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
刘一苇(1974-),女,浙江温州人,副主任护师。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1.康复科;2.护理部;3.胃肠动力室 |
|
引用本文: |
刘一苇1,王爱霞2,郑余银1,等. 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2): 149-.
|
Cite this article: |
|
|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脊髓损伤并发胃动力紊乱/胃功能障碍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起搏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评估和宣教指导;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检查变化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电生理指标均提示有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表胃起搏及电针治疗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均有效。尤其是体表胃起搏治疗没有创伤性和不良反应,操作更为简便。
|
|
关键词 :
体表胃起搏,
电针,
脊髓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
|
收稿日期: 2014-04-21
|
基金资助: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20080140)。 |
作者简介: 刘一苇(1974-),女,浙江温州人,副主任护师。 |
[1]缪鸿石. 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425-1429.
[2]Song GQ, Sun Y, Foreman RD, 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a preliminary rodent study[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4, 26(3): 377-384.
[3]李向红. 针灸推拿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6): 176.
[4]张旭艳, 李爱萍, 戴林, 等. 胃肠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0): 64-65.
[5]黄伟锋, 欧阳守.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7): 1077-1080.
[6]罗马委员会.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 胃肠病学, 2006, 11(12): 761-765.
[7]王晓燕, 王世军, 吴富东.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5-HT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9): 51-53.
[8]Sigurdsen E, Torhaug T. Spinal cord injury and bowel function[J]. Tidsskr Nor Laegeforen, 2012, 132(9): 1107-1110.
[9]洪丽莉, 连至诚, 杨红旗, 等. 脊髓损伤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及其可能机制[J]. 胃肠病学, 2012, 17(7): 404-407.
[10]李长福, 刘江华. 脊髓损伤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生进修杂志, 2011, 34(5): 43-44.
[11]陈利江, 权正学. 脊髓损伤后消化道动力紊乱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 15(8): 501-503.
[12]王佐妤, 许文燮. 胃肠平滑肌起搏功能研究的最新动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 18(4): 319-323.
[13]Jayanthi NV, Dexter SP, Sarela AI, et al.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clinically severe gastroparesis[J].J Minim Access Surg, 2013, 9(4): 163-167. |
[1] |
林青青,王思斯,萧捷捷,王万铁.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3): 233-236. |
[2] |
倪燕萍,曹文丽,叶飞君,陈燕. 基于“医院-家庭”健康信息满足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卵移植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3): 237-240. |
[3] |
吕洋洋,黄海群,梁城英,金倩倩. 急诊室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2): 126-131,138. |
[4] |
曾晓雷,赵素凡,林宝利,黄晓霞. 脊髓损伤患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对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9): 735-740. |
[5] |
李影,陈苇苇,许多,张丽青. 斜侧入路体位摆放预防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2): 155-157. |
[6] |
许多,韩咏琪,徐小群. 手术室护士术中安全用药管理的循证实践[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12): 1000-1005. |
[7] |
徐小群,叶媛媛,杨娇弟,林碧,柳琼,孙彩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9): 762-764. |
[8] |
叶西西,舒美春,潘莘莘,柳琼. 强化自我效能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9): 765-768. |
[9] |
黄瑛,苏春霞. 气管插管患者延迟转入ICU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8): 674-676. |
[10] |
吴宾宾,雷雪贞,骆宏,封亚萍,邵赣琴. 叙事护理对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8): 677-679. |
[11] |
朱晓玲,郑琼,许芳芳,杨晔琴,李一美,吴永琴. 案例设计教学法对提高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8): 686-688,封三. |
[12] |
许多,梁世耀,叶媛媛,詹蕾,孙甜甜,徐小群. 护理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护培训体系的构建[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7): 585-588. |
[13] |
赵彬,罗小斌,饶世鸣,吴志鹏,李志杰,闫合德. 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分型及其护理对策[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6): 500-505. |
[14] |
金莉雅,陈玉梅,徐雪雪,朱雅,王谊. 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现况调查[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11): 922-926. |
[15] |
叶必宏,刘海飞,李灵浙,潘胜莲,宋丰军,王庆来,朱文宗.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蛋白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9(9): 673-6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