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徐正阳(1975-),男,湖南衡阳人,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肿瘤放化疗中心,浙江 宁波 315040
Effect of vinorelbine combined with xeloda on treating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Chemoradiotherapy Center of Oncology, Yinzhou People’s Hospital, Ningbo, 315040
引用本文:
徐正阳,袁祖国,周涛琪,等.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6): 471-.
Cite this article:
XU Zhengyang,YUAN Zuguo,ZHOU Taoqi, et al. Effect of vinorelbine combined with xeloda on treating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WEZHOU MEDICAL UNIVERSITY, 2014, 44(6): 471-.
摘要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长春瑞滨25 mg/m2,第1、第8天静滴;卡培他滨2.0 g/(m2·d),第1~第14天早晚各1次,餐后30 min口服。21 d为1个周期,最多接受8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46例患者共完成225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CR+PR)为41.3%,疾病控制率(DCR)为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为8.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7.6%。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手足综合征及静脉炎,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
长春瑞滨 ,
卡培他滨
收稿日期: 2013-08-05
作者简介 : 徐正阳(1975-),男,湖南衡阳人,副主任医师
[1]
罗银丽,陶方依,陈小维,陈顺平.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1): 47-50,56.
[2]
王园园,魏红权,刘珺,韩小于,沈增丽,潘庆. 乳腺黏液微乳头状癌1例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11): 928-930.
[3]
谢筱筱,秦乐,叶信健,赵晓君,刘锟,严志汉,程建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3): 212-216.
[4]
徐霞芳,童梦琪,蒋倩瑶,赵应征,徐荷林. 共载双硫仑与阿霉素纳米胶束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2): 79-85.
[5]
钱立勇,杨志强,温媛媛. 过表达SIAH1通过上调Hrk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1): 20-25,33.
[6]
许化致,周洁洁,袁湘芝,叶小合,叶琼,李建策. 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7): 485-489.
[7]
徐宝宝,姜阳,王金丹,李昔琪,何媛媛,阮青青,柳鹏程,高国辉,金龙金. 外源性17β-雌二醇促进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5): 329-335.
[8]
吕可君. 微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5): 376-379.
[9]
凌人,凌今,陈仲华,刘丹丹,赵宏圻,柯友涛. 14-3-3 zeta蛋白过表达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耐药的关系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3): 192-196.
[10]
周文媛,任军,纪元,陈晓明.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6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2): 864-868,874.
[11]
施勇,温涛,黄凯明,王科,郑晶燕,李校堃.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1): 801-804,809.
[12]
朱雪洁,周璐璐,朱雪琼.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0): 777-781.
[13]
李金海,陈辉春,张海峰,翟华伟,林碎芳,戴华卫. 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成瘤性及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 33-36.
[14]
温广华,楼菁菁,黄克敏,冯彦林. 新辅助化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评价II-III期乳腺癌术后放疗价值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6(1): 39-43.
[15]
罗华荣,徐铖,郑海红,翁寿向,甘梅富.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5(5):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