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层吸痰法在成人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
黄小燕,吴蓓茸,叶绿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复苏室,浙江 温州 325027 |
|
引用本文: |
黄小燕,吴蓓茸,叶绿. 浅层吸痰法在成人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6(2): 147-148,153.
|
Cite this article: |
|
|
摘要 目的:观察浅层吸痰法在成人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9例随机分成2组:浅层组44例,深层组45例。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痰鸣音、日吸痰次数、生命体征、有无气道黏膜损伤、3 d后的昏迷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吸痰效果相同,对昏迷程度影响无差异,浅层吸痰法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小,日吸痰次数也明显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小。结论:在成人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时咳嗽反射较强的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可以有效清理呼吸道,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
关键词 :
浅层吸痰,
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护理
|
收稿日期: 2015-06-02
|
作者简介: 黄小燕(1982-),女,浙江平阳人,护师。 |
[1] Dawes A J, Sacks G D, Cryer H G, et al.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inpatient mortality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J].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5, 78(3): 492-501.
[2]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8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44.
[4] 陈玉红, 梁钰, 高晓洁, 等. 心脏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期间 气道内浅层吸痰法探讨[J]. 江苏医药, 2007, 33(1): 84
[5] Rzewnicki I, Łebkowski W, Kordecki J K. Evaluation of vestibulo-ocular reflex in patients with damage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CS score 5-3)[J]. Adv Med Sci, 2015, 60 (1): 107-111.
[6] 郭郁莲, 郑映芝, 辛汉城, 等. 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机体影响的研究[J]. 中国校医, 2014, 28(4): 302.
[7] 曾娟. 浅层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黏膜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2, 19(9): 126-126.
|
[1] |
林青青,王思斯,萧捷捷,王万铁.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3): 233-236. |
[2] |
金灿,张仁侃,张开睿,陈大庆.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12): 990-994. |
[3] |
黄瑛,葛吉徽,毛燕君. 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9(2): 143-145,153. |
[4] |
陈丽文,裴正芬,韩燕娜,陈亚波. 钛钢板前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呼吸道管理[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5): 380-382. |
[5] |
张坤桦,张丽萍. 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6(9): 696-698. |
[6] |
李雪苹,陈朝红,陈小华,陈艳丽. 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6(8): 606-609. |
[7] |
施若霖,徐小群,徐昶,许多,宋华羽,倪士昌,叶星照. 经肛辅助下腹腔镜入路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6(12): 927-930. |
[8] |
王伟,高志超,朱鹏磊,郑伟明,涂明. Notch 1信号通路蛋白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大鼠中的表达[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7): 488-. |
[9] |
胡伟珍1,蔡福满2,苏蓝1,陈秀青1. 经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4): 301-. |
[10] |
彭文勇,屠文龙,乐新会,胡崇辉,杜光生.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2): 126-. |
[11] |
程振宇,陈亦华.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4): 303-30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