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皮瓣坏死的预防效果分析 |
韩德荣 |
长兴县中医院外二科,浙江湖州,313100 |
|
引用本文: |
韩德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皮瓣坏死的预防效果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3(2): 133-134.
|
Cite this article: |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皮瓣坏死的预防效果.方法:71例乳腺癌采用真皮下cooper氏筋膜离断分离皮瓣,同时对于皮瓣缝合张力高者加用减张缝合.69例乳腺癌采用常规根治术.对两组术后皮瓣坏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根治术组皮瓣坏死率为12.7%,常规值为30.4%,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皮瓣坏死,
预防
|
|
[1] |
罗银丽,陶方依,陈小维,陈顺平.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1): 47-50,56. |
[2] |
王园园,魏红权,刘珺,韩小于,沈增丽,潘庆. 乳腺黏液微乳头状癌1例[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11): 928-930. |
[3] |
黄文,周晓丹,王健,肖健,李校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防范策略[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3): 195-198. |
[4] |
谢筱筱,秦乐,叶信健,赵晓君,刘锟,严志汉,程建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3): 212-216. |
[5] |
冯小芳,黄小夏,钱笑蓉,陈艳,孙彩霞.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对COVID-19疫情非隔离区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0(12): 1006-1010. |
[6] |
徐霞芳,童梦琪,蒋倩瑶,赵应征,徐荷林. 共载双硫仑与阿霉素纳米胶束的制备和体外评价[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2): 79-85. |
[7] |
黄静,郑芸芸,李萍,荣星,张松跃,夏天和,仇慧仙,吴蓉洲. 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预防性介入栓塞治疗[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12): 921-924,928. |
[8] |
钱立勇,杨志强,温媛媛. 过表达SIAH1通过上调Hrk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1): 20-25,33. |
[9] |
许化致,周洁洁,袁湘芝,叶小合,叶琼,李建策. 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7): 485-489. |
[10] |
徐宝宝,姜阳,王金丹,李昔琪,何媛媛,阮青青,柳鹏程,高国辉,金龙金. 外源性17β-雌二醇促进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5): 329-335. |
[11] |
吕可君. 微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5): 376-379. |
[12] |
凌人,凌今,陈仲华,刘丹丹,赵宏圻,柯友涛. 14-3-3 zeta蛋白过表达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耐药的关系[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3): 192-196. |
[13] |
周文媛,任军,纪元,陈晓明.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6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2): 864-868,874. |
[14] |
施勇,温涛,黄凯明,王科,郑晶燕,李校堃.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腋窝反向映像技术的可行性与肿瘤学安全性[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1): 801-804,809. |
[15] |
朱雪洁,周璐璐,朱雪琼.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10): 777-781. |
|
|
|
|