-aza-CdR处理胃癌细胞株,观察给药前后的DNA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BGC823启动子甲基化率达53.6%,使用5-aza-CdR后,药物处理的两组(药物浓度2μmol/L组和药物浓度10μmol/L组)和对照组甲基化率差异和LTF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BGC82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的下降,其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药物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F基因在胃癌细胞株BGC823内表现为较高甲基化状态,而且LTF的表达和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相关,使用去甲基化剂能逆转DNA的甲基化情况从而使其mRNA重新表达。
2014 Vol. 44 (6): 426- [摘要] ( 611 ) HTML (1 KB)  PDF  (0 KB)  ( 413 )
       临床经验
431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超声和临床评估
陈丹,李永吉,王晓冰,朱小春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的超声和临床评估。方法:分别选用早期RA患者(A组)和非早期RA患者(B组)共45例,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加用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主要评价标准是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病变关节的灰阶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等各项指标变化,次要标准是临床、实验室、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能量多普勒超声评分在治疗6周(2.07±0.41 vs 3.93±0.40)、12周(0.51±0.27 vs 1.47±0.26)后均降低(p<0.01或p<0.05);A组与B组比较,治疗6周后的晨僵时间[(0.00±0.04)min vs(0.16±0.04)min]、血沉[(23.66±3.04)mm/h vs(36.84±2.97)mm/h]、C反应蛋白[(6.29±1.79)mg/L vs(11.37±1.75)mg/L]、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7.43±1.07 vs 12.73±0.97)和治疗12周后的血沉[(15.34±1.91)mm/h vs(23.11±1.87)mm/h]、HAQ评分(2.71±0.98 vs 7.37±0.89)、DAS28(2.50±0.21 vs 3.20±0.20)均降低(p<0.05或p<0.01)。多数患者的超声缓解晚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缓解。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对早期和非早期RA均有疗效,但对早期RA疗效更佳,超声检查能正确反映RA的关节病变,在RA随访治疗中应同时结合超声检查。
2014 Vol. 44 (6): 431-434 [摘要] ( 577 ) HTML (1 KB)  PDF  (0 KB)  ( 381 )
       基础研究
435 乙型肝炎病毒诱导HL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林杰,郑贞苍,王鑫,陈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RT-PCR的方法检测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HBV的载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可溶性HLA-G(sHLA-G)的含量。HBV不同载量及多个时间点作用单核细胞(THP-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LA-G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HBV感染患者外周血sHLA-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献血员(P<0.01)。体外研究发现,HBV经1 d即可诱导THP-1细胞HLA-G mRNA转录增强以及诱导HLA-G蛋白表达,且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结论:HBV增强单核细胞HLA-G基因转录,诱导单核细胞表达HLA-G蛋白,从而使HLA-G参与调节HBV病毒免疫逃逸。
2014 Vol. 44 (6): 435- [摘要] ( 601 ) HTML (1 KB)  PDF  (0 KB)  ( 422 )
       临床经验
438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
李强,王大亚,张弦,陈力,洪诗哲,李镭钰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32例(透明质酸钠治疗组),对比同时期20例常规保守止血治疗患者(保守治疗组)。治疗1年后,以尿常规检测红细胞下降到+/HP为有效。结果:透明质酸钠治疗组28例有效,有效率为87.5%,17例伴尿路刺激症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保守治疗组8例有效,有效率为40%。结论: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重复性强,尤其适用于伴有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对于重度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建议先行经尿道膀胱内电灼止血后,再行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
2014 Vol. 44 (6): 438- [摘要] ( 461 ) HTML (1 KB)  PDF  (0 KB)  ( 348 )
441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徐正阳,袁祖国,周涛琪,杨辉,袁光波,任瑞平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长春瑞滨25 mg/m2,第1、第8天静滴;卡培他滨2.0 g/(m2·d),第1~第14天早晚各1次,餐后30 min口服。21 d为1个周期,最多接受8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46例患者共完成225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CR+PR)为41.3%,疾病控制率(DCR)为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为8.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7.6%。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手足综合征及静脉炎,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2014 Vol. 44 (6): 441-444 [摘要] ( 874 ) HTML (1 KB)  PDF  (0 KB)  ( 360 )
445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
施少华1,高源统2,许崇永3,陈庆东1,叶旭燕1,郑汉朋1,邱乾德4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CT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F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检查:腹壁外型7例,肿块界限清楚4例,不清楚3例;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等密度3例,等低密度2例,略低密度2例。腹壁型16例,肿块界限清楚15例,不清楚1例;密度均匀13例,不均匀3例;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4例,等低密度3例。增强12例,其中动脉期呈中度强化4例,呈轻度强化8例,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轻度持续强化。MRI检查4例:肿块信号均匀1例,不均匀3例;T2WI呈略高信号2例,呈高低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1例;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1例,呈低信号3例;T2WI压脂呈高低信号2例,呈高信号2例。邻近骨质侵袭性破坏4例,骨质受压1例,子宫和乙状结肠受压1例。结论:AF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A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4 Vol. 44 (6): 445- [摘要] ( 765 ) HTML (1 KB)  PDF  (0 KB)  ( 544 )
44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br#
管静义1,胡元平1,武志刚2,李澄棣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药物治疗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动脉性ED患者采用为期6周的每日睡前口服1.25 mg(1/4粒)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进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并予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CDFI测量两侧海绵体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治疗后IIEF-5评分为(20.80±2.70)分,PSV左侧为(35.50±9.12)cm/s,右侧为(33.45±9.19)cm/s,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相应数据[分别为(10.20±2.35)分,(18.35±3.54)cm/s和(16.35±3.9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是评价动脉性ED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4 Vol. 44 (6): 449- [摘要] ( 653 ) HTML (1 KB)  PDF  (0 KB)  ( 409 )
452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周玉萍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液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组(A组)、微量白蛋白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组(C组),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血清RBP4、CysC、Hcy、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RBP4、Hcy、CysC水平A、B、C组高于NC组,B、C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水平A组、B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有较高的准确性;RBP4、Hcy、CysC的AUC分别为0.850、0.824、0.817;BUN、Cr的AUC分别为0.643、0.633。结论:血清RBP4、Hcy、CysC是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DN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2014 Vol. 44 (6): 452- [摘要] ( 595 ) HTML (1 KB)  PDF  (0 KB)  ( 341 )
455 HAA方案诱导治疗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疗效观察
宋燕萍1,乐静1,万斌1,戴辉1,谌登兵1,童茵2,徐伟来2,金洁2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三药联合(HAA)方案对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老年初发AML患者20例,以HAA方案进行诱导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老年AML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占70%),其中一疗程CR 12例(占60%),部分缓解(PR)2例(占10%),总有效率达80%。结论:HAA方案可以作为一般状况良好的初治老年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2014 Vol. 44 (6): 455- [摘要] ( 790 ) HTML (1 KB)  PDF  (0 KB)  ( 419 )
       病例报告
458 宫颈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临床病理416例分析
金鑫红1,黄必飞2,包华安1,王珊珊3
目的:探讨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宫颈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中潜在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或浸润性癌患者。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416例宫颈ASC-US患者的液基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定量检测(HC2-HPV DNA)、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416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黏膜慢性炎211例(占50.72%),CIN I 121例(占29.09%),CIN II 53例(占12.74%),CIN III 22例(占5.29%),浸润性癌9例(占2.16%)。相应的HC2-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43%(22/211),51.24%(62/121),90.57%(48/53),95.45%(21/22)和100%(9/9)。6例宫颈活检所得“细碎组织”和5例宫颈管搔刮物的病变程度高于宫颈活检所得完整组织块的病变程度。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中存在不小比例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II和CIN III),甚至浸润性癌。在部分病例中,宫颈活检所得的“细碎组织”或宫颈管搔刮物才是反映病变真实性质的依据。对ASC-US患者及时进行HC2-HPV DNA检测,并采取规范诊疗措施能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或浸润性癌病变。
2014 Vol. 44 (6): 458- [摘要] ( 576 ) HTML (1 KB)  PDF  (0 KB)  ( 388 )
       护理研究
461 品质管理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仪器维修件数中的应用
王晓础,郑凤燕,顾一君,陈惠男,李爱花,曹茜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活动在降低手术室仪器维修件数中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分析手术室仪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室仪器维修件数由活动前平均每月19.3件,降至活动后平均每月8.3件。结论:QCC活动在手术室仪器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降低了手术室仪器维修件数。
2014 Vol. 44 (6): 461- [摘要] ( 694 ) HTML (1 KB)  PDF  (0 KB)  ( 483 )
       高教研究
463 浙江省50种高校学报影响力分析#br#
毛文明,鲁翠涛,季魏红,贾建敏,郑俊海
目的:研究浙江省高校学报的影响力。方法:对浙江省50种高校学报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复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U-JIF)、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50种高校学报,其中14种分别被16种国外数据库收录,15种分别被5种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50种高校学报的复合总被引、U-JIF的平均值低于全国期刊平均值,基金论文比平均值高于全国期刊平均值;3项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学科平均值的学报有10种,2项指标平均值高于学科平均值的学报有8种。结论:浙江省高校学报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高影响力的学报较少。
2014 Vol. 44 (6): 463- [摘要] ( 562 ) HTML (1 KB)  PDF  (0 KB)  ( 516 )
       临床经验
471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徐正阳,袁祖国,周涛琪,杨辉,袁光波,任瑞平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长春瑞滨25 mg/m2,第1、第8天静滴;卡培他滨2.0 g/(m2·d),第1~第14天早晚各1次,餐后30 min口服。21 d为1个周期,最多接受8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46例患者共完成225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CR+PR)为41.3%,疾病控制率(DCR)为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为8.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7.6%。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手足综合征及静脉炎,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2014 Vol. 44 (6): 471- [摘要] ( 6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74 )
版权所有 © 201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5 E-mail:wzyxyxb@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