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高校公共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以艺术类课程为例 |
贺佳玥1,赵国靖2,吴蕾蕾3 |
1.温州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医科大学 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3.温州医科大学 检验医学院 生命科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
|
引用本文: |
贺佳玥,赵国靖,吴蕾蕾. 论高校公共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以艺术类课程为例[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6): 466-469.
|
Cite this article: |
|
|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综合性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素质教育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以及师资力量均不足,建议借鉴美国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的经验,从课程主体、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基本原则入手,调整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
|
关键词 :
高校素质教育,
艺术类课程设置,
价值取向
|
收稿日期: 2017-02-15
|
基金资助: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636829,Y201635381)。 |
通讯作者:
吴蕾蕾,副教授,Email:wll@wmu.edu.cn
|
作者简介: 贺佳玥(1985-),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 |
[1] 吕艺生. 素质教育与舞蹈[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5: 3.
[2] 刘沛译.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 舞蹈, 2002(4): 35-36.
[3] 黄兆信, 等.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 教育研究, 2015(2): 59-66.
[4] 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83: 25.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37.
[6] 黄兆信, 罗志敏. 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 2016(11): 58-64.
[7]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6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