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学院校典礼活动的创新模式和文化功能研究 |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1.第二临床医学院;2.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办 |
|
引用本文: |
叶少芳1,李军红2. 医学院校典礼活动的创新模式和文化功能研究[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12): 928-930.
|
Cite this article: |
|
|
摘要 典礼活动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一种新方式和重要载体,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针对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和育人对象,高校典礼活动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新考验。世界上各高等院校的典礼活动设计和运作趋向多元化,但医学院校鲜明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典礼活动的理念、方法及设计思路更加要求:贴近现实与崇尚精神相结合;重视运用其文化育人功能;与医德教育体系无缝对接。
|
|
关键词 :
医学院校,
典礼活动,
文化,
创新
|
收稿日期: 2014-05-20
|
作者简介: 叶少芳(1981-),女,浙江温州人,讲师,硕士。
|
[1]马化祥. 校园典礼的多重育人价值及其发掘[J]. 教育学术月刊, 2011, (2): 37-39.
[2]张彦, 吕晨飞, 杨俊峰. 高校典礼活动的教育内涵与文化意蕴探析—以北京大学三大传统典礼改革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 52-56.
[3]Victor T.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M]. Chicago: Aldine Pub Co, 1969: 103-106. |
[1] |
缪立懿,吕颖. 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启示——基于亚马逊网站的图书数据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6): 505-509. |
[2] |
金晓冬,叶少芳. “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校友文化培育[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9): 772-774,封三. |
[3] |
官仲章. 高校在技术创新链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6): 506-509. |
[4] |
陈素云. 大学资助文化建设:资助育人的有效途径[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3): 257-258,封三. |
[5] |
朱雪燕,徐可,王娟,何璐,夏淑琦,黄培培. 创新小组活动模式提升新护士创新行为的效果[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9(8): 619-621. |
[6] |
朱雪波,夏露,刘燕楠. 地方医学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9(10): 777-781. |
[7] |
张婧婧,赵国靖,李校堃,俞林伟. 产教融合背景下医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新探索[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8): 622-624,封三. |
[8] |
陈通克,陶哲影,袁拯忠,陈锡文. 医学院校“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探讨[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4): 304-306,309. |
[9] |
陈小英,俞林伟. 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3): 233-235. |
[10] |
王丹,尹宜宜,章艳乐. 新媒体英语课堂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升的策略研究[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5): 387-390. |
[11] |
黄瑛,李玉梅. 运用Denison模型对护士进行职业教育促进医院护理文化建设[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0): 775-776,781. |
[12] |
庄兴忠. 对高校开展文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9): 700-. |
[13] |
王敏. 地方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4): 310-. |
[14] |
吴素君,缪立懿 . 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办学实践与思考[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4): 310-312. |
[15] |
卢丽笋,石云霞. 构建临床课程考核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3(9): 630-封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